1.分数的基本认识?

2.托福写作考试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3.胡博日记?第228篇 认真对待生命的点点滴滴--乔布斯一句话感受

4.2021石景山苹果园中学录取分数线

5.带分数怎么读

6.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苹果电脑怎么打分数线_macbook怎么打分数线

MBA面试是报考过程中的最关键环节,如果面试成绩优秀,就可以获得国家线预录取资格(两年有效),对于学渣来说,这是难得的逆袭名校的机会。

所谓国家线预录取资格,不同的学校叫法不一,在面试考试中有的学校称为A线(可以理解成面试分数达到A。),有的学校称为C线(可以理解成笔试C线录取资格,即面试分数达到了A,笔试成绩达到C线即可被录取。)而B线就是面试分数介于A线和C线之间的分数线。

以2017年的深圳北大MBA为例:

如果面试结果为优秀,那么将会获得C线资格,笔试分数只需达到C线175分,英语60,综合105;

如果面试结果为良好,那么将会获得B线资格,笔试分数需达到B线200分,英语70,综合120;

如果面试结果为一般,那么将会获得A线资格,笔试分数就需达到A线215分,英语80,综合130;

面试成绩越好,那么笔试所需要考的分数也就越低。对于工作年限较长、长时间没有接触应试考试的学生而言,进入MBA商学院的门坎儿大大降低了。所以对于MBA院校来讲,面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拿了获得国家线预录取资格后,备战联考笔试的压力就小很多。而如果没有获得国家线预录取资格,就要比拼笔试的成绩来弥补面试分数的差距,竞争压力巨大。

分数的基本认识?

篇一: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能力目标:

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

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初步体会分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几分之一”概念的形成。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一分好吗?

现在有四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公平?每人分多少?

两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公平?每人分多少?

像这样,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我们以前学习的什么分法?

我们再来看看如果一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呢?每人得到多少呢?

一半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那么,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分数。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1/2 1、认识1/2

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分这一块月饼的?每人得到多少?

看一看两个半块月饼大小一样吗?

分后的两块饼大小完全一样,这就是把饼平均分成两份。这半个月饼我们就可以说是这整个月饼的1/2。

也就是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

你们能在这块月饼中找到另外一个1/2吗?

2、 写分数1/2

我们来写一写。

谁来读出这个分数,并说出各部分名称几含义,1/2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如果这样分能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

练习:图中涂色部分能不能用 1/2 表示。为什么?

总结:只有平均分才能保证分的公平公正,才能得到分数。

课件,每人得到的1/2块月饼,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

所以我们在描述时,必须要说清是谁的二分之一。

是不是只有分月饼能得到二分之一,还有什么办法得到二分之一。

3、折纸活动

任意拿出一张图形,先折一折表示出它的1/2。

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2?

我们用这三种折法折出长方形的1/2,那么同一个图形的1/2表示的大小相等吗?为什么?

总结:一个月饼,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只要是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

(二)发现分数

1、如果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怎样表示?谁来写一写?1/4表示什么意思?

请用正方形折一折,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

这几个图形,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四分之一

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怎样写?1/3表示什么意思?

3、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并涂上颜色。1/5表示什么意思?

总结:向1/2、1/3、1/4、1/5这样的数都叫分数。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多少?平均分成100份呢?你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分数吗?

三、巩固练习

1、下列不是平均分的请打×

2、 下面的分数能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吗?能表示的画“√”,不能表示的画“×”。说一说理由。

3、你知道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吗?说一说理由。

4、判断题

5、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1/4 ,在( )里划√

同样的正方形,为什么用不同的分数表示呢?

总结:形状相同可能表示的分数不同,形状不同可能表示的分数相同。

6、会变的正方形:说出正方形 在不同图形中分别用什么数表示?

8、想一想。

四、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1 ……分子 平均分

─ ……分数线 读作:二分之一 是谁的

2 ……分母

篇二: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在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实物的探讨和研究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会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 、借助实物或直观比较分子是 1 的分数大小。

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4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

分数概念的初步构建,认识几分之一。借助实物或直观比较分子是 1 的分数大小。

教学设想 :

“分数”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概念教学要注重教学活动的过程,即在教学领域内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来龙去脉”,学习才会充满兴趣和动力。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努力作出几点尝试:

一、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我设计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如:“分月饼” 的情境,在突出平均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分数的含义,从而引入新课。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与尝试中体验到时分数的产生过程,在教师的梳理与指导下初步感知分数的概念。

二、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本课当中我充分的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折一折”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三、创新练习,让概念学习具有一定的开放度

概念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用分数自身魅力可以让概念学习具有一定的开放度。因此,我设计了从图形中找分数,折纸比较分数,借助图形比较分数等活动,既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又让学生体会到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体验分数产生的过程 1 、 激趣导入

师拿出四块月饼让学生帮老师想一想,如果将这四块月饼分给两名学生应该怎样分才公平?每个人得到几块呢? 拿两块来分给两个人,应该怎样分才能公平呢?拿一块来分给两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平呢? (生说师演示分月饼) 引出新课 “分数”。师板书“分数。

2 、教学分数的写、读 ( 1 )、写分数

①、 师演示分月饼的过程。(强调平均分) 一半用分数怎样表示? 把 1 块 月饼 平均分成 2 份,其中 1 份就是这块月饼的 1/2 。

(教学写分数“ 1/2 ”)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分数“ 1/2 ”,分数的每一部分都有它们自己的名字。以“ 1/2 ” 为例,师总结意义并板书:

师:请同学们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书空:先画一条短横线,表示平均分,它叫分数线。(师边说边板书)平均分成两份就在分数线的下面写“ 2 ” ,我们叫它“分母”(师板书)每人分到的都是两份中的 1 份,就在分数线上面写“ 1 ” 它叫分子。(师板书)

1 ……分子

─ ……分数线 读作:二分之一

2 ……分母

②、 生在桌子上书空“二分之一”的写法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③、 师小结我们在写分数的时候要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子。学生齐读。生练说、写同时师说几个分数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来,并指生板演。

④、 说分数名称和读分数练习:师出示分数生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并读出分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分数产生的实际意义。由“分月饼”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入,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得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得到一半。借助实物演示把“一半”由一个具体的量抽象成一个数,初步了解了分数概念,建立了新的认知平衡。同时在学生认识分数的基础上,通过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概念

1 、 动手 折二分之一

①、生拿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 1/2 ,并且涂上颜色。

(生折师巡视)

②、汇报展示

③、生解决“折法不同,涂色部分为什么都可以用 1/2 表示呢?”的问题。

汇报展示。

2 、练习:下面图形里的涂色部分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说明理由。(多媒体出示)生练习

3 、生根据对二分之一的学习联想到一个新的分数四分之一。(师板书四分之一)如果继续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下去,还有可能出现几分之一呢?

生联想并汇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建立二分之一的概念和表象。引导学生抓住本质,进行适度抽象概括“只要把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 1 份就是二分之一。”随后又进一步迁移联想五分之一、六分之一、七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分之一……在潜移默化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4 、动手折四分之一

①、 生再拿了一张正方形纸折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并涂上你喜欢的颜色,折完后小组内交流一下看一看有没有不同的折法?(生折师巡视)

②、 交流汇报

③、 生解决:“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折法各不相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的问题。(生答)

④ 、师小结同样的图形,用不同的折法表示出了相同的分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自主认识更多的分数,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等方式,将知识进行适当的迁移和拓展。学生从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认知起点出发,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为什么不同的折法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的追问下,引导学生渐渐明晰“折法”不同不是分数的本质属性,而“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 1 份才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才是分数的本质属性。)

5 、比较分数的大小

① 、生拿出刚才折的正方形,比一比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谁大,谁小。生用手中折好的图进行比较并在小组内说一说理由。(生汇报)

② 、师小结:分子是 1 的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分数的分子是 1 ,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探究分数作为数的属性,直观比较分数的大小。引导学生将操作活动与语言表达、发展思维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学生表示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巧妙利用生成的学习资源,在比较中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三、巩固应用,加深分数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1 、课件出示五角星、风车,这些事物让你联想到了哪些分数?生答

2 、课件出示书中 93 页 1 、 2 题和 96 页第 3 题,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订正)

3 、让学生说一说在自己身边哪些事物中发现了分数的影子?(生答)

4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真有少。对,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几分之一。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继续走近分数,了解分数,去探索有关分数更多的奥秘。

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节新课,往往是从旧知识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回答“把 4 块月饼分给 2 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平,每人分几块?”学生很快的答到“平均分”每人分 2 块,很公平。接着我又提出了“把 2 块月饼分给 2 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平,每人分几块?”学生也很快答出了“平均分”每人分 1 块。接着我又趁热打铁问“把 1 块月饼分给 2 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平,每人分几块?”让学生感受 当所分物品的个数是非整数时,就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 从而引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个人得到其中的一半,也就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从而引出新课“分数” 。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重要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地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让学生感受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二分之一;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让学生亲身经历了分数的形成过程,把原本复杂、抽象的东西变得到简单、直观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是主动的,感悟是深刻的。当我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分数时,学生的发言是那么积极、那么准确、那么精彩 , 令我都不禁为他们鼓掌叫绝。再让学生学具上表示分数时,学生兴趣盎然,水到渠成,有的学生甚至表示出了 1/7 、 1/12 、 1/24 ……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 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能有所提升, 我设计的练习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在分数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与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如何用分数表示, 用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认识。练习的设计顾及了面向全体学生,也考虑到个别能力强的学生,所以安排了拓展练习,以促其思维发展,采用旋转、推理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探索、获得成功体验的学习过程。

当然,我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教学分数各部分名称时我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受者,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做数学”的体验,教学用的时间过长,各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不是很合理等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 努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带动下成为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师。

篇三:《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认识分数”是“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本课一开始我们就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郊游,分食物的时候遇到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生活化、情景化的同时,感知分数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的打好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中我们重视了展现分数意义的形成过程,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按照先认识分数,然后归纳分数的意义,再利用意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选择的教法、学法有;

活动教学法: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实例,创设数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遵循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数与代数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设计中,我们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2~93页例1、例2、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学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去郊游吗?(喜欢)其实在郊游活动中也存在着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1、分物品(课件示:4个苹果、2瓶水、1个蛋糕)

师:能帮他们分分吗?怎么分才能每人得到的同样多?四个苹果,谁先来?

生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两瓶水生2:把2瓶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一瓶

师:数学上把每份分得一样多,叫做?(板书:平均分)

平均分有什么好处啊!(公平)

可是蛋糕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两个人吗?(能)板:(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

生:一半

师:如果让你来分,怎么分?

生:切成两半

师:老师来试一试,是这样吗?生:每人分得一样多。

师:来!用手指一指,蛋糕的一半在哪里?是这一半吗?是这一半吗?看来啊,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可是这一半该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

生:二分之一

师:听说过吗? 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这节课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在这一环节中,从分苹果、分矿泉水、蛋糕中,引发学生已有的旧知“整数”的经验,自然体验由“整数”到“分数”的飞跃,引出“认识分数”的研究。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整数和分数”的区别,为下面学习分数的意义埋下伏笔。

二、操作比较,探究新知

1、分数的读写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二份,(同步演示分数的书写,分数线、分母、分子)这个“2”和“1”分别表示什么?

生:2表示平均分两份,1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他说得怎么样?

生:评价同学

师:会写了吗?我们一起写一个。师教学书写及读分数,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1/2,另一份呢?(也是这个蛋糕的1/2)它指的是谁?

师小结:看来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现在,你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吗?

同桌互相交流,反馈;学生说。

2、拿一张长方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

这是蛋糕的二分之一,老师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纸,它的二分之一又该怎么表示呢?

请看要求:拿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并用斜线把它的二分之一涂上颜色。

学生涂色作品

师: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这个长方形纸的1/2呢?

生1:都是一半

生2: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折的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1/2。

3、判断:下面哪些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是1/2,在( )里画“勾”。

小结:无论是一个蛋糕,一个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4、教学几分之一

(1)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

1/4、1/8、1/3、1/6……(师板书)

(2)拿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汇报: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生1:我把它分成8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8。

生2:把一个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一份,每份是它的1/4。

小组内交流。

展示作品: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表示的1/4

(3)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4?

生:因为它们都平均分成四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4)展示其他分数

设计意图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进而归纳出分数的意义,又使“数形”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选取不同类型的代表性作品在黑板上展示(有的……有的……)让学生这四分之一,有的用长方形,有的用正方形,有的用圆形,问:这些图形的形状各不相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不管是什么样的图形,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四分之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5、比较分数大小

(1)展示作品:长方形表示的1/2、1/4

比较它们各自涂色的部分,你能说出哪个分数大?

生1:1/4

生2:1/2

1/2表示哪一部分?(一大块)1/4呢?(一小块)中间用什么符号?(小于号)

(2)用完全相同的圆,表示出它的1/8,和1/2、1/4比,想象一下怎么样?(小)

用学生作品验证。

(3) 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老师给每组中发的图形大小相同,谁表示的分数大?谁表示的分数小呢?组内比较。

三、应用巩固,拓展延伸

1、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书上练习)

汇报:1/3 1/6 1/9 1/8

2、看图估一估(书上题目)

长方形 1

1/3 先估,课件移动1/3,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3份。

1/6 先估,课件移动1/6,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了6份。

你怎么一下子就估对的?有什么窍门?

生1:1/3是下面的2倍。

借助观察比较估计,这是多好的学习方法。

再往下分,可能出现几分之一?

小结:平均分成的份数越来越多的时候,每一份的大小会越来越(小)

3、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图:法国国旗(1/3)

每一部分都是这个图形的1/3

巧克力(1/6),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还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1/2 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生:1/3 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师:同样一块巧克力,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分数也就不同。

4、播放:多美滋1+1奶粉广告

东东请三个小朋友来吃蛋糕,当他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时,

一看又来了四个人,刚解决这个问题,又来了一个人,他又该怎么办呢?

看广告让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能想到1/4

师:从哪个画面中联想到1/4?

生:第一幅画面,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8

师:从哪个面画中联想到的1/8?

生:第三画面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2

这里的1/2是整个蛋糕的1/2吗?

生:不是,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

师:东东在分蛋糕的过程中收获到了什么?

生:收获了友谊

设计意图

练习的设计我们遵循了由浅入深的原则,在看图写、联想说中进一步巩固分数意义的认识,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从而体验到数学来源于数学并服务于生活。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托福写作考试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分数的基本认识,有如下步骤:

一、什么是“1”?

学分数,首先要明白“1”的概念。在语文学习量词的时候,学到:一个苹果、一块稻田、一棵树……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学到过:一箱苹果、一筐草莓、一叠书……这里面的“一”,其实都是一样的,是一个完整的意思。

而“1”就代表某件东西是完整的,不完整的就是分数了。这里,如果孩子还不懂“1”的概念,我们就可以继续举例。

一个完整的苹果就是“1”,苹果平均切成2份,一份就是1/2;2份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苹果了,又是“1”,这个时候就会变成“1/2+1/2=1”,现在能知道“1”是怎么来的吗?

二、分数是怎么来的?

既然我们知道了“1”,那么现在就需要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如苹果的一半是1/2,这个1/2是怎么得来的?

我们知道,一个苹果完整的是“1”,平均切成2份,每块都是不完整,每份就是1÷2=1/2”,这里的“1”代表完整的一个苹果;“2”代表数量,就是有2份;“1/2”就是1÷2得到的结果。这样我们就可以推出1/3是1÷3得到的结果、1/4是1÷4得到的结果……

三、分数的认识

知道分数是怎么来了,那么我们就需要学会分数的基础概念。我们知道一个苹果平均切成两半,一份就是1/2,这里1/2的“1”就是分子,中间的“一”就是分数线,下面的“2”就是分母;1/2就读作:二分之一。

这里需要总结下:分数中间的一条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 读作几分之几,第一个“几”是分母,第二个“几”是分子。

胡博日记?第228篇 认真对待生命的点点滴滴--乔布斯一句话感受

新托福写作板块中的综合写作对于中国考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写作题型,在短短的不到30分钟内,要读要听还要再写,并且考试顺序是安排在考生最乏累的最后一个环节,可谓困难重重。所以笔者总结了授课过程中发现的考生容易出错的几个点,给出以下四条建议:

一、阅读:寻找核心句和关键词,切忌word by word.

英美人写文章的总体逻辑可以概括为总分或总分总。而托福综合写作的阅读材料多为前者布局,且多为四段式(首段总起,三段分别展开)。

首段主要用来提供背景信息或者提出话题,(注意:阅读和听力是同一个话题,极少考到观点相互补,多为观点相对立。)而作者的立场或论点多位于首段的最后一句,聪明的考生会把注意力多集中于首段的尾句,确定作者的立论点,从而对于下一阶段的听力大致话题和论述做到心中有底。

随后的段落即展开给出作者之所以立论的三个分论点或论据,在单个的段落当中,又遵循了西方人惯有的总分模式,单个段落的首句多为topic sentence,考生可以只关注三个段落的首句以快速获取段落主要内容,从而避免全文通读速度不够而导致的来不及看完阅读。

二、听力:判断说话人立场,记录观点和支持性论据

听力环节的笔记很重要,是决定综合写作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因素。没有经过训练或者疏于练习的同学会对于该记什么无从下手,结果就是笔记做了,自己看不懂,或者笔记太过凌乱,毫无可利用性。

要知道听力该记什么怎么记,此时应当牢记心里的仍然是西方人的逻辑性。“总分”表明了在听力的开始段是表明说话者立场和论点的,那么按照我们之前分析的,阅读和听力必然是同主题,所以听力开始时候大家不必忙着乱记一通,事实上,什么都不用写,镇定情绪,听清说话者的立场即可。

接着,和阅读中相似,说话者会从三个方面阐述支持自己的观点,很多情况下,这三点和阅读中的三点是刚好契合,一一对应的。但听力三方面的分论据往往是从阅读中无法推断的,所以分论点及论据是需要同学进行笔记的,应当记的是key words,切忌洋洋洒洒想记全一句话,最后自己也难以读懂。

三、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记忆容量。

各位考生不妨观察一下自己抄写英文句子的情况。大多数未经训练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很可能都是每写下一个词就要回去重新读一次才能继续抄下去——有的时候甚至可能需要每写一个字母就要返回文本重看一眼才能继续。这说明此人的记忆容量只能容纳一个词(或者甚至连一个词都容纳不了)。

记忆容量大的人理解文本更为容易,又因为能够理解所以记忆文本更加容易,进而又因为能够记得住而联系上下文更为轻松,而记忆容量过小的人基本上连看完一篇文章都非常吃力。

不过,只要稍加训练,记忆容量就会扩充至足够用的地步。迅速将自己的英文记忆容量提高到“够用”的地步,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跟读”、“朗读”训练平日积累。因为朗读可以非常有效而又迅速地提高文字理解能力。这很关键,记不住的最重要原因并非“记忆力差”——无论记忆力多好,都很难记住无法理解、无法关联 的信息——听得懂才容易记得住。

最后是大家比较关心的模板问题。综合写作中,要将阅读和听力观点整合起来时,如果在准备阶段备有一套好用的模板,那么就是如虎添翼了。建议考生应当备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模板,通过对同义换词,句型多变,做到集多个好模板于一身,又毫无雷同的独家模板。

2021石景山苹果园中学录取分数线

我之前用过3个苹果手手机iphone5, iphone6 plus(丢了), iphone6s(掉厕所了),在大学的时候,在电脑室用过苹果电脑,04年在大学时,我是被苹果电脑的界面、按钮、设计深深吸引。我曾经是果粉。现在用的是华为手机。

乔布斯的一句话:你必须要相信,相信你现在用心在做的一些东西,将来会在某一刻串联在一起。

01 乔布斯的一句话

? 乔布斯去世十年了,阅读教练又五月老师让我们谈谈对乔布斯这句话的感受。

这句话的意思是:

? 很多时候,我们认真学习的东西,用心去做的一些事情,当时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用处,当这些默默积累的东西,终究会在某一天,发挥出惊人的力量,甚至改变你的命运。

02 关于家庭教育

? 我是从怀孕开始学习家庭教育、亲子教育,学习有11年了。有时候走路、跑步的时候会听亲子教育广播。听一次课没有用,需要不停的听课。

我身边很少人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有时候和大家聊天,他们会觉得孩子就应该散养, 没有必要那么上心。觉得我太矫情。

从孩子2岁7个月,我们就带他上台表演节目。从小比较内向,语言能力、运动能力不是很强。现在我的孩子10岁了,经常做主持,学校是副大队长、班长;长跑、短跑、立定跳远在班上都是前几名。

孩子没有出现叛逆,我们亲子关系良好。他的饮食、睡眠、时间管理都比较规律,上课注意力比较集中,孩子不胖,因为我不爱吃零食,不喝饮料,孩子也不吃垃圾食品。家里人在教育上,比较尊重我的理念。

? 当看到身边有些朋友的孩子出现顶嘴、叛逆、打架、打游戏等行为的时候,我会给他们出主意,但是家长们一般是听不进去的,我觉得还是和家长的心态有关。

? 什么是开心,就是打开心态。只有家长能够积极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我为了给孩子做个榜样,因为孩子是家人的一面镜子。

? 我开始阅读、陪着孩子跑步、陪着孩子上台表演节目、我在学校给小朋友讲课等。

? 因为前期学习亲子教育,(我从来没有打过孩子,我们家人都没有打过孩子),不停鼓励孩子,支持学校的工作,所以孩子才会越来越自信,不叛逆。教育孩子真的是从一点一滴做起才行。

03 关于自己

? 我上学的时候学习不好,我的父母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上小学、初中(重点班)、高中都是重点学校。自己也比较上进,经常写作业到22:00,听我父母说的。很多题不会,都是我父亲给我讲,记得还让我父亲同事给我讲。

? 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本科,在学校也比较积极,第一批入党,06年毕业进入郑州联通体制内工作。通过不断复习,周末都没有出去玩,08年考上了南京邮电大学在职研究生,因为自己基础不好,我一直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也是跨专业,当时非常幸运压着分数线通过的,一分不多。

? 遇到我的老公,他非常优秀。我想如果我没有前面的认真学习,考上本科,有一份稳定的养家糊口的工作,他可能也看不上我。我一直觉得自己没有自信心。

04关于上台

? 上高中时,我就很有勇气上台参加才艺展示,当时印象很深刻我表演的诗歌朗诵。后来参加工作后,参加了健美操比赛、演讲比赛、公司宣传片录制等,当时报的心态就是重在参与。慢慢我的胆量也大了,单位认识的人也多了。

? 我平时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后来有了孩子,为了锻炼孩子的胆量,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就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一方面锻炼孩子的目的达到了,我也认识了很多主持人,慢慢我的交际面也广了。

?

这些主持人觉得孩子的形象气质好,经常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比如广播电台的直播当主持人,还邀请我参加中秋享乐会上台表演舞蹈等,我还带着婆婆一起上台跳“爱眼健康歌。”我还带着孩子上台走秀,被评为“郑州十大辣妈”之一。

? 如果没有前期我自己上台,不断锻炼,我想我也不敢带孩子去走秀、跳舞等。

05 关于自律

? 现在今年早睡早起、锻炼身体、阅读。怎么养成自律的习惯,其实不是一蹴而就的。

? 好几年前,因为孩子的原因,我经常听FM931亲子课堂节目,张静老师有一次上节目,她分享她的育儿经历,当时我觉得她很优秀,就加她的微信。但是一直没有联系,后来有一次,她发的时间管理课,正是我需要践行的。我就上时间管理课,我的老公是比较排斥的。

? 我开始注重健康、早睡早起、学习新技能、认真对待工作、旅游、阅读、日记等

? 后来静姐推荐我写日记,我就加入日记星球,坚持写日记,记录生活,锻炼文字输出能力。

? 在日记星球又见到云乐,她是我的同桌,她推荐我阅读,我过去是光听书,很少看书,一年不看一本书,一直想看,静不下心看。慢慢开始跟着大家阅读。

? 因为晴儿、何班、吴璟一直运动跑步,我受大家的影响,开始动起来。

在日记星球遇到小懒服装搭配师,我开始学习服装搭配,进行断舍离,慢慢开始关注自己。

?

? 开始跑步,晚上少吃,注重形体,这样穿衣服好看。因为在单位有时候需要主持党员大会、有时候会组织活动,为了形象,也不能吃胖。

?

? 如果没有前期注重亲子教育,也不会开始关注梦想、关注阅读、形象、运动。

? 这个世界,其实没有飞来的横福,每一个令人惊喜的未来,都藏在平凡无比的当下,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生命的点点滴滴。用心过好当下的每一天,都会在未来串联出一个美好的自己。

带分数怎么读

593左右

北京市苹果园中学成立于1956年初,原名为北京七十六中,1960年改为现名,是石景山区重点中学。年的历史承载着苹中人不懈奋斗的足迹,学校已形成了管理严格、校风优良、教学严谨、质量上乘的特色。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带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形式,它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通常用斜线“/”分隔。在读带分数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些规则和技巧,以确保正确地读取其值,其相关读法如下:

1、首先,我们需要将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开来读。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进行读取,而小数部分则按照小数的读法进行读取。在读取小数部分时,需要注意小数点的读法,通常读作“点”。

2、其次,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读法。通常,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会用分数线“/”分隔开,因此我们需要在读数时将分数线“/”之前的部分读作“分子”,分数线“/”之后的部分读作“分母”。

3、例如,带分数“3又5/8”可以读作“三又八分之五”。其中,“3”是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进行读取;“5/8”是小数部分,按照小数的读法进行读取,但是需要注意分数线“/”之前的部分是分子,分数线“/”之后的部分是分母。

4、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带分数形式需要注意。例如,“1又1/2”可以读作“一又二分之一”,而“2又1/2”可以读作“二又二分之一”。在这些特殊的带分数形式中,整数部分的“1”通常省略不读,而小数部分的“1/2”则按照小数的读法进行读取。

分数的特点

1、分数的值是一个相对数:分数表示的是一个相对大小,而不是绝对大小。例如,在两个苹果和三个苹果中,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两个苹果和三个苹果之间的关系,即两个苹果是三个苹果的1/3。

2、分数的单位可以变化:分数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可以将一个分数转换为另一个分数,只需要对分子和分母进行相应的调整即可。

3、分数的值可以是无限的:分数可以表示一个无限循环或无限不循环的小数。例如,1/3可以表示为0.3333……,而π可以表示为3.14159……等等。

4、分数的值是相对的:分数的值是相对的,它取决于所使用的参照物或标准。例如,如果在一个班级中,有50%的学生通过了考试,那么这个班级的及格率就是1/2。但是如果将这个班级的学生数量扩大一倍,那么及格率就会变为1/3。

 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数是自然数。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以供大家学习。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

 2. 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4.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讲述: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分东西。请看大屏幕。

 1. (课件出示6个苹果和3个盘子)从屏幕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难能解答?你是怎样分的?我们把这种称为什么分法?

 2. (课件出示4个苹果和2个盘子)师:4个苹果平均分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用击掌的方法告诉老师好不好?

 师:预备?开始  生:(拍手击掌)

 3. (出示1个苹果和2个盘子)

 师:把1个苹果平均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

 师:预备?开始  (教师应观察学生的表情,灵活处理)

 师:怎么不拍了?

 生1:半个。

 师: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生2:不能。

 师:那么,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 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二分之一( )

 1.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的?(平均分)。

 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生:2份)

 师:这样的一分也就是?(生:一半),这样的一半怎样表示呢?

 师:两个半块苹果,哪一半是 ,是谁的 ?

 师: 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师: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 表示?(教师强调:只有平均分,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2. 大家弄清了 的意义,怎样写?怎么读呢?

 教师边示范边解读:表示平均分,叫分数线,?2?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总份数,叫分母,?1?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

 3. 动手操作。

 (1)从小组组长那儿领取不同的图形,试着折出它的 ,并用斜线画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拿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 的?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 ?

 (3)汇报成果。

 (4)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二)发现分数

 刚才,小精灵悄悄的给我提了一个建议,让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利用手中的材料,发现一个新的分数。(把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把发现的分数写下来)

 (1)展示作品。

 (2)交流成果:这个分数,你是怎么发现的?(与众不同的折法,教师不仅要给予鼓励,还可以用学生的名字命名为?XX折法?。)

 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任取其中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

 三. 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 P93做一做:

 (1)填一填。(2)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 P96 2:

 (1)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为什么?

 (2)你在操作过程中想到了什么?

 3. 拓展与延伸: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其实,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有分数。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好吗?

 四. 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有关分数知识点推荐:

 说分数的历史,得从3000多年前的埃及说起。3000多年前,古埃及为了在不能分得整数的情况下表示数,用特殊符号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2000多年前,中国有了分数,但是,秦汉时期的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

 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今天分数的表示法就由此而来。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3/7米.像3/7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名称起源为什么叫它分数呢?分数这个名称直观而生动地表示这种数的特征。

 例如,一个西瓜四个人平均分,不把它分成相等的四块行吗?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分数是度量和数学本身的需要--除法运算的需要而产生的。折叠分数使用最早使用分数的国家是中国。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分数的记载。在《左传》一书中记载,春秋时代,诸侯的城池,最大不能超过周国的1/ 3,中等的不得超过1/5 ,小的不得超过1/9。

 秦始皇时期,拟定了一年的天数为365又1/4天。《九章算术》是我国1800多年前的一本数学专著,其中第一章《方田》里就讲了分数四则算法.在古代,中国使用分数比其他国家要早出一千多年.所以说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多么灿烂的分数的文化啊!

 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数是自然数(非负整数),以后在度量和平均分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样就产生了分数。

 用一个作标准的量(度量单位)去度量另一个量,只有当量若干次正好量尽的时候,才可以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度量的结果。如果量若干次不能正好量尽,有两种情况:例如,用b作标准去量a:一种情况是把b分成n等份,用其中的一份作为新的度量单位去度量a,量m次正好量尽,就表示a含有把b分成n等份以后的m个等份。

 例如,把b分成4等份,用其中的一份去量a,量9次正好量尽.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用b去度量a的结果,就必须引进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度量的结果。另一种情景是无论把b分成几等份,用其中的一份作为新的度量a,都不能恰好量尽(如用圆的直径去量同一圆的周长)。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引进一种新的数-无理数。在整数除法中,两个数相除,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商。为了使除法运算总可以施行,也需要引进新的一种数-分数。综上所述,分数是在实际度量和均分中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