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年高考全国卷1卷理综试题难度相比去年难不难评析

2.北京2019年高考理综平均分

3.2016年各省市高考总分及各科分数 分值是多少

4.湖南高考理科状元,4年前曾以全省第2考入北大,为何要退学复读?

2016高考北京理综,2016年北京高考理综

理综都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科目。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简称“理科综合”或“理综”,指的是在旧高考中,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的合卷。理科综合试题总分300分,其中各单科所占分数各省标准不一,全国理综卷为物理占110分,化学占100分,生物占90分。

近年来生物在理综的比例越来越大,几乎接近物理、化学分值,其他每年有时有细微变化。即“3+X(综合)”考试中的“3”是指语文、数学(理科数学)、英语,“X”是指由政治、历史、地理组成的文综或由物理、化学、生物组成的理综;

分数是语数英三大科的两倍(文综或理综300分、语数英均为150分),由考生自己选择学习文科或理科,若选择学理科是由物理、化学、生物组成的理综,则“综合”是“理科综合”。

相关规定

1999年2月教育部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并决定在广东省试行“3+X”高考模式,由此拉开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序幕,从而使高考改革又一次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

借此为城市区分,西北为“物理、化学、思想政治+X”;东北为“物理、化学、生物+X”,其他地区可根据情况定性“物理、化学+X+1。

2005年全国各省市的所有高考科目均采用新课程,高考模式除个别省市可能会作些微调(如2005年广西高考模式改为“3+小综合”模式)外,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2006年陕西大综合改成小综合、辽宁为助学生减负也再分文理科,2007年山东高考更注重能力考察,拟用3+X+1,而且此方案有可能被江苏借鉴。2008、2009年,据专家分析,为适应课改全国高考科目,理综的考查方式可能还要变。

据悉,从2010年开始,北京地区理科综合中的化学和生物分值有所变化,其中化学由108分降至100分,生物从72分升至80分,生物大题比原来增加一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

2016年高考全国卷1卷理综试题难度相比去年难不难评析

1、2016年高考全国共有九套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四套,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分省自主命制五套。由于高考试卷不同,难度是有差异的。

2、其实高考试卷的难度也是因人而异,不同的考生对高考试卷难度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全国高考理综试卷难不难主要还要看考生本人的答卷体验。

北京2019年高考理综平均分

1、2016年高考全国卷1卷理综试题难度相比去年难度不大。

 

 2、生物突出对生物学科素养的考查,一方面,生物试题延续了往年新课标I卷的命题风格,突出对生物学科素养的考查,重点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掌握;另一方面,试题灵活性有所提高,对考生的应变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现为以下四个特点。第一,难度不大,但重基础、重表达。第二,图表信息通篇出现较少,且不复杂,信息呈现方式以简练文字信息为主,尤其在选择题上,体现非常明显。第三,遗传题重点考察遗传学基本原理及灵活应用,没有过度涉及复杂的变形和繁琐的计算。第四,选修难度有所提升,在立足于课本的基础上考察了考生对相关知识原理的灵活应用。

物理部分整体难易适中,计算量略大,比去年新课标1卷简单。全国卷考查范围和考查形式有一些变化,更强调考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运算能力,题目设置更加灵活。试卷的几个突出特点:1,题目难度差别较大,有梯度。2,继续体现经典物理模型的回归,如25题考查含弹簧的能量问题等。3,电学实验仍然比较创新,其中暗含了数据计算和分析,考查了学生的思维缜密性。4,有些题目没有配图,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几何想象力,如17题天体问题等。

今年化学试题与近三年新课标一卷相比风格有所改变,难度下降,今年试题延续全国新课标高考试题多年来命题的原则,以生产、生活及科研中的化学现象为问题情境,以考查考生学科能力为命题立意,全面考查考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要的学科思想和方法,并重视对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总之试题注重对中学化学知识点的覆盖,突出双基,难易适中,没有偏题、怪题。

2016年各省市高考总分及各科分数 分值是多少

北京2019年高考理综平均分为204.64分,其中理综最高分为295分。

北京市近几年高考理科成绩为:2018年全市理综平均分为201.45分,最高分为295分;2017年理综平均分为200.18分,最高分为292分;2016年理综平均分为199.73分,最高分为287分。对比来看,北京市近几年的全市理综平均分正在逐年增高,而最高分也在保持中增高,丛这几年看来,这是一个好的趋势。

虽然2019年北京市取消文理一二本线,划定本科线,但是同时划定了自招线,从分数线上,大家也可以将自招线默认为是一本线。2018年理科一本线为532分,二本线为432分,而2019年理科自招线为527分,二本线为423分,同2018年相比,北京市2019年高考试题难度明显增高,虽然理综平均分保持稳定,但还是存在其他科目拉低了整体总分,因此文理科一二本线都有所下降。

湖南高考理科状元,4年前曾以全省第2考入北大,为何要退学复读?

1、2016年高考有26个省份使用全国卷,使用全国卷省份高考总分都是750分,考试科目及分值如下:数学、语文及外语都是150分,理综及文综为300分。

2、2016年高考还有几个省份高考总分不是750分,包括江苏省480分,海南省900分等等。

2020年高考中,湖南省理科总分第一名叫杜青云,来自岳阳文郡洋沙湖中学,他的高考成绩如下:语文123分,数学146分,英语140分,理综289分,政策加分20分,总分718分。

这位低调的湖南理科状元,选择不接受媒体采访。

两次高考,一次全省第二,一次全省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杜青云是一名复读生,而且是一名?出身不凡?的复读生。因为他曾经在2016年的高考中,以704分的成绩排名湖南省理科第2名,并进入北京大学著名的光华管理学院就读。

要知道,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是亚太地区最优秀的商学院之一,不是达到北京大学录取分数线就能随随便便就读的学院。

至于杜青云为什么要从让众人仰望的、前途无量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退学复读,他本人并没有透露,而他身边的朋友认为可能有2个原因:

一是杜青云并不喜欢学金融相关专业,这不是他的兴趣所在。或许他在报志愿时比较盲目,所以盲从地报了一个北大比较?火?的专业,但并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喜欢。

二是杜青云考入北京大学时年仅16岁,他年纪比其他同学小,加上其孤傲的性格,也许并不能很好地融入身边全是优秀同学的大学生活中。

从清北退学复读,又重新考回清北的,杜青云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杜青云这次考了湖南省理科第一名,他的目标或许是清华大学,而非之前的北京大学。

在杜青云之前,也有好几位学霸考生,从清华北大退学,复读后取得了省状元,而目标院校同样是清华北大。

2019年湖北省理科状元常书杰高考分数712分,成功考入清华大学。他同时也是2015年湖北省理科第8名、钟祥市状元,当年考入北京大学后,因为沉迷于游戏而不思进取,放弃了学业,在大三时被北大退学,成了人生灰暗的一笔。好在知耻后勇的常书杰没有放弃自己,卷土重来后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仍然优秀。

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学霸王宇航,以699分的成绩名列襄阳市理科第二名,同样,他也是一名复读生,他曾经在2018年以697分的好成绩进入清华大学,但由于所学专业并不符合自己未来从事AI(人工智能)方面研究的职业规划,因此勇敢地选择了退学复读。

杜青云不会是第一个从清北退学又考回清北的考生,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名校学生退学复读,给我们哪些启示?

从杜青云等考生的经历来看,我们明白了有的学霸真的是当之无愧的学霸,真金不怕火炼的那种,只要他想学习、想考试,就一定能成功。我们在佩服他们的同时,又引起了我的思考:

1、名校学生退学复读,是否占用宝贵的教育资源?

以前面提到的几位同学为例,明明已经考进了清华北大等名校,却因为个人原因退学复读,无论是从自身职业规划发展的角度考虑,还是从个人前途方面着想,他们这种行为都是带有?利己?属性的,他们在又一次考取高分、拿到重新进入名校入场券的同时,也挤占了别的同学进入名校的名额。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属于教育资源的重复利用。

2、由于报考志愿时的盲目、盲从、导致了入学后的不喜欢、不适应

对于多数考生来说,高考报志愿时是比较盲目的,他们没有一个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目标,通常是高考分数公布之后才开始考虑报哪所学校、哪个专业。而由于对专业实际所学内容的了解不够深入和透彻,导致在报志愿的短短几天内难以选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

这种报志愿的盲目性和盲从性,很容易导致入学后学习了一段时间才发现,原来自己所报的专业不是自己想象的模样,自己学习起来极其费力,往往不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有以下建议:

(1)我国的教育中,至少从中学开始,就要逐步进行学生们未来职业规划的渗透和教育,要让学生们知道,各种专业工作的意义、利弊、具体从事的工作以及成长路径,让学生们在应付中考、高考的同时,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有设想,而不是盲目的只会考而不会报。

(2)学生和家长们要提前着手,从多渠道收集志愿报考信息,不要仅从字面上了解专业名称,最好能听从学长学姐们的现身说法,毕竟,高考报志愿实际是一场?信息战?。

3、选到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该硬着头皮学下去还是坚定的退学?

相信有很多大学生,由于报志愿时了解不深入或者失误,又或者考分不够出现专业调剂,学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并不了解的专业。那么,这个时候应该硬着头皮学下去,还是选择退学复读呢?

我认为,对于自己有清晰的职业路径规划,并且对自身实力有充分信心和把握的学霸,比如前面的几位,可以选择退学复读,无非是耽误几年时间而已,如果把这几年时间与未来自己能从事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如鱼得水的行业相比,这种代价是微不足道的。

而对于其他考生,我认为如果想选择复读的话,一定要谨慎。

(1)复读有风险,你退学后重新高考,在重压之下不一定能考出比之前更好的成绩,考上自己满意的学校和专业。如果复读失败,那就相当于赔了夫人又折兵。

(2)学习就像是谈恋爱,刚开始不喜欢,也可能学一段时间就慢慢地有了感觉,通过学习的深入一定会发现该专业的更多优点和兴趣,自己也可以通过努力来获得一定成就。

(3)大学里可以转专业,大一时一旦发现专业不喜欢,那就要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争取在大一结束时通过靠前的成绩排名获得转专业的机会。

(4)实在不喜欢所学专业,可以在保证考试成绩能够毕业的同时,学习感兴趣的专业课程,争取在考研时跨专业考到自己喜欢的专业。考研是你除了高考之外第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一定要牢牢抓住!

结束语

作为自带学霸体质的清北名校同学们,由于种种原因退学复读,或许是又一次证明自己、并且牢牢掌握自己人生航向的机会,我们只有羡慕和钦佩的份儿,而不敢贸然做选择。

对于高考报志愿的专业选择,真的要在获取充足信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来慎重选择。而退学复读这件事,更要慎之又慎,灵活变通一下,其实有很多条路可以走。在实现人生价值方面,条条大路通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