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高考指的是什么

2.新高考政策详细解读

3.新高考改革内容有哪些

关于高考的新_关于高考的新闻标题

新高考政策“3+1+2”模式,“3”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指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首选科目,“2”指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再选科目。

考生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构成,满分750分。具体如下:

1、3门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不分文理科,使用全国卷;选择性考试中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2、再选科目每门满分100分,按等级分(即A、B、C、D四个等级,D等级为不合格)计入考生总成绩。

3、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3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及物理、化学、生物学3门科目的实验操作测试由各省统一制定标准,州、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新高考3+1+2的优势和弊端:

1、新高考3+1+2总成绩750分。3门必选科目总分450分,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1门首选科目每科满分100分,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2门再选科目每科满分100分,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2、高考3+1+2模式既不会让同学们太过于“偏科”还让更多的同学可以自由选择学科,不仅仅实现了教育部门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而且还能够不耽误国家人才培养计划。

但是根据已经实行新高考改革省份的经验来看,12种组合全部开班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选择权的减少反而加剧了选择课程的难度。

新高考指的是什么

 高考加分项目明显“瘦身”

奥赛奖牌、体育特长不再是加分“王牌”,三好学生、优秀干部逐渐褪去光环……新高考改革方案规定从今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

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今年全国性加分项目已按要求全部调整到位,地方性加分项目也将从2014年的95个陆续减少到2018年的35个,减幅63%。有30个省份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实施方案已报教育部备案。

“公平是高考改革的核心精神。”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说,“取消或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就是为了最大可能减少舞弊。”

自主招生在统考后进行

今年,新高考改革方案规定“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让不少考生和家长感到“负担有所减轻”。

陈志文说:“用高考成绩这个最大公约数作为前提,可以减少自主招生可能出现的‘操作’空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这项改革突出了统一高考的权威性、重要性,从某种程度上确实降低了考生和高校双方的自主性。但是仍有一些高校可能会提前和一些中学“私下”接触,提前瞄好尖子学生。

2003年以来,国家在90所高校启动自主招生试点,每年通过自主招生渠道录取的考生人数约占试点高校招生总数的5%。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参与自主招生试点的90所高校已全部公示2015年自主招生报名审核通过名单,自主招生考核推迟到全国统考结束后至成绩公布前约两周内完成。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认为,相对于统一高考,高校自主招生具有更大更多的灵活性,且在管理、监督、信息对称等方面相对于统一考试更难把握。这次调整也使高校自主招生的质量有了更充分的依据,从总体看更趋合理。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分类考试

根据新高考改革方案的部署,2015年通过各种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预计将占到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

所谓分类考试,《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详解为: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

程方平说,这次改革一方面调整了学术性知识和专业技能性知识在考试中的比例,另一方面加大了中职生报考高职校的比例(在以往这一比例被限制在5%),不仅使高考的功能进一步扩大、强化,同时促进了职业教育体系的进一步融通。

专家估计,如果分类招生顺利实施,每年约有逾400万考生不再走高考“独木桥”,从理论上可以减轻个人和国家考试制度的双重压力。

陈志文强调,高职院校实行分类考试,出发点是希望有效降低大部分学生的学业负担,但能否真正达到预期还有待观察。“很有可能一部分考生和家长不甘于就读高职高专,最终选择参加两次考试。”

18个省份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

教育部最新通报:今年,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将从去年的15个增加到18个。

“全国统一命题,可以保证命题的水平与科学性,也可以最大可能地减少命题中间环节的‘跑冒滴漏’。”陈志文说。

高考分省自主命题始于1989年,由上海市率先试点。2014年,全国高考共有来自教育部考试中心和自主命题省区市共计16套命题。

程方平说,从部分省市分省命题回归绝大多数地区统一命题有几个重要的理由,一是保证普遍性的命题考试质量,以往自主命题的一些省份还存在问题或不足;二是统一命题更有利于体现公平,减少命题本身存在的难易差别,关键是在判卷、招生时要充分调整好“标准分”与地区“录取分”之间关系,目的也是使考试录取更加公平、合理。

高校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

新高考改革方案提出要建立招生问责制,2015年起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

“校长签发录取通知是一种国际惯例。”陈志文说。“不断强化招生问责制度,就是要给高校相关责任人‘拧紧弦’,杜绝权力在高招录取过程中的越位和滥用。

记者了解到,2015年全国各高校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将全部落实到位。同时,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按要求严格落实高校招生信息“十公开”原则和高校招生26条禁令,反复申明招生红线。

新高考改革方案还提出高校可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巡视学校测试、录取现场等方式,对招生工作实施第三方监督。

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投档

今年,根据高考改革方案的部署,31个省份将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投档。所谓平行志愿,举例来说,某省份规定考生第一批次可填报6个志愿,那么这6个志愿均为并列关系的“第一志愿”。

平行志愿虽然意在杜绝以往许多第一志愿落空的考生“滑落”到下一批次的情况,但也引发了考生和家长新的担忧。比如在今年首次实行平行志愿的北京,不少家长都向记者表示,这种方式会使更多优秀考生扎堆重点高校,对志愿填报技巧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2003年湖南首次实行平行志愿填报方式试点以来,陆续有28个省市陆续实行了平行志愿。

程方平认为,平行志愿为考生提供了多元选择,也减轻了心理负担,是一项很好的改革设计。

储朝晖指出,平行志愿减少了在某个分数段的考生的未录、漏录情况,但也引发出一些新问题,比如很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会把个人的兴趣、爱好放在其次,有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业规划上走入误区。

“平行志愿的本意是最大限度实现分数这把‘尺子’的功能,体现高考选才的效率和公平。”陈志文说:“高校、中学以及社会机构应该加强对专业设置、学业规划、考生兴趣等方面的引导,帮助每个考生尽可能填报更适合、更理想的志愿。”

新高考政策详细解读

新高考指的是3+3、3+2+1、7选3新高考选科模式。

3+3模式:

目前上海市和第二批实行新高考改革的4个省市,分别是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是采用3+3高考模式,指除语数外3科外,学生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自主选择3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3+1+2模式:

目前采用3+1+2高考模式的8有个省市,分别是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指除语数外3科外,学生要在物理、历史中选择1科;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自主选择2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7选3模式:

目7选3模式仅在浙江省实行,指除语、数、英三科外,考生须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7个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经统计,该模式共有35种选科组合方式。

新高考各省份变化:

浙江:

英语有2次考试机会,成绩2年有效。外语每年安排2次考试,1次在6月与语文、数学同期进行,考试对象限于当年高考考生;1次在10月与选考科目同期进行。

山东:

春季高考“文化素质+专业技能”考试。自2020年起,“文化素质”考试包括语文、数学和英语3科,考试满分320分,其中语文、数学各120分,英语80分“专业技能”考试满分430分,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测试两部分。

夏季高考。自2017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考生夏季高考考试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选考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组成。语文、数学、外语为全国统考科目,各科满分分值为150分,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外。

江苏: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高考改革。英语听力和口语一年两考。英语学科分值肯定有所提高,目前已经确定的是今后英语将实行听力和口语一年两考,笔试还要听取各方意见,并参考先行试点的省份的改革方案,目前一年两考还在探索。

以上数据出自高三网。

新高考改革内容有哪些

新高考政策详细解读如下:

新高考改革政策是为了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高中教育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强化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进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改革,达到更好的人才培养目标。

新高考改革的主要特点是:综合素质评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即综合素质评价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综合录取”。新高考改革最终的目标是使高考成为一种全面的、多元化的选拔方式,从而更好地适应高中教育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

在新高考改革政策下,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中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展示和认证方式。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学业成绩、学科竞赛、社会实践、艺术特长、体育特长、创新创业等方面,旨在全面、客观、多角度、多层次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高水平考试”)是新高考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查学生高中学科学习成果的标准化考试,也是高中毕业生升学和就业的重要依据。高水平考试的科目、范围和难度与高中教育课程相适应,考试内容贴近实际,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通过高水平考试,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学科知识和能力,也可以为自己的升学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新高考改革政策旨在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进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改革,实现更好的人才培养目标。新高考改革政策的实施将对高中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将使高中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贴近社会需求,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新高考改革内容如下:

新高考政策取消了文理分科,新高考模式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在多种组合中自主选择,增大了考生的选择面。而传统文理分科仅有2种固定的组合供考生选择。

取消文理分科;采取“3+3”或“3+1+2”的考试模式,即:语数外必考,物化生、政史地6选3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考科目,合格性考试在高二、高三期末各组织一次(含补考),为高中毕业的依据;选考科目考试时间为高考结束之后,选三科考试计入高考总成绩。

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衔接融通,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健全终身教育体系,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国家采取措施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3+3”模式理论上选科组合有20种,而“3+1+2”模式理论上选科组合有12种。但实际上大部分学校是无法提供这么多的选科组合的,一方面是学生学则这个组合的人数少的话,学校是无法开班的;另一方面是很多学校会着重突出本校强势的科目,而展开科目组合开班,学生能选择的范围就又缩小了,所以这时候就要尽可能考虑到学校会开设的科目而进行合理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