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考新方案,教育部高考方案改革 2020
1.高考新方案中的“3+1+2”模式与传统的文理分科有何不同?
2.新高考政策是什么意思?
3.山西新高考3+1+2改革是哪一年?
4.新高考改革方案,教育部关于综合素质评价考查的内容是什么?
5.高考改革方案有哪些核心理念?
6.新高考改革的3+1+2模式具体是什么意思?
01 2021高考新规有加分最高不超过20分、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优化校考内容和形式、部分领域扩大招生规模、贫困县脱贫后仍享专项计划、严查以设置奖金方式抢生源、高考分数不提供给中学、填报发挥中学主渠道作用、高校中学要加强衔接、设置必要的隔离考场。
加分:最高不超过20分
规定明确表示,烈士子女;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有以上情形之一的考生,省级招委会可根据本地投档录取办法决定,在其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分数投档;达到高校投档条件的,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且不得超过20分。此外,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可在其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分数投档,分值不得超过10分。
命题: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
2021年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各地要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参与命题和考务工作的激励机制,提升国家教育考试队伍能力和水平。
强基计划:优化校考内容和形式
今年,各试点高校仍深入实施强基计划。教育部要求,各试点高校完善招生程序和办法,提高人才选拔的科学性;要优化高校考核的内容和形式,充分运用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考查思想品德、专业兴趣、科研志向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等,着力选拔?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学生;加强与中学的衔接沟通,帮助学生了解强基计划专业的优势、培养模式和发展前景,引导适合的学生报考;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设置多学科交叉培养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
高职:部分领域扩大招生规模
各地各校要将分类考试招生作为高职招生的主渠道;统筹安排高职分类招考计划,重点向区域经济建设急需、社会民生领域紧缺和就业率高的专业倾斜;逐步取消中职本科贯通招生,适当在学前教育、护理、养老、健康服务、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扩大中高职贯通招生规模。
名额:贫困县脱贫后仍享专项计划
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教育部核定的本科招生计划,不得随意更改招生计划;继续实施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综合考虑生源数量及学校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因素,继续将招生计划增量向中西部地区和考生大省倾斜。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严格控制属地招生计划比例,合理确定分省招生名额。
招生:严查以设置奖金方式抢生源
教育部要求,要全面加强规范管理,严肃招生工作纪律。要加强艺术体育等特殊类型招考管理,严格相关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审核查验,严格高校专业考试组织,严格考评人员管理,严格考生文化和专业考试成绩要求。加强高校招生录取批次管理,不得随意将普通批次招生专业安排至本科提前批次招生。各地要开展招生秩序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违规宣传、通过设置奖金等方式违规争抢生源、违规承诺录取等行为。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于因疏于管理,造成考场秩序混乱、作弊情况严重、招生违规严重的,要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并追责问责;对违规承诺争抢生源的高校和工作人员,要追究相关责任。
成绩:高考分数不提供给中学
除教育部规定的特定事项外,只能将考生的高考成绩信息提供给考生本人及有关投档高校,不得向考生所在中学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此外,严禁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严禁各地政府、学校、培训机构以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
志愿:填报发挥中学主渠道作用
加强志愿填报指导。各地各校要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为考生提供志愿填报的政策解读、参考信息和咨询指导。要充分发挥中学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对高三年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政策培训,增强志愿填报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加强志愿填报管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对虚假宣传、违规开展志愿填报指导的经营机构进行严肃查处。
改革:高校中学要加强衔接
教育部要求,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要全力做好新高考落地的各项工作,精心制定命题、考试和录取工作方案。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要进一步总结完善试点经验,不断研究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高校要加强与中学人才培养衔接,进一步优化选考科目要求,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向社会公布,逐步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模式。
防疫:设置必要的隔离考场
教育部要求,健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考组织工作机制。结合疫情防控实际,进一步细化组考防疫工作方案,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标准,强化命题制卷、考点考场、评卷等场所防疫举措,保障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好考生和考务人员日常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状况监测,按要求为每个考点配备防疫副主考,设置必要的隔离考场、隔离设施,配备充足的防疫物资;认真落实入场体温检测、考场全面消毒、通风、保持间距等措施。
高考新方案中的“3+1+2”模式与传统的文理分科有何不同?
“3+1+2”模式是一种高考模式,总分750分,20种组合。
“3”为全国统一高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
“1”为“首选科目”要求从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确定1门。
“2”为“再选科目”要求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确定2门。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使用全国卷;物理、历史、化学、地理、思想政治、生物6门由各省市组织命题。
3+1+2模式改革进程:
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作为第二批试点省市开始高考综合改革,并在2020年迎来了首批“3+3”新高考考生。
2018年,教育部确定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八省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八省市成为全国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
2019年4月23日,八省份公布了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截止2020年11月7日,全国已有14个省市实施了高考综合改革。其中,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6个省市采用的是“3+3”模式。福建、河北、辽宁、江苏、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省市采用的是“3+1+2”的模式。
新高考政策是什么意思?
最明显的不同肯定是考试科目的组合不同。与传统文理分科相比,选择也比较丰富还有多样性。
选择的科目组合不同。
窜逃文理分科,文科生语数英、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生语数英、物理、化学还有生物。就是固定的两套,而且文理思想或者说界限比较明显。
而“3+2+1”模式就是,语数英,历史或物理,然后再从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四选二。语数英,物理或者历史按原始分计入成绩,四选二的按等级赋分。
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3+1+2”模式的选择更多了,你可以避开自己不擅长的科目。(内心os:好想晚生几年,这样就不会被物理折磨了。)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兴趣、特长还有报考学校或者专业的报考要求,在12种组合里自主选择,考生的选择面更广了。
还有政策的导向不同。
“3+1+2”模式就是希望学生们可以全面发展,不只是按文理硬生生的分。所谓的,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培养高校专业选材所需的学生。
还有考试的内容也不同。
“3+1+2”模式下,语文、数学还有英语这三个科目,没有因为文理而产生的难度系数不同,就是全都考一样的试卷。内容和难度都一样。
其实,区别就是数学上的组合方式多了,12种组合,各种款式,任君选择。
然后,就可以擅长什么,喜欢什么就选什么。至少在本就枯燥的学习中可以选自己喜欢的。
山西新高考3+1+2改革是哪一年?
新高考政策即教育部公布的新的高考改革政策。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年9月4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此轮的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调整,目的就是探索招生录取与高中学习相关联的办法,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
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技术只供浙江考生选择)六(或七)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同时对招生录取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3+3”模式
“3+3”模式是指,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学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各地多采用“6选3”模式,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值得注意的是,浙江采取的是“7选3”模式,除了以上所提到的6科,还多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这项科目。目前采取3+3模式的省份有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六省市。
“3+1+2”模式
2019年4月23日,作为全国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8个省份,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发布本省份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根据公布的实施方案,8省市将采用“3+1+2”模式。即“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
新高考改革方案,教育部关于综合素质评价考查的内容是什么?
2022年山西把高考改为新高考模式,即3+1+2模式。新高考政策3+ 1+ 2取消文理分科,考生选择的科目为3门全国统考科目语数外+ 1门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 2门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中选择2门)。该模式下考生可以选择化学生物等学科搭配文科组合,进一步扩大专业覆盖率。
“3”其中,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1”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中,考生在物理或历史中所选择的1门科目,满分为10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2”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的2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山西新高考改革方案
不再区分文理科
新高考政策不再区分文理科,考生需要参加数学、语文、外语三门考试,另外在地理、历史、政治、化学、物理、生物中任意选择三科参加等级性考试。
外语科目可以考两次
新高考政策下外语提供2次考试机会,考生选择较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外语考试第一次考试安排在6月, 另- -次根据教育部统一要 求时间安排;外语考试包括笔试和听力测试。
高考总分计算方式改变
2021年高考新政策下依旧是由语数外+自选3科构成,但是自选三科不再评分而是按A、B、C、D、E五个等级进行划分,E等级为不合格。以参考人数和卷面得分为依据,原则上等级A的比例为15%,等级B的比例为30%,等级C的比例为30%,等级D和等级E比例共为25%其中等级比例不超过5%。
综合素质评价
新高考政策下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并将具体使用权交给高校,是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合格性考试
新高考政策下改为合格性高考。合格性高考将不再评分,按合格与不合格呈现。
合格性考试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地理、历史、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物理、思想政治、通用技术、艺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科目。
高考改革方案有哪些核心理念?
概括起来,核心的内容有3点。
1.文理不分科,实行3+3模式。
2.英语一年二考,增加听力。
3.二本三本合并,有的全部合并。
下面分不分谈一谈这,3点考试,改革方案。
这些政策大都会有一些正向的作用。但是如果我们对他寄予的期望是对教育环境有一个改变的话,那么在看这些政策之前需要搞清楚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教育现在有什么样的问题,我们需要怎样的改变。
实际上我们教育太多太多的问题需要改变,包括职业教育、教育经费、选拔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贫困地区教育……然要说教育领域,争论时间最长,战线最广,争议最多的一个方面,恐怕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
但是反观我们的改革,我们宣传要在2020年形成一个中国特色的高考体系。嗯,我们舆论的理解就是高考要改革了,因为在以前我们说,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好像错就错在考试身上,错在高考指挥棒。那么我们对指挥棒进行的一个改革,那么是否意味着应试教育的局面可以得到突破呢?
答案是否定的。
综合素质不是“列为”考核范围就成了。
应试教育不是高考模式选择的,而是众人合成之势。
应试教育这个词,几乎是和素质教育这个词同时提出。最早见到素质教育是在1993年教育部的一次会议上。所谓应试教育就是为了应对考试,而进行的一种教育。这种教育呢,由于他非常注重结果,有很强的功利性,给老师学生和家长都带来了不小的痛苦。所以人们说,高考指挥棒有问题,制度有问题。
但是,真的仅仅是制度的问题吗?或者换句话说,我们把制度改了,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吗?
实际上了解历史的话,你会知道高考之所以成为指挥棒不是制度的设计者把它摆在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而是众人的需求和经验,共同把高考捧上了神坛。
高考在1978年前后恢复,1979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由此腾飞。在那个年代里,第一批获得大学文凭,甚至是大专文凭的人从农村走向了城市,摆脱了贫穷走向了富裕。这一段历史给我们的社会观念烙上了一个深深的印记,就是知识改变命运,或者更准确一点,学历改变命运。这个观念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80年代末,独生子女政策出台,一家只能有一个孩子,家长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风险之中。只有一个鸡蛋,当然要放在最稳妥的那个篮子里。再加上社会经济处于上升阶段,大多数家庭生活物质保障处于危险边缘。于是我们的宝贝蛋蛋们都去挤了那个走高考争学历的篮子。娃们不仅要上学,还要上好学上名校,所以高考的战斗,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打响。
所以应试背后,实际上是无数家庭对于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最终促成了这样的一个竞争趋势。这种局面并不是制度的设计者设计出来的。在国情相似的印度,和经济发展阶段相似的台湾,以及经济腾飞阶段的韩国,这种局面和中国非常相似。但是我们有中国特色,因为我们一家只有一个孩子,会加剧这样的竞争。另外我们的人口密度和强烈的文化观念,是这些国家不能比的。
教育在国家机器里,主要有两个功能,一个功能就是所谓的教育本身的功能,培养人格,传授知识手艺,提升道德修养,丰富精神世界,把他造成一个独立之人。另一个功能是关乎经济地位分配的功能,通过对一个人能力的培养以及考核,对他进行不同的社会分工,以便对经济地位进行安排。但是因为,人们对后者的需求非常强烈,我们的育人的功能,会缺失,甚至会做出相反的事情。这样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
看上去好像是一个僧多粥少的问题,人多饼小的问题。那么好,我们把饼烙大,粥煮多,就万事大吉了吗?恰恰相反。实际上并不是需求的扩张;人们对于经济地位改变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近几年甚至有萎缩的趋势;反而我们的教育“供给”正在进行史无前例地扩张。
90年代末有一个银行家向教育部提出一个意见,叫做教育产业化。从本世纪初开始,我们国家就正在进行积极的教育扩张。高考录取率从百分之二三十猛涨到70%,大学生规模扩张了数倍。表面上,这象征着我们国家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公民素养的提升。然而这正是一个天大的饼大无害论。教育扩张导致的结果随着而来的就是文凭和学历的贬值。
如果以后应试教育有所缓解,一定不是这次改革的作用,这次改革对于应试教育来讲不得要领,小打小闹。如果你说改革就是要慢慢来的话,那么这个改革确实来的挺慢的。
教育这粥喝着人们郁闷,不是粥馊了,也不是粥多粥少能解决的问题,问题在于太多人以为这粥营养价值高都来抢,米饭面条又不靠谱。所以改革的话,一个是支持米饭面条,另一个是放开做饭权力,让做饭的专心做饭。加点芝麻小葱,对于缓解抢粥困局,恐是杯水车薪。
新高考改革的3+1+2模式具体是什么意思?
“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四层”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翼”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nbsp;?高考是我国一项重要的考试方式,也是许多普通家庭改变命运的机会,虽然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对于寒门来说高考是一条必经之路。下面来说下高考中一核四层四翼含义。
详细内容
01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 02 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高考由教育部统一调度,教育部考试中心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教育考试院命制试题。 03 考试日期为每年6月7日、8日(部分地区含6月9日),各省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04 高考并非中国公民获得文凭学历的惟一途径,还有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途径,所取得学历都是国家认可的学历。 05 2015年1月1日起,高考逐步取消体育特长生、奥赛等6项加分项目 。2019年5月6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加强对中学高考标语的管理,坚决杜绝任何关于高考的炒作 。
所谓3+1+2,“3”就是语文、数学、英语3个主科为必考科目,每科满分150,使用高考的原始成绩计入高考成绩;“1”是物理和历史为2选一科目,每科满分100,也是使用高考的原始成绩计入高考成绩;“2”是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科中任选两科,每科满分也是100分,按等级赋分的方式计入高考总成绩。高考满分150不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