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北京高考文言,2013北京高考语文文言文
1.北京的文言文
1. 高中文言文完全解读封面上的文字翻译
高中文言文常用字检索爱 ài ①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尔雅》:“惠,爱也。”
《法言》:“君子自爱,仁之至也。”《左传·隐公元年》:“爱共叔段,欲立之。”
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战国策》:“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夫人甚爱女。”――唐·韩愈《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非子·五蠹》:“非疏骨肉爱过客。”②男女间有情 [love]《古诗四首》之三,见《文选》卷二十九:“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③ 喜好 清·袁枚《祭妹文》:“爱听古人节义事。”
――宋·周敦颐《爱莲说》:“晋陶渊明独爱菊。”――杜牧《阿房宫赋》:“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④ 爱护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三国志·方伎传》:“好自将爱,一年便健。”
⑤ 常常发生某种行为,容易发生某种变化 。如:爱发脾气;爱下雨⑥爱惜,珍惜 《礼记·表记》:“爱莫助之。”
注:“犹惜也。”苏轼《留侯论》:“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不足以死也。”
《论语·八佾》:“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柳宗元《驳复仇议》:“不爱死,义也。”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⑦ 舍不得;吝惜 《孟子·梁惠王上》:“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老子》四十四章:“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汉·贾谊《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⑧ 贪 《宋史·岳飞传》:“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
⑨友爱 《左传·隐公三年》:“兄爱弟敬。”⑩怜悯、怜恤、同情《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按:àn①用手摁压。《梦溪笔谈·活板》:“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说文》:“按,下也。谓手抑物使下。”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史记·项羽本记》:“项王按剑而跽曰。”
②抚,握。《五人墓碑记》:“缇骑按剑而前。”
③控制,抑止;放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管子·霸言》:“ 按强助弱。”④查看,巡察。
高启《书博鸡者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⑤核查,查验。
张溥《五人墓碑记》:“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按语”即本此义。
6.通“安”。安置;安定 《汉书·高帝纪》:“余悉除去秦法,吏民皆按堵如故。”
《三国志·郭淮传》:“按抚柔氐三千余落,拨徙以实关中。”白:bái①白色。
《史记·鸿门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大王。”[白丁]无功名的人。
刘禹锡《陋室铭》:“往来无白丁。”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 《战国策·燕策》:“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②光亮,明亮。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李贺《致酒行》:“雄鸡一声天下白。”③纯洁,皎洁。
白居易《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 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浑可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④明白;洗雪。 高启《书博鸡者事》:“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
⑤禀告,告诉。柳宗元《童区寄传》:“虚吏白州,州白大府。”
⑥显著。 《荀子·天论》:“礼义不加于国,则功名不白。”
⑦真诚;坦白。《庄子·天地》:“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
谤:bàng①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说文》:“谤,毁也。” 按:谤者道人之实,事与诬谮不同。
大言曰谤,小言曰诽,曰讥。②毁谤,诽谤。
《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③诅咒 。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进胙者莫不谤令尹。”暴:(一)bào①猛烈。
蒲松龄《促织》:“屡撩之,虫暴怒。”②突然,猛然。
《吕氏春秋·察今》:水暴益,荆人弗知。”③暴躁,急躁。
《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雪。”④凶残,残暴。
《史记·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⑤欺凌,侵害。
《世说新语·周处》:“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⑥祸患,祸害。
纪昀《唐翁猎虎》:“近城有虎暴。”7。
暴露,显露。司马迁《报任安书》:“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
(二)pù①晒。《荀子·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②暴露。苏洵《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③显露。张溥《五人墓碑记》:“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卑:bēi①低,低下。 《资治通鉴·淝水之战》:“且东南卑湿。”
②地位低下,卑微,低贱。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③贬低,降低。《韩非子·有度》:“卑主之名,以显其身。”
④低劣,差。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其业有不精,德有。
2. 王后雄的高中文言文必修加选修的书名“王后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大的系列吧,我知道的就有:
一、同步类(和各地不同版本的教材课程一一对应的)
《教材完全解读》(讲练比7比3)、《教材完全学案》(讲练比3比7)、《课堂完全解读》(讲练比5比5)
二、总复习类
初中:《中考完全解读》《中考完全学案》
高中:《高考完全解读》《高考完全学案》《高考完全测评》《600分专题》
三、其他
《600分解题大全》(高中各年级的,以解题方法为主)、《考试必记》(知识点汇编的小册子,初高中都有)等
你说的高中必修、选修,应该是同步类或《600分解题大全》。如果是必修,同步类或《600分解题大全》里面就是跟着教材课程走的,那么教材里面的一两个单元有文言文课文,教辅里面也有。
然后选修里,倒是有专门的文言文,像教材完全解读选修系列中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唐宋散文选修”、“史记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论语》选读”……
再就是《600分专题》系列中,有专门一本专题叫《古代诗文阅读》,这个也是讲文言文的
3. 给推荐一本高考用的文言文的书,谢谢1.北京自命题以来,文言文阅读都是先秦文,今年尽管是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但用词、句式结构非常符合古文特点,保证了血统纯正。
考察难度也不大,如今年其他几个选项都非常生僻,但熟知的一个选项错误却非常明显
所以,搞定课内文言文的注释,就基本没问题了
2\3\4复习资料,高中人教版:文言文完全解读(龙门书局),这个详细讲解了课内文言文。
另外一个是重磅的,2011版5年高考3年模拟语文(北京市专用),这个有我们学校老师参编。其中就有100个文言诗词和考纲要求的18个文言虚词总结。而且还包括北京特有的阅读眼延伸题。
每个词的讲解完全符合你的要求
北京的文言文
深入理解课本内容
高考文言文考题通常源自课本,深入理解课本内容是取得高分的秘诀。特别是翻译部分,熟读课本能够帮助你游刃有余地应对。
总结题型和答题方法语文学习重在总结,题型和答题方法同样重要。每做完一道题,都要深入总结该题的题型和答题方法。只要能够系统地总结,少做题也无妨。记住,高考是没有原题的,掌握方法才是关键。
上课听讲,与老师互动上课听讲是学习语文的关键,与老师的互动也是必不可少的。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及时向老师请教,寻求解答。同时,选择合适的辅助资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切记,上课时一定要紧跟老师的思路,不要自顾自地学习,即使自己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
1. 描写北京的文言文
京者,都也 盖天下烟柳繁华之所在,商贾云集; 科技人文之昌盛,经天纬地贤才汇聚; 皇家风范、帝王气象莫不于此; 俱往矣。
观当今之世界, 阿三欲夺我藏南、倭寇窥伺油田、南海诸小不量力,蚍蜉撼树焉敢?。 强敌环伺,亡我之心不死; 吾辈同志,须当挺身;热血报国,直冲霄汉。
教尔等小辈谨记:犯我强汉者,必诛虽远!! 今诸位同学有幸相聚于斯,望惜青春韶光,奋力拼博,于不远之将来展翅冲霄,驰聘宇内;扬我中华之神威!和平崛起,为子孙争出一片天!! PS:那些都还远,且说眼前:多扯几句,俱是金玉良言: 骗吃骗喝骗师妹。防火防盗防师兄啊。
言尽于此,好自为之。
2. 北京初中必背的古文有哪些古文部分 1、《论语》六则 《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欲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后死于安乐。 4、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出师表 诸葛亮 前出师表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
3. 北京中考必背古文都有那些第一册:17烛之舞退秦师 18勾践灭吴 19邹忌讽齐王纳谏 20触龙说赵太后 2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2寡人至于国也 23劝学 24秋水(节选) 第二册:17过秦论 18鸿门宴 19兰亭集序 20归去来兮辞 21师说 22阿房宫赋 23谏太宗十思疏 24种树郭橐驼传 第三册:17六国论 18游褒禅山记 19伶官传序 20石钟山记 21项脊轩志 22五人墓碑记 23登泰山记 24病梅馆记 第四册:17陈情表 18祭十二郎文 19愚溪诗序 20赤壁赋 21逍遥游 22腾王阁序 23柳毅传(节选) 24促织 第五册:14蜀道难 15将进酒 16兵车行 17李杜诗五首(峨眉山乐歌、春夜洛城问笛、客至、旅夜书怀、登岳阳楼) 18齐桓晋文之事 19庄暴见孟子 20孟子见梁襄王 21短文两篇(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 第六册:13报任安书 14廉颇蔺相如列传 15屈原列传16信陵君窃符救赵。
4. 北京高考必背文言文是那几篇1、《劝学》 荀子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4、《逍遥游》(北溟有鱼——之二虫又何知)5、《出师表》6、《陈情表》(伏惟圣朝——不能废远)7 《曹刿论战》8、《归去来兮辞》(不含序)9、《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岂不痛哉)10、《滕王阁序》(豫章故都——声断衡阳之浦)11、《师说》(嗟乎——其可怪也欤)12、《陋室铭》13、《阿房宫赋》(嗟乎——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14、《岳阳楼记》15、《醉翁亭记》16.《前赤壁赋》(壬戌之秋——托遗响于悲风)17、《游褒禅山记》(于是余有叹——此余之所得也)。
5. 2010北京高考语文必背古文2010年高考背诵与默写篇目(共计38篇,其中初中有9篇●,北京版有3篇)
(一)古文(18篇)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劝学》
3、《烛之武退秦师》(夜缒而出——乃还)
4、《逍遥游》(北溟有鱼——之二虫又何知)
5、《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庄不得击)
7、《陈情表》(伏惟圣朝——不能废远)
8、《桃花源记》●
9、《归去来兮辞》(不含序)
10、《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岂不痛哉)
11、《滕王阁序》(豫章故都——声断衡阳之浦)
12、《师说》(嗟乎——其可怪也欤)
13、《陋室铭》●
14、《阿房宫赋》(嗟乎——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15、《岳阳楼记》●
16、《醉翁亭记》
17、《前赤壁赋》(壬戌之秋——托遗响于悲风)
18、《游褒禅山记》(于是余有叹——此余之所得也)
(二)诗词曲(20篇)
1、《氓》
2、《国殇》屈原
3、《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4、《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6、《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春夜喜雨》●
9、《登高》
10、《琵琶行》(不含序)
11、《泊秦淮》杜牧●
12、《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
13、《念奴娇 赤壁怀古》●
14、《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15、《声声慢》(寻寻觅觅)
16、《钗头凤》(红酥手)
17、《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18、《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辛弃疾
19、《窦娥冤》(滚绣球)
20、《沁园春 长沙》
6. 求初一全部古诗,文言文,北京的上册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注释]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2、使:出使。
3、单车:单车独行。形容轻骑简从。
4、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5、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6、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7、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8、归雁:因季节是夏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9、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10、长河:疑指今石羊河,此河流经凉州以北的沙漠。11、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12、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13、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14、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
《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作品鉴赏]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
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
“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
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
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
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
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
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
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
“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
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
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
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
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
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
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
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