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高考的人的-经历过高考的人生
1.高考前后有什么难忘的人和事吗?
2.狂人张非4次高考,分别考上复旦、北大和清华,现状如何 ?
3.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到底会有什么不同
4.“考霸”吴善柳:历经10次高考圆梦清华,36岁毕业的他,如今怎样?
5.70后80后90后那些年他们参加过的高考
高考前后有什么难忘的人和事吗?
第一件事:跟舍友的离别
无论是大学毕业,还是高中毕业,让很多学生伤感的就是跟自己相处了几年的舍友告别的场景。一起泡网吧被老师训斥,伤心了一起去“撸串”的情谊,宿舍里面一起疯狂的岁月,每一件事情都是让他们难舍的理由。
第二件事:奋战高考99天
相信对于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高中生来说,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件事的,尤其是那最后的99天倒计时,全校的高三班级都会贴出标语,每天疯狂的学习,背书,做习题等,这段时间的魔鬼训练,经历过的人都会终生难忘吧。
第三件事:偷偷爱恋的女孩
高中的学生,都以长大,对于爱情也逐渐的了解,虽然懵懂无知,但总隐隐约约的知道,当自己无意间暗恋一个女孩时,这种恋爱的感觉却怎么也挡不住。直到毕业,也没有勇气表白,多年以后还是在心底留下一席之地。
第四件事:查高考分数瞬间
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最激动的时刻肯定就是查高考分数的那一瞬间,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刻,怎能不让人激动呢?不管结果如何,看到成绩的那一刻,往往是自己最难以忘怀的时候,即使踏入职场多年,想起那一刻,也是激动不已。
高考,是人生一次重大考验和转折,注定影响深远。我对高考前后记忆深刻的瞬间很多,最深印象有:
1.进入高三仪式。那是我们上一届高三刚高考结束,我们刚返回学校,接过了高三接力棒,开启了高三生活。这意味着,最紧张激烈的一年到来了。从此再也没有了高一的你忙和高二的张狂。
2.高考倒计时100天誓师。眼看着距离高考只有最后100天了,学校为我们举行了百日誓师大会,学校领导、高三老师、学生代表纷纷发表激昂演讲,全校高三同学们举手宣誓,奋战100天,青春无悔,拼搏100天,圆大学梦!
3.毕业典礼及欢送大会。考前两天,全校几千师生祝愿我们毕业,护送我们奔赴高考场,我们依次踏上红地毯,越过状元门,我们激动万分!
4.高考那三天。我们高考是7月7、8、9日,那三天天气异常炎热,老天也为我们下过雨降温。全县城都为我们服务,十分感动,高考也相对轻松!
5.高考结束。9日下午五点正,广播里传来“考试时间到,考生立即停笔……”,那一刻,我知道,我们最艰辛的时刻过去了。
6.同学离别散伙饭。高考结束那天晚上,我们班聚餐,这是我们最后一次全班一起吃饭了。有很多人笑着笑着哭了,有的哭着哭着沉默了,今后或许有的人一辈子都难见面了。想着就伤悲!
7.高考成绩揭晓。因为高考刚结束后,我便买了答案,大致估计了自己的分数,稳上二本没问题。但是,成绩揭晓的那天晚上,我打电话给班主任,班主任说我没上线,这把我吓了一跳,那晚我失眠了。第二天一大早,我火速进城,见到班主任,结果我的分数上线了的,而且超了。原来是班主任把我声音听错了,当成另一个人了。这前后心理落差太大了。
8.领录取通知书。高考后,根据估分提前填报了志愿,整个暑假,焦急等待录取通知书,我家在农村,记得是8月25日的傍晚,我和妈妈两个人在抢收稻谷,邻居捎口信回来说叫我去乡邮政局领挂号信。第二天,我去乡上,结果邮政局的人没上班,说是在收谷子。我不得不步行到9村找到他,最后,虽然很累,但是领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我终于圆大学梦了,喜极而悲呀!
当然,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最激动的时刻肯定就是查高考分数的那一瞬间,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刻,怎能不让人激动呢?不管结果如何,看到成绩的那一刻,往往是自己最难以忘怀的时候,即使踏入职场多年,想起那一刻,也是激动不已。
有。试卷还算简单的,考个二本轻松上
狂人张非4次高考,分别考上复旦、北大和清华,现状如何 ?
对于在中国的大多数学生来说,高考是寒窗苦读十几年才能得到的一次挑战机会,高考之后无论是名落孙山还是金榜题名,大多数人都会坦然接受,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虽然高考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但是对普通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高考史上有这样一位狂人,他数次参加高考,一次复旦一次北大,两次清华,现在过得却有点意外!
高考狂人张非
自科举制度开始中国的考试制度经历数千年的改善,形成了如今的高考制度。高考本质是为高等学府选拔读书人才,让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教育,进而为中国的文化教育添砖加瓦。虽然在二十一世纪人人都有书读,人人有书念,但是高等学府也分三六九等,进入一流大学的名额少分数线高,而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全国上下的莘莘学子都为能进入更好的学府,能赢得更好的将来而努力拼搏。
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张非竟然三番四次地从别人梦寐以求的一流大学中退学,这些大学中有综合排名第一的清华大学和世界一流的北京大学,还有国内顶尖重点的复旦大学,并且屡次参加被广大学子视作噩梦的高考,成为令人侧目的高考狂人,他的一生都紧紧的和高考联系在一起,当提到张非时所有人想到的都是他疯狂的高考历史。
张非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在他十四岁初中毕业之后考上了一所普通的高中,并在十六岁时由于太过贪玩被高中退学,家人费尽心力把他转到了岳池中学,继续完成学业。在岳池中学,张非完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高考,他以六百一十九分的高考分数达到了复旦大学的录取分数线,虽然复旦大学也是数一数二的名校,但是张非的目标是北京大学,于是他放弃了复旦的机会,继续攻考北大。
顶着复读的压力,张非开始了第二次高考尝试,尽管这一次的高考成绩还没有上一次好,但是好在那一年北大降低了分数录取线,张飞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北京大学。进入了北京大学之后,许多将要高考的学生都将张非视为偶像,对他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表示崇拜,在学校中张非也大有名气成了励志榜样,此时张非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尽情的享受大学的美好生活。
但是好景不长,张非到底是没有改变贪玩的性格,他沉迷于网络游戏,在学业上的成绩达不到北京大学的标准,被北京大学退学。被劝退之后,张非觉得十分懊恼,对不起自己以来的付出,也对不起所有人的殷殷期望,于是在郁郁寡欢了一段时间之后鼓起勇气开始了第三次高考。
高考过后的人生
第三次高考的成绩足以让张非进入清华大学,这一次张非不负众望用七百多分的成绩成为了当地的理科状元,作为理科状元,又是当地第一个考上清华的大学生,张非甚至还获得了十万元的奖金,一时间风头无二。但等到就读清华之后,离开了高考的张非,就像离开了水的鱼,他又故态复萌控制不住自己,沉迷网络游戏。
清华作为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功课学业繁重,人人都努力上进,不学无术的人在清华中格外醒目,在挂科挂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张非又被清华大学劝退。在同一个错误上跌倒两次,让周围的人对张非十分失望,面对亲朋好友恨铁不成钢的责备,张非痛定思痛,下定决心改掉沉迷网游这个坏习惯,并且打算第四次参加高考高考,为了和前尘往事一笔勾销,也和过去的自己划清界限,张非改名张空谷。
张非之所以被称为高考狂人,不仅仅是因为他三番四次的参加高考,还和他一次又一次的优越成绩有关,张非的高考成绩,让他有了狂的资本。这一次虽然大家对他不抱期望,但是他还是以高分考入了清华,再次让别人大跌眼镜。经过这一次的高考,张非终于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大人,他认真听讲之后不再挂科,中规中矩地完成学业和考试。
经历过四次高考的张非终于长大,不再是那个一心想着高考的少年,他开始明白,高考并不是人生的全部,高考之后的人生道路,需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走过去。不能投机取巧荒度光阴,高考决定不了一切。从清华大学顺利完成学业之后,张非想去中山大学继续深造,开始他的研究生生涯。
但是可惜的是好像张非在高考时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勇往直前的神通已经到期,张非并没有通过中山大学的研究生复试,这对张飞来说无异于是和被大学退学一样的打击。在复试失败之后,张非一蹶不振,没有了继续深造的想法,整日消极度日,很是消沉了一段时间。后来在父母的强烈要求之下,张非进入了一家事业单位,做着普普通通的工作。在这之后再也没有了高考狂人张非的消息,这样的天才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基本上可以说是废了。
结语
虽然高考是决定大多数人一生方向的一项重要考试,但是高考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赢得高考不代表赢得了全世界,赢得了平安顺遂的一生,而是代表着要更加努力,更加拼搏才能把握住得之不易的珍惜机会。张非是世俗定义上一个不折不扣的天才,这一点从他四次高考都能考入一流大学可以得知,普通人一生都得不到的一次机会,他可以得到四次,这和他天生聪明和后天的勤勉努力有关。
虽然张非的智力水平超乎常人,但是显然他的心智并不成熟,在得到别人梦寐以求的机会时,他不但没有把握住,反而沉迷虚拟游戏整日无所事事,到最后落得被开除的下场。如果张飞早一点明白人生不是高考,不存在一劳永逸的现实,就不用一次又一次的重新来过,从头开始参加高考。当然张非也有着旁人所不能及的优点,除了智力过人之外,在一次又一次失败之后重新站起来,面对自己的错误勇于改正,说明张非有着强大的毅力。
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到底会有什么不同
经历过高考的人生会更加丰富多彩。
高考,从1976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有多少实现了自己的大学的梦。在没有高考之前那时的大学是进行推荐的,首先要看的是自己和家庭的政治表现。其次是看关系,家里的政治经济和地位,再次看各人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由于是推荐,有许多的人为因素在里面,说白了,和自己关系好的,我就推荐啊,将来能为我所用。对自己表现好的,给我送财物的,在社会上有地位的,我惹不起,害怕而推荐,也就是说推荐没有公平和公正可言。恢复高考以后,靠的是成绩,本事和能力。如果你知识掌握的好,平时认真学习,有扎实的基础,高考就会成绩好点。
在身体健康的同等条件下,就可能会读到大学。即使你家里在有钱,出一万块钱,不可能给你增加一分二分,你家里是,不可能更改卷子,给你增加一分二分。高考的目的是社会资源和权利财富的再分配,因为大学毕业可以有一个很好的工作,前途,能分配社会的财富。而没有经过高等教育,多半是打工,没有大学的文凭,不可能考上公务员,更谈不上从政。从表面上来看,高考制度是目前比较公平和公正的选择方式,对于贫困家庭孩子,对于山区无权无势普通百姓的女儿是很好的机会。假如没有这个机会,难进入社会的管理层队伍。但实际上也不是那么的公平,是因为最大的原因是教育的不平衡,城市集中了最优秀教师队伍和最完善的教育设备和设施,而乡下的老师相对来说观念更新慢,能力各方面落后,这是不争的事实。
高考如同千金万马过独木桥。在大学生没有进行扩招之前 ,一个乡村能考上一个大学生是天大喜事,会办酒碗进行招待,一家人风光。能够看到孩子的未来的出息,感觉有了希望和盼头。很多家庭为了孩子的大学梦,从小学进行辅导,将家里的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孩子的读书身上。孩子回家第一件事是学习,第二件事还是学习,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有的父母付出许多为了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孩子到高中,更是苦不堪言。整天的题海战术。听不完的课,背不完的政治,做不完的题,有的晚上要二三点钟才睡觉,早晨5点钟左右就起床背外语单词。上课的时候,去除了不考科目的课,语文老师还没有走,数学老师来了,数学老师还没有走外语老师老了,轮流轰炸。一月只放半天的归宿假,就是星期天也没有休息的时间。到了寒暑假,学校也要进行补课和辅导。读书真的辛苦,如果没有强健的身体,恐怕受不了。学习的进的学生还好一点,那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不知道如何是好。
“考霸”吴善柳:历经10次高考圆梦清华,36岁毕业的他,如今怎样?
曾经高中的语文老师说,她已经毕业30年了,到现在还会梦到自己坐在高考的考场上而被惊醒。高考毫无疑问是残酷的,但这又是大多数人的必走之路。
**《天才枪手》中有一句台词:“我们天生就是输家,所以必须竭尽全力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所以在备战高考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过程中,我们总是让自己时刻充满精力,拼尽全力的去冲刺,希望能打一场胜仗凯旋而归。
但是都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在高考中落马选择复读的也大有人在。
但是,左丘明同样曾写下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般人复读一年,不管结局如何,很多人都会选择接受,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青春也是有限的,并且复读也并不会更简单,反而会让选择复读的学生担负着这次成绩不如上一次好的风险。
可以说复读是一场以时间成本为赌注的一场难说输赢的博弈。而能在高中复读一年又一年的人,确实是少数中的少数。
而广西的吴善柳就是那个极少数分子,他先后参加了十次高考,直到考上清华才罢休,这位坚持不懈,执着于清华梦的“考霸”如今的生活实在令人好奇,是否也和他曾经的经历一般如此传奇?
学霸痴迷游戏,成迷途羔羊
吴善柳1982年生,于2000年参加了人生的第一次高考,但由于当时成绩并不理想,他选择了复读,一年后,他以588的高分成功进入了北京交通大学。
经历了辛苦的一年复读,本以为吴善柳会格外珍惜这个二次奋斗才拼搏得来的学习机会,但学霸似乎是“飘了”,又或者是在经历了复读的高压之后,进入北交大后仿佛是急于寻找一个情绪的发泄点,于是他迷上了电子游戏。
加之大学不似高中,有家长似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严管,大学多的是自由,所有的学习都靠自己自觉,于是吴善柳在沉迷游戏的这条路上,走的越来越远,越来越无法自拔。
什么学业、生活都被他抛之脑后,眼睛里除了游戏什么都看不到了。所以,不出所料,两年后由于多门课不及格,吴善柳遭到来自学校的劝退。
这场学霸的堕落戏码没想到居然会发生在吴善柳的身上。曾经奋力拼搏考上的大学,如今却如此不珍惜学习的机会,白白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精力,此时的吴善柳活像一只迷途的羔羊,不知所措。
迷途知返,却拒上北大
离开校园的吴善柳,本来打算就直接开始打工,但是后来在外打工的经历让吴善柳极其后悔,他突然深刻的意识到,自己只会读书,自己也必须回去读书,要想有一份好工作,读书是万万不可缺的。
正是这个觉悟,让吴善柳又踏上了高考的道路,2007年,吴善柳开启了复读之路,他决定重返考场,再次挑战高考。
由于吴善柳本就成绩优异,可以说天生就是一块读书料,尽管多年没有学习高中知识,但他迎头赶上,在当年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但他并不满意,于是又选择了复读。而这一次,他考进了北京大学。
如果说北京师范大学还不足以让这位学霸停下他的挑战步伐,那么中国最顶尖的两大学府之一,北京大学总可以让吴善柳满意吧,但正当所有人都认为吴善柳已经圆梦,可以停下来的时候,他又一次的,做出了旁人看来匪夷所思的选择,他放弃了北大,选择继续复读。
一个多少学子寒窗苦读十余载,削尖了脑袋都想挤进去的高等院校,吴善柳说不去就不去了,这难道就是学霸的独一无二的思维吗?
十年高考路,“顺利又曲折”
吴善柳简直就是21世纪现代版本的范进,在他拒绝北大之后,他就一直在高考这条路上徘徊,进进退退,十年就在他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复读中过去了。
为什么说这十年是顺利的呢?在旁人眼中自然是顺利的,因为普通人会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选择复读,而复读就是为了搏一把985、211,但是吴善柳是个奇葩,他与众不同,他在这十年高考期间,分别被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名校录取,这在常人眼中是多么优秀的成绩,多么优秀的大学。
所以在一般人眼中吴善柳的高考之路并不困难,仿佛他把高考当作了一个魔方,而他正兴致勃勃的在其中流连。
很多人付出再多心血也很难进入的名校,吴善柳居然考一次中一次,这还不顺利吗?那么又挫折在哪里呢?这里的挫折是相对于吴善柳自己而言的,志不在此,那么即便是再好的结局,不是自己想要的,就不能停下。
对于吴善柳来说十次高考都没有进入自己想进的院校,这难道不算一种挫折吗?所以吴善柳对清华到底有多执着?面对大家的质疑,吴善柳回答自己并不是非清华不可,当初拒绝北大是因为被录取的是医学部,自己晕血,根本不可能作为一个医学生。
而对于其他学校,他更看重专业,他心仪的专业是关于经济、金融相关方面的,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股票交易员,他认为自己对数字十分敏感。而每次被录取的专业都不是自己所感兴趣的,所以才有了这十年的高考传说。
梦想成真,终上清华
“一旦你努力去做一件事,如果结果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那么老天一定会给你一个更好的结果。”语出刘同的《我在未来等你》。
2014年,是吴善柳最后一次参加高考,因为这次他终于成功考上了清华大学,被清华大学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录取。
对于经历了十年终于圆梦的吴善柳,在得知自己被清华大学录取后,立马买了火车票,坐了近26个小时的火车赶到清华大学报到,于是,在一群90后的大一新生中,80后的吴善柳终于重新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吴善柳说自己:“就像一辆已经长期偏离轨道的列车,终于回到了正轨。”对于即将开启的“象牙塔”生活,吴善柳紧张之余充满期待,他计划着这次必须要把学习放在首位,除了必考的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证,他还想考一个注册会计师和教师资格证,当然还希望在大学可以解决自己的终生大事。
而面对比自己小很多的同学,吴善柳则表示:“不用想太多,不要刻意年龄差,平静一些,大学里什么人都有,每个人性格都不一样,总会叫得到谈得来的朋友。”不管怎样,这场为期十年的梦,终于变成了现实。
回到正轨,成为人民教师
原本以为经历过如此轰轰烈烈的十年复读,终于考上清华大学的吴善柳也一定会选择一个风风火火的职业,但是没想到他走出校门后,已经36岁的他既没有选择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也没有做自己感兴趣的经济方面的工作,而是转身做起了人民教师。
教师虽然也是一个高尚的职业,但是一想到背后是10次的高考代价,总让人觉得有种大材小用的感觉。
但是也正是吴善柳这十年的高考生涯,让他对当今高考体系十分熟悉,教起题来也是格外得心应手,比起其他老师,吴善柳的优势来的更为明显,吴善柳作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将自己丰富的备考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的学生们。
其实换个角度来思考,读了十年高中的吴善柳,会读书才是他最强的优势,也许当一个老师,真正是他最好的选择。
小结:
谁都无法质疑吴善柳十年高考的努力和艰辛,在三十而立的年纪依然在学校里不顾旁人的眼光坚持做自己的事,其中的勇气和毅力,我们是无法想象的。
但是,还是不禁要问一句,十年高考,到底有这个必要吗?连吴善柳自己都说:“这只是一种个人选择,很难复制,也不符合主流价值观,最好不宣传、不评论、不报道。”
如果人人都选择复读十次来进入理想的高校,这种坚持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不知变通的病态执着,如果将这种个例作为榜样,那么高考也就永远失去了它的意义,我们都可以将有限的青春蹉跎在无限机会的再一次高考上,也许最终我们如愿了,但一回头,却发现我们失去了更珍贵的青春和时间,也错过了遇见其他更多不一样的风景的机会。
70后80后90后那些年他们参加过的高考
高考,无论放到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中都不会是一个无趣的话题,有的人甚至认为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美的。那段一起拼搏的青葱岁月,那时候对知识的渴求,还有没来得及表白就各奔东西的少男少女,总那么让人回味。
从70年代出发,高考已经走过了整整35个年头,每个年代的高考考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记者请来了几代高考人,为大家分享属于他们的高考故事。?
70后考生:
赶上“双轨制”头班车
吴先生1976年出生,1995年在山东省参加高考,现在供职于中山一个国有企业。高考之前,吴先生一直生活在山东农村。
他认为,自己当时在资讯方面是比较落后的,只知道努力读书,“高中三年几乎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我们那个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从早上5点半起床到晚上9点半睡觉,几乎天天如此,每个月只休息一天半。”
然而,这样的高压学习方式下,依然有青春的冲动。吴先生说,自己高三的时候非常喜欢隔壁班的一个女同学,但是,担心表白会影响大家的学习,一直没有说过。
高考那天早上,吴先生因为紧张呕吐了,“那个女同学在这时把自己准备的热水给我喝了。”这一幕,吴先生在17年后依然记得非常清晰,但是,当时的作文题目之类的问题,吴先生都不记得了,“高考成绩的应该是物理科,满分150分我考了148分。”
高考后,吴先生到广州一高校读书,“其实那个时候还很懵懂,不清楚什么叫双轨制。”吴先生当时赶上了高校开始大规模收费的启动之年,“上一年级的师兄学费是一年400元,我的学费是1500元,经济压力很大。”
80后考生:
经历高考后其他考试如同浮云
80后的阿轩现在供职于广州派驻中山的分支机构,他在2004年参加高考,时隔8年后回忆当年高考的情景,他至今仍历历在目。
他告诉记者,考前一晚自己莫名兴奋,虽然10点多就已经上床睡觉,但一直在床上翻来翻去。
每年高考,都会有很多家长
提出送仔女到考场,阿轩的妈妈也希望陪同他前往考场,但这份好意却被阿轩婉拒了。他透露:“妈妈陪着我反而觉得不自然,而且我不想令到自己太紧张,就当作平时返学甘,发挥会自然D。”
7日上午到达考场后,阿轩印象最深刻的是,自己学校的科任老师全部穿上了清一色的大红T恤在考场门外为大家打气,教英语的班主任还特意给每个同学送上一颗幸运星,祝大家好运。
对于文科生的阿轩来说,在整个高考过程中,除了数学之外,其他各科都算发挥正常,最后出来的总成绩跟一模比较贴近。他最记得的当年的作文题目是《语言与沟通》,对于这个题目,他认为范围很广,在写议论文体的时候,可以套用的例子非常多,因此作文的写作难度不大。但相对文科题目来说,他形容自己的数学在高考时真的“弱爆了”,最后出来的成绩比一模还要低70分。
8年之后,再度谈高考,阿轩认为这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多是考心态、考毅力,“高考几乎是每个高中生的人生必经阶段,经历过高考之后,会发现其他考试都如同‘浮云’。”
90后考生:
高中时代完满的句号
“2年前的今天,我急急忙忙跟着大家赶赴高考考场,一切就像是一场梦,睁眼闭眼间我已成了一个大二的学生。但那三天也许是我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回忆。”谈起高考,陈晓灵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她毕业于中山纪念中学,现在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 (微博) 数学系。
其实,高考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相反,在她看来,高考更像是我人生的一场洗礼。整个高中时代在这三天里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高考时也是小懒虫
晓灵回忆到,高中时代,她是宿舍里公认的小懒虫。7点20分的早读,即使身为语文课代表,也一定要睡到7点10分才肯磨磨蹭蹭地起床。即使是在高考那几天,她也延续着这个“优良传统”。匆匆忙忙吃了个早饭,蹑手蹑脚地趁老师不注意溜进教室,除了教室里的气氛异常凝重,高考的第一天似乎和往常没什么太大区别。
“滴答!”“滴答!”教室里安静的只剩下钟表的声音。5分钟过去了,10分钟过去了,谈话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只剩下焦急的翻书的声音,大家都生怕浪费了这一分一秒。
也不记得是谁轻声说了句“差不多了,去考场吧!”,教室一下子又喧闹了起来,有的人唉声叹气埋怨这么快就要高考了,有的人开玩笑说自己要拿下怎样的好成绩,还有的人多愁善感感叹高中时代就要结束,说着说着,一大帮人浩浩荡荡地走在了去考场的路上。
高考是探索发现过程
高考对于晓灵,并不是一场煎熬,而是一个探索发现的美妙过程。
高考中,她发现原来传说中的那个扫一下就可以看出你有没有带手机的红外探测仪并没有出现。她还发现原来并不是每一个监考老师都板着一副严肃的脸,原来真的会有同学在考场上晕倒。最后,发现原来高考就是一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考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