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年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有哪些省份

2.2017年高考难吗

3.2017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共多少万人?

4.2017年高考四大焦点有哪些?

5.请问2017年高考会有什么分值和政策变化吗

2017年高考形势,2017年高考试卷全国卷

该2017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40万人。

2017年,全国高考报考人数达到了1048万,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普通高考考生达到了976万,占比93.2%;报考技能类高考的考生达到了72万,占比6.8%。

2017年,全国高考报考人数比2016年增长了3.2%,其中,普通高考考生增长了3.3%,报考技能类高考的考生增长了2.9%。

2017年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有哪些省份

还有十多天,2017年高考就将到来。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也被称为“新高考元年”。新高考将在浙江、上海两地展开,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进入关键时刻。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命题、招生制度一直在不断调整、优化,这一次,是党中央、国务院下定决心自上而下、展开全新顶层设计的大变动,被认为是恢复高考招生40年来的一次重要改革。

新高考会带来哪些新挑战?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参考”?新高考会带来哪些变化?记者就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访。

“新高考”究竟“新”在哪儿

简单回溯一下改革历程。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确定上海市、浙江省为全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两地很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上海和浙江两地高考怎么改、改成什么样,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全国高考改革的风向标。

简单概括两地的高考改革方案,两个简称醒目形象——“两依据一参考”和考试科目“3+3”。所谓“3+3”,指的是2017年起,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作为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上海市3门选考科目每门满分70分,浙江省3门选考科目每门100分。同时,两地均不再分文理科。

对于高校来说,录取学生的成绩标准,从以往的单纯看一次高考成绩,变成了依据三门学科高考成绩、依据三门自选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即“3+3”),此外,还要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即“两依据一参考”。对此,有高校招生负责人介绍,“传统的高考如桌餐,现在的方式有点像自助餐,选择自己喜欢的菜,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权利。”除此之外,外语考试也由一年一次变为一年两次,可选择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新高考”带来哪些新挑战

新高考,考试科目排列组合的多元,以及志愿填报和录取的方式,都与以往有较大不同。而这,对于考生、高校以及两地的考试院来说,都带来了新挑战。

记者了解到,以前,各大高校在上海招生几乎只有3种模式:只招文、只招理和文理兼收。对于考生,“3+1”的“1”也只是“选边站”,考文科的“政史地”只选一,考理科的“理化生”只选一。如今变成不分文理的“6选3”,根据排列组合算法,学生成绩组合多样,有人计算,有15至20种之多。

对于大学来说,不同专业对于考生选考科目要求不同,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生的难度,要在自己的兴趣擅长与高校的要求之间兼顾和平衡。根据日前公布的方案,在沪37所院校共设置具体专业或学科大类1096个。千余专业类别中,有14所院校的655个专业(类)没有科目限制。提出最多的选考科目是物理,占总数37.9%;其次是化学,占30.7%;生命科学占20.3%。考生的选考科目中只需满足其中任何1门,即符合报考该专业(类)的条件,如复旦大学历史学类专业,要求选考科目为历史、政治、地理,即考生任意选考一门即符合报考条件。最严苛的是限定1门科目,如上海交大就要求考生报考该校理科专业,必须有一门加选物理。

志愿填报和录取环节,也与以往不同。浙江省从按批次分批填报志愿、分批录取的方式,变为按考生成绩分段填报志愿、分段录取;从学校平行志愿,变为专业平行志愿。普通类高考考生可填报80个专业平行志愿,专业平行志愿投档,将依据考生位次、志愿顺序进行。计算机对考生所填报的80个志愿依次检索,一旦符合投档条件即直接投档到该院校专业,后续志愿同时失效。上海市以“院校专业组”作为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每位考生在本科普通批次最多可以选择24个“院校专业组”。“院校专业组”由在沪招生高校根据不同专业(含专业或大类)的选考科目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进行设置,一所高校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须相同,同一“院校专业组”内专业可调剂。

新高考”可能会让考生在选考科目、填报志愿时因组合多元而加重焦虑,毕竟,对于考生来说,要搞清楚每个专业的特点与方向是很难的。但“新方案在志愿填报环节就是在向外界传递一种信号——考生、家长和学校都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发展需求。”上海市市北中学校长陈军介绍。当然,为了降低考生因为不熟悉规则、志愿填报失误而错过心目中的好学校、好专业的几率,上海实行了高考成绩公布后再填志愿和两次征求志愿两项新办法。

“通过选择,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使高校找到适合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实现‘学其所好,考其所长,录其所愿’。对青年学生来说,学会选择、善于选择,不仅是应对高考所需,更是成长必须面对的‘考题’”。浙江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突出选择的作用,是希望考生尽可能从志向兴趣出发,思考选择什么样的大学,学什么专业,注重成长规划。”陈军认为。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建议,考生在新高考志愿填报前要做足功课:仔细阅读在浙江省招生高校的年度招生计划,查阅所报院校当年招生章程中对考生的要求,如体检、外语语种、单科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看是否符合报考条件。结合学习兴趣、专业性向和未来发展规划,综合考虑,慎重抉择。

“新高考”带来哪些新变化

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体系看起来复杂,但背后的价值指向十分明确——鼓励学生个性需求、高校多元选拔,同时保证制度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以不再划分文理科为例,非黑即白的“文科生”“理科生”的概念在存在30多年后,终将逐渐淡出。而且,随着“3+3”实施,以往冷门的生命科学、地理、历史等科目,都在文理不分科的大背景下“热”起来,以至于一些学校地理等科目任课老师紧张,出现了几所学校资源“共享”、教师“走校”授课的现象。

同样,上海市的高考招生单位不再是学校而是“院校专业组”,也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化选择的鼓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叶银忠以该校为例介绍,学校今年设置了4个“院校专业组”,分别是“物化生、物化史、物化地、不限”,每个专业组里包含几个专业大类及更多专业。如建筑学专业属于工科,但带有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就被归类在“物化史”专业组,“如此一来,考生不仅可以凭借理科的优势,也可以发挥文史科目的优势考入这一专业”。

不少大学招生负责人都表示,这一变化有助于提升高校与考生间的匹配度。对考生而言,意味着更大的选择余地——可以优先选择学校,也可以优先选择专业;对高校而言,能更好地凸显办学特色。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招办主任丁光宏说,不光是考生可填报志愿的数量增多了,更重要的是对未来高中阶段学生的兴趣培养、潜力挖掘、学习模式转变带来了质的变化。“传统模式下,招生存在‘招分不招人’的倾向,”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廖宗廷认为,专业组制打破了原来的学校分数线概念,每个院校专业组都有一个独立的录取分数线,有助于高校和学科专业凸显自己的办学特色。

施行“新高考”后,综合素质评价能否客观科学,是考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这一项高考改革的新亮点,旨在通过客观写实的方式,记录学生的综合表现,作为高校在录取环节的重要参考。在不少教育界人士看来,将综合素质评价引入高考,是“彻底打破唯分数论的颠覆性做法”,上海纽约大学中方招生办主任周鸿就认为,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招生,都在坚持一个理念:既要求学生有优异的学业成绩,又要求学生在社团活动、科技创新、体育竞赛等综合素质方面有出色表现。

在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看来,教育改革必须用好高考这根指挥棒。高考综合改革中提出的不分文理、学业水平考试方案、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等,都是针对学生培养中日益加剧的偏科倾向和社会实践弱化等现象,“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增设听说内容;不分文理的数学试卷讲究高中学生共同的数学基础与思维;综合素质评价的刚性要求鼓励更多学校将开展社会实践视为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内容……以高考制度改革带动教育的变革,使得高中学生按照理想模式成长的目标得以实现,这就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变化。”郑方贤说。

浙江也是如此,近三年来,浙江省深耕细作高考改革这片“试验田”,从招生体制上看,基本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选拔格局;从学生成长看,凸显个性化发展,扩大了学生选择权;对高中教育来说,促进了高中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理念和选择性教育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对高等教育来说,增强了高校在招生选拔、专业建设上的紧迫感,倒逼高校优化专业机构、强化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

2017年高考难吗

一、六省份启动高考改革

北京、湖南、海南、江西、山东、天津等6省份,将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不再分文理科。文理不分科,意味着每位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优势选考部分学科,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长项。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新疆的高考改革方案目前尚未公布,但据当地媒体报道,新疆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将于2019年开始实施。届时,自2019年高一新生入学起,学考成绩将纳入高考成绩。

从全国看,除上海、浙江两个高考改革试点于2014年最先启动外,其余省份的高考改革启动时间集中于2017年至2019年。

二、2017年,多地合并录取批次

在高考改革中,合并录取批次也是一大亮点,多地今年都将合并部分录取批次。

1、北京

北京将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对于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现;将取消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并;英语听力考试要从笔试中分离,一年两次、实行机考等。

2、山东

取消批次,合并一二本录取

2017年起,山东夏季高考实施招生录取批次改革和投档录取模式改革,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也就是说,自2017年起,原来的本科一批院校,和“老二本”、“老三本”将成“一家”。

综合评价招生高校或增加

2016年,9所山东高校率先实行综合评价招生,而是依据考生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学校考核(综合素质评价+面试),按比例形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的一种多元评价招生录取方式。2017年,参加的高校还会增加。

取消少数民族加分项目

2017年,取消“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项目。如此,加分项目还剩“烈士子女”“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3、河南

从2017年起,本科二批与本科三批合批录取,逐步减少普通本科录取批次。

配合高考模式的改革,未来几年考生填报志愿的方式也将发生重大变化——由优先选择学校变为优先选择专业。比如,考生想上英语专业,他所填报的志愿将全是英语专业,选择专业的空间特别大。届时,专业好不好将决定学校的命运,某所高校某个专业如果办得不好,就没有考生填报。

4、海南

从2017年起,海南省将本科第一批和本科第二批合并录取。从2020年起,海南省录取批次仅设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

5、浙江

1月6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了2017年新高考招生录取方案。新招生录取政策规定,2017年开始,招生录取不再分文理科,而是分为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3类进行。其中,普通类专业主要有四个变化:

改原来分批为不分批次;

改按批次分批填报志愿、分批录取为按考生成绩分段填报志愿、分段录取;

改学校平行志愿为专业平行志愿;

改分批设提前录取为只设一个提前录取。

根据新方案,考生最多可填报80个志愿。之所以将志愿上限定为80个,主要是考虑在改革初期志愿数量宜多不宜少,保证考生志愿选择机会与原有机会基本相当,这有利于新老办法的平稳衔接,也兼顾了不同考生有人看重学校、有人看重专业的需求。

6、云南

云南已经明确,在文、理科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基础上,实现所有科类平行志愿投档,并取消专科层次一专、二专的录取批次划分。2017年起进一步完善平行志愿投档办法,逐步优化本科层次录取批次。

7、西藏

西藏表示,从2017年起,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普通高校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

三、浙沪高考科目采用“3+3”模式

2017年,上海、浙江将迎来高考改革试点(2014年启动)后第一批毕业生。

今年高考,浙江、上海两地的考试科目将采用“3+3”模式。“3+3”模式是指,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学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

上海采用“6选3”模式,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浙江则采取 “7选3”模式,除了以上提到的6个科目,还增加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科目。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上海两地外语考试均为一年两考。两地高中生最多可参加两次外语考试,并可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两地高考成绩总分满分则有所不同。浙江高考成绩总分满分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3门选考科目每门满分100分;上海高考成绩总分满分66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3门选考科目每门满分70分。

扩展资料

各地最迟2014年底出台实施办法,对于高考等重大教育改革,教育部一般都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则,将方案提前一段时间公布,确保届时改革有序进行。

2014年上半年,教育部将发布总体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领域改革实施意见,有条件的省份开始综合改革试点或专项改革试点,2017年,总结成效和经验,推广实施,到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

方案要求,各省(区、市)最迟要在2014年年底前出台本地区具体实施办法。

实际上,一些地方已在先行探索,如浙江,2011年,便已推行“三位一体”招生,将考生高中学业水平成绩、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和高考成绩三者,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最终成绩。云南、浙江、天津等地也已在高考英语听力测试时,率先尝试外语一年多考。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规定,2014年在上海市和浙江省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2017年将全面推进。

政策规定,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市),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在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

也就是说,将来学生的高考成绩将会是“3+3”模式,除了统一高考的语数外三科外,还要加上自己选择的三科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从这样的设计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竞争,“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使得文理不分科成为了可能。”教育部基础二司司长郑富芝说。

百度百科-高考改革

2017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共多少万人?

2017年高考难。

2017年的高考计算量很大,数学题难度相当大,理综难度也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2017年高考试题注重考查了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题目难度与往年基本持平,简单题目的设计并没有太多的陷阱。

但是需要注意计算问题,复杂题目数量较少,整套高考数学试卷更关注平时的基础和熟练程度,符合高考改革的方向。

2017年的难是有规律的难,出题都比较符合考生们平时的训练,只不过是难度稍微加大了一些。

2017年,数学理综都比较难,数学的难度很大,理综的难度也不小,当时全省的理综的平均分都压得很低。

2017年高考四大焦点有哪些?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将于6月7日至8日进行,部分省(区、市)由于考试科目设置不同,9日仍安排有考试科目。今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共940万人。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7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050万人之后急剧下降,直至2014年起开始止跌趋稳。根据近年中小学生的存量基础分析,未来高考报名人数将继续保持稳中略降的发展态势。报告分析,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与学龄学生人口的减少密不可分。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各地、各部门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2017年全国本科招生计划372万人,同比增加近万人,继续保持一定增长态势,但增长总量不大。

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在噪音治理、卫生防疫、防暑降温等方面的综合保障,使考生能在安心、舒心的环境中参加考试。同时,各地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全力做好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疫病传播等情况的应急防范工作。各地考试机构要会同当地残联,为残疾人参加考试提供合理便利。

教育部同时提醒,广大考生要认真了解并熟知《考生须知》,仔细核实确认考试时间、地点和科目,合理规划出行时间和路线,提前到达考点。要注意遵守考试规定,携带有关证件和必备考试用具,不要携带手机等各类无线通讯工具进入考场,诚信参加考试。

请问2017年高考会有什么分值和政策变化吗

2017年高考即将来临。

今年被称为“新高考元年”——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两地改革后的首批高中毕业生将参加高考。两地的改革一定程度上成为全国高考改革风向标。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命题、招生制度一直不断调整,“新高考”被认为是力度最大的一轮高考改革,有哪些突破?哪些经验可以推广和复制?

焦点1:一考定终身是否被打破?

2014年发布的意见指出,当前招考制度下,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新高考”之下,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两依据一参考”构成:“两依据”指统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一参考”即综合素质评价。

今年浙江考生迎来全新的“3+3”高考模式:必考科目语数外3科统考,外语可考两次,自选3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总成绩,学业水平考试可一年两考。目前已公布高考新方案的省区市,也大多采用这一模式。

拥有多次考试机会让考生轻装上阵。浙江考生小新说,他3考课程分别为物理、化学和地理。高二时已经都考了一遍,成绩还不错。高三时又考了一次物理和地理,心态比第一次放松很多。

考生小王的选考课程是历史、化学、政治。他说,高二时三门考试成绩都很不错,有一门满分。高三再考,只是想试试能不能做得更好。

焦点2:学生选择性是否增加?

上海、浙江两地“3+3”新高考方案取消文理分科,打破传统文科考“史地政”、理科考“物化生”的模式,考生可根据兴趣和特长,从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任选3科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

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数据,浙江省选择传统理科的学生由60%下降到17%,选择传统文科的由40%下降到10%,更多学生交叉选择三门选考科目。

记者采访发现,越是学科倾向明显或越早进行职业规划的学生,就能越好地运用选择权。反之,如果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在选择考试科目时则容易困扰。比如,高考报名前,还有部分学生要求更改选考科目,有的甚至已经多次修改。

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教师杨春林说,从教近20年,他发现有的学生掌握知识能力表现优秀,但对未来职业、人生却没有起码的思考和规划。新的录取方式,倒逼考生和家长提早关注这些问题。为此,学校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进行指导。

要真正满足学生的选择权,还必须在教学上进行相应改革。从上海、浙江的情况来看,虽然有些学校在教学管理上存在一定困难,但选课制、走班教学、分层教学、分组学习已成为新常态。

上海市格致中学今年有8个班级300多名同学参加高考,教研室主任何刚告诉记者,高一一结束,除了语数外在原来的行政班级上课外,学生们就进入了走班制适应期。学校根据不同科目组合设立了10余个走班班级,并根据学生需求定时调整,开辟特定的走班教室,门口贴有课表。学校还特设了副班主任,加强对负责走班教学教师的联络沟通。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学校难免出现了某类教师短缺、某类教师过剩的问题。经过不断摸索,沪浙探索出教师“跨级”“跨校”走班,以及大走班、中走班和小走班的分层教学模式。

2015年6月7日,在宁夏银川二中考点,宁夏回族自治区首位盲人考生正在独立考场参加高考。

焦点3:录取模式有何变化?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说,“新高考”改革的两个基本价值取向,是尊重学生选择权和扩大高校招生录取自主权。

改革的最终方向,是实现高校和考生之间的双向选择。

浙江的“新高考”方案,采用“专业+学校”的录取模式,普通类高考考生可填报80个专业平行志愿。今年上海本科批次的志愿填报及投档的基本单位由“院校”改变为“院校专业组”。高校根据各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形成若干个“院校专业组”,一个“院校专业组”包括数量不等的专业。

因此,本科普通批次志愿填报数量,由往年的最多可以填报10个“院校”志愿,改为最多可以填报24个“院校专业组”志愿。

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招办主任丁光宏说,如果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对多个专业有兴趣,就会期待高校能提供整体教育资源,那么,他可以按照“甲校+A专业”“甲校+B专业”的方式填报,增加考入该校的几率;如果一个学生已经想好了专业和职业发展方向,更倾向于专业主导志愿,他就可以按照“甲校+A专业”“乙校+A专业”的方式填报,增加考入某专业的几率。

杭州师范大学校长杜卫说,在新方案中,志愿填报时专业优先,同一专业生源的竞争将成为高校面临的挑战。现在各高校专业的雷同度很高,比如,几乎所有高校都在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今后,一些学校的专业如果没有突出优势,将逐步被淘汰,这对高校的学科均衡发展是有利的。

焦点4:招生取向发生哪些变化?

在很多高校教师看来,“新高考”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高校招生将参考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上海纽约大学中方招办主任周鸿说,对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言,除了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外,志向、抱负、兴趣、素养等个性化因素更为重要。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招生,基本上都坚持一个理念:既要求学生有优异的学业成绩,又要求学生在社团活动、科技创新、体育竞赛等综合素质方面有出色表现。

杭州高级中学校长尚可说,这种招生取向已经撬动了中学育人模式的重构。高考改革释放出的多元化招生信号,已经倒逼中学关注学生的基本素养,如社团表现、学术创新和体育竞技等。

也有一些高校招生老师认为,引入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向是对的,但如果不搞量化考试,应如何评价学生,目前中学和高校还在摸索阶段。

高考志愿不再分“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学生可以任意填写各校各专业的志愿顺序。谈松华解释说,因为北大清华不是所有专业都是顶尖专业,有的学校也许不是第一批次院校,但它的某个专业非常出色。如果淡化批次,学生可以根据专业填志愿,即使某校不是一批院校,学生也可以把它列为第一志愿,这种方式利于大学的专业建设,一些学校的好专业可以选到好学生。配合批次淡化,可能会实行一档多投,学生可以向多所高校多次投档,双向选择录取。

一般来说内陆城市无论是学术水平和教学要求会比较严格,学校学风很重。这在我(广东某大学)和闺蜜(湖北某大学)的对比下表现明显。但这并不是说我们不注重学习,而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扩大交际圈和各种机遇(像做点小生意之类的)方面有一定优势。处在发展好的地方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这也是为什么大多广东人不愿出省读书的原因吧。

我觉得还是遵循“一本选学校,二本选专业,能上一本尽量不要选二本”的原则。很多人会说,某某二本学校多好多有名,门槛在那里,二本终究是二本,不一样就是不一样。提到了选专业,特别强调一点:分高的不一定就是好的。例如经济在每个学校想必都是大热门,然而有些学校就是为了吸引生源开设专业的,选择需谨慎。

注意分数优先还是志愿优先!!!志愿优先的意思就是,你把某个专业放在第二志愿,而它在第一志愿就已经招满,那么你分数再高也是白搭。一定要搞清楚这件事!!感觉每年都能看到拿着辛苦考来的分数跳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