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生必备古诗文

2.所有的成语和它的解释

3.文科生离高考还有120天 语文107,数学70英语80,文综207 总分460 ,能考上

4.2009修订第三版高考语文100练答案(一小部分

5.辽宁高考文科546 语文113数学95 英语131文综207 文综数学不理想

6.《题临安邸》历史背景50

7.中医学专升本考试科目及发展前景

2020年的高考语文_207高考语文

翻译为: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此句选自《史记·南越前传》,出现在2013年高考安徽卷语文试题中。此篇的作者为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该传记述了南越王赵佗建国的史实及其四位继承者同汉王朝的关系,描述了汉武帝出师攻灭南越,将南越置于汉王朝直接统治下的过程。

这一句表达了司马迁尊重史实和民族一统的思想,有一定进步意义。此句也抒发了南越王想称霸中原的雄心壮志,体现了南越王雄心勃勃的性格。

扩展资料

1、南越王所称王的国家是南越国。它是位于中国汉地九州南部地区的一个政权。秦末(公元前207年),南海郡尉赵佗乘秦亡之际,封关、绝道;三年后,兼并岭南的桂林郡、象郡;于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国,自号“南越武王”,国都定于汉族地区南部的番禺。

2、此句为陆贾所说,他是汉代第一位力倡儒学的思想家,他针对汉初特定的时代和政治需要,以儒家为本、融汇黄老道家及法家思想,提出“行仁义、法先圣,礼法结合、无为而治”,为西汉前期的统治思想奠定了一个基本模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 南越国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 陆贾

高中生必备古诗文

2021年高考时间是6月7日开始,今天是2020年11月12日,距离2021年高考还有207天。

具体考试时间:

6月7日:

09:00—11:30 语文;15:00—17:00 数学(文科数学或理科数学)

6月8日:

09:00—11:30 综合(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15:00—17:00 外语

扩展资料:

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1]?高考由教育部统一调度,教育部考试中心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教育考试院命制试题。考试日期为每年6月7日-10日,各省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高考并非中国公民获得文凭学历的唯一途径,还有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等途径,所取得学历都是国家认可的学历。

今年高考的一个重大变化是允许学生选择自己的科目。为了应对这一现象,“一些学校不允许学生选择化学,”卫生部表示将制定具体的指导方针,加强主题选择在普通高中,以丰富多样的话题选择类型的重要依据普通高中的评级,并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和主题选择指导。

百度百科_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

所有的成语和它的解释

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6.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7.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8.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9.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10.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赵策一》

11.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燕策三》

12.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13.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14.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

15.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第七十四章》

16.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1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乾卦》

18.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2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下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以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2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23.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4.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2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6.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27.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2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29.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30.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31. 行,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32.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

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3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34.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35. 故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6. 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37.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8.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39. 临渊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训》

40.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41.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帮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42.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huī),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43.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维阴侯列传》

44.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45.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46.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7.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48.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49.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

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50. 百闻不如一见。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51.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2.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5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54.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55.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56.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出师表》

57. 鞠躬尽瘁,死而后矣。诸葛亮《后出师表》

58.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诸葛亮《诫子书》

59.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60.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吴书·先主传》

61.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62.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63.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64.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5.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66.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67.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68.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宋书·元景安传》

69.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7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太子少傅箴》

71.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72.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73.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王禹)yǔ》

74.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

7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6.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77.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78.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9.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80.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81.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8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至使塞上》

83.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螟》

8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5.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远元二使安西》

86.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87.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88.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89.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90.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1.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92.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李频《渡汉江》

93.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94.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95.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96.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97.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客中作》

98.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论诗》

99. 天行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10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101.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母吟留别》

102.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03.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104.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迁左龙标遥有此寄》

105.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106.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107.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08.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109.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110.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111.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112.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13.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114.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115.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题》

116.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17.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

118.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119.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120.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21.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

12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24.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25.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126.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洲西涧》

127.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128.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29.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

130.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3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132. 惟陈言之务去。韩愈《答李翊书》

133.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韩愈《送孟东野序》

134.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35. 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136.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137.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138.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139.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40.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14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142.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

143.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144.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45.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146.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

147.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长恨歌》

148.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149.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150.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151.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

152.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153.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154.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55.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56.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如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57. 桃流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晕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温庭筠《望江南》

158.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159.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村绝句》

160.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杜牧《赠别》

161.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162.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杨州韩绰判官》

163.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

164.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165.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166.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167.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168.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169.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170.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171.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172.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173.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174.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罗隐《自遣》

175.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伤田家》

176.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177.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

178. 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僧玄览

179.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驾《雨晴》

180. 侯门一人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崔郊《赠婢》

181.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莫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无名氏《金缕女》

182.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183.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

18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85.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186.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187.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188.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189.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邦《玉楼春》

190.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91.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怜官传序》

192.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怜官传序》

193.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风栖梧》

194.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195.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196.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二卷》

197.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宋神宗赵顼

198.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199.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无日》

200.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201.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202.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钦湖上初晴后雨》

203.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

204.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如娇·赤壁怀古》

205.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

206.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207. 细看来,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

208.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209.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水调歌头》

210.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211.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12. 嬉笑怒骂,皆为文章。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

213.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214.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215.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216.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217.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218.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19.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220.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21.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22.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23.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千乃翁。陆游《示儿》

224.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陆游《文章》

225.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中间。陆游《书愤》

226.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27.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28.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29.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

230.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

231.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232.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233.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234.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235.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236.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237.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238.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239.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40.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朱熹《中庸·十三章注》

241. 等闲识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242.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243.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244.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245.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俞文豹《清夜录》

246.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尧臣《雪梅》

247.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248.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249. 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扬州作汴州。林升《西湖》

250.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关汉卿《窦娥冤》

251.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不错勘贤愚枉做天!关汉卿《窦娥冤》

252. 着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关汉卿《包待制知斩鲁斋郎》

253.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李开先《宝剑记》

254.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王实甫《西厢记》

255.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256.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无名氏《争报恩》

257.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高明《琵琶记》

258.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高明《琵琶记》

259.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60.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图题诗》

261.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62.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牡丹亭》

263.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卖柑者言》

264.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65.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解缙·对联

266.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东林书院门前对联

267. 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冯梦龙《喻世明言》

268.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269.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冯梦龙《喻世明言》

270.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冯梦龙《警世通言》

271. 观棋不语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冯梦龙《醒世通言》

272.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273. 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274.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观书》

275.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276.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277.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278.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罗贯中《三国演义》

279. 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施耐庵《水浒传》

280.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施耐庵《水浒传》

281.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施耐庵《水浒传》

282.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吴承恩《西游记》

283. 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吴承恩《西游记》

284.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吴梅村《圆圆曲

285.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286.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287.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288. 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郑板桥·对联

289.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红梦楼》

290.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曹雪芹《红楼梦》

291. 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曹雪芹《红楼梦》

292. 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邻还是系铃人。曹雪芹《红楼梦》

293.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曹雪芹《红楼梦》

294.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学,则易者亦难矣。鼓端淑《为学》

295.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

296.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

297.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已亥杂诗》

298.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299.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300.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魏子安《花月痕》

文科生离高考还有120天 语文107,数学70英语80,文综207 总分460 ,能考上

成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发音:yīfūdāngguān,wànfūmòkāi

释义: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出处:《淮南子·兵略训》:“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过也。”晋·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

示例:剑阁峥嵘而崔嵬,~。(唐·李白《蜀道难》诗)

成语:草木皆兵

发音:cǎomùjiēbīng

释义: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示例: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九回)

成语:马革裹尸

发音:mǎgéguǒshī

释义: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常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成语:赤膊上阵

发音:chìbóshàngzhèn

释义: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示例:他终于~,亲自出马了。

成语:乌合之众

发音:wūhézhīzhòng

释义: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出处:《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示例:外边虽有些人,也是~,不相统摄。(清·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二回)

成语:打草惊蛇

发音:dǎcǎojīngshé

释义:原比喻惩甲菟乙。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出处: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四:“打草惊蛇,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日营资产,部人诉主簿贪污,鲁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示例:空自去“~”,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九回)

成语:四面楚歌

发音:sìmiànchǔgē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示例:在这~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成语:用兵如神

发音:yòngbīngrúshén

释义:调兵遣将如同神人。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九回:“为头一个先生,姓樊,名瑞,绰号混世魔王,能呼风唤雨,用兵如神。”

示例: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神机妙算,~。

成语:有勇无谋

发音:yǒuyǒngwúmóu

释义:只有勇气,没有计谋。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

出处:唐·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王)武俊蕃种,有勇无谋。”

示例:毕丰~,极贪酒色,不恤下人,喽罗尽皆离心。(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五回)

成语:声东击西

发音:shēngdōngjīxī

释义:声:声张。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出处:《淮南子·兵略训》:“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唐·杜佑《通典·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示例:蜀人或~,指南攻北,吾兵必须分头守把。(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

成语:坚壁清野

发音:jiānbìqīngyiě

释义: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出处:《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示例:不许出战,只是~,待这干贼寇粮尽力弛,方可追他。(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一回)

成语:揭竿而起

发音:jiēgānérqǐ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示例:一时各路人马,~,不分昼夜,兼水路纷纷入鄂。(白先勇《梁父吟》)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非:不是;寒:冷。冰冻到三尺厚,不是一天冷造成的。比喻某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酝酿、积累的结果。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智:智慧,见识。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

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不可以一个没有,也不可以有第二个。指独一无二。

不可无一,不能有二形容独一无二或唯一的。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鸣;鸟叫。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彼一时,此一时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不因一事,不长一智智:智慧,见识。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同“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那也是一种是非,这也是一种是非。比喻说话圆滑,不得罪人。

不以一眚掩大德以:因;眚:过失,错误;掩:遮蔽,遮盖;德:德行。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聪明一辈子,临时却糊涂起来。指一向聪明的人,偶尔在某件事上犯糊涂。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懵懂:头脑不清楚或不能明辨事物。人一辈子都很精明,但有时一下子糊涂。指聪明人也会犯错误。

存十一于千百指亡多而存少。

吃一堑,长一智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

此一时,彼一时此:这;彼:那。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此一时彼一时指时间不同,情况亦异,不能相提并论。

穿一条裤子比喻两人关系密切,利害一致,遇事持同样的态度。

吹皱一池春水原形容风儿吹指水面,波浪涟漪。后作为与你有何相干或多管闲事的歇后语。

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

1.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3. 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 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作的艰苦。

6.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9.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10.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1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12.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

1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比喻,使明白。

1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16. 不为(wéi)已ji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1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稂、莠,田里的野草。

20.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22.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然,对,正确。

24.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26.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27.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28.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29. 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30.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31. 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32. 曾经沧桑: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

33. 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蚕、鲸,名词作状语)

34. 沧海一粟(sù):比喻非常微小。粟,谷子。

35. 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如同水流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

36. 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37. 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38. 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多含褒义。

39. 大器晚成: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40.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仁,正义,正义的事,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41. 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

42. 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

43. 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极点,含贬义。

44.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45.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语出唐代杜牧诗。

46. 对簿公堂duì bù gōng táng: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指公堂上受审。

47. 多事之秋:事变很多的时期。

48. 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濡,沾湿。

49.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都能够详尽地说出来。

50. 耳提在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语出《诗经》。

52. 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夷,平常。

53. 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54.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55. 粉墨登场:化妆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56. 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些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也说"俯拾即是"。

57. 感同身受:心里很感谢,如同亲身感受到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58. 高屋建瓴(líng):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建,倾倒;瓴,水瓶。

59. 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

60. 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一套做。是,对,正确。

61. 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62. 功亏一篑(kuì):比喻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有完成。亏,缺少;篑,土筐。

63. 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故步,走老步子;封,限制住。"故"也作"固"。

64. 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

65. 管窥蠡(lí)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蠡,贝壳做的瓢。

66.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也说神工鬼斧。

67. 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68. 海市蜃楼:比喻人世繁华的虚幻,虚幻的事物。

69.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到家,却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语出《庄子》。

70. 沆瀣(hàng xiè)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71. 好为人师: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

72. 鹤发童颜: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73. 怙(hù)恶不悛(quān):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怙,依*,依仗;悛,悔改。

74. 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成消除。涣然,消散的样子;冰释,像水一样消融。

75. 讳莫如深:隐瞒得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76. 祸起萧墙:祸乱从内部发生。萧墙,照壁,比喻内部。

77. 济济(jǐ)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含有在一起。济济,众多。

78. 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如今弄多少是多少,也只好是~了

79. 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程,计算。

80. 间(jiān)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81.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微,小,指刚显露出的苗头;著,明显。

82. 江郎才尽:比喻才思枯竭。

83. 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84. 胶柱鼓瑟(sè):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柱瑟上调弦的短木,被粘住,就不能调整音高。

85. 金科玉律:必须遵守、不能改烃的信条。多含贬义。

86. 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揖,作揖,表示欢迎。

87. 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88. 梁上君子:代称窃贼。语见《后汉书》。

89. 两小无猜:男女小的时候在一起玩耍,天真烂漫,没有猜疑。

90. 廖若晨星: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

91. 林林总总:形容繁多。

92. 鳞次栉(zhì)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93. 令人发指:形容极度愤怒。发指,头发直竖起来。

94. 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95. 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96.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

97. 买椟还珠mǎi dú huán zhū: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椟,匣子。语出《韩非子》。

98. 满目疮痍:形容受到严重破坏的景况。疮痍,创伤。

99. 蓬荜(bì)增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蓬荜,"蓬门荜户"的省略。也说"蓬荜生辉"。

100. 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披,揭开

101. 否(pǐ)极泰来:比喻情况从极坏转好。否,凶;泰,吉。

102.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语见《史记》和《世说新语》。

103. 七手八脚:形容大家一起动手,人多手杂的样子。

104. 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罄,尽。

105. 忍痛割爱:忍受痛苦放弃自己心爱的东西。

106. 如履薄冰:如同踩在薄冰上面一样。比喻做事非常小心谨慎,存有戒心。履,踩,踏。

107. 如丧考妣(bǐ):像死了父母一样的伤心和着急,含贬义。考妣,(死去的)父亲和母亲。

108. 如数家珍: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109. 三缄(jiān)其口:形容说话过分谨慎,不敢或不肯开口。缄,闭。

110. 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111. 色厉内荏(rěn):外表强硬,内心空虚。荏,软弱。

112. 闪烁其辞:指说话稍微露出一点想法,但不明确。也形容说话躲躲闪闪,吞吞吐吐。

113. 身无长(cháng)物:再没有别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长物,多余的东西。

114. 身体力行:亲身经验,努力实行。

115. 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涂炭,烂泥和炭火。

116.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了补偿,语出《后汉后》。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日落时太阳的余光照在桑树榆树之间,指傍晚。

117. 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118. 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语当做自己的话。

119. 石破天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120. 始作俑者:孔子反对用俑殉葬,他说,开始用俑殉葬的人,大概没有后嗣了吧。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121. 豕突狼奔shǐ tū láng bēn :像野猪和狼那样逃路。

122. 矢志不移:发誓立志,永不改变。

123. 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冲,要冲。

124. 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语出《汉书》。

125. 韬(tāo)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弓或剑的套子,比喻隐藏。

126.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xī):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蹊,路。

127. 天网恢恢:天道像一个广阔的大网,作恶者逃不出这个网,也就是逃不出天道的惩罚。恢恢,形容非常广大。

128. 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醍醐,旧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佛教比喻最高的佛法。

129. 投鼠忌器:想扔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东西。比喻欲除恶而有顾忌,不敢放手干。

130. 玩物丧志:只顾玩赏所喜好的东西,因而消磨掉志气。

131. 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132. 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133. 为虎傅翼fu: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势力。傅,添加。

134.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水獭想捉鱼吃,却把鱼赶到深渊去了;鹞鹰想捉麻雀吃,却把麻雀赶到丛林中去了。后来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或笼络人,把可以依*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

135. 未雨绸缪:天还没下雨,就先修好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136. 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

138. 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形容风调雨顺。

139. 喜结金兰:高兴地成为结拜兄弟姐妹。

140. 相濡以沫:泉水干涸,鱼*在一起以唾沫相湿润(语见《庄子》)。后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141. 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142. 宵衣旰(gàn)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143. 胸无城府:比喻襟怀坦白,没有什么隐藏。城府,城市和官府,比喻令人难于揣测的深远谋算。

144. 烜(xuǎn)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烜赫,气势很盛。含贬义。

145. 虚与委蛇(wēi yí):对人虚情假义,敷衍应酬。虚,假意;委蛇,敷衍。

146. 一蹴(cù)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蹴,踏。

147.一傅众咻(xiū):一个人教,众多的人干扰,形容环境对人影响极大。傅,教导;咻,喧闹。

148. 一鳞半爪: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149. 贻笑大方:让有见识的内行笑话。贻,遗留。

150. 颐指气使:颐:腮帮子;指:指挥;气:神气;使:指使。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他~,心狠手辣。

151. 以耳代目:把听来的当成亲见的。形容不亲自调查研究,专门听信别人的话。

152. 以邻为壑:拿领国当作排洪水的沟壑。比喻把自己的困难或灾害转嫁群众给别人。

153. 意兴阑珊:形容兴致将尽。

154. 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丰富多彩。

155. 养尊处优:处于尊贵的地位,对着优裕的生活。

156. 仰事俯畜:对上待奉父母,对下养活妻子儿女。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157. 寅吃卯粮yín chī mǎo liáng:寅年吃了卯年的粮。比喻入不敷出,预先借支。寅、卯,地支的第三、四位。

158. 杳如黄鹤yǎo:比喻一去不见踪影。语出崔颢《黄鹤楼》。杳,见不到踪影。

15饮鸩止渴:喝毒酒解渴。比喻采取极有害的方法来解决眼前困难,不顾后果。鸩,一种毒鸟。

160. 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161. 余能可贾(gǔ):还有力量没有用完。贾,卖。

162. 越俎代疱: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语见《庄子》。俎,祭器;疱,厨子。yuè zǔ dài páo

163. 在劫难逃:原指命中注定要遭受灾祸,想逃也逃不了。现在有时借指不可避免的灾害。劫,佛教把天灾人祸等厄运称为"劫"或"劫数"。

164. 昭然若揭: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昭,明显;揭,举。

165. 振聋发聩(kuì):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人们清醒过来。聩,耳聋。

166. 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167. 濯濯童山zhuo:光秃秃无树木的山。濯濯,光秃秃的样子;童,秃。

168. 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得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169. 紫气东来:表示祥瑞,语出《列仙传》。紫气,祥瑞之气。

170. 罪不容诛zhū:判死型还抵不了他的罪恶。形容罪大恶极。诛,判处死罪。

171. 自怨自艾(yì):原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艾,治理,改正。

174. 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176. 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179. 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180. 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181. 首鼠两端:迟疑不决。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182. 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83. 脱颖而出:比喻人才崭露头角。陆星儿曾误用于"脱颖出来,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还有人说"从母鲸腹中脱颖而出"。

184. 蓬荜生辉:谦敬之辞。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简直是骂人。

186. 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187. 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188. 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189. 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常被用于毫不犹豫的干坏事,错。

191. 望其项背:可以赶上。只用否定形式。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错。

192. 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193. 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194. 风声鹤唳fēng shēng hè lì:惊慌疑惧,常与"草木皆兵"连用。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错。

195. 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196. 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

197. 鬼斧神工: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

199. 文不加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须删改。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201. 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不用于水平、成绩等。liáng yǒu bù qí

202. 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203. 明日黄花 :过时的新闻报道或事物.不能写作昨日黄花。

204. 评头品足 :比喻在小节上过分挑剔.与中性的评议不同。

206. 置之度外 :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不同。

207. 翻云覆雨: 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210. 无可厚非 :不必作过严厉的批评,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211. 不胫而走: 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212. 身临其境 :常误用为代替"设身处地"。

213. 茕茕孑立: 孑然一身 ,处境孤单,无依无*,指一生,而不指某时。qióng qióng jié lì )

214. 耿耿于怀 :形容心存怨恨。

215. 因人成事: 依*别人把事情办好,只能表贬义或自谦。

216. 耳提面命 :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

217. 耸人听闻 :故意夸张使人震惊,强调主观目的。

218. 骇人听闻: 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吃惊,强调客观效果。

219. 咬文嚼字: 一般用于贬义,除非贬词褒用。

220. 处心积虑: 贬义,褒义用"殚精竭虑"。

221. 火中取栗li: 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而不知上当。

222. 忍俊不禁: 不能说"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223. 责无旁贷: 不能说"责无旁贷的责任"。

224. 参差不齐: 长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不用于时间等。

225. 绘声绘色: 形容描写生动逼真,常误用作代替"有声有色".

226. 危言危行 :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

227. 不可思议: 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强调神秘奥妙。.

229. 不可向迩er :不能接近。

230. 不可终日: 形容形势危急或心中惶恐。

231. 一发而不可收 :行为不受控制或无法停住。无可挽救,不可救药

232. 一发不可收拾: 更加无法整顿。

234. 汗牛充栋: 只形容藏书很多,不用于其他事物。

235. 叹为观止: 主语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耍说"令人叹为观止"。

236. 赏心悦目: 主浯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要说令人赏心悦目。

237. 不可开交 :无法摆脱或结束,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238. 不亦乐乎: 不一定非乐不可,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

239. 无所不为 :什么坏事都干。

240. 无所不至 :什么地方都去,什么坏事都干。

241. 息息相关 :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242. 休戚相关 :比喻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连。

243. 休戚与共: 同甘共苦。

245. 改弦更张 :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246. 改弦易辙zhe2 :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以上两词都不代替"改邪归正"。

247. 面目全非 :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

248. 见异思迁 :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不表示选择时犹豫不定。

249. 不足为训 :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

250. 平铺直叙: 可用为褒义,指文章不讲究修辞,只把意思直接叙述出来。

财富多点 我好长时间做的

2009修订第三版高考语文100练答案(一小部分

好好加油吧 每年的高考分数都不一样,最好的方法是不看分数,看排名,比如你在年级排名,市里排名甚至省里排名。你的文综不错继续加油,三大主科不行偏弱了。高考拿好三大主科才行,我是去年的高考理科生,三大主科也很弱,数学和英语都没及格,差几分,但是我理综200多分才把整个分数带起来,觉得非常吃力。毕竟大学是英语和数学最重要。请采纳~谢谢

辽宁高考文科546 语文113数学95 英语131文综207 文综数学不理想

榖山笔尘

三、1.B(指:通“旨”,意图)

2.B(我认为此答案错误,应该是C。①按照,介词。②因为,介词。③和④把,介词。⑤、⑥凭借,介词。)

3.D(不出的应该是“皇帝”或“朝廷”)

4.AB(“下”和“籍”都是名词动用,在文中分别是“相互忍让”和“记录”的意思。 C.“奇”形容词名用,奇特的事情。 D.“面”名词做状语,当面。 E“平”形容词动用,服气。)

5.C(不是让太宰具疏弹劾,是让大司马具疏弹劾。)

6.略(见“参考译文”)

(62)

三、1.D(推辞)

2.A(A.副词,本来 B.被,介词 / 在,介词 C.通过,介词/趁<机>,介词 D.凭借,介词/和、跟、带着,介词)

3.C(顾左右无人的是太子,不是田光。)

4.D(①表现秦王残暴及其后果 ②是鞠武向太子推荐田光 ③表现太子迎接田光时礼贤下士的情形 ④岁是太子对田光所言,但表现太子尚有猜疑的心理 ⑤是太子对荆轲所言,希望听到荆轲对救燕国的意见 ⑥中的“顿首”“固请”都表现了太子的礼贤下士,即对荆轲的看重。)

5.B(原文为“太傅谏太子急遣......”,也不是“借匈奴之手杀掉樊将军”,而是将樊将军送到匈奴后可以消除秦国进攻燕国的借口。)

6.略(见参考译文)

(63)

三、1.D(这里的“诫”是“叮嘱”的意思。)

2.A(A.两个“为”均为介词,表被动。 B.两个“以”,前者是介词,凭借;后者是连词,因为。C.两个“于”都是介词,前者相当于“在”;后者相当于“对”。D.两个“之”,前者为代词,他<代孔子>;后者为助词,的。)

3.C(这里应该表假设关系,补出“如果”。)

4.B(②孔子政绩的威力 ④季桓子临死前的叮嘱 ⑥子赣对孔子的理解。)

5.C(不是没有重用,是“用之不终”。)

6.略(见参考译文)

(64)

三、1.B(详细地)

2.B(A.两个“而”均为连词,前者表修饰,后者表转折。B.两个“于”均为介词,向。C.两个“焉”,前者为形容词词尾,后者为兼词,于之。D.两个“其”均为代词,前者“它”,代所问之事;后者“自己”。)

3.D(前后应为转折关系,补出的应为“然”。)

4.A

5.D(本文未论及“尊师重道”。)

6.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译文:所说的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是因为自己的家人不能够管好,而能管教别人的,是没有的。所以君子不出家庭,却能够实教化在国内施行。孝敬,是用来侍奉君主的;恭顺,是用来侍奉尊长的;慈爱,是用来支使民众的。)

(65)

三、1.C(除,任命官职)

2.A(A.均为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完结,可译为“已经”或“......以后” B.两个“乎”,前者为语气助词,吗;后者为介词,相当于“于”,在。 C.两个“何”,前者为疑问代词,怎么;后者为副词,多么。 D.两个“所”,前者与“为”一起表被动;后者使所字结构。)

3.D(补出的应为“为上所厚着”。)

4.A(⑤写李林甫在官员队伍管理工作中,安于常规,埋没人才,不是“为人阴险,玩弄权术”。⑥是从侧面表现李林甫玩弄权术的程度,不是“直接写”。其他项,均符合题干要求。)

5.C(根据文意,“闭塞人主视听”,使皇上耳目不聪,以便把持朝政,才是李林甫这样做的真正目的。)

6.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幄幕/笙歌之声相闻。最盛于月陂堤、张家园、棠棣坊长寿寺东街与郭令宅。至花落乃罢。

注:括号里的可画可不画。

(66)

三、4.A(让,责怪)

5.D(A中两个“乃”,前者为副词,于是,就;后者表判断动词,是。B中两个“而”均为连词,前者表转折,然而、可是;后者表修饰,地。C中两个“其”,前者为副词,表反问语气,岂,难道;后者为代词,他的。D中两个“以”均为连词,用来。)

6.D(前后为转折关系,补出的应为“但是”。)

7.B(A.前句是伍员的忠言直谏,后句是吴王的使者公孙雄向越王求和的话。C.前句是太宰向吴王进谗言的话,后者是范蠡的忠言直谏。D.前句是伍员失信于吴王之后所说的话,是对吴国前途的一种预测,非谏言,后句是范蠡在越王犹豫时所说的话,时犯颜直谏。)

8.B(吴王并非自始自终听信太宰噽的谗言,太宰噽等进谗言“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后听说伍员“托子于鲍氏”,才大怒。)

9.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抃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参考译文: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始营建官邸。在厅堂北面筑了一座亭子,而在南面凿了一口池塘,引水种树,作为休息场所。这年春天,空中落下麦子在岐山之南,占卜后以为是丰年之兆。接着是整月不下雨,百姓很忧虑。过了三个月,乙卯日才下了雨,隔了九天的甲子日又下雨,百姓还是感到不满足。丁卯那天下了大雨,三天才停止。官吏相互庆贺于衙院,商人相互歌唱于市场,农民相互喜悦于田头。担忧的人为之高兴,患病的人为之痊愈,而我的亭子恰巧也在这时建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67)

三、1.D(致,招来)

2.B(A.两个“以”前者为介词,因为;后者为表目的连词,来。 B.两个“既”均为副词,......以后。 C.两个“因”均为介词,前者为趁着;后者为通过。 D.两个“及”,前者为连词,等到;后者动词,到。)

3.A(补出的应为“斛斯政”。)

4.B(⑤是高士廉促进教化鼓励学习之举。⑥是高世廉受到皇帝格外信任及所为政事的情况。其他项,均符合题干要求。)

5.B(“丘和要匆忙迎战”是错误理解,文中“和欲出门迎之”,是丘和要出门迎接宁长真,有投降之意。从高世廉的话也可推知此意。)

(68)

三、1.B(谢,向众人道歉,谢罪)

2.C(A.两个“以”,前者为介词,因为;后者为表目的连词,来。 B.两个“而”均为连词,......前者表并列,后者表转折。 C.两个“所”均为介词均为助词,同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短语“所”字结构。前者是“所总领的(职务)”,后者是“所拜访的(人)” D.两个“者”均为助词,前者为“......的人”,后者用在时间词后,表停顿,不译。)

3.A(补出的应为“吴蜀双方”。)

4.C(③表现诸葛亮严于律己、忠于职守,与才智谋略无关。④叙述诸葛亮选用马谡“督诸军”,这一决策导致了战役的失利,不能表现他才智过人,多谋善断。)

5.C(“每次都因缺粮而退兵”是以偏概全。建兴七年一役,诸葛亮并未“因缺粮而退兵”,而是取得了胜利。)

6.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参考译文: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69)

三、1.A(离开)

2.B (A.两个“以”均为介词,前者表凭借,后者表原因。B.两个“而”均为连词,表顺承。 C.两个“乃”均为副词,前者“竟然”,后者“于是,就”。D.前者结构助词,的;后者代词,他。)

3.D(补出的应为“许劭”。)

4.C(②从侧面说明许劭对人洞察入微,不是“直接表现”。④许劭与耿介刚直的李逵产生矛盾,不能说明他善于知人,而是有引人非议之处。)

5.D(被称赞“平舆渊有二龙”的是许劭与许虔。)

(70)

三、1.C(A两个“以”均为介词,因为。B两个“而”,均为连词,表转折。C两个“举”,前者为动词,考取;后者为介词,拿。D两个“按”均为动词,查究。)

2.B(A.②表明王义方不攀附权贵。C.①治理地方的措施②为人。D.①孝顺②守信)

3.C(错在“皇上认为他是一片忠心”。)

4.略(参考答案见译文。)

5.因为在发放救灾粮之前,赵公募集富人捐献的粮食和收集僧人道士吃不了的余粮达到四万八千余石,所以粮食足够支持救灾之用。

(71)

三、1.C(谨,认真地。)

2.D(A两个“计”均为动词,分别为“估计”“计算”。B两个“为”,前者为动词,用;后者为介词,替。C两个“以”,前者为介词,把;后者为连词,来。D两个“之”都是代词,都代指人。)

3.D(A项,原为的意思是赵公在越地救灾,并未提及外地在民涌入的事情。B项,原文说赵公采取的实际办法是男女分别隔日领取,每次领两日的粮食。C项,原为的意思是担心灾民流亡,就在城市郊野设立救灾点,并且告诉大家,离开家乡的人不能领取救灾粮。

4.略(参考答案见译文。)

(72)

三、1.B(偷取,暂且取得。偷,苟且。)

2.A(A项,前一个“其”,为副词,表婉商语气,可译为“还是”;后一个“其”为代词,代自己。B项两个“以”均为介词,用。C项两个“虽”均为连词,即使。D项两个“则”均为连词,那么。)

3.D(前后语句间的关系是并列,不是递进,补出的应该是“而是”。)

4.B(②J句是舅犯劝晋文公跟敌军交战时用欺诈手段,并非直接议论。③句是雍季的观点,他认为不可以用诈伪手段。⑥句是作者笼统谈战争取胜的意义,认为如果交战取胜,那么国家就会安定,君王地位也就稳定;不涉及诈伪手段。)

5.B(雍季未提到战争用不用诈伪手段的问题,只是强调不能用欺骗的手段对待百姓,欺骗只能得到一时的好处,以后就不能了。)

(73)

三、6.C(备:完全,全都。)

7.D(A两个“或”都是不定指代词,前者是“有时”,后者是“有人”。B两个“于”均为介词,前者表比较,比;后者表被动,被。C两个“则”均为连词,前者与“若”一起表假设,那么;后者标顺接关系,就。D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

8.C(补出的应是“长孙皇后”。)

9.D(①主要表现张孙皇后处理后宫事物进退有分寸。④表现长孙皇后生活节俭。⑤表现长孙皇后的贤惠。⑥表现长孙皇后识大体,顾大局。②③均表现长孙皇后的“仁爱”。) [注意:此题选全都不是表现长孙皇后的“仁爱”的一组]

10.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参考译文:齐桓公去见一个叫稷的小吏,一天去了三次也没有见到,侍从说:“有万辆马车的国君,见平民百姓,一天去三次都没被允许见面,也该停止了。”桓公说:“有才能的人轻视爵位俸禄,当然也就轻视他们的君主;君主如果轻视其他霸主,自然也会轻视他们有才能的人。即便稷敢轻视爵位和俸禄,我难道敢轻视其他霸主吗?”就这样,齐桓公去了五次才见到稷。天下人听说了,都说:“齐桓公也不轻视平民,何况国君呢。”于是一起来朝奉,很少有不到的。)

(74)

三、1.B(让:责备。)

2.B(A两个“初”均为副词,前者为“当初”,后者为“才”。B两个“而”均为连词,表转折,却。C两个“以”,前者为介词,凭借;后者为连词,来。D两个“之”均为助词,前者取独,后者表提宾。)

3.D(A学习谋略 B使动用法 C因:趁<机>,而:表修饰。)

4.A(B苏秦的舍人 C苏秦 D苏秦)

5.A(从文中最后一句话看,不是“提醒”,是警告。)

6.C

(75)

三.1、C(因犯......罪)

2、C(A.亡—无 B.内—纳 D.被—披)

3、D 即使(A.两个“以”,前者为介词“因为”;后者为介词“按照”。B.两个“之”,前者为助词

“的”;后者为代词指代“太子”。C.两个“于”,前者为介词“与”,后者为介词“从”。)

4、D(A.前:走上前;名词动用。B.上:交给;名词动用。C.会议:开会商议;名词动用。)

5、A(①②③⑥)

6、翻译(略)

参考译文

霍光,字子孟。元平元年,汉昭帝病逝,没有儿子继位。霍光当天就秉承皇太后的意旨,迎请昌邑王刘贺。刘贺是汉武帝的孙子,他继承了帝位,但行为*乱。霍光忧愁愤懑,单独召来与自己亲近的老部下大司农田延年问话。田延年说:“将军您是国家的柱石,既然已看出昌邑王不配当皇帝,为什么不把您的意见告知皇太后,另选贤人立为皇帝呢?”霍光说道:“我正想这么做,却不知古代是否有此先例?”田延年说:“当初伊尹做殷朝宰相时,曾将太甲废黜以安定国家,后代都称伊尹为忠臣。将军如果现在也能像伊尹一样的话,那就是汉朝的伊尹了。”霍光于是便将田延年加官给事中,私下又和车骑将军张安世筹划安排,然后召集丞相、御史大夫、诸位将军、列侯、中二千旦以上大臣及诸位大夫、博士在未央宫开会商讨废黜之事。霍光说:“昌邑王昏聩*乱,这样下去的话汉朝天下难保,大家说说怎么办好呢?”参加会议的人一听,个个都吓得变了脸色,谁也不敢表态。田延年一看站了起来,离席前行,手按着宝剑说:“先帝所以把年幼的孤儿托付给将军,把天下托付给将军,是因为将军忠贤兼备,能确保刘家天下不丢失。但现在天下臣民人心不稳,汉家统治动摇,况且汉帝谥法之所以要用孝字当先,就是要长久统治天下,使祖宗的亡灵得到祭祀。如果汉家的祭祀断绝,江山不保,将军即便死了,又有何面目去面对先帝呢?今天讨论废黜的事,必须即刻做出决断,群臣哪一个敢彷徨迟疑,我请求将军允许我当场把他斩杀!”霍光谢罪说:“九卿对我的责备很对。现在在天下局势动荡,我霍光理当受此责难。”于是,大家纷纷跪下,边磕头边说:“天下百姓的命运都由大将军您来把握,我们一切听从大将军的指挥。”

霍光立刻率领诸位大臣朝见了太后,向他详细陈述了昌邑王不堪为帝的种种表现。皇太后听完就乘车来到未央宫的承明殿,传令各处禁门,不许放进昌邑群臣。昌邑王入朝见皇太后,扑空而归,正要乘辇回温室去,中黄门的宦官在宫门两边扶着门扇,昌邑王刚一进来立刻关上大门,把昌邑群臣都隔在门外。霍光把昌邑群臣统统赶到金马门外,车骑将军张安世率领羽林骑兵将这二百多人全都捆绑起来,押送到廷尉诏狱看管。霍光命令原先在宫中侍奉汉昭帝的宦官看守昌邑王,对他们说:“要小心看护,要是他突然死亡,或是自杀,我就要背上弑上杀主的恶名,无法向天下人交代了。”不一会儿,皇太后召见昌邑王的诏书到了,皇太后穿了件缀有珍珠的襦衣,着朝服端坐于武帐之中,几百名侍从都手持兵器,期门武士们执戟守卫在廊陛之下。朝廷大臣以品秩为序先后步入大殿。皇太后让昌邑王俯伏座前听候诏令。霍光和诸大臣联名上书控告昌邑王,皇太后下诏说:“同意大臣的意见。”

霍光让昌邑王起来拜受太后诏书,昌邑王说:“我听说,如果天子身边有七位诤臣的话,即使他是无道之君,也不会失掉天下。”霍光说:“皇太后已经下诏将你废黜了,还自称什么天子!”说罢就上前抓住昌邑王的手,解下他身上的玺和组,捧着交给皇太后。然后又挽扶昌邑王走下宫殿,群臣跟随送行,来到金马门外。大将军霍光将昌邑王送到昌邑邸,然后向昌邑王道歉说:“大王您是自绝于天下,臣等既无才又胆怯,不能杀身以报答您的恩德。臣宁可有负于大王,不敢有负于国家。”说完就流着眼泪离开了昌邑邸。昌邑群臣因为没有尽到辅佐之责,致使昌邑王犯下罪行,霍光全都处死了他们,共二百多人。

(76)

三.6、B 相当(的食宿费用)

7、B 用来(表凭借)(A.两个“其”,前者为代词“他的”,后者为代词“他”。C.两个“惟”,前者为副词,只,仅仅;后者为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D.两个“于”,前者为介词“被”;后者为介词“在……中”

8、C(“皆待人力而后完也”这句的主语应该是上文“其他所以养生之具”。)

9、B(A.C.D.)

10、A(王承福并未做官,所以他放弃的只是官勋。做泥瓦匠卑贱只是一种社会认识,并非王承福的认识。)

11、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

参考译文

粉刷墙壁作为一种手艺,是卑贱而且辛苦的。有个人以这作为职业,样子却好像自在满意。听他讲的话,言词简明。意思却很透彻。

(我)问他,他说姓王,承福是他的名。祖祖辈辈是长安的农民。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抽调百姓当兵,他也被征入伍,手持弓箭战斗了十三年,有官家授给他的勋级,但他却放弃官勋回到家乡来。由于丧失了田地,就靠拿着馒子维持生活过了三十多年。他寄居在街上的屋主家里,并付给相当的房租、伙食费。根据当时房租、伙食费的高低,来增减他粉刷墙壁的工价,归还给主人。有钱剩,就拿去给流落在道路上的残废、贫病、饥饿的人。

他又说:“粮食,是人们种植才长出来的。至于布匹丝绸,一定要靠养蚕、纺织才能制成。其他用来维持生活的物品,都是人们劳动然后才完备的,我都离不开它们。但是人们不可能样样都亲手去制造,最合适的做法是各人尽他的能力,相互协作来求得生存。所以,国君的责任是治理我们,使我们能够生存,而各种官吏的责任则是秉承国君的旨意来教化百姓。责任有大有小,只有各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好像器皿的大小虽然不一,但是各有各的用途。如果光吃饭不做事,一定会有天降的灾祸。所以我一天也不敢丢下我泥馒子去游戏嬉戏。粉刷墙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有确实有成效,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因此我心里十分坦然。力气容易用劲使出来,并且取得成效,脑子却难以勉强使它获得聪明。这样,干体力活的人被人役使,用脑力的人役使人,也是应该的。我只是选择那种容易做面又问心无愧的活来取得报酬哩!

“唉!我拿着镘子到富贵人家干活有许多年了。有的人家我只去过一次,再从那里经过,当年的房屋已经成为废墟了。有的我曾去过两次,三次,后来经过那里,也成为废墟了。向他们邻居打听,有的说:‘唉!他们家主人被判刑杀掉了。’有的说:‘原主人已经死了,他们的子孙不能守住遗产。’也有的说:‘人死了,财产都充公了。’我从这些情况来看,不正是光吃饭不做事遭到了天降的灾祸吗?不证实勉强自己去干才智达不到的事,不选择与他的才能相称的事却要去充数据高位的结果吗?不正是多做了亏心事,明知不行,却勉强去做的结果吗?也可能是富贵难以保住,少贡献却多享受造成的结果吧!也许是富贵贫贱都有一定的时运,一来一去,不能经常保有吧?我的心怜悯这些人,所以选择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干。喜爱富贵,悲伤贫贱,我难道与一般人不同吗?”

他的话有能警戒我的地方,因此我给他立传,自己引以为借鉴。

(77)

三.1、D憎恶,痛恨

2、C 全都(A.两个“以”,前者为介词“凭借”;后者为连词“来,以便”。B.两个“辄”,前者为副词“总是”;后者为副词“就”。D.两个“为”,前者为介词“因<此>;后者为介词“给”)

3、B(补出的应为“海瑞”。)

4、A(①说明海瑞廉洁为官。③④分别是从皇上和人江南织造的宦官的反应来间接表现。)

5、C(“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的说法与原文“帝犹优诏奖瑞”“……瑞遂谢病归”不符。)

6、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今海南)人。考中乡试,被委任为南平县教谕,调任淳安知县。他穿布袍,吃粗饭,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官职名)胡宗宪曾经对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才买了两斤肉。”都御史(官职名)鄢懋卿从淳安县经过,海瑞对他们的招待都很简陋,说淳安县地方太小容不下车马。鄢懋卿非常愤恨。但是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声,因此只好收敛威风离开了。

当时,明世宗在位时间长了,不上朝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致志地斋戒修道。总督、巡抚等高官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中没有敢说时政的人,海瑞独自上疏。嘉靖皇帝读了海瑞的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仍在地上,对身边的臣子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傻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该死,买了一口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逃散没有留下来的,这样(的人)是不会逃跑的。”皇帝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儿又读海瑞的奏章,一天里反复读了多次,为之感动叹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天,(海瑞)凭着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视应天十府。属吏害怕他的威严,贪污的人很多自动离职而去。显赫的权贵把大门漆成红色,听说海瑞来了,把红门改漆成黑色。任江南织造的宦官,因海瑞来减少了车马随从。海瑞向来憎恨大户兼并土地,极力打击豪强势力,安抚穷弱百姓。贫苦百姓的土地有被豪富兼并的,海瑞全部夺回来交还原主。他推行政令雷厉风行,负责(所属、所管)官吏战战兢兢,奉行不悖,以至有能力的豪强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而奸民多乘机告状,世家大姓中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海瑞又裁减节约驿站供给费用,士大夫路过海瑞的辖区大多得不到奉献之物和止宿之地,因此怨言越来越多。都给事中舒化对皇帝议论海瑞,说他拘泥固执,不通晓施政的要领,建议应当用南京清闲的职务安置他,皇帝还是用嘉许的语言下诏书鼓励海瑞。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迫害士大夫,沽名钓誉破坏政事,于是改调海瑞去任南京粮储之职。海瑞要到新任上去,正遇高拱掌管吏部,他一向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于是告病还乡。

皇帝屡次要召用海瑞,主持朝政的人暗中阻止,于是任命海瑞为南京都御史。各主管官员向来苟且怠惰,海瑞以身作则矫正弊端。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想恶人先告状,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两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书请求退休,皇帝下诏慰勉挽留,不同意他退休。万历十五年,海瑞死于任上。追认他为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78)

三.1、B(赠送、送给)

2、B 副词“于是、就”(A.两个其,前者为代词“它”;后者为副词,表反问语气。 C.两个“于”均为介词,前者为“给”;后者表被动“被”。 D.两个“为”,前者为介词“替”;后者为动词“担任”。

3、C 遂得以归(秦国)

4、D(①表现的是子楚的生活态度。 ⑥表现吕不韦对主持编写的《吕氏春秋》高度自信。)

5、C (秦昭王在位的时间并不短,在位时间极短的是安国君和庄襄王子楚。)

6、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

参考译文林回舍弃了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就跑。有人议论:“他是为了钱财吗?初生婴儿的价值太少太少了;他是为了怕拖累吗?初生婴儿的拖累太多太多了。舍弃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就跑,为了什么呢?”林回说:“价值千金的璧玉跟我是以利益相合,这个孩子跟我则是以天性相连。”

《题临安邸》历史背景50

个人建议:走!因为每年的情势不一样,而且现在的网络够发达,你有没有注意过那些考到很厉害的学校又放弃的人?!这对不久以后的择学标准也是很有影响的。从几年前某地考生集体罢考,到现在的考试高手放弃入学,媒体多少也开始推波助澜这种风潮。不要浪费时间,你这么宝贵的金灿灿的年纪!这个年代,国家政策一年几个变的,你怎么知道明年就不会出对你更不利的政策导向?!你怎么知道你下次就能考好?你上学家里不供么?你现在早一年独立,等家长老了,就能多一年尽孝道!当然,很多人的主张是,考的好,找的工作好,工资高,还清闲,是事半功倍的,只是,那是理想的状态下的假设啊!就算有50%赢的几率,可是对于赶上那不好的50%的人,那50%对他们而言,就意味着100%啊!何况你凭什么那么有把握下一次一定就比这次好?!说白了,这是人们一种潜意识逃避的表现。而且,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孩子们啊,要相信科学,真的要知道大脑的活跃走势图,有时候不服就是不行的。

多关心一下大的形式,每年的考分,分数差别幅度再大,也是只属于“秀才情节”这一个小范畴里的,你钻进去了,就总会觉得考试就是全部,可是,站出来看看,这个社会,是加上很多别的范畴一起组建起来的。比如从小的方面讲,光说择学这一点,国家现在针对毕业生的很多就业政策,是明显对“技能生”有利的。

如果直接考上,当然顺其自然的 上学最好了,可是,如果还要费这么大的周折,时间、精力、物力、财力、、、等等等等、、、就真的太不值当了!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才是锻炼做人的起点。有比起高中足够多的时间,有学校各种社团提供的平台,(除了那些家长在大学供职家也住在学校的孩子)学生是真的完全独立、、、、、、各个方面,使你可以得到很多好的锻炼,很多学生会啊,社团啊什么的活跃优秀分子以后进入社会,真的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大学,在这方面,才是真的起始点!你要是没有未来一年彻底把自己变成学习机器考试超人的决心,(注意哦,是真的决心,不是只是一时慷慨激昂就说自己可以的,实际操作起来才发现自己的心愿在枯燥的学习面前,多么弱小)就不要再折腾了,做实际上对亲人们有益的决定,也放过自己。从大学里开始锻炼,一切都刚刚好!不要被很多丑陋的成见误导!这一次做决定,就当作你需要走向成熟独立的开端吧!

中医学专升本考试科目及发展前景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南宋绍兴二年(1132),宋高宗赵构第二次回到杭州,这水光山色冠绝东南的“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有终焉之志,于是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换得苟安之下,大修楼堂馆所,建明堂,修太庙,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相继经营宅第,壮大这“帝王之居”,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致西湖有“销金锅”之号。几十年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今河南开封),成了这班寄生虫们的安乐窝。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

编辑于 2019-12-25

查看全部3个回答

选购3d山水背景墙大全,上淘宝,超优品质,品牌汇聚,放心选购!

值得一看的美术相关信息推荐

淘宝网3d山水背景墙大全适用多场合,经久耐用,配货速度快,提供优质全程服务!

m.taobao.com广告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大题答题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_这几个步骤看完你就知道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数学大题答题技巧,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对高考有信心,高考数学解题方法,一招突破考试必拿高分,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高考复习阶段,这套学习方法,985学霸高考学习..

广告2020-10-07

题临安邸背景30字

这首《题临安邸》系南宋淳熙时士人林升所作,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背景:南宋绍兴二年(1132),宋高宗赵构第二次回到杭州,几十年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今河南开封),成了这班寄生虫们的安乐窝。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

207赞·415浏览2019-10-15

题临安邸背景资料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

中医学专业属于专升本文史中医类。本文将介绍中医学专升本考试科目及发展前景。

考试科目

中医学专升本成人高考考试科目:政治、外语、大学语文。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发展前景

“发展中医药事业、中西医并重”,是中国政府在医疗界制定的基本方针。中医药具有坚实而广泛的群众基础,社会对中医学人才的需求是长期存在的。但是,与西医类医学专业相比,中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确实比较困难。出国就业也是中医学专业毕业生的一条出路。

考研方向

中医学考研的相近方向有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基础理论等,还有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等学科方向。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医疗、医学教育和科研单位从事中医临床医疗、教学或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