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汉代通史_汉代高考知识点
1.汉代,记载李广的史料,除了史记还有吗?
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什么,作者是谁?
3.科举考试汉代有吗
4.史记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对吗
5.汉代有多少皇帝?麻烦谁能告诉我详细资料
6.高考必备古代文学常识
总结汉代有哪些先进的科技成就?
1.史学上,中国第一本纪传体通史《史记》、第一本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2.汉代是中国最早发明瓷器烧造的时代.
3.汉赋乐府,汉设立乐府,搜集民间诗歌——即为乐府诗.
4.科学技术,创造了造纸术,研制了天文学仪器,医学得到蓬勃发展(医圣张仲景完成《伤寒杂病论》、华佗则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用的全身术、出现《神农本草经》这部伟大的药物学巨著),数学奇花辈出(如西汉《周髀算经》及东汉初年的《九章算术》则是数学领域的杰作,形成了一个以筹算为中心、与古希腊数学完全不同的中华古代数学体系).
5.手工业,冶炼技术有长足发展(铸钱技术成熟)、彩绘与漆器工艺独特(如马王堆所出土的帛书彩绘)、各种生活用品齐全(如出现有魔镜之称的铜镜
并指出汉朝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是在于本民族对内不断的创,对外谦虚的学习,才是汉民族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代,记载李广的史料,除了史记还有吗?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一、《史记》简介
史记,初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为西汉司马迁所撰,是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始,历十四年,才得以撰成。
《史记》有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及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对此后的史历朝正史影响深远,皆纪传体。?史记与汉书、东观汉记并称“三史”,为唐代科举之常科。又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二十四史之一。
二、名字由来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据现知材料考证,最早称司马迁这部史著为《史记》的,是东汉桓帝时写的《东海庙碑》,此前“史记”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时代背景与史料来源
一、时代背景
东周时期王道废弛,秦朝毁弃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贵图书典籍散失错乱。汉朝建立后,萧何修订法律,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立章程,叔孙通确定礼仪,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书》等被毁弃的古书亦不断在各地被爱好文学的人士搜寻并献出。?
二、史料来源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
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如不列没有实据的三皇,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
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详实,内容丰富。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什么,作者是谁?
看看就明白了———— 继司马迁撰写《史记》之后,班固撰写了《汉书》。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父亲班彪是一个史学家,曾作《后传》六十五篇来续补《史记》。《汉书》就是在《后传》的基础上完成的。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随从车骑将军窦宪出击匈奴,参预谋议。后因事入狱,永元四年死在狱中。那时《汉书》还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写成,汉和帝叫班固的妹妹班昭补作,马续协助班昭作了《天文志》。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的女作者。
《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它的记事始于汉高帝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汉书》的体例与《史记》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史记》是一部通史,《汉书》则是一部断代史。《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律编入传。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
书沿袭下来。
《汉书》记载的时代与《史记》有交叉,汉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汉历史,两书都有记述。这一部分,《汉书》常常移用《史记》。但由于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和材料取舍标准不尽相同,移用时也有增删改易。
《汉书》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刑法志》第一次系统地叙述了法律制度的沿革和一些具体的律令规定。《地理志》记录了当时的郡国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和户口数字,有关各地物产、经济发展状况、民情风俗的记载更加引人注目。《艺文志》考证了各种学术别派的源流,记录了存世的书籍,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食货志》是由《平准书》演变来的,但内容更加丰富了。它有上下两卷,上卷谈“食”,即农业经济状况;下卷论“货”,即商业和货币的情况,是当时的经济专篇。
《汉书》八表中有一篇《古今人表》,从太昊帝记到吴广,有“古”而无“今”,因此引起了后人的讥责。后人非常推崇《汉书》的《百官公卿表》,这篇表首先讲述了秦汉分官设职的情况,各种官职的权限和俸禄的数量,然后用分为十四级、三十四官格的简表,记录汉代公卿大臣的升降迁免。它篇幅不多,却把当时的官僚制度和官僚的变迁清清楚楚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从思想内容来看,《汉书》不如《史记》。班固曾批评司马迁“论是非颇谬于圣人“。这集中反映了两人的思想分歧。所谓“圣人”,就是孔子。司马迁不完全以孔子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正是值得肯定的。而班固的见识却不及司马迁。从司马迁到班固的这一变化,反映了东汉时期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已在史学领域立稳了脚根。
《汉书》喜用古字古词,比较难读。
科举考试汉代有吗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作者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司马迁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他的祖上都在朝为官,而且很多祖辈都是王朝当中的史官,司马迁也继承了自己父亲的意愿成为西汉朝廷的史官,司马迁的父亲曾经就希望能够创作出一部记载千年历史的史书,但是当时司马迁的父亲年事已高,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创作这一部千古巨著,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司马迁的身上,希望他能够完成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
司马迁在自己父亲的影响之下,从小就阅读大量的书籍。而且20多岁的司马迁就已经开始周游全国,为自己修订史记这部纪传体通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司马迁搜集了大量的民间史料,为了保证这部史书的准确性,司马迁掌握了很多的第一手资料,在自己漫长的游历生活当中实地考察了很多当年历史的地区。
他去过曲阜瞻仰孔子墓,去过汨罗江感受屈原投江的悲愤,去过韩信故乡淮阴询问当年韩信胯下之辱之事。司马迁游历过程当中不放过任何一个历史细节,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是在自己多次考证推敲之下最后定稿。李陵的战败成为司马迁人生当中的转折点,朝中大臣都在指责李陵的投降行为,然而司马迁却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他认为李陵的战败投降情有可原,汉武帝一怒之下把司马迁关进监狱。
司马迁想要活命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捐出50万钱,第二条路是接受宫刑。司马迁的俸禄当然无法交出这么多的金钱,但是接受宫刑就会让自己过上耻辱的一生,为了完成这一部千古巨著,司马迁忍辱负重活下来,我们才能看到这一部史家之绝唱。
史记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对吗
嗯,汉代应该有类似举荐的制度,但是严格的说与现代意义的体系有很大差别~~~西方某些历史学家可能会认为汉代就有了科举制度~~参看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此书算是经典的书籍了,关于中国文明的简介中对汉朝有科举贡献的描述(或许是翻译原著的歪曲和其他政治意图?),而到中国第二次统一隋朝又重新开始科举制~~
不过西方历史学家,即使是砖 家 叫 兽,也未必能准确的定义中国各种文明,都是根据西方文明发展来套用~~~全球通史中的汉代科举应该是存在的一种行为,距离真正的科举还有很大的差距~~一般意义上说,科举制是隋文帝的功劳~
当然,借鉴全球通史的观点,新的更先进的制度一定要打破原有的社会体系,五胡乱华和北方的鲜卑汉化文明最终毁灭了从春秋战国开始的士族权贵体系,将相天生的社会有了一个缺口,从而可以为大规模的科举制铺路~~
从科举制的发展阶段看,隋朝是真正开始发挥科举制度,这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一种政治提升体系,现今现代化的都是用文官科举招聘制度~~但是直到唐朝,科举还是要受到权贵很大的压制~~在宋朝,科举制度算是爆发到了巅峰~~~元朝和明朝初期中期,受到文明丢失毁灭影响,已经有所变味,当然明朝后期还是表明社会正在多元化思考发展,满 清 入关,彻底让僵化的试题覆盖了科举制度,清朝的科举,或许有小才,但是必然没有治国大能~~宋朝科举制决出的,相对更优秀
汉代有多少皇帝?麻烦谁能告诉我详细资料
对。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十表(大事年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扩展资料:
《史记》作者介绍: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百度百科——史记
高考必备古代文学常识
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始于汉高祖刘邦,终于孺子婴,共12帝。
西汉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强盛的帝国。在西汉统治的近四百年的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的改革,使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
西汉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强盛的一个帝国之一,统治者把其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农业发展上,历代一直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故而汉王朝的政治一直比较稳定。在武帝年间,大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武帝纳之,自此,儒教、儒学形成了汉朝以后中国历朝历代一贯遵从的治国方略。 由于政治经济的稳定,使得手工业、商业、人文艺术以及自然科学都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使得以冶金、纺织为主的西汉手工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以纺织为例,西汉已有接近成型的绣花机器,足以见得当时生产已有一部分脱离了单纯的手工劳作,使得生产率提高。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商业繁荣起来,以长安为中心形成了许多商业城市,并通过丝绸之路开辟了与西亚诸国的外交与商贸等诸方面的交流。 在汉朝的人文艺术领域,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大史学家——司马迁。他以太史令之职,完成了我国第一部通史《史记》,这部著作被后人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另外,汉朝的艺术水平也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从近年来汉墓出土的一些文物看来,其做工之精细,工艺之考究,并不亚于今日。如四川广汉出土的执锄陶俑及广州出土的汉代木船模型都是做工精细,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西汉自高祖刘邦创建以来,使中国一度成为强盛、富饶的大帝国。因此,西汉王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兴。
汉高祖(刘邦) 元前206年登基 元前195年去位
出生:元前256年--去世:元前195年(在位11年)
汉高祖刘邦,字季,出身农民家庭,陈胜反秦起义,刘邦响应,自称“沛公”,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后又与项羽争天下,经4年,打败项羽。与前202年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刘邦在位12年,死于前195年,时年62岁。
惠帝(刘盈) 元前195年登基 元前188年去位
出生:元前211年--去世:元前188年(在位7年)
刘盈,刘邦的儿子,母吕后(雉)。刘盈为人软弱,吕后专权。在位8年,死于前188年,时年24岁。
吕后(吕雉) 元前188年登基 元前180年去位
出生:元前241年--去世:元前180年(在位8年)
吕后,姓吕名雉,刘邦妻子。她是刘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刘邦死后,惠帝立,吕后掌权,她手段残忍,野心勃勃。惠帝死后,她先后选立刘恭,刘弘为帝,自己掌握实权,又大封吕氏家族。她死于前180年,时年62岁。死后,吕氏家族就被陈平,周勃一网打尽
文帝(刘恒)元前180年登基 元前157年去位
出生:元前202年--去世:元前157年(在位23年)
文帝刘恒,刘邦第四子。前202年,吕后死,刘恒即位。即位后削弱诸侯势力,减轻农民赋税,重生产,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汉文帝还是一位十分节俭的皇帝,自己穿粗制丝绸,妃子衣不能拖地,建造的陵墓随葬品也只有陶器。死于前157年,时年46岁。
景帝(刘启) 元前157年登基 元前141年去位
出生:元前188年--去世:元前141年(在位16年)
景帝,文帝的儿子。即位后,平定吴楚七国叛乱,汉朝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大大加强。景帝继续推行减轻赋税和徭役,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形成历史上的“文景之治”。景帝死于前141年,时年48岁。
武帝(刘彻)元前141年登基 元前87年去位
出生:元前157年--去世:元前87年(在位54年)
武帝,景帝第九子。武帝在政治上继续加强中央集权,陆续夺去大批王,侯爵位。并与匈奴进行长期的战争,先后以卫青,霍去病为将,屡次大败匈奴。武帝时是西汉最强盛的时期。武帝死于前87年,时年71岁。
昭帝(刘弗陵)元前87年登基 元前74年去位
出生:元前95年--去世:元前74年(在位13年)
昭帝刘弗陵,武帝幼子。昭帝多次下令减轻人民负担,对匈奴的关系处理也较得当。昭帝死于前74年,时年21岁。
宣帝(刘病已)元前74年登基 元前49年去位
出生:元前91年--去世:元前49年(在位25年)
宣帝刘病已,一名询,汉武帝曾孙,祖父刘据,父刘进。昭帝无子,刘病已立。宣帝时,进一步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他多次下令减轻人民负担。史称“孝宣之治,信赏必罚,可谓中兴”。死于前49年,时年43岁。
元帝(刘奭) 元前49年登基 元前33年去位
出生:元前75年--去世:元前33年(在位16年)
元帝刘奭,宣帝子。即位后封王皇后一家五司马,侯十余,埋下外戚专权的祸根。元帝时有王昭君出使匈奴,但元帝时汉朝国力开始衰弱。元帝死于前33年,时年43岁。
成帝(刘骜)元前33年登基 元前7年去位
出生:元前52年--去世:元前7年(在位26年)
成帝刘骜,元帝子。成帝时,汉王朝衰落,外戚专权,元帝终日与赵飞燕饮酒作乐,成帝死于前7年,时年46岁。
哀帝(刘欣)元前7年登基 元前1年去位
出生:元前26年--去世:元前1年(在位6年)
哀帝刘欣,元帝的庶孙,成帝的侄子。哀帝时,社会矛盾尖锐化,但哀帝却只信鬼神天地,宠幸男宠董贤,造成王莽专权。哀帝死于前1年,时年26岁。
平帝(刘衎)公元0年登基 公元5年去位
出生:元前9年--去世:公元5年(在位5年)
平帝刘衎,元帝庶孙,中山孝王刘兴子。即位时9岁。王莽掌权。公元5年,被王莽毒死。时年14岁。
孺子(刘婴) 公元6年登基 公元8年去位
出生:公元5年--去世:公元25年(在位2年)
孺子婴,宣帝的元孙,刘显的儿子。即位时才2岁。公元8年,王莽自立,公元25年,孺子婴被杀,时年21岁。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帝王莽,西汉元帝王皇后的侄子。生于公元前45年。汉成帝时,王氏一家皆为侯,王莽善于钻营,逐渐把持朝政,公元9年,王莽自立为帝,国号“新”,史称“新朝”。年号为“始建国”。公元14年改元“天凤”,公元20年又改元“地皇”。
王莽称帝后,实行“改制”。但王莽的“托古改制”彻底失败了,不仅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造成社会经济大混乱。终于激起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在昆阳,王莽军被更始帝大军打败。同年,赤眉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在位15年,死时68岁。
东汉王朝(公元25年-220年),始于光武帝刘秀,终于汉献帝刘协,共12帝。东汉王朝中后期,完全被宦官,外戚交替掌握。造成社会动荡,不稳。最终分裂亡国。
公元25年,刘秀在绿林军的协助下,以武力击败了篡位的王莽,夺得帝位。刘秀建都洛阳,年号建武,是为汉光武帝。 建武二年,光武帝下令整顿吏治,设尚书六人分掌国家大事,以近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权限;清查土地,使人民生活逐步稳定下来。 到公元一世纪中叶,经过光武帝、明帝(58—76年在位)、章帝(76—89年在位)三代的治理,东汉王朝已经逐渐恢复了往日汉朝的强盛,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之为“光武中兴”。但是后来由于皇帝年纪小,形成东汉王朝后期的宦官与外戚专权的格局。
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献帝让位,东汉王朝宣布灭亡,继之而来的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长期分裂的时期——三国时期。
在东汉前期,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势力的融和,使国家趋于稳定,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都超过了西汉的水平。公元105年,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改造了纸张的制造技术,使我国的文字记录方式脱离了使用竹简的时代。东汉对后世的另外一项贡献是制陶业的发展,把一些以前为豪门贵族专有的用品带入了寻常百姓家。
在自然科学方面,张衡则以高超的工艺制造了“浑天仪”、“地动仪”等科学仪器,制造这些仪器的原理至尽仍被广泛使用。另外,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是有记载以来第一位利用技术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的外科医生。 到东汉时期,书法、绘画已不单纯作为文字图形符号使用,它们的艺术地位逐渐显露出来,虽然今日东汉流传下来的艺术品数量不多,但从其中依然能窥得汉文化的风貌。
光武帝(刘秀)公元25年登基 公元57年去位
出生:元前6年--去世:公元57年(在位32年)
光武帝,姓刘名秀,字文叔。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参加绿林起义军后,在昆阳以少胜多,打败王莽军。25年刘秀称帝。死于公元57年,时年64岁。
明帝(刘庄) 公元57年登基 公元75年去位
出生:公元28年--去世:公元75年(在位18年)
明帝,刘秀的第四子。明帝在位时,吏治比较严明,赋税比较少,人民生活安定。死于75年,时年48岁。明帝时在洛阳建白马寺,这是佛教传入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佛寺,至今仍存.
章帝(刘炟) 公元75年登基 公元88年去位
出生:公元58年--去世:公元88年(在位13年)
章帝,明帝第五子。章帝“好儒术”,并且实行与民修养的政策,人口增长.在位时有班超出师西域。章帝还是一位书法家,尤善草书,后世称“章草”。死于88年,时年31岁。
和帝(刘肇) 公元88年登基 公元105年去位
出生:公元79年--去世:公元105年(在位17年)
和帝刘肇,章帝第四子,即位时才10岁,由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窦宪掌实权。后杀窦宪掌权。在位18年,死于105年。时年27岁。
殇帝(刘隆) 公元105年登基 公元106年去位
出生:公元105年--去世:公元106年(在位1年)
殇帝,和帝的小儿子,即位时刚满月,在位8个月死。
安帝(刘祜) 公元106年登基 公元125年去位
出生:公元94年--去世:公元125年(在位19年)
安帝刘祜,章帝孙,父清河孝王刘庆,即位时才13岁,邓太后掌权。太后死后掌权。安帝时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死于125年,时年32岁。
顺帝(刘保) 公元125年登基 公元144年去位
出生:公元114年--去世:公元144年(在位19年)
顺帝刘保,安帝的儿子。顺帝是由宦官扶持上台的,朝政为宦官把持。政治日益腐败。他下令宦官可以养子,世袭封爵.后来宦官与外戚相互勾结,政治更加腐败.顺帝死于144年,时年30岁。
冲帝(刘炳) 公元144年登基 公元145年去位
出生:公元143年--去世:公元145年(在位1年)
冲帝刘炳,顺帝的儿子,在位半年死,时年才3岁。
质帝(刘缵)公元145年登基 公元146年去位
出生:公元138年--去世:公元146年(在位1年)
质帝刘缵,章帝的曾孙,渤海孝王刘鸿的儿子。即位时8岁,却颇伶俐。说大将军梁翼为“跋扈将军”,被梁翼毒死。时年9岁。
桓帝(刘志)公元146年登基 公元167年去位
出生:公元132年--去世:公元167年(在位21年)
桓帝刘志,章帝的曾孙。蠡吾侯刘异的儿子。桓帝即位时15岁,外戚掌权。后他依靠宦官诛杀外戚梁翼,此后又宦官专政。桓帝死于167年,时年36岁。
灵帝(刘宏) 公元168年登基 公元189年去位
出生:公元156年--去世:公元189年(在位21年)
灵帝刘宏,章帝玄孙,桓帝死无子,刘宏即位。灵帝朝一团污气,宦官把持朝政,称“十常侍”。灵帝常说:「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灵帝之世,民不聊生,买卖官爵,横征暴敛,社会矛盾激化,终于于184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灵帝死于189年,时年33岁。
献帝(刘协) 公元189年登基 公元220年去位
出生:公元181年--去世:公元234年(在位31年)
献帝刘协,灵帝的儿子,即位时9岁,董卓专权,后曹操迎献帝于许昌。220年,曹操死,曹丕自立为帝,建立魏国,汉亡,刘协被贬为山阳公,死于234年,时年54岁。
回
#高考# 导语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你了解了多少呢?文学常识是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虽然分值不大,但是很容易拿分,因此同学们在备考的过程中务必要掌握好这块知识点。下面 为大家整理了重要的古代文学常识,方便同学们复习和记忆。
(一)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三代:夏商周
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释道
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岁寒三友:松竹梅
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二)
1.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儒林外史
2.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集:聊斋志异
4.我国新文学第一篇短篇是:狂人日记
5.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西游记
7.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唐代,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五四”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6.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
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29.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30.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三国:魏蜀吴
31.三秦:雍王(西)塞王(东)瞿王(陕西北)
32.三楚:港陵-南楚吴-东楚彭城-西楚
33.三原色:红绿蓝
34.三坟五典:三坟:伏羲神农黄帝五典: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
35.三体石经:尚书春秋左传/古文小篆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三)
1.经典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赵孟頫
10.书法四体:真(楷)草隶篆
11.文房四宝:湖笔微墨宣纸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棋书画
14.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15.书四库:经史子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仲叔季
17.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18.五花:金菊花-卖花女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火辣花-玩杂耍的土牛花-某些挑夫
19.八门:巾-占卦的皮-卖草药的彩-变戏法的挂-江湖卖艺的平-说书评弹的团-街头卖唱的洞-搭蓬扎纸的聊-高台唱戏的
20.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21.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千阮瑀应瑒刘桢
22.七政(七纬):日月金木水火土
23.战国七雄:赵魏韩齐秦楚燕
24.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25.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
26.神话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魏宋晋齐梁陈隋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30.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32.扬州八怪指;汪士慎李鳝金农黄慎高翔郑燮罗聘
33.指: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
34.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父本身子孙曾孙玄孙
35.九章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36.九歌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37.十家指;九流加上家
38.中国历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蔡琰左芬(左思之妹)苏惠谢道韫鲍令晖(之妹)薛涛李清照朱淑贞秋瑾
39.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精忠旗》《清忠谱》《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40.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
41.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42.中国十部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
43.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4.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
45.十二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脯时日入黄昏人定
46.十二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47.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48.七夕指:七月七日
49.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大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四)
1.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
2.中国四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3.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4.戏曲四行当:生旦净丑
5.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
6.四大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
7.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8.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反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
9.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腾王阁太白楼
10.四大古典:《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11.四大谴责:官场现形记(李宝嘉)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老残游记(刘鄂)孽海花(曾朴)
12.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13.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杨玉环(羞花)
14.古代四美:音乐珍味文章言谈//良晨美景赏心乐事
15.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曾补之张来
16.四史:史记汉书君汉书三国志
17.历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长沙岳麓衡阳石鼓
18.商丘应天府
19.古代祥瑞四灵:龙凤麒麟龟
20.宋中兴四诗人:陆游杨万里范大成尤袤
21.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生殿士-进士
22.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
23.有很高史学和文学价值的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
24.三班父子:班彪班固班昭
25.三书指:魏书蜀书吴书后人将其合为一本称三国志。
26.左思的三都赋指:蜀都赋(成都)吴都赋(南京)魏都赋(邺)
27.南朝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眺
28.三瘦词人指:李清照三个名句是:
29.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0.知否,知否?应是肥红瘦。
31.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32.旧书塾使用的三种教本简称为三百千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33.郑板桥(郑燮)的三绝指:绘画诗作书法
34.鲁迅的三部短篇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35.我国当代文学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刘白羽杨朔秦牧
36.高尔其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37.世界作品中三大吝啬鬼指:老葛朗台夏洛克泼留希金
38.老舍《四世同堂》也是三部曲指:《惶惑》《偷生》《饥荒》
39.我国古代有四个大城市称四京:东京-汴梁西京-长安南京-金陵北京-顺天
40.汉字的字音的四种音调叫四声指:平上去入现代则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41.元末明初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42.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五)
1.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佩斯》
2.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3.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人的四肢
4.四大皆空是指:(佛语)地水火风组成的宇宙四种元素
5.管仲把礼义廉耻四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
6.四六文指;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7.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秦穆公宋襄公
8.五等爵位指:公爵候爵伯爵子爵男爵
9.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0.五行:金木水火土/仁义礼智信
11.五常(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12.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3.五音:宫商角徵羽
14.五刑:(隋前)墨劓刖宫大辟(隋后)笞杖徒流死
15.死的五称:天子-崩诸候-薨大夫-卒士-不禄平民-死
16.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欧阳洵褚遂良张旭
17.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本游记》《红楼梦》《》
18.五谷:稻麦黍菽麻
19.五彩:青黄红白黑
20.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21.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2.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23.五更与时钟的对应是:一更(19-21)二更(21-23)三更(23-1)四更(1-3)五更(3-5)
24.五官:耳目口鼻身
25.新中国五位语言大师: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赵树理
26.五荤:(佛语)大蒜韭菜薤葱兴渠
27.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
28.五味:甜酸苦辣咸
29.五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花蕾茴香子
30.五脏:心肝脾肺肾
31.五陵:高祖长陵惠祖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
32.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33.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4.六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35.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乐书数射御
36.造字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借
37.诗经六义措:风雅颂赋比兴
38.六部;户部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39.六亲;父母兄弟妻子
40.古代婚嫁六礼:纳问名纳吉纳徵清期亲迎
41.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建都建康,史称六朝。
42.六畜:马牛羊狗猪鸡
43.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来陈师道李麃
44.六甲:六十甲子/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妇女怀孕
45.六尘:(佛教名词)声色香味触法六种境界
46.:天地(上下)东西南北
47.佛教六根(佛教名词)眼耳鼻舌身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