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高考有关3 s技术地理

2.2015浙江高考文综地理部分,求老师解答

3.成人高考地理常考知识点

4.地理高考有哪些模块和考点?

5.高考地理关于地理图形试题

2015高考地理大纲,2015高考地理全国卷2

1.占据恒星生命大部分时间的演化阶段是( )

 A.幼年期

 B.青壮年期

 C.老年期

 D.衰亡期

 2.根据宇宙大爆炸说,宇宙演化到宇宙主体阶段时( )

 A.宇宙体系停止了膨胀

 B.各种星体,如恒星、行星已经形成

 C.化学元素开始形成

 D.宇宙温度处在极高温状态

 3.宇宙大爆炸学说认为( )

 A.宇宙体系在不断膨胀

 B.宇宙中物质密度在不断增加

 C.宇宙温度在不断升高

 D.宇宙的范围在不断缩小

 4.宇宙演化到化学元素形成阶段时( )

 A.宇宙温度极高,达100亿摄氏度以上

 B.宇宙的密度极大,引力巨大

 C.原子核开始形成,但没有星体存在

 D.个别天体上出现生命现象

 5.宇宙大爆炸学说认为“观测宇宙”的年龄为( )

 A.50亿年

 B.150亿~300亿年

 C.500亿年以上

 D.150亿年

 6.宇宙大爆炸说较好地解释了天文观测中的一些现象,如( )

 ①星系红移②宇宙的年龄③宇宙中存在3K微波辐射④流星雨现象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在赫罗图上,红巨星位于右上方,说明红巨星( )

 ①温度较低②温度较高③光度很小④光度很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恒星演化至红巨星阶段时,说明该恒星处于( )

 A.青壮年期

 B.晚年期

 C.衰亡期

 D.幼年期

 9.太阳目前正处于( )

 ①晚年期②青壮年期③主序星阶段④白矮星阶段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中子星是衰亡期的恒星,其特点是( )

 A.体积巨大

 B.质量很大

 C.引力很小

 D.密度很小

 11.就赫罗图分析,宇宙中的大部分恒星演化到了( )

 A.幼年期

 B.青壮年期

 C.晚年期

 D.衰亡期

 12.恒星的不同演化阶段中,其内部能够产生热核反应的是( )

 A.原恒星阶段

 B.红巨星阶段

 C.中子星阶段

 D.主序星阶段

 13.下列关于宇宙起源和恒星演化的正确说法是( )

 A.宇宙大爆炸说是目前关于宇宙起源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

 B.宇宙大爆炸说已很好地解释了宇宙的起源,不存在未解决的问题

 C.恒星的质量越大,寿命越长

 D.中小质量的恒星,往往演化为中子星或黑洞

 14.可作为宇宙大爆炸学说依据的正确的天文观测现象有( )

 ①在宇宙物质总质量中氮和氢的比例很接近25%和75%②河外星系都在远离我们银河系而去③宇宙的辐射温度在不断升高④宇宙的年龄在50亿~100亿年之间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B 2、B 3、A 4、C 5、D

 6、D 7、C 8、B 9、B 10、B

 11、B 12、D 13、A 14、A

2015年高考有关3 s技术地理

2015年考什么?考试大纲怎么说的?与往年有啥变化?哪些内容删除了?哪些内容增加了?《2015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已于近日公布,其中,语文、数学、文综、理综与2014年相比较,有较大变化,很多知识模块都做了删除,英语变化最小。金报也邀请了效实中学、宁波中学、余姚中学的10位一线教师作了详细分析。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本解读相对比较专业,你可以把我们报纸保留下来,给需要的高中学生看。记者章萍

语文考生复习传统文化经典的范围扩大

效实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长朱俏

语文的“变”主要体现在“考试内容与要求”有了一定的调整,需要引起重视。

今年的语文高考,最大变化是在“古代诗文阅读”第10点由去年“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的理解和评价”变为了“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虽然看似只少了括号里的内容,但扩大了考生复习备考的范围。这一变化既出乎意料,又给所有人出了一个大难题。综合各方信息,猜测选文范围可能在先秦诸子(除孔子)散文中,文字难度不会太大,主要还是侧重对文字的理解与评析能力的考察。复习时除了了解先秦诸子必要的思想内涵外,根基仍然在于夯实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另外,“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及“古代诗文阅读”这三块内容的总说措辞有了变化,可以说整体上提高了要求。比如“语言文字运用”要达到“能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的高度。“现代文阅读”增加了一句“能阅读分析、鉴赏评价中外实用类、论述类文本和中外文学作品”。“古代诗文阅读”则突出“阅读理解、分析鉴赏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能力。

数学知识块比去年减少三分之一以上

效实中学高级教师杜新牟三都

今年的数学考试内容与以往的考试大纲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

理科数学由2014年的二十一块知识减少到十三块知识,其中,删去了“算法初步”、“统计”、“概率”、“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计数原理”和“概率与统计”;文科数学由2014年的十九块知识减少到十二块知识,其中,删去了“算法初步”、“统计”、“概率”、“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和“框图”。

另外,文理科数学的“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增加了“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和“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理科数学中的“函数与方程”部分由“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改为“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空间几何体”中删去“会用中心投影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或直观图”。

英语考试内容要求、题型与去年相同

效实中学高级教师袁群波

今年英语高考的考试内容要求、题型与去年相同。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测试考生对英语语法、词汇知识和简单表达形式的掌握。其范围一般不会超出《说明》中附录2“语法项目表”、附录3“功能意念项目表”和附录5“词汇表”的范围。词汇量仍然是2800个。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测试考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要求考生能够读懂书、报、杂志、网络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短文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生词量不超过3%),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

第三部分写作要求考生能够有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表达意思。高考应有的“较高的信度、效度、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这一性质不变。

理综考试内容有大幅度的调整和删减

宁波中学高三备课组长孔晓岚李闻霞王科慧

理综的变化也是一样的大。其中物理学科的考试内容相对2014年有大幅度的调整和删减:物理1删除“万用引力定律”;选修3-2删除“交变电流”;选修3-4变更为“18选6”自选模块。

化学在“考试范围和内容”做了一定调整,考试范围涵盖浙江省普通高中化学学科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删除旧的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两个模块。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部分,新增了“了解键能的概念及其对共价化合物热稳定性的影响”“初步了解氢能的成因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在“化学反应与能量”部分,删除“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

理综生物考试范围为必修1、2、3模块的内容,删除了选修3模块;另外还有几处变动:1-4(1)细胞增殖的周期性改为细胞周期;3-2(6)脊椎动物的体液调节改为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增加了2-6遗传与人类健康中遗传病与人类未来这个知识点。

IB的考试范围保留选修1,删除选修2,增加选修3。选修1的知识点与去年相同,选修3的知识点与去年理综中生物选修3的知识点相同。

文综考试范围出现了一定的调整

余姚中学高级教师马莉金珍卢永飞

文综相对稳定,但与前几年相比,变化程度还是比较大的。

比如政治,今年高考政治学科最明显的变化是《国家与国际组织》模块从文综卷转移到IB模块考查。题型也由往年的选择题转为综合题,模块分值由原来的12分变为10分。另外,考试范围出现了一定的调整。比如《经济生活》部分与2014年相比,删去了考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作用和基本原则”考点。《政治生活》部分把原有的两个考点“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意义”改为一个考点“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历史考试范围有三大变化:一是在现代世界史内容里增加了《非战公约》;二是两个考点的表述有细微调整,“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调整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调整为“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三是取消了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相关考点,将其放在自选模块部分。

地理“变”主要是考试范围的变化,尤其是必修三部分做了较大的变动和调整:删除了第一章中“区域的含义”和第三章中“数字地球的含义”;对区域地理的考点进行了删减,只保留了“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不同尺度区域(如大洲、地区、国家等)的主要地理特征”,并将其移至必修三第一章中。

2015浙江高考文综地理部分,求老师解答

“四字”法突破“3S”技术手段的选取

(1)“点”与“面”判断GPS。

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

(2)“想”与“看”区分RS、GIS。

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尤其对于大范围、大面积、人不易观测的地物信息的获取,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

成人高考地理常考知识点

1C,2B,3D(看不清,右图好像有雪山),4D,5C,6A,7A,8D,9A,10C,11DH=90-(a+23.5);90-H=90-(a-23.5)

(1)该地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沛,长江净流量大,而该地区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排水不畅,易导致洪涝灾害,当地工农业发达,城市密集,一旦出现洪涝灾害损失大,所以修建大量引排水工程增加排水,减轻洪涝灾害及损失。

地理高考有哪些模块和考点?

 准备报考成人高考小伙伴们,你们准备的怎么样了呢?快来和我看看成人高考地理常考知识点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成人高考地理常考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成人高考地理常考知识点

 1、形成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主要原因有(盛行西风,沿岸有强盛暖流);

 2、新垦区的农业发展较快,机械化水平较高,农产品出口较多的有(巴西,阿根廷);

 3、反映我国热量自北向南变化规律的是(针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4、关于非洲(海岸线平直,海湾,岛屿很多);

 5、有关南北美洲的叙述(原来陆地是相连的,后被巴拿马运河隔开);

 6、世界面积最大的湖泊是(里海);

 7、(卡拉库姆沙漠)位于中亚西南部;

 8、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较少);

 9、北回归线经过亚洲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10、亚欧大陆中部,北美洲中部和南美洲南部分布着(温带草原带);

 11、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12、关于非洲(黄金和金刚石居世界首位);

 13、我国内陆上与邻国接壤最多的省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4、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15、印度的主要家作物有(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

成人高考地理常见原理规律归纳

 1.经度的递变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

 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6.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7.高中低纬的划分

 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

 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

 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

 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

 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

 13.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②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14.地球的自转

 ①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②周期(1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③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时;线速度:1670COSФ km/h);④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周期为1太阳日,即24小时。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越向东,地方时越早,c.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拓展阅读:成人高考各科目复习技巧总结

语文:尤其要重视作文

 从每年的考试状况看,很多平时成绩不错的考生在考场上都会把握不准考试时间,尤其以作文为甚,经常写不完。作为成考考生,很多都有社会工作经验,届时只须正常发挥,表现出一定的思想深度,就可以取得不错的分数。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成人高考作文题将做调整,以前成人高考作文题一般是定题目,限制体裁,但今年作文题改为“自选动作”,作文题只是给出一个话题,考生自己定题,自己立意,自定体裁,完全不受限制,这么调整的目的是给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这种题型在成人高考的语文试卷中首次使用,考生相对比较陌生,考生在平常要多练习这方面的写作能力。

 专家们特别提醒考生,写作文时要把握好文章主旨,无论任何文体,都要把握其中心思想;此外,重点理解材料内涵;第三,作文要有一定深度。

  数学:答题时遇到难题就放弃

 首先要注意复习概念。大纲是所有考生都需要彻底理一遍的首要复习材料。所有的概念都须搞清记熟,查漏补缺。在做题的时候,要强调做题质量。从9月份开始,做题是考生这一段时间必须勤加练习的重要内容。综合题、模拟题、历年真题都是最后阶段的必练题目。

 从近几年的数学题来看,没有很难的题,考题以常规题为主,只要考生能够将常规题答准确,一般就能够拿到120分左右。

  英语:注意多做练习题

 从《考试大纲》来看,语音题占7%,词汇语法题占27%,完型填空占13%,阅读理解占40%,短文写作占13%.考生要想在成考中取得好成绩,必须在最后阶段多做练习题,同时多看英文书报,这样提高词汇量。通过做题,可以体会到写作者的思路,并领会出题人的思路。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在做题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符,这时考生就不要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理解,要调整自己的思路。复习语法知识时,不能只顾记忆语法知识,要通过做题发现出题人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考某一个知识点的。

 在谈到做阅读理解题时,要想在阅读理解题得高分,还是需要掌握大量的词汇。在答阅读题的时候,先初步浏览一遍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某一个关键词、专业名词、或者作者的某一个观点,考生就应该特别注意,这些一般会成为考试的对象。有的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喜欢反复看文章,这样会影响答题效率,一般看一遍文章就可以开始答题了。最后,在谈到短文写作时,写作题不会很难,一般就是写封信、或者介绍某个地方、或者描述一个场景。只要考生动笔写了,没有单词、语法错误,都能够得分。再有,她提醒考生一定要注意时间分配。考生一定要训练自己15分钟完成完型填空,10—15分钟完成一篇阅读理解,这样才能合理分配整个考试时间。

  政治:善于结合时事复习

 在谈到政治课复习时,政治考的内容为四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占28%)、毛泽东思想概论(占28%)、邓小平理论概论(37%)、时事政治(占7%)。在最后复习阶段,要注意记忆并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否则就很难下笔答题。其次,适当做一些模拟题,即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的基本原理,来分析、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主要以简答、辨析题的方式来考。

  冲刺阶段复习小窍门

 同时,分别给考生提供了一些复习的小窍门:其一:根据试题比重复习。在考生拿到的复习教材中,一般都附有《考试大纲》,在每门功课的《考试大纲》中,则注明了每章的知识点和各种题型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和分值,考生可对照大纲进行复习;其二:注意每个章节的总序和总结。每个章节的总序和结语涵盖了本章最重要、最主要的内容;其三:临考前晚浏览书本。把自己平时的每一本习题册都翻一翻,看的时候不用太细致,而只需要浏览一遍就行。

高考地理关于地理图形试题

(一)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考点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在综合题中考查占8--10分;

 15年26题考查:地形部位的判读,通视条件,量算水平距离,方向的判读,山区交通线选线的原则;

 14年26题考查:量算水平距离,计算相对高度,通视条件,地形部位的判读;

 13年27题考查:描述地形、地势特征,河流流向判断,估算长度,描绘剖面图,山区发生的地质灾害;

 重要性

 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来描述某地区地形起伏的地图,作为一种基础的、重要的地图类型,在高考考查的等值线图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判读内容,主要包括高度计算、地形部位判读、坡度大小分析以及地形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地球运动

 考点分析

 地球运动在综合题中考查占10--12分;

 14年27题考查:日出早晚问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昼夜长短变化;

 重要性

 地球运动地理意义是地理高考复习中的重难点,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要考点,成为体现地理高考试题难度的重要知识点。有关此内容的高考试题的总体特点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出奇。在高考地理卷中出现了不少好题,尤其近年多和二十四节气结合考查。

(三)气候

 考点分析

 气候在综合题中考查占10--12分;

 15年27题考查:气候类型判读,描述气候特征,比较降水差异,气温变化原因分析

 14年28题考查:比较降水差异,气温变化原因分析,昼夜温差变化分析

 13年30题(2)考查:气候特征原因分析

 重要性

 气候是高考高频点的知识,从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及分数可见其重要性。气候的考查方向一般为气候类型、成因、分布规律、气候的影响等方面。解题时注意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相结合,分析各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以及分布规律,并推理出具体的分布地区。

(四)水

 考点分析

 水在综合题中考查占10--14分;

 15年28题、29(2)考查:湖泊对河流的影响,溯源侵蚀,水利工程建设,水文特征;

 14年30题(1)考查:影响盐度的因素;

 13年29题(2)、30(1)考查:洋流对航海的影响,影响含沙量的因素;

 重要性

 河流相关知识是历年高考地理考查的`重点内容,多以等高线、区域、与河流有关的数据和图表等资料切入,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天气系统

 考点分析

 天气系统在综合题中考查占10分;

 13年28题考查:等压线的判读(数值大小和风向变化),天气系统名称和过境时特征,气流运动特征

 重要性

 天气系统既有事实性知识,也有原理性知识。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看,高考侧重考查风向、降水位置、天气过程、天气系统的判断等。试题经常以等压线图、天气系统图为载体,考查解读信息能力、调用知识能力,以及描述、阐释事物的能力。从试题类型看,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但以选择题居多。

(六)板块运动

 考点分析

 板块运动在综合题中考查占2分;

 14年30(2)考查:东非大裂谷成因;

 13年29(3)考查:冰岛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

 重要性

 板块运动的知识在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中文字简述和较少,但涉及的知识点多,其中包括板块范围和分布、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及其形成的地形地貌、火山地震带等。而且这些知识都比较抽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接触;同时,板块运动也涉及到很多动态性、过程性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最终的掌握情况也并不理想,往往需要通过大量的试题重复训练来强化。

(七)自然带

 考点分析

 自然带在综合题中考查占4--6分;

 15年29(3)考查:自然带分布特征及原因;

 14年30(3)考查:自然带分布及地域分异规律;

 13年29(1)考查:分析自然带差异的原因;

 重要性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足见其地位的重要性。当今社会众多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资源浪费和枯竭等都是忽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因此今后高考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考查可能会进一步加强。

 地理图形包括气候类型图,地形图,行政图,矿产分布图,降水分布图,温度湿度差异图,民族分布图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高考地理关于地理图形试题,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地理关于地理图形试题及参考答案

 圣劳伦斯河(下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下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10、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11、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 )

 ①加深河道 ②绿化河堤 ③分段拦冰 ④拓宽河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9.C 10.B 11.C

 解析

 试题分析:

 9.根据蒙特利尔气候资料可以看出,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月份从12月到次年3月,可以得出蒙特利尔河段结冰期为4 个月,答案选C。

 10.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冬季不易出现结冰现象,故答案选B。

 11.分段拦冰,可以避免浮冰过度聚集而抬高水位,通过拓宽河道,可以降低水位,以减少凌汛的发生,减少对沿岸地区造成危害,故答案选C。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综 合运用、河流水文特征和凌汛的知识。

 名师点晴本题组以加拿大圣劳伦斯河为材料抽样考查气候知识,河流水文特征,检测学生的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第一小题河流当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时开始出现结冰期,结合给出的气温变化曲线不难读出蒙特利尔市一年有四个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第二小题要注意调运学过的知识,影响河流结冰的因素除了气温以外还有水流速度、河水盐度等,当水流速度过快,即使在0℃以下,河水也很难结冰;盐度高,谁的结冰温度会降低。读图可以看出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布局有水电站,说明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河水不易结冰;第三小题要知道河流凌汛危害形成过程是浮冰不断累积,堵塞河道,抬高水位形成洪水,所以应对措施应想办法降低水位或加高堤坝,避免洪水溢出。

 (2015?新课标全国1)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3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下列城市附近海域 ,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9、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资源量不足 B、破坏环境 C、成本 过高 D、市场需求不足

 答案7、B 8、A 9、A

 解析

 试题分析:

 7、气温越低,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越厚。图中四地气温低于4?C持续时间较长的为甲、乙两地。甲地位于渤海内部,海水深海水体积巨大。乙地位于大陆附近,故乙海水较浅,海水体积较小,易结冰且结冰期更长。B正确。

 8、冰层厚度越大,单位面积海冰资源量越大。图中葫芦岛市纬度最高,气温最低,当地海冰厚度最大。故A正 确。

 9、受全球变暖的影响,目前渤海海岸地带冬季结冰期短,冰层薄,海冰资源数量有限。故A正确。

 考点:海洋环境。

 名师点睛该试题情境新颖,重点考查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理原理及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本组试题以一幅等值线图,考查了海冰形成的影响因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等。

 (七)(2015?上海卷地理)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

 15、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之间部分表示的地形单元是( )

 A、山脊 B、陡崖 C、断块山脉 D、峡谷

 16、图中310米等高线相邻的灰色部分最可能是( )

 ①崩塌堆积物 ②突出小基岩 ③河中的沙洲 ④低矮的山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5、D 16、A

 解析

 试题分析:

 15、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处以陡崖的图例进行标注,则两条等高线之间为两侧坡度陡峻的峡谷。D正确。

 16、310米等高线位于图中陡崖下方,部分与图中代表陡崖的图例重合。图中灰色部分是导致310米等高线与陡崖图例断断续续分开的原因。此灰色部分应是陡崖崩塌后的堆积物或突出的基岩形成。A正确。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名师点睛该题以等高线图为材料,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判断基本的地形类型和地形单元,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的关键掌握等高线图的基本规律。同一条等压线上各点海拔相同;一般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相对高度是一个定值(等高距);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再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两条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表示坡度缓;反之坡度愈陡。

 (2015?浙江卷)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京华平均结果。完成下列各题。

 9、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10、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9、A

 10、C

 解析

 试题分析:

 9、读图,根据图中曲线,逆温上界,强逆温上界,判断所以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A对。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在日出前,所以逆温强度日出前达到最大,后减弱,B错。逆温现象日落后出现,日出后一般逐渐消失,C错。读图,根据曲线,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D错。

 10、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C对。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无关,A、B、D错。

 考点定位:逆温现象及特征,影响逆温层上界峰值时间的因素。

 名师点睛根据材料,逆温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通过读图,要注意到图中下面曲线表示强逆温,相对来说,上面的曲线逆温较弱。对流层气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出现逆温主要是近地面降温太快,导致出现下冷上暖的稳定的大气结构。白天有太阳辐射时,地面增温,逆温逐渐消失。所以逆温最强的时在日出前后。地面辐射时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热量的传递有时间差异,所以距离地面近的强逆温层先到达峰值。

 (2015?安徽卷)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MJ/m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完成下列问题。

 32.图中M日最接近(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33. a、b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

 A、太阳高度 B、白昼长短 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

 32.B

 33.A

 解析

 试题分析:

 32.从图中可以看出为北半球,题干中提到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可知没有太阳辐射的区域为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并且根据没有太阳辐射区域的纬度变化规律和范围变化规律可知该图原点处和最右侧的日期应为冬至日,依次类推,a处对应的日期为春分日,M处对应的日期为夏至日b处对应的日期为秋分日,故B正确。

 3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①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②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 ③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④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故C先排除;据上题分析,ab处都为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等长不存在日照时间长短问题B排除,天气状况该图无法判断D排除;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ab所处纬度不同而导致太阳高度不同a纬度较b低,所以太阳直射赤道时离直射纬度近,太阳高度大,被大气削弱的少,太阳辐射强故A正确。

 考点: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名师点睛该题以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为材料,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综合分析能力,难度较大。第1问,关键要找到突破口,根据?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说明在该时期内,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该时期包括冬至日,因而可推测出图中M日最接近是夏至日;第2问,可以使用排除法,结合选项来分析,a点太阳辐射大于b点,图中只有两点纬度差异,其他海陆位置、天气状况都不能确定,所以可以很快推出A答案正确。

 (2015?福建卷)图4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9.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10.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 ③ D.④

 答案9.A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9.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X地属于中间老,两翼新,判断为背斜,从地貌分析,属于河谷,因此X地为背斜谷。故选A。

 10.从等高线分析,两河支流相连处,c河的地势高,河水应由c河流向a河,又②地位于下游河段,所以水量会显著增加;而①④位于上游,水量不变,③河段位于c河的下游,水量会减小。故选B。

 考点:地质构造、等高线。

 名师点睛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和向斜,背斜为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向斜为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新.依据等高线判读地形名称:①山顶:也可称山峰,山岭。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岭。②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③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④盆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⑤鞍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⑥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相交的地方 ⑦陡坡与缓坡: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中,要根据比例尺确定。

 (2015?广东卷)1.数字高程模型是对地貌形态的虚拟表示,可描述地面高程信息。图1为某旅游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观景平台视野最广的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例信息可知,颜色越亮,高程越高,即可丙地海拔最高,是图示区域的最高点,在此处设立观景平台视野最广,甲乙丁三处海拔低,位于山谷或山坡处,受两侧山顶的阻挡,视野差一些。

 考点:地形图。

 名师点睛此题难度不大,属于直视问题,根据数字高程模型判断该区域地形特点和地势起伏。直视问题可以通过作地形剖面图进行判断,在地形剖面图上由观测点的投射点向目标点的投射点绘直线,若直线没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断,表示直视良好,否则不能直视。如下图所示,由点s?向点c?绘直线,直线没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断,表示直视良好。而图中b?位于阴影区,说明s点不能直视b点,所以村落b对于s点为不直视。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2015?天津卷)某矿物形成于上地慢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图2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3.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 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4.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

 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

 答案3.C 4.A

 解析

 试题分析:

 3、首先岩层断裂,然后从上地幔软流层的矿物沿断层上升到地表,称为岩浆喷发,形成岩浆岩,再经过外力作用,依次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形成河滩泥沙。故选C。

 4、图示纵坐标单位为米,横坐标的单位为千米,两者比例尺差距较大,所以绘制火山剖面图坡度比实际坡度要大。故选A。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岩浆活动、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形剖面图判读。

 名师点睛岩浆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在高温高压下,沿裂隙向上侵入,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出露地表的各类岩石,受外力作用的影响,首先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然后收外力的侵蚀,使破碎岩石离开原来的地方,被搬运到其它地区,最后沉积下来,形成松散的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来源:学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