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专业选择要求_高考改革专业的选择
1.高考生选合适的专业都有哪些要求?考生和家长该如何准备?
2.新高考选科怎么选?各科对应什么专业?
3.教育部高中选科要求
4.新高考模式下,考生该如何选择选考科目
2020年起实施的“新高考”,打破了以往文科和理科固定科目的限定,不再分文理,考生可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和思想政治6科中任选3科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的等级考试,并纳入高考成绩。
25日,省招考院公布了2020年拟在山东招生普通高校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涵盖了1622所高校,这些要求将对2017级高中生即将进行的选科走班起指导作用,也直接关系其高考专业志愿填报。记者选取15所“985”高校和10所省内高校进行选科要求情况梳理,在6科中必选1科的最多,不提科目要求的次之。在必选1科的专业中,要求必选物理的占绝大多数。
1622所高校提出选科要求共分4大类型
此次公布的2020年拟在山东招生普通高校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规定,高校专业选科要求从上述6科中确定。考生从6科中选3科参加考试,高校各专业根据需要从中指定1科、2科、3科或“不提科目要求”。
具体来看就是,高校指定1门科目的,考生必须选考该科目方可报考;高校指定2科或3科要求均需选考的,考生均需选考方可报考;高校指定2科或3科要求选考其中1门的,考生选考其中1门即可报考;高校指定“不提科目要求”的,考生选考任意3科均可报考该专业。
值得一提的是,因各高校培养要求不同,相同专业在不同高校也可能会有不同选考要求。此外,因高校院系及专业(类)调整等原因,实际招生高校和招生专业(类)可能会调整变化,2020年在山东招生高校和招生专业(类)最终以当年公布的招生计划及院校招生章程为准。
不限科目或必选1科的专业(类)各占近四成
在省招考院发布的列表中,相关要求可进一步细分为6类。由于高校数量众多,记者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15所“985”高校和10所省内高校,按以上分类对其选科要求进行了梳理。
总体来看,25所高校共1130个专业(类)中,要求数量最多的是“1科必选”的,共436个专业(类),占38.6%;其次是不提科目要求的,共430个专业(类),占38.1%;随后分别是“3科选1科”129个、“2科选1科”87个、“2科必选”44个和“3科必选”4个。
在记者选取的高校样本中,“985”高校和省内高校部分要求类型的专业(类)数量略有不同。例如,“985”高校中,不提科目要求的最多,有215个专业(类),占41.7%;“1科必选”的有187个,占36.2%。在省内高校中,不提科目要求的专业(类)有215个,占35%;“1科必选”的有249个,占40.1%。两类高校“2科选1科”和“3科选1科”的专业(类)数量多寡也刚好相反。
限定物理的最多还有专业选科可“混搭”
从具体高校来看,哪些专业(类)各有热衷的科目呢?
以 山东大学 为例,共有19个专业(类)不提科目要求,包括汉语国际教育、经济学类、音乐学、中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学类、法学类、公共管理类等,大部分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专业。“1科必选”的专业(类)有15个,除政治学类必选思想政治科目外,其余全部指定必选物理方可报考,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类、土木类、物理学类等,都是理科专业。要求“2科必选”的只有化学类;临床医学的“5+3”、五年制和“5+3”儿科方向3个专业(类)要求物理化学和生物“3科必选”。
值得一提的是,山大建筑学(五年制)专业(类)要求在物理和历史科目中任选1科即可报考,这也是该校唯一在传统文理科科目中明确可“混搭”选考的。还有一些高校的专业(类)标明可“混搭”,例如厦大建筑类可在物理、历史和地理中任选1科,山师大地理科学类可在物理、化学和地理中任选1科,曲师大的心理学可在物理、生物和历史中任选1科。
总览上述样本高校选科要求可发现,大部分不提科目要求的是文科专业(类),而理科专业(类)有限选科目的普遍青睐物理。
教师支招选科要求是参考还要看哪科能考出高分
记者咨询济南多所高中了解到,2017级学生正式选科预计会在今年暑假前后,留给他们考虑的时间可能不多了。提前选科难道是要在高一结束时就确定大学想报考的专业吗?其实不用慌,有高中教师表示,无论哪种组合,未来报考专业可选择面都很广。
从2017级高中生一入校,很多高中学校就开始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开设这门课程。省实验中学教务处主任丁兆华说,老师会从学生心理认知、对兴趣爱好的衡量,以及高校和专业介绍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还带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到多个行业体验,帮他们发掘自己的兴趣特长。
高中生选科要从哪些方面考虑呢?丁兆华说,个人爱好、喜欢的行业对专业和科目的要求等都是影响因素。“从高校选考科目要求来看,如果选择物理,可报考的专业可能有数千个;但不选择物理,可报专业同样很多。”他表示,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擅长哪些科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要在这几科上尽可能考出高分。
2020年开始实行的新高考,将采用专业+学校的志愿填报方式,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确定。根据国务院和山东省深化高考改革相关精神,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昨天公布了省内外普通高校报送的2020年拟在山东省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希望为首批面临新高考的2017级高一学生提供指导。
目前,省考招院官网查询系统以地区、学校、科目三种方式分类展示。
例如考生点击“地区”标签页,可以省份为单位选择查看高校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
考生点击“科目”标签页,系统可为考生呈现所有包含该科目要求的院校,考生从中选择某院校点击“查看”,显示内容为该校报送的所有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
考生还可以通过搜索栏输入院校名称,查看该校的选考科目要求。
哪些高校哪些专业对学生的选课有要求,这也是家长和同学们一直在关注的。
根据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的省内外普通高校报送的2020年拟在山东省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记者看到高校各专业都是根据需要从中指定1科、2科、3科或“不提科目要求”。
有高校指定1门科目的,考生必须选考该科目方可报考;
有高校指定2科或3科要求均需选考的,考生均需选考方可报考;
有高校指定2科或3科要求选考其中一门的,考生选考其中一门即可报考;
有高校指定“不提科目要求”的,考生选考任意3科均可报考该专业。
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是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对学生学习要求自主确定的。因培养要求不同,相同专业在不同高校可能会有不同选考要求。
记者翻阅要求发现,不少省外高校超过半数专业(类)“不提科目要求”,这对山东考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同时与上海、浙江新高考高校专业要求类似,有选考要求的专业中,物理仍然是覆盖率最高的学科。以 北京大学 和清华大学为例, 北京大学 35个专业(类)“不提科目要求”, 7个专业(类)指定物理学科, 5个专业(类)物理、化学选考一门即可报考;清华大学 20个专业(类)中6个“不提科目要求” 10个专业(类)指定物理, 1个指定化学, 1个指定历史, 2个专业(类)要求同时选考物理和化学。
相较于省外高校,省内高校中专业(类)有选考科目要求的则占比增多。
山东大学 47个专业(类)19个“不提科目要求”,医学类3个专业需要考生同时选考物理、化学和生物。
中国海洋大学63个专业(类)中38个专业(类)有科目要求,4个专业(类)指定化学,23个专业(类)指定物理,3个专业(类)化学、生物选考一门,6个专业(类)生物、物理、化学选考一门,2个专业(类)物理、化学选考一门。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57个专业(类)中54个有科目要求;
青岛大学69个专业(类)中36个有科目要求;
青岛科技大学93个专业(类)中62个有科目要求;
山东科技大学88个专业(类)中64个有科目要求;
青岛理工大学70个专业(类)中40个有科目要求;
青岛农业大学78个专业(类)中49个有科目要求。
随着新高考的到来,百万学子进行人生的一项艰难选择——选专业。与此同时,教育部消息称,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与去年的795万人相比,毕业人数又创新高。 如何选择适销对路的专业?什么专业就业率更高?数据将为你揭晓2017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专业TOP50。
在本科方面,“软件工程”专业就业率最高(96.7%),紧随其后的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95.8%)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95.6%)。 ;
高考生选合适的专业都有哪些要求?考生和家长该如何准备?
与改革前相比,新高考志愿填报模式、志愿单位、志愿数量和填报要求均发生了明显变化。
(1) 志愿模式。不同省份根据本省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填报模式,目前主要分为 “院校专业组”、“专业(类)+院校”两种志愿填报模式。
(2) 志愿单位。改革前以“院校”为志愿填报单位,1 所院校即为 1 个志愿。改革后,采用平行志愿投档的,以“院校专业组”或“专业(类)+院校”为一个志愿填报单位。
(3) 志愿数量。改革前普通本科批平行志愿一般设置 6-10 个院校志愿。改革后,普通类本科批志愿数量大幅增加。从各省实践看,“院校专业组”模式最少设置 30 个志愿。“专业(类)+院校”模式最少设置 80 个志愿。
(4) 填报要求。改革后,考生填报志愿时,考生的选考科目须符合拟填报院校及其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高校根据各专业培养实际,选择 1 科、2 科、3 科或不提要求。选择 1 科的专业表示考生必须选考该科目;选择 2 科或 3 科的专业,表示考生必须同时选考指定的 2 科或者 3 科;未提出科目要求的,考生根据各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选考 3 科即可。
新高考选科怎么选?各科对应什么专业?
高考生选合适的专业都有哪些要求和如何准备?
大学专业的选择应该在高一就有一个基本的确定,老高考文理分科的时候,特别是在新高考实施的省份,高一选科的时候就应该基本确定未来的专业和职业方向,否则,不知道自己选了这个科,将来能不能够进到自己想要上的专业和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但是,当下大多数高中毕业生都是在高考以后才思考大学选什么专业,其实是已经晚了很多,也被动了很多。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尽可能选择让自己不后悔的专业呢?
1.充分了解自己的选科所能填报的专业范围。因为在新高考省份,大学招生的专业对选科都有要求,不满足这个要求的考生是无法填报这个专业志愿的。老高考的省份也要根据文、理科确定可报专业范围。
2.再次确认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资源条件。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有一个初步的定位,根据未来的职业所要求的专业来确定自己的专业或者专业范围。在高考结束到报志愿,这是很重要的一段时间,高考毕业生在这段时间不仅要了解报考学校的分数线,还要重点了解的就是专业的具体方向。每个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不要只看专业名称的字面意思,很多名词对一个刚从学校出来学生来说完全是陌生的,在网上找到各个专业的具体学习方向,就业方向,才能真正的了解这个专业。
3.根据上面两步所确定的专业范围,找到大致共同的专业或者专业范围。
4.对照高等院校招生计划,圈出自己可能填报的专业志愿和院校,同时再一次确认选科要求是否符合。
5.根据自己对城市及高校的偏好筛选志愿,筛选后的志愿就是未来出分以后可选择的志愿范围(出分前的工作做到此为止)。
6.出分以后,根据自己的分数再筛选出自己可能被录取的专业志愿和院校。
教育部高中选科要求
1.一定要选物理化学的:学霸或中上游考生、目标院校是医学类、理工类的。2.尽可能选物理的:对于总分确保能上一段线,且专业倾向不明显,可以选择工科类专业的孩子来说,选择物理+化学在填报志愿时拥有较大优势。3.不必选择物理+化学的:将来肯定不从事理工科类、医学类、农学类专业的以及不喜欢物理和化学的女孩子及数学不好的学生。
各科对应专业
物理:理论与应用力学、海洋科学类、电子科学类、地球物理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应用物理学、材料科学类、工程力学、机械类、信息与电子科学类、测控技术与仪器、核工程与核技术学、航天航空类和武器类 化学:核工程类、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生物科学类、化工与制药类、应用化学、地质学类、林业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医学技术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生物:生物工程类、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环境科学类(生态学等)、医学类(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等)、森林资源类、草业科学类、植物生产类(农学、园艺等)、环境生态类、动物生产类、动物医学类、水产类 政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哲学类(逻辑学、宗教学、伦理学等)、经济学类(金融学、税务等)、政治学类、历史学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教育学类、法学类(法学、知识产权、监狱学等)、社会学类(社会工作、家政学等) 历史: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学、中国***历史、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政治学科、地理学科、汉语言文学、文物保护技术、世界历史 地理:气象类专业、城市规划类、旅游类、地图测绘类(卫星遥感、GIS专业、水利水电类、酒店管理类、资源管理类、地质勘探类、地理教育类)有一些交叉学科的专业则对多科成绩有要求,可以多去搜寻相关信息。
新高考模式下,考生该如何选择选考科目
新高考!3+1+2选科的12种组合对应专业如下:
1.物化生:95.89%,工科热门方向
2.物化地:95.1%,生物、统计、农学、地理科学、数学
3.物化政:95.92%,理工类、医学类
4.物生政:87.66%,法学、数学、教育学
5.物生地:87.61%,大部分理科专业、医学、生物相关专业、水利水电
6.物政地:82.19%,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
7.历化生:50.25%,材料类、化工类、地质类
8.历化地:50.71%,哲学、经济、金融、财经
9.历化政:51.92%,哲学类、经济类
10.历生政:50.5%,农学、医学、管理学
11.历生地:49.86%,历史学、管理学
12.历政地:49.34%,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
化、生→传统理科,学医首选热化、
政、史→适合外交、军警、公务员组门化
化、地→专业覆盖率高
政、地→?化工类专业受限
政、生→专业受限较多
地、生—就业面窄
化、政—?文科思维有优势
化、地—生可报医学护理类
政、生一?理科专业受限
地、生一?难度知识点多
新高考选科让考生的选择权变大,也可以提早锻炼学生规划学科的意识。虽说学科之间的选择性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我们选专业首先还是要结合自己将来的职业方向和兴趣爱好。明确了职业方向,就可以很快找到对应的专业,进而确定最后要报考的选考科目。比如,如果将来想从事电子、机械类专业,那么高考科目就必须选考物理。如果将来选择医药、化工等专业,那么高考科目必须选考化学。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一般情况下,根据自己将来的职业方向,在选科科目里最起码能确定一科科目。下面整理了2020新高考选科对应专业,大家可以做个参考:
1.物理学科可选专业:土木工程,机械类,力学类,水利类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方向),交通运输类(轮机工程方向),天文学,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需要学习力学与程序语言),医学技术类(医学影像技术方向),能源类(也需要学习力学与电学),化工与制药类 ,核工程类
2.化学学科可选专业:材料类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生物科学类专业(生物化学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酿酒工程、乳品工程等方向),生物工程类专业,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动物医学类专业,药学类专业,医学技术类专业(卫生检验与检疫与医学检验技术方向),地质学类专业(地质学和地球化学方向),矿业类专业(矿物加工工程与矿物资源工程方向),化学类专业,化工与制药类专业
3.生物学科可选专业:哲学类专业(伦理学专业——应用伦理学方向),社会学类专业(社会学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环境生态工程,资源环境科学),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专业,经济学类专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建筑类专业(风景园林专业),基础医学类专业,医学技术类专业(医学实验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生物科学类专业,植物生产类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历史学类专业(考古学专业——植物考古学/动物考古学/体质人类学),生物工程类专业(生物制药),动物生产类专业,动物医学类,药学类专业,临床医学类专业,生物工程类专业(生物工程),林业工程类专业(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植物生产类专业
4.历史学科可选专业:哲学类,教育学类(人文教育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类,经济学类,财政学类,金融学类,经济与贸易类,法学类,政治学类,社会学类专业(社会学专业),社会学类(人类学专业),历史学类(考古学专业),民族学类专业,历史学类(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历史学类(文物保护技术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艺术学理论类,教育学类(艺术教育专业),建筑类(城乡规划)
5.政治学科可选专业:经济学类专业,工商管理类专业(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学类专业,财政学类专业,公共管理类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政治学类专业(国际政治,外交学),新闻传播类专业(传播学专业),教育学类专业(人文教育专业),哲学类专业,社会学类专业(社会学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政治学类专业,法学类专业
6.地理学科可选专业:社会学类专业(社会学专业),民族学类专业,教育学类专业(科学教育专业),天文学类专业,地理科学类专业(地理科学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地球物理学类专业,测绘类专业,地理科学类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筑类专业(城乡规划专业),大气科学类专业(大气科学专业),大气科学类专业(应用气象学专业),海洋科学类专业,海洋工程类专业,地质学类专业(地质学专业),地质学类专业(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地质学类专业(古生物学专业),水利类专业,地质类专业,矿业类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专业,林学类专业,交通运输类专业,旅游管理类专业
根据职业方向确定好了选考的1科科目,那么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寻找这科科目的搭配科目。下面整理了选科6选3的20种组合模式,供大家参考。
说到组合,要选出一个自己喜欢,又利于发挥自身优势的组合,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效果。选择的组合类型很多,下面就说一下大家在选科的时候尽量避免的几种组合。
1、纯文科组合(历史+政治+地理)
如果你选择的是纯文科的组合,虽说报考的人数少,相对来说竞争也小。但是纯文科的组合涉及到专业选择上面就会很受局限。
很多高校专业和学院的要求在选科方面必须要搭一门理科,所以纯文科组合在专业的选择上就会受到很大限制。
2、地理+生物+政治
这个两文一理的组合,乍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细品,这三个学科都是相对里说比较冷门的学科。
很多理工科专业都需要一定的物理和化学知识,文科类专业又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所以对于将来的专业选择上面,这种组合还是有所欠缺的。
3、物理+化学+历史
这个基本上属于王炸组合了。当然如果理科特别好的学霸,是可以选择这个组合的。毕竟从高考选专业看,高考如何选科物理,那么相对应的可报的专业就很多了,而且很多文科类的专业对于历史学科也会有相应的要求,如果物理与历史相结合,那么对于大学可选的专业还是很多的。
但正因为可选择性多,所以基础一般的学生就建议不要选择了,毕竟竞争太激烈,容易碰到的强手也会很多。
另外选科尽量一次到位,如果出现中途更换的情况,太浪费考生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偿失。
不管最后大家选择的是什么组合,记得现在的高考模式已经完全不能指望最后的“高考冲刺”了,从高一开始,就得把基础知识掌握夯实,这样才能为选科做更好的准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