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语文必修三专题测试卷附答案(2)

2.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辽宁卷)答案

3.我与父亲的夏日联考阅读答案

4.高三语文2月份月考检测试题带答案

5.2013年语文安徽高考答案,请复制下来。

6.北京2007高考语文试题

7.《灯火》萧萧(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

17年高考语文二卷答案,2017全国高考语文二卷答案解析

1.高考古诗文默写全国卷1要考哪些课文

高中课标必背14篇

1劝学

2逍遥游

3师说

4阿房宫赋

5赤壁赋

6氓

7离骚

8蜀道难

9登高

10琵琶行

11锦瑟

12虞美人

13念奴娇·赤壁怀古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初中课标必背50篇

1《论语》十则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曹刿论战

5邹忌讽齐王纳谏

6出师表

7桃花源记

8三峡

9马说

10陋室铭

11小石潭记

12岳阳楼记

13醉翁亭记

14爱莲说

15记承天寺夜游

16送东阳马生序

17关雎

18蒹葭

19观沧海

20饮酒(其五)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2次北固山下

23使至塞上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5行路难(其一)

26望岳

27春望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2观刈麦

33钱塘湖春行

34雁门太守行

35赤壁

36泊秦淮

37夜雨寄北

38无题

39相见欢

40渔家傲·秋思

41浣溪沙

42登飞来峰

43江城子·密州出猎

44水调歌头

45游山西村

4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7过零丁洋

48天净沙·秋思

49山坡羊·潼关怀古

50己亥杂诗

2.全国1卷语文默写

2000和2001的好像没有默写,没找到,下面是2002到2009的2002年: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两小题)(4分) (1)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白居易《琵琶行》) (2)千古江山, 。

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

(荀子《劝学》)2003年: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分)(任选两小题)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_____,___ 。

(《论语?雍也》) (2)_____,_____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3)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 。

______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答:(1)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3)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2004年: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1) ,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2)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3)大江东去,浪淘尽, 。

故垒西边,人道是,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005: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 (1)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岂文章著,______________。飘飘何所似,______________。

(杜甫《旅夜书怀》) (2)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江南好,______________。

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___。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______________,此情无计可消除, ______________,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第 13 题考查对著名诗词的背诵。

能力层级为 A级。答案如下: (1)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官应老病休 天地一沙鸥(2)必先利其器 风景旧曾谙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两处闲愁 才下眉头2006年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 (1)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 ,受上赏, ,受中赏;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 , ”(晏殊《蝶恋花》);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凤栖梧》);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不在, ”(辛弃疾《青玉案》)2007年: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木直中绳,_____,其曲中规。_____,不复挺者,_____。

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离骚》) (2)长太息以掩滋兮,_____。(屈原《离骚》)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行路难,行路难。

_____,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李白《行路难》)2008: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1)西望夏口,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 ,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2)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孟子? 告子下》) 锦城虽云乐,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爱其子, ;于其身也, 。惑矣。

(韩愈《师说》) 参考答案 ⑴东望武昌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舳舻千里 酾酒临江 固一世之雄也 ⑵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不如早还家 侧身西望长咨嗟 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2009年: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2)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2017高考古诗文默写初中部分多少分

高考必背古诗文中要考初中部分,高中必修中的古文也要考,所以都得背诵。

分批、分时间背诵,不要堆到一起。初中必背古诗文目录(50篇)1.孔子语录《论语》2.鱼我所欲也《孟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曹刿论战《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6.出师表诸葛亮7.桃花源记陶渊明8.三峡郦道元9.马说韩愈10.陋室铭刘禹锡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爱莲说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17.关雎(关关雎鸠)《诗经》18.蒹葭(蒹葭苍苍)《诗经》19.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20.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26.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27.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50.己亥杂诗 龚自珍高中必背古诗文目录(14篇)51.劝学荀子52.逍遥游(北冥有鱼……圣人无名)庄子53.师说韩愈54.阿房宫赋杜牧55.赤壁赋苏轼56.氓《诗经》57.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58.蜀道难李白59.登高杜甫60.琵琶行白居易61.锦瑟李商隐6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63.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64.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

4.高考古诗文默写全国卷1要考哪些课文

高中课标必背14篇 1劝学 2逍遥游 3师说 4阿房宫赋 5赤壁赋 6氓 7离骚 8蜀道难 9登高 10琵琶行 11锦瑟 12虞美人 13念奴娇·赤壁怀古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初中课标必背50篇 1《论语》十则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曹刿论战 5邹忌讽齐王纳谏 6出师表 7桃花源记 8三峡 9马说 10陋室铭 11小石潭记 12岳阳楼记 13醉翁亭记 14爱莲说 15记承天寺夜游 16送东阳马生序 17关雎 18蒹葭 19观沧海 20饮酒(其五)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2次北固山下 23使至塞上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5行路难(其一) 26望岳 27春望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2观刈麦 33钱塘湖春行 34雁门太守行 35赤壁 36泊秦淮 37夜雨寄北 38无题 39相见欢 40渔家傲·秋思 41浣溪沙 42登飞来峰 43江城子·密州出猎 44水调歌头 45游山西村 4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7过零丁洋 48天净沙·秋思 49山坡羊·潼关怀古 50己亥杂诗。

5.求 高考 语文古诗文默写 重点句子

一.《高考大纲》要求的背诵篇目:(一)古文(10篇) 《劝学》(节选:从“学不可以已”到“用心躁也”)《荀子》《过秦论》(节选:从“及至始皇”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 谊 《屈原列传》(节选: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到“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 《陈情表》李密 《滕王阁序》(节选:从“时维九月”到“声断衡阳之浦”)王勃 《师说》韩愈 《阿房宫赋》杜牧 《六国论》苏洵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前赤壁赋》苏轼 (二)诗词曲(25首) 《氓》《离骚》(节选:从“帝高阳之苗裔兮”到“来吾导夫先路”)屈原 《迢迢牵牛星》《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陶潜 《山居秋暝》王维 《蜀道难》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将进酒》李白 《蜀相》杜甫 《登高》杜甫 《登岳阳楼》杜甫 《琵琶行》白居易 《李凭箜篌引》李贺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杜牧 《锦瑟》李商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陆游 《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 《扬州慢》姜夔 《长亭送别》 王实甫 二.默写指导:古诗文默写都在考卷的第一卷,考查等级为D级,从去年全国各地高考默写考查分析,考查形式一般都是二选一,考查内容之一为高中课本上要求背诵篇目,之二为课外常见名言名句,评分标准对书写规范要求都比较严格,都为错一字即扣该句的所有分数,但值得注意的是06年高考默写的考法出自一段话,要求默写连贯的几句,而不是上下句。

这种考查对那些层次低一点的学生难度明显较大,也要求在复习中必须落实默写每一段话、每一个字。因此,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应该注意一下几点:1.以高中课本为主,抓住重点,切忌狂轰乱炸。

近年高考默写从考生文化积累的要求出发,适当放开了一点,考了一句课外的内容,但因为默写题仍为选做题,所以默对了《大纲》规定的课内名句就可得满分。据此,2007的复习仍应把重点放在训练和巩固课内40篇古诗文的背诵默写上。

要坚持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原则,切不可主次不分,主客颠倒。2.以书写准确为突破,抓好篇章段落的背诵,切忌蜻蜓点水,似是而非。

高考默写考查的新趋势就是注重篇目段落的考查,有些同学在复习时有投机取巧的心理,所以往往注重重点句子的背诵而忽视段落篇章的备考,丢掉了非智力因素的分数,殊为可惜。2007年的备考要强化“篇章段落”意识,做到心中有篇,目中有段。

《大纲》对40篇古诗文大多要求全篇背诵,只有少数如《离骚》、《劝学》、《屈原列传》、《滕王阁序》作片断要求。对此,要确保段段落实,篇篇过关。

检查背诵时可多做“接龙”训练,同学出上文自己接下文,或者同学之间互相检查,以加强记忆。高考考查形式是默写,这就要求除了熟练背诵外还必须准确书写,所以在背诵过程中最好采取边背边写的方法,当然了,也不一定一字不拉的书写,而是书写在背诵过程中自己不太有把握的字,这样可以确保背诵后可以得到满分。

3.以零星时间为主,做到常记常新,切忌一劳永逸。4份已经到了高考复习的最紧张的时期,各科的作业量都比较大,大多数同学恨不得把一分钟当成两分钟用,这个时候背诵似乎就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

但从记忆规律来看,大多数同学都是瞬时记忆或者短时记忆,越到后期对背诵的陌生程度就越深,所以从四月底到高考前,有必要花一些时间重温一下背诵篇目。具体办法是可以利用课间休息或者上学路上的时间化整为零,每天熟诵一篇,高考前完成所有篇目的巩固,高考时才会成竹在胸,轻松应对。

4.适当延伸拓展,熟悉《大纲》外重要名句,切忌喧宾夺主。大纲没有规定背诵,但是高中课文内的重要名句可选背。

如陶潜《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曹植《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等,在高中教材中,应成为首选名句。课本中没有选入的名言警句可筛选背诵。

像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可记一记,但不能多,也不能花过多时间。

6.古诗文默写?(1)

(1)剑阁峥嵘而崔嵬 (2)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3)人道寄奴曾住 气吞万里如虎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的默写识记。

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养。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作家和作品要对应,不出现常识性错误。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峥嵘”“崔嵬”“渚”“萧萧”等。

每句1分,句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添字等情况,该空不给分。学生对于常见名句名篇的准确背诵和规范书写能力,平时要夯实基本功。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7.历年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和名句名篇默写,真题以及答案

200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古诗文默写汇总 1、甘肃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2)悟以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2、上海卷: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

(任选4句)(4分)(1)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2)____________________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3)___________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4)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5)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3、北京卷:在横线上默写原句。(4分) 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4、浙江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厥有《国语》。

(司马迁《报任安书》) ⑵山围故国周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 ⑶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4)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天津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知也。”(《论语?为政》)(2)云销雨霁,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3)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

沧海月明珠有泪, 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6、辽宁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

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西厢记》) 7、江苏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 (1)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小雅?小曼》)(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赋》)(3)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山东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2)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泊船瓜洲》)(3)大江东去,浪淘尽, __________________。

故垒西边,人道是,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9、广西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 4分)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②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熹《观书有感》)③春花秋月何时了? ___________________。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10、福建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将进酒》)⑵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治家格言》) 11、湖南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周任有言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旅夜书怀》)(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12、四川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出师未。

8.

1、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2、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6、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7、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9、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0、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11、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

1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4、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1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6、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7、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8、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19、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0、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高中语文必修三专题测试卷附答案(2)

2005年上海高考语文卷参考答案

(一)1、C 2、D E

3、⑴能满足不同时代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⑵工具简便,材料普及,技法易于掌握;⑶从形式到内容不断革新

4、 要点:内容:表现了劳动者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形式:追求丰富多彩的式样

5、要求:建议合理、措施可行、富有创意。

(二)6、《世间最美的坟墓》 7、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

8、⑴宽松的生存空间,主要表现在民族与民族之间没有感情的隔阂,能够和谐共处。 ⑵宽松的文化环境,博采众长,综合了西方一切文化。 9、D

10、对茨威格未能看到法西斯的覆灭而痛惜。

11、字里行间渗透着茨威格对二战时期人类不幸遭遇和欧洲文化衰落的思考与忧虑。(意思对即可)

12、要点:感悟、引申(如:牢记历史教训,不让悲剧重演,珍惜和平,光明战胜黑暗)语言。

(三)13、⑴云霞(霓)明灭或可暗;⑵蝉则千转不穷;⑶出色有无中;⑷一时多少豪杰;⑸毕竟东流去;⑹小人常戚戚。

(四)14、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15、(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

16、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气势显得壮阔。

(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威理,自圆其说,也能给分)

(五)17、⑴掌管 ⑵往常 ⑶希望 ⑷高傲 18、B D

19、⑴到了鞠咏就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儿不加以礼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其公务。(重点:略、课、补出省略) ⑵凭鞠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重点:患、达)

20、担心他恃才傲物 21、知人善任

(六)22、避实击虚 23、笔法灵活出奇 引经据典、贴切通畅

24、B 25、审题立意 写作技巧

26、因为二者都是“避实击虚”的为文之道的具体表现。对他人已作过的详尽论述,自己只要在简而言之中另有新意。对别人论述中的不到之处,自己就该充分写出独到的见解来。(或用自己的话说出“详人所略,略人所详”的基本涵义也可。)

2004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答案:(一)

1.世界各地报业普遍不景气

2. A

3. D

4.(1)报纸成为广告的主要媒体(2)广告投放量上升,等等。(答案合理即给分)

5.直观、形象地表明报纸的广告市场份额 2002年1~10月中国务类报纸广告市场份额示意图 6.如报纸的内容、风格、特色等方面(兼顾语言表达)

(二)

7.舞蹈所假之物是自然存在的人

8. B

9. D

10.(略)

11.把内在的情感表现为美的舞姿 通过与舞者的情感交流见到一个更美的形象(意思对即可)

12.(而)舞蹈,是一种真正以生命自身来塑造的艺术,因此它也最有灵性。 13.舞蹈是因内心情感的摇荡而手舞足蹈欣赏舞蹈能发现和升华自己美的意识和素养 14.舞蹈的美表现在外形和内蕴两个方面。外形美指美的舞姿和衣饰;内蕴美指美的情感,它借助音乐与观众交流,让观众升华美的素养。(三)

15.(1)未成曲调先有情(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3)我劝天公重抖擞(4)绝知此事要躬行(5)匹夫不可夺志也 (四)

16.对仗(或:对偶)

17.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18.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五)

19.(1)命名(2)养(3)确实(或:真)(4)使……正(或:整理好)

20. B

21.(1)假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呢? (重点词:“使”“理”“安”,兼顾全句) (2)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样被欺负,也—定不会给他马驹的。(重点词:“见”“暴”“与”,兼顾全句)

22. C

23.狱讼不正 完善法制(六)

24.编年 司马光 25. D

26.简易 烦扰 27.用法(或:从严)

28.要点:前一问(1)李广才气高(2)士卒乐于为他献身后一问(1)后继者难以为继(2)与他同时的将领因军心受扰难以治军(3)军队无法对付敌人的突然袭击(写出两点即可)

2003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阅读(一)1.物本无影,影乃光之所为 2.B 3.(1)要有一定的压力(2)压力不能过大

4.例子 、湿度应不同 5.借用物理光学特征联想到社会生活中的目光 (二)6.把大西北的民歌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这种美 7.B 8.将王洛宾与一般人(常人)作比较 试图了解被访者不同于常人之处 9.应多方面看问题 10.C G (三)11.王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12.简单的外形,朴实的品格 13.C 14.第⑤段:桥上的无尽离愁,道尽天涯游子的羁旅愁思

第⑥段:桥下的闲适生活,表现出平凡人生的旷达胸襟 15.D 16.联想 感悟 语言 (四)17.烘托望海楼的高峻 18.空间 时间 19.B 20.要点:(1)色彩(红、白) (2)声音(画角)(3)动态(催、起)(写出其中的两点即可)(五) 21.依依墟里烟 心有灵犀一点通 二十四桥明月夜 22.请 如果 赶快、急忙23.病因24.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开眼。对医生告诫我不要吃或西怎么办?(或: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对此级怎么办?)25.饮食 居室 被漆的气味所伤害 (六)26.不见 横渡 27.雁湖(或“宕”) 考察龙湫之水的源头28. 像猿一样悬挂像蛇一样爬行 否 这是用来形容徐霞客在高速宣传部 拧险的样子29.以性灵游 以躯命游

2002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答案

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标准答案(上海卷)2

上海市2000年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阅读(80分)

(一)(10分)

1.(2分)B

2.(3分)比喻(1分)媒介(或:中介、纽带、桥梁)(2分)

3.(3分)B

4.(2分)知识经济(1分)环境保护(1分)

(二)(17分)

5.(3分)要点;诱导物(1分)生活经验(1分)想象力(1分)

6.(2分)再创造

7.(2分)表演(或:演出)

8.(6分)ACD(选对一项给2分)

9.(4分)例子(2分)阐述(2分)

(三)(19分)

10.(3分)以全部的生命力去追求成为独一无二的自我(如答"像伟大而落落寡合的人们"给2分)

11.(4分)一次性的永恒(2分)任何(1分)平静(1分)

12.(3分)C

13.(3分)对家乡的思念(1分),对母亲、对新的生活的思念(2分)

14.(3分)C

15.(3分)D

(四)(8分)

16.(2分)绝句(或:七绝)

17.(2分)黄梅时节(或:初夏)(1分)蜂蝶(或:叶)(1分)

18.(4分)甲:山对客人的等待想象客人不来的种种情况(2分)(言之成理即可)

乙:由蜂蝶飞过墙想象邻家的春色(2分)(言之成理即可)

(五)(14分)

19.(2分)醉翁

20.(3分)只,仅(1分)罪(或:案件)平时(1分)

21.(3分)夫常求其生(1分)犹失之死(1分)而世常求其死也(1分)

22.(4分)你父亲为官时,常常(或:曾经)在晚上点灯处理官府的文书,多次停下来叹息。(2分)

(如果)我要寻求使他们活下去(的理由)而不行的话,那么被判死型者和我都没有什么遗憾了。(2分)

23.(2分)宽(1分)简(1分)

(六)(12分)

24.(2分)改换(1分)驾车(1分)

25.(2分)C

26.(2分)D

27.(4分)把金玉看得低贱(重点:宾语前置)(1分),把人民当作宝贝(重点:宾语前置)(1分)

让我们的国君喜欢学习而且不耻于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重点词"使""恶""下")(2分)

28.(2分)无使群臣百姓得罪于吾君,亦无使吾君得罪于群臣百姓。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辽宁卷)答案

 11、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 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

 译文:

 (2) 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洼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

 译文:

 (3) 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值其地。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9分)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①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

 ⑴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⑴人皆得以隶使之, , ,发其志之悲哉?(张溥《五人墓碑记》)

 ⑵______________,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⑶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 。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伶官传序》)

 五、(2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冲激

 (台湾)罗纬纶

 那年,从听到母亲说穷时,父亲就不再喝酒了,不过每晚依然坐同一位子,看着我们,做功课,只是酒杯变成新乐园香烟,和蔼变成了严肃,幽默风趣的谈吐转成窒闷的深思。

 有一次父亲赴完宴回来时,又醉又渴地在桌上猛灌开水。大姐拿课本的一段文章问父亲,父亲脸上神 采奕奕,指着桌子叫我们过去,掌起大姐的书说;?这 是我最喜欢的《爱莲说》,人就要出淤泥而不染,?君子 固穷?,但要穷得有骨气。?接着说了一堆道理,什么?时穷节乃见?,什么?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本来我们兴奋地以为父亲会如以往那样说笑话,但是父亲却哕嗦了一堆令人听不懂的道理并唱了一小段的评剧。直到母亲夜班回来,和父亲争执着,好像母亲一直要求父亲做什么,而父亲固执地拒绝了,最后父亲在母亲抽泣中安静下来,板紧脸一根根地抽着烟。

 一星期过后的一天,父亲休假。早饭后,他带了包东西对母亲说:?我去办那事,中午不回来吃饭。?母亲点点头,父亲叼上一根烟,低着头走出去。

 晚餐时,我们等到父亲回来吃饭,母亲脸色很难看,大家都不敢出声。父亲一到家,就以一种逗趣的动作及面孔逗大家笑,只是我们不解父亲的心意,没有笑,父亲一脸的尴尬低头扒着饭,母亲放下碗筷对他说:?你现在才回来,你知道东西被退回来了吗?父

 辛吃了一惊,放下碗筷说:?怎么可能!已经收下了,难道东西嫌少?,母亲说:?怎么知道,中午主任的孩子带来这包东西,他说他妈妈叫送回来。?父亲说:?难道是真的嫌太少吗?

 整个家都静下来,只有不懂事的小弟碰碰的击扣玩具抢。?砰!砰!爸爸,我今天看见你,你没有看见我。?父亲没理他。小弟又说:?砰!砰!我可以做小侦探了,我跟踪爸爸,爸爸没有看见我,嘿!嘿!?父亲听了狠狠打了小弟一巴掌,?我懂了!就是你坏的事,主任大太精明得很,看见你,怕你说出来,就退回来了,你叫我穷死饿死吗?

 小弟大声哭起来,?我没有错么!我只是想当007抓坏人嘛!?

 父亲的脸抽搐着,慢慢走过去抱紧小弟,泪滴在小弟的发上。

 14.简要回答文中的?做什么?和?去办那件事?是什么关系?是指什么说的?(不超过10个字)(6分)

 答:

 15.文中描写父亲讲解《爱莲说》的细节是想说明

 (不超过20个字)(5分)

 16.主任太太送回东西的直接原因是

 (不超过20个字)(5分)

 17.小说结尾父亲先是狠打小弟,后来又抱紧小弟哭了,为什么?(不超过50个字)。(6分)

 答:

 18.小说题目?冲激?的含义是(5分)

 六、(10分)

 18.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不超过30字)(5分)

 细菌虽然小得肉眼看不见,但它们在分解枯枝败叶的过程中确实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它们能将吸收二氧化碳和其它养分而长成的树干和枝叶,再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若没有细菌的存在,那么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只能维持植物利用40年,因为碳素将被锁定在植物体内而不能参与到物质循环中去。由于细菌的这种作用,维持了整片森林甚至整个地球的盎然的绿意。

 19.下面这段广告词中有多处语病,请找出四处并加以修改(5分)

 我厂生产的这种型号的水泵,质量优异,小巧玲珑,携带方便,深受广大用户所欢迎。它广泛适用于城乡建设、工矿企业、农田水利、环保绿化。在去年全国同类型产品评比中,该水泵囊括了第一名。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用户使用它,选择它,喜爱它。

 20.在下面横线上,续写两句,使句意与上句相连,句式与上句相同。(5分)

 你问我到底情为何物,我说:

 情是灿烂的花朵,美丽芳香,令人陶醉;但若不精心培育,花儿就会枯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才过程极富传奇色彩。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

 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关心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上不可造就之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试验应有的品质,建议他试学化学。于是,瓦拉赫智慧的火海一下子被点燃,在同学当中,遥遥领先?

 读了这段文字,你想了些什么呢?请以?人生的位置?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等。

 注意:①立意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专题测试二

 1.B(B均读作ji?;累赘读l?i,累积、危如累卵读lěi,连累读?lěi;怙恶不悛读quān,其它均读j?n;休憩、收讫均读q?,栖身读qī,锲而不舍读qi?) 2.C(A铮?诤,消?销,明?名B颂?诵,慧?彗D材?才,卓?灼,激?急) 3.C(?装模作样?形容做作,故意装样子给人看,只有姿势,没有腔调;?装腔作势?既有姿势又有腔调,以此吓唬人,引人注意。?混为一谈?多用于不分好歹,不管性质根本不同,视同一律,在具体语境中有好与坏之分的内容) 4.D(A?一般?位置不当,应移到?它们?后面;B?实属?意思是?实际上是?,后面紧跟的?是?字多余;C?学生行为自律仲裁法庭是一种?的教育手段?,主、宾不搭配) 5.C,本项能从人性的角度解释原因,一语中的。A项只具体说明了某些艺术大师人格的?俗?和创作的?雅?的不统一的关系;B项只讲了艺术大师们?艺不俗?的原因。D项只讲出了艺术大师们人性的一部分,没有能解释出?人俗,其艺未必俗?的真正原因。 来理解,是片面的;D项从?对艺术家创作态度及原则的评判?来理解,也是不正确的。 6.A,从?时过境迁?来解释?奉给?原因,根本站不住脚。B项从评价艺术家的尺度和人性的特点解释原因,评价正确;C项从文学鉴赏的最终内容来解释原因,是正确的;D项从评价艺术和道德的区别及侧重点来解释原因,也是正确的。 7.B,此题考查对全文内容和主旨的理解,?俗?可从艺术大师们自身的蒸发物而来,也可从读者苛刻的欣赏尺度而来。A项说的只是人性的结构;C项艺术家们矛盾的行为不是伪装,恰是人性真实的表现;D项讲的是艺术评判的标准,与?俗从何来?无关。 8、C(?以?在句中都是介词,?用来?的意思。A项中分别为表?修饰?的连词、?却?。B项中分别为代词?它?、助词?的?。D项中分别为?就?、?却?。) 9、B(从所命之名中看不出做隐士的的意思)10、D(不仅从山水命名,而且从文中议论可以确定作者写作意图)11、(1)有一天,(他)跟随着这二人走到他的居所的确后面,在山丘荒地之间,登到高处远望,发现一处景色异常的地方。(2)高出的地方突起成为小丘,低陷的地方裂开成了山谷,低洼的地方变成了池塘,缺陷的地方变成了山洞,就好像是有鬼神异物在暗地里帮助(变成如此美景)。(3)在附近生活劳作的人,他们的土地与这里连接,却没有人认识到这块地方的价值。 12.⑴?月?、?霜?也表现了早行。都是用名词性短语和名词构成。⑵作者通过想象写成群的凫雁在水中嬉戏,表现了欢乐的气氛,从而反衬旅居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悲。 13.⑴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⑵长桥卧波,不霁何虹⑶哀民生之多艰(4)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每题2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给分。)14.?做什么?与?办那件事?一样都是指给主任 送礼。15.父亲坚守节操,却在社会上行不通。16.小弟看到了送东西的过程,怕小弟说出来。17.因为父亲违心地给主任送礼碰了钉子的根本原因不在小弟。而是整个社会问题,这也表明了 父亲的无奈。18.揭示世俗风气对传统美德的无情冲激,及普通老百姓对这种冲激的万般无奈。

 19.?优异?改为?优良?;?小巧玲珑?改为?体积小?;?携带方便?改为?运输方便?;删去第1句中的?所?;第2句改为?它广泛适用于工矿企业、农田水利、环保绿化等城乡建设?或删去?城乡建设?;?囊括?改为?获得?;?使用它,选择它,喜爱它?改为?喜爱它,选择它,使用它?或?选择它,使用它,喜爱它?。(答对其中四处即给满分) 20.情是燃烧的火焰,炽烈狂热,令人激动;但若不加以节制,火焰将吞噬一切。情是汹涌的江水,奔腾激荡,令人振奋;但若不加以引导,大水会淹没一切。 21.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我与父亲的夏日联考阅读答案

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辽宁卷解析

辽宁省沈阳市沈阳二中 王启霞

一、(15分,每小题3分)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普通话常见字读音的正确识记。A.“长歌当哭”中的“当”应读作“dàng”,B.“吮吸”中的“吮”应读作“shǔn”,D.“脑髓”中的“髓”应读作“suǐ”。语音考查的重点设在容易读错的形声字、多音字、常见常用字上。字音误读一般表现在声母、韵母、声调误读上,今年侧重在考查声母、声调的正确读法,明显关注了学生日常语言的运用能力。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常用词语字形的识记。其中有8个合成词8个成语,都属于生活中常见常用的,每一项都仅有一个错别字。A项中“再所不惜”的“再”应写为“在”,B项中的“细水常流”中的“常”应写为“长”,C项中的“赋与”中的“与”应写为“予”。

字形考查的重点设在易混字字形上,以音同或音近的异形字为改错的主体。辨析的方法一般有四种:音辨法、形辨法、义辨法、结构辨析法。像A项中的“再所不惜”可以用形辨法,B项中的“细水常流”、C项中的“赋与”,都可以用义辨法进行分辨。本题所出现的词语与成语,都在“常用字”考查的范围,或在教材中出现过,或在平时的学习中习见习用,因此体现了良好的导向性——关注身边的语言现象。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也”副词,意思为“同样”,“既是”与“也是”搭配,是并列关系,“更”是副词,意思为“更加”,若与“既是”搭配,则是递进关系,结合语境看,此处强调的是方永刚的“行”,所以用“更”。“躬身”意思为“弯下身子”,一般用于书面语,而“躬行”也是书面语,意思为“亲身实行”,根据句意可知,此处强调的是方永刚是一个“行者”,脚踏实地,所以应该用“躬行”。“体现”意思为“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具体表现出来”,而“发挥”有两个含义,一个意思为“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一个意思为“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根据句意,此处强调的是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是感受得到的力量,所以与“发挥”的第一个意思比较搭配,应选“发挥”,故选B。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常用熟语的理解和运用。A项中的“薪尽火传”出自《庄子·养生主》,意为“柴烧尽了,火种却可留下来。比喻学问或技艺代代相传”。原文强调儒学是由孔子所创立,经过漫长岁月得以延续发展。所以用“薪尽火传”来形容孔子的学问代代相传,比较恰当,语境合理。B项中的“无可置疑”意为“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多用于肯定句中,原句用在了否定句中,与原语境所要表达的意思不协调。应将“不应”改为“是”。C项中的“大人不见小人怪”比喻“大人胸怀豁达,对地位低的人的过错能原谅、宽容、不计较”。此处是想说对方管事太多,所以与语境不和,应换用“扁担上睡觉,管得太宽了”。D项中的“刮目相看”意为“用新的眼光看人”,结合语境看,原句语境是对龙骨重视,所以属于使用不当,应换用“独具慧眼”。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语病的辨析。A项属语序不当,应将“化石”移到“牙齿”后。B项属成分残缺和赘余,“关注”后少了宾语,应在“配置不合理”后加“……的现象”,并将“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造成”删去。这样“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三个词组的结构就都是主谓短语,共同修饰“……的现象”。D项属逻辑不当,“指挥”应改为“操纵”。

常见的病句类型一般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六种,今年测试重点放在了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不合逻辑上,考生在做语病辨析题时,如能将平时所做的病句练习细分类别,对经常出错的类型反复强化,相信会有很好的效果的。

二、(9分,每小题3分)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重要信息筛选和理解的能力。A项对应文本第2自然段第6行的“‘能够’是对技术功能的判断,是事实判断;‘应该’是价值判断、伦理判断。‘能够’不等于‘应该’,正如‘应该’不等于‘能够’。同样,技术不能取代道德,就像道德不能取代技术。”B项对应文本第2自然段第3~5行的“他所说的第一原则提出了一种技术逻辑——‘能够做’等于‘应该做’。这两条原则结合起来,就是凡技术能够做的都应当去做,而且还要尽量强化它的效果。即使是恶的技术,也应当采用,并且努力强化它的恶果。这当然是荒唐的逻辑。”, C项对应文本第2自然段第4行的“如果凡技术能够做到的事,我们都应当去做,那我们就放弃了对技术应用后果的评价和责任。”。据此可以断定D是错误的。此类题的解答方法主要在于结合问题锁定文本的相关区域进行关键信息的概括分析,把握全文是前提。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重要语句的理解,答案区域在第3段第7~8行。A项对应文本第3自然段第3行的“是人主宰技术的命运,而不是技术主宰人的命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要遵守技术的自然逻辑,即人造物进化的逻辑,也可以说是技术自身的逻辑;更要遵守技术的社会逻辑,或称社会逻辑,这是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概括地说即“人主宰技术的命运,人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更应遵循技术的社会逻辑”,因此断定该项是错误的。B项对应文本第3自然段第8~9行的“人类的最高目标,不是发展和应用技术,而是人类的全面发展,技术只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手段。技术越发展,越应该强调对技术的人文关注”,该句的意思就是强调技术是人类全面发展的手段,结合题干来看,与此句刚好对应,所以该项正确。C项对应文本第3自然段第1~2行的“人与技术的关系只能是创造与被创造、开发与被开发、应用与被应用、控制与被控制、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人是目的,技术是手段”,结合题干来看,该句“人和技术是创造与应用、开发与控制的关系”的说法就是错误的。D项对应文本第3自然段第2行和第7行的“技术应当为人谋利,而不应当损害人的利益”“人类的最高目标,不是发展和应用技术,而是人类的全面发展”,而D项的意思与所对应的区域的意思不对应,因此断定D项是错误的。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概括分析与整合能力。A项概括了文本第1~3自然段的内容,符合作者的观点,所以是正确的。B项的观点是第1自然段中法国社会学家埃吕尔的,不是作者的观点,所以该项是错误的。C项的观点是第2自然段中学者弗洛姆的,也不是作者的观点,所以该项也是错误的。D项的观点“技术应用的负面作用,责任不在技术而在人”的说法没有根据,更不是作者的观点,所以D项也是错误的。这道题主要体现在对不同文段的抽象概括与分析上,D项是干扰项,如果不细致的话,很容易选D项,所以关键是准确把握住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句,再加以细致辨析。

三、(12分,每小题3分)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B项中的“然”是通假字,通“燃”,意为“点燃”,结合语境看,原文是针对天下那些勇于与他人搏斗却怯于见到强盗的人,指出他们遇敌时,战战兢兢,发火器,再三再四都不能点燃,而原题的解释与语段义相去甚远。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A项中的“举”,在中学课本常见的意义基本是“举起”“发动”“推举”“占领”“全”等,本段中的用法应该说并不常见。B项中的“然”,常见义有“燃烧”的用法。C项中的“烛”有名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照”。D项中的“武”,中学课本常用意有“武力”“勇敢”,“步”的用法很少使用。所以该题考查的有点偏,超出了一般学生常用的知识范围。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该题所出的虚词都是该语段出现的。A项中的“以”出自文本第2自然段第2行,第1自然段第3行。都是介词,意思分别为“用”“因为”。B项中的“于”出自文本第2自然段第7行,第4自然段第4行。都是介词,意思分别为“在”“被”。C项中的“而”出自文本第2自然段第4行,第4自然段第4行。都是连词,前一个表“承接关系”,后一个表“因果关系”。D项中的“之”出自文本第2自然段第11行,第2自然段第13行。都是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筛选信息的能力。从原文看,冉氏烹狗的原因主要是那条狗“伤行人勇,见盗贼怯”,结合语段看,①句对应文本第1自然段第1行,表现狗的凶猛。②项对应文本第2自然段第14行,表现狗欺软怕硬的特点。③句对应文本第2自然段第6行,写出作者爱狗的原因。④句对应文本第2自然段第3行。表现狗的强悍、凶猛。⑤项对应文本第1自然段第2行,写狗给主人带来的麻烦。⑥项对应文本第1自然段第1行,写冉氏家有条凶狗。结合原题所问仔细辨析,C项符合要求。做这类题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排除法,找出与题干有关的信息,比较辨析,得出结论。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筛选信息并能准确判断的能力。从原文第2自然段看,冉氏烹狗的原因主要是“搏行人则勇,见盗则怯”,结合原文第3自然段看,作者否定了那些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的市井无赖,认为这些人与这条狗一样,狗被烹,不值得奇怪。所以A项是错误的。这道题主要体现在对不同文段的概括分析上,B项是干扰项,关键是准确把握住文中各段的段落大意,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句,细致辨析。

四、(22分)

13、答案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解析“曰”后一般要停顿,或是某人说,或是引用他人的话,总之要揭示其中的内涵。从原文来看,应在“战”“烹之”“嘻”后停顿,意思才完整明确。文言文断句用以考查考生文言识句并正确断句的能力。方法:准确理解文章,明确文言语法、文言句式及词类活用等特点,了解一些古代的文化习俗、典故等。

14、答案(1)冉氏因此很厌恶这条狗。

(2)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它(的原因),是因为它在意外、紧急的时候可能有用。

(1)句译出大意给1分,“患苦”译为“厌恶”“不满”一类的意思给1分,译为“以……为忧”“以……为苦”也可。(2)句译出大意给2分;“向”译为“从前”一类的意思给1分,“不之杀”译为“不杀它”一类的意思给1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2006年翻译是三道小题,2007年,减少为两道,体现了务实求新的精神。此类题考查的多是有重要的语言现象的句子。如(1)句“患苦”,就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句的“所以”“为”“仓卒一旦”分别是“……的原因”“因为”“匆忙紧急”。这些用法必须是在理解原文语段的基础上才能准确答出,因此该题有一定的区分度。

15、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题考查的是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理解。这道题答题要点主要在抓住诗句的景色描写,判断各自的特点。王维诗第二联有“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照应题目“秋夜独坐”中“秋夜”的景色特点,周弼诗第二联有“门外不知春雪雾,半峰残月一溪冰”可知写的是“春夜”之景。从手法上看,王维诗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来衬托堂屋的静。(2)题考查考生古诗文鉴赏能力。王诗首联有“秋夜独坐悲双鬓”,周诗首联有“不闻更”“独坐书床”,可见,王诗是感叹时光易逝、内心非常孤独悲哀,周诗则反映了全心读书、陶然自得的心理。再联系各自诗中景色的特点,王诗草木零落昆虫哀鸣,周诗“不知春雪霁”,推知作者读书极为投入的安适心境。古诗鉴赏角度的较多,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很重要,其次是字句。古人讲究炼字炼句,字词是把握形象与意境的关键,它也是分析语言风格、写作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前提。

16、答案(1)星垂平野阔(2)羡长江之无穷(3)茶馆 (4)巴尔扎克

每空一分。如果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每小题1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四个小题的默写内容都出自课本。这是本次命题的一个亮点,引导学生关注教材常见的基本常识,具有很好的导向性。

五、(21分)

17、答案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2分)写“秋去冬来”,自然引出下文的“炉火”,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意蕴预设了空间。(2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关键语句的理解能力。认真揣摩上下文意,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与感情脉络。可以发现,此题关涉到结构、内容等两方面的思考,首段大意是秋去冬来,花木凋零像人的年华在消失。据此可分析出为下文“炉火”出现做铺垫,也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象征义做伏笔。答此类题主要有两方面考虑,一是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二是对下文及文章主旨起的作用。

18、答案感伤(感伤之情)一感动(温馨之情)一感奋(激昂之情)答对1层给1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信息和对作品结构的分析概括能力。联系文章整体,理清感情变化与相互关系的关键段,确定对应的语句仔细分析其含义。表现情感的段落集中体现在第1自然段第4行“叶子默默辞柯了,像一声声年华消失的感叹”,第2自然段第2~3行“我进入静多动少的生活。每到安炉子和撤火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有些感触,季候的变迁,情绪的转换,打下了很鲜明、很深刻的印记”,在第4自然段第6~8行,“炉子,成为我亲密的朋友,几十年来,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它,有时暴烈,有时温柔,它伴我寂寞,给我安慰和喜悦”。第5自然段第2行“炉火以它的体温温暖我……像是为我欢呼。炉子里的红光一点,像只炯炯的明眸,我心安了”。第7段第4~6行“它不仅使人触感上感到温暖,而且透过视觉在心灵上感受到一种启示与希望的闪光。第8段第3~5行“篝火以它的巨大热力使人通体舒畅,它的火柱冲天而起,在黑暗中给人以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与向前冲击的勇气”。第9段1~4行“它们也有相同的性格:它们发热,它们发光,它们也能发出震撼心灵的声响”,据此,表达的情感可归纳出有感伤、温暖、受鼓舞等变化。

19、答案这两段运用了对比手法、拟人手法、比喻手法。(各1分)通过冷暖对比突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馨之感。(1分)文中“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炉火像“明眸”等拟人、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炉火的喜爱之情,表现出炉火对作者的特殊意义。(1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表达技巧运用与分析的能力。大多数考生对比喻与拟人手法都能找出来并做简要分析,但4-5两段运用的是对比手法还是衬托手法,存在分歧,一部分学生答的是衬托中的反衬手法,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比、衬托手法都答了。其实答对比与反衬都对。解答此类试题,要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明确它们的修辞作用,并善于结合原文内容具体分析。

20、答案这样写可以丰富“炉火”的意蕴。(2分)“火箱”和“篝火”不仅给人带来温暖,还给人以启示与希望、力量和勇气,从而深化了主题,(2分)也使行文富于变化。(1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文体特点的感受品评能力。从散文特点看,写“火箱”和“篝火”,扩大了炉火的表现范围,深化了炉火的精神,体现了散文形散神凝的特点。“深化了炉火的精神”,就是“丰富了‘炉火’的意蕴”;散文“形散”就体现了行文变化。阅读能力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复杂系统。不同文体的特点会在不同风格不同情境下展开,要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使文体特点落到实处。

21、答案不是。文章有怀旧情绪,但并非全文主旨。(1分)文章主旨是艺术地揭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暖与活力、希望与勇气,表明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3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主旨分析概括能力。这是一种较高的思维要求,也是阅读能力的一种比较高的境界。联系文本整体,文中的回忆是扩大炉火的表现范围,不仅仅是怀旧。“炉火”具有象征义,代表着希望、勇气、性格、精神等。这样可以得出结论。抓住文中象征手法的特点,深入把握炉火的深刻内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六、(11分)

2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写序号即可)(3分)

答案④①⑤②③

(5句全正确给3分,连续4句正确给2分,连续3句正确给1分,其余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表达应用能力。根据句意之间的逻辑关系,分别找出意思联系紧密的句子排成组。①⑤、②③应是一组,接着看④适合排在哪一组比较合适。结合句意看,放在①⑤前比较合理。今年该题判分的标准很灵活,这是一个亮点。做此类题的方法,找时间或事理上的联系,化整为零,确定句子的排列组合,然后再化零为整,统一组成一段完整的话。

23、答案共同点:都在增长。(1分)不同点:中国是稳定性增长,(1分)世界是起伏性增长。(1分)评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经济改革成效显著。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应用与转换能力。从图表看,我国经济发展平稳,呈上升趋势,世界经济发展波动较大,上升缓慢。据此得出:我国国内经济发展平稳呈上升趋势,改革的效果显著。做此类题要精读细审,弄清要求,数据对比要把握好。否则就可能得出相反的结论。

24、答案示例:

①如果我是一只大鹏,久久地在地面上盘旋,我一定坚定我的信念,更高,更高,更高……

②如果我是一只小鸟,姗姗地在枝头上流连,我一定放开我的歌喉,歌唱,歌唱,歌唱……

解析该题重点考查考生的仿写能力。判分标准是暗喻、拟人、反复三种辞格模仿正确给2分;句子通顺,结构完整,无错别字给2分。答此题要注意两点:①明确试题要求,注意有哪些修辞手法。②明确几个句子,彼此是什么关系。

七、(60分)

25、解析“我能”这个题目内容平易、稳妥,切合成长中的高中生的思想实际,考生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很大。文体要求的开放,也为考生提供了更多地选择,避免了考生往一种思路上走,造成模式单一的状况,应该说作文的导向是正确的。可写的思路可谓丰富多彩。可以联系现实中感动中国的杰出人物,如刘翔、袁隆平等,剖析他们精神的共性——敢于向事业的颠峰和困难挑战,以自己顽强的拼搏,向世人证明——我能。还可以从历史人物——李广、范蠡、诸葛亮、苏武等身上,去读人生的酸甜苦辣,敢于说——我能坦然接受,我能重新崛起。从而明白了人生需要承受。还可以联系自身成长的经历,感受到信念的背后是对自我的肯定——我能……作文可以有理性的思考,有辨证的分析,有意境的烘托,有故事的渲染等。防止宿构,偏离文题,另起炉灶,如把命题改成话题,标题换成“我能发现美”,尽管也有命题“我能”的字眼,但多少还是有改题之嫌。或者抛开“我能”,大谈生活中有美,最后说我能发现美,这样写基本上也是跑题,是不符合要求的。

2007年《考试大纲》仍然体现了对考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视。考生只要平时观察生活、勤于练笔,相信会有收获的。本次命题对写作的能力要求也更加具体,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

今年作文评分的标准也基本没变。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③缺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④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高三语文2月份月考检测试题带答案

高中联考这天父亲冒酷暑搭公交车给“我”送午饭,并给“我”占个吃饭的好位子;大学联考在客运巴十上用身体护着“我”,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我与父亲的夏日联考 阅读答案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与父亲的夏日联考

①少了臭氧层防护罩,太阳窃笑,夏暑发威,火烤台北盆地,行人如蝼蚁,纷纷走避,就怕烫脚。

②想起父亲,特别怕热,夏天赤膊,仍汗如雨下。但联考这天,A他偏要在汗衫之外,又加了件正式的衬衫。路远迢迢,搭公交车给我送午饭。

③那是个高中需要联考的年代,而更早的年代,父亲在军旅生涯中患了中风,身体右侧无力,走路一瘸一拐,这才提前退役。我时父亲的记忆,多半从那时候开始。

④记忆很深,夏日炎炎。

⑤我在考场,中午急忙交了卷,就往校门口跑,只为寻找中风的父亲。但我其实没怎么寻,就已经看见他在走廊的尽头,翘首等待我的出现。

⑥父亲一等我跑到身边,马上说:“我找到了一个凉快的位子。”我加快脚步,他拖着无力的右脚在后面赶,就怕好不容易找好的位子给人占了。

⑦一到位子,他马上摊开报纸铺好,让我坐下,免得裙子沾尘。然后打开饭盒,放好水果,又从水壶中倒了一杯水,再拿起扇子帮我扇凉。父亲一向不多话。等我差不多吃完了,他才说:“刚刚进校门,遇见邻居,他说要带儿子去吹冷气的餐厅吃饭。你看……唉……”

⑧他指的是住在巷子底的邻居,邻居也是当兵退役的,之后不久就考取医师执照,进入中产阶级行列。邻居是看了父亲手拎便当,汗涔涔地赶路,才得意扬扬地抛下这句话的。我知道父亲对我有说不出口的抱歉,但我脑海里绕不开的是父亲拐着腿被挤缩在公交车的角落,仍紧紧握着便当的身影。公交车没有冷气,父亲要塞车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考场,衬衫旱已被汗水浸透。

⑨我继续安静地吃着父亲切好的水果,感觉这顿饭是他亲手做出的最丰盛的午餐,在有冷气的餐厅吃饭根本比它不上。在那个紧挨教室的墙角,我们席地而坐。前方的几株花树上,蔷薇开得正好,阳光把枝叶的影子拖移到墙边,散落在我身上,香甜甜的味道荡在空中。我从心底泛起一片清凉。

⑩高中三年过去,又到了大学联考。这次要赶赴陌生的台北应试,父亲决定全天陪我应考。天微微亮,我们赶早挤进客运巴士,走到最里边。虽然他右侧手脚不便,但会用唯一有力的左手抓住车顶垂下的手环,再用身体护着我,让我稍稍紧倚座椅,得以换脚休息,因为从桃园到台北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一路塞塞停停,七点钟才抵达台北车站。我们随着鱼贯的人群下车,父亲让我先行,他殿后。当时忠孝东路挤满上班上学的人,而我刚刚下车,司机还没等父亲中风的脚站稳,就开足马力急驰离开。瞬间父亲应声倒地,待我回身看时,他正困难地挣扎着爬起,那时年少的我因害怕别人射来的异样的目光而并未上前搀扶,甚至像个陌生人一样,退后几步,将自己深深隐在人群中,冷冷看着这一幕,当作不认识他。

?父亲起身后,蹒跚步向我,我们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继续往考场前进。

?有些事,当下错过,便永远也弥补不回来。他无助地倒在人来人往的街头,B那个穿汗衫加正式衬衫的身影,成了我多年来心底最深的痛。

?考上了大学后,晚上也会有课每天夜里十一点多回到桃园车站,无论刮风下雨,下车一定看见父亲在等我。从车站走到家要经过小山坡,步行十多分钟,他不放心,昏黄的路灯,将他穿汗衫的斑驳的身影拉长又缩短,缩短再拉长……

?后来父亲病重,无法行走,全身瘫痪卧床。我一边忙于工作,一边照顾父亲,常常苦于被现实羁绊,无法随侍在侧。十年后,父亲离世。

?之后有好多年,我常梦到他,C汗衫之外又加一件正式的衬衫,在一个个的夏日,陪我赴一场又一场的联考。梦中的他,笑容安静,神情祥和。我会小声地对他说:“怕热就别再穿那件正式的衬衫了。慢慢走,有我在,跌倒了也不用害怕……”

?至今,舍不得父亲的梦还在,我知道父亲也一直舍不得我。他始终用一颗很温柔的心待我,就像高中和大学联考的陪伴。

?记忆很深,夏日炎炎。

(选文有删改)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父亲为“我”做了哪些事?(3分)

14.选文第⑦段运用了哪两种描写 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15.选文第⑨段画线处的景物描写有什么好处?(3分)

16赏析选文第?段中加点的词语。(3分)

退后几步,将自己深深隐在人群中,冷冷看着这一幕,当作不认识他。

17.对父亲衣着的描写在选文中多次出现:结合上下文,分析ABc三处画波浪线的 句子 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态度或情感?(3分)

A他偏要在汗衫之外,又加了件正式的衬衫

B那个穿汗衫加正式衬衫的身影

C汗衫之外又加一件正式的衬衫

18选出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3分)

A.第①段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天气的酷热。

B.第⑧段是插叙,交代邻居家境、父亲给“我”送便当不容易,都为表现“我”的孝顺。

C.结尾以“记忆很深,夏日炎炎”收束全文,突出中心,照应前文,令人深深地回味。

D.本文以第一人称叙事,亲切、自然、真实,表现了“我”和父亲之间的深挚情感。

答案:

13.高中联考这天父亲冒酷暑搭公交车给“我”送午饭,并给“我”占个吃饭的好位子;大学联考在客运巴十上用身体护着“我”.让“我”休息;大学期间,无论刮风下雨每天夜里在车站接“我”。

14.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地照顾,表现了父亲不能为“我”提供凉爽就餐环境的愧疚之情。

15写了景物的美好和环境的清凉:渲染温馨的气氛;烘托“我”的幸福、满足之情。

16.“隐”有“藏”的意思;形象地写出父亲跌倒让“我”难堪;“我”因害怕别人的异样的目光而藏在人群中没有去扶他。

17A表现出父亲对“我”联考的重视。

B表现出“我”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C表现出“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18.B解析B“都为表现‘我’的孝顺”有误。第⑧段通过对比,突出了父亲竭其所能,全力地爱“我”,丰富了“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我与父亲的夏日联考阅读答案相关 文章 :

★ 上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卷试题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 对口高考语文试卷

★ 2017年重庆语文高考题

★ 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 初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带答案

★ 成人高考2017考试答案语文

★ 2018年初三语文一模联考试卷

2013年语文安徽高考答案,请复制下来。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 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旮旯(gā) 葳蕤(ruí) 扎小辫(z ā) 呱(ɡū)呱坠地

 B.昵称(nì) 偏裨(pí) 好莱坞(wù) 一鳞半爪(zhǎo)

 C.嬗变(shàn) 溃脓(kuì) 一撮毛(zuǒ) 扞格不入(hàn)

 D.沙碛(jì) 阆苑(làng) 保俶塔(shū) 燕颔虎颈(hà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宁波藉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故乡的两所高中母校分别考虑在校园内树立铜像和设立陈列室、以激励后辈学子传承她的科学精神。

 B、明末清初牙雕“题扇”仕女,略显头大于身,明显受到明万历时期板画的影响,身材过度修长而显现出大头仕女,彰显出明代工艺的特征。

 C、这部经济学家的皇皇巨著结构严谨,前后贯串,推理严密,数据翔实,提示了在纷繁芜杂的社会现象背后隐藏着的经济规律和生活法则。

 D、有人说,乡愁是孩童时牵牛吃草的一脉青山,是夏日供我们嬉闹的一方绿水,是夕阳里炊烟袅袅的一片屋瓦,是灶头上飘来的阵阵菜香,亦或是萦绕在心头关于故乡那些说不出的愁思。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 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潜规则”“宅”““北漂”等词语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相对于发明这些新词的网络媒体或公众,词典的解释更完善,使用也更规范。

 B、今日中国人,不再视竞争如敌对,视落后如失败,视空手而归如羞辱,因为他们相信,一个强大国家的内涵无需用金牌奠基,一个洋溢人性光辉的民族也具魅力。

 C、14名香港保钓人士乘坐“启丰二号”,披肝沥胆,冲破日方阻挠,其中7人成功登上钓 鱼岛,竖起国旗并唱国歌宣誓主权。

 D.企业的发展不能只靠拿云捉月的管理者或依赖于源源不断的外来资本,唯有遵循企业和市场发展规律进行内涵式发展才是正道。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些因各种原因不能归家的年轻人选择在网上点燃蜡烛遥寄哀思,被评为引导大众文明低碳祭扫的有力行动,而几乎与其同时出现的“代人扫墓”业务则遭到痛批。

 B、快速推进的现代化进程对传统建筑的毁坏是致命的,有些地方的传统建筑几乎被破坏殆尽,其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也就此失落。

 C、温州正在进行的金融改革,不是仅仅为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而进行的改革,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很广,所以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

 D.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中国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目的是牢记这一惨痛的历史。

 5、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作为本则消息的结束语填在空格里。(3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科学家认为分子的气味是由分子的结构所决定。然而,以香水为例,在香水分子被制造出来之前,人们往往不能判断其气味,而必须在成千上万个 结构相同的分子中来选择正确的气味,而这正表明分子结构决定分子气味的理论存在漏洞。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一项最新的研究实验中,研究人员在纳米级上对分子振动做出改变,即用更重的氢同位素重氢来替换了麝香分子中的氢原子,在其分子结构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改变分子的振动模式。实验的结果让人吃惊:麝香发出了和原来不一样的气味,这也意味着人们的嗅觉能够感应到纳米级的分子振动。这个实验证明:

 6、分析下面表格内容,回答相应问题。(5分)

 年龄 美国 中国

 9-24个月 自己扔尿布 认字

 2-3岁 扔垃圾、整理玩具、浇花、喂宠物 背唐诗

 3-6岁 铺床、摆餐具、擦桌子、收拾房间 各种艺术能力培训

 6-12岁 做简单的饭、清理洗手间、使用洗衣机 做作业,艺术培训

 13岁以上 换灯泡、做饭、洗衣、修剪草坪 做作业,艺术培训

 (1)美国家长认为,孩子应该 (1分)

 (2)中国家长认为,孩子应该 (1分)

 (3)你认可哪种教育方式?理由是 (3分)

 7.阅读以下图文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此校徽并写出其内涵。(4分)

 创立于1898年的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1912年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1916年12月,著名教育家、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自由思想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推动了北大的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使北大成为传播新文化的重要阵地。

 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前,北大并没有校徽这一新生事物,亦即没有专属自己的旌旗标识。蔡元培上任后的第二年,即1917年,即出面请鲁迅设计北大校徽。图示如下。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酒可以激发诗人的灵感,诗人也可以借酒浇胸中的块垒,所以唐人有“斗酒诗百篇”和“乞酒缓愁肠”之说。由于诗人与酒的关系极为密切,唐代诗歌中不 但写到了酒,还写到了酒价。

 杜甫在《逼侧行赠毕四曜》一诗中写道:“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杜甫诗歌对酒价的叙述,成了一个聚讼纷纭的话题。

 以为然者不乏其人。宋代刘颁《中山诗话》写道:“真宗问近臣:‘唐酒价几何?’莫能对。丁晋公独曰:‘斗直三百。’上问何以知之,曰:‘臣观杜甫诗:速须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宋代陈岩肖《庚溪诗话》也认为:“少陵诗非特纪事,至于都邑所出,土地所生,物之有无贵贱,亦时见于吟咏。如云:‘急须相就饮一斗,恰有青铜三百钱。’”

 不以为然者认为,杜甫诗中所谓的“三百青铜钱”之说,来自前人的典故。北齐卢思道曾说过“长安酒钱,斗价三百”,所以王嗣奭在《杜臆》中指出,杜甫诗歌中“‘酒价苦贵’乃实语,‘三百青钱’,不过袭用成语耳”。

 那么唐代酒价究竟是多少呢? 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建中三年,复禁民酤,以佐军费,置肆酿酒,斛收直三千。”在古代容量单位中,一斛等于十斗,“斛直三千”也就是“斗直三百”。这样看来,似乎杜甫诗歌确实反映了现实生活,无愧于“诗史”的赞誉。但需要说明的是,“建中”是唐德宗的年号,这与杜甫生活的时代相距几十年了,所以不能以此作为坐实杜诗对于唐代酒价叙述的依据。

 唐代写到酒价的绝不只有杜甫,许多诗人都在诗中写到了酒价问题。如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崔国辅“与沽一斗酒,恰用十千钱”;白居易“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陆龟蒙“若得奉君饮,十千沽一斗”。这些诗人虽然分布于盛唐、中唐和晚唐各个时期,但他们的诗歌却普遍地说到唐代的酒价乃每斗十千钱。

 那么,杜甫和李白等人对于酒价的叙述,差异为何如此之大呢? 也许有读者认为,李白、王维等人所说的乃是美酒的价格。这话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十千沽一斗”之说也有其渊源。曹植在《名都篇》中曾经写道:“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尽管“他人所道,我则引避”,但曹植才高八斗,其于文章,“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因此他的叙述便成为一种难以撼动的范式。唐代诗人受曹植的影响,不排除在诗歌中对这一典则的普遍追摹和袭用。

 唐代诗歌中的酒价问题引起了不少误读,初看是诗人的意图意义和读者的解释意义之间出现了龃龉,其实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读者以诗为史。王夫之曾幽默地讥诮这种诗史不分的情况说:“就杜陵沽处贩酒,向崔国辅卖,岂不三十倍获息钱邪?”在王夫之看来,诗歌与历史差别很大,历史要求具有实录精神,而诗歌则不然,“诗之不可以史为,若口与目之不相为代也”。

 (选自《 光明日报 》,有删改)

 8. 下列关于杜甫诗歌中酒价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在《逼侧行赠毕四曜》提到的三百钱一斗酒的说法,在后世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B. 宋代的刘颁和陈岩肖都认为,杜甫所说的三百钱一斗酒的说法是真实可信的。

 C. 王嗣奭不认可杜甫在诗中所说的唐代那时的酒价,但他也承认,那时酒价确实比较贵。

 D. 杜甫诗歌中酒价的叙述似乎可以在《新唐书食货志》中得到印证,但因年代相隔较长,也不能完全采信。

 9.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唐朝时一斗酒曾卖三百钱是可信的,不能因为有人对杜甫的叙述不以为然就否认这一点。

 B. 杜甫和李白等人对于酒价的叙述差异巨大,这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各自饮的酒品质不同。

 C. 李白、王维等人对于美酒价格的叙述,深受曹植影响,是对曹植叙述范式的追摹和袭用。

 D. 诗歌不能等同于历史,因此把诗歌描述的内容当成是历史事实来解读是不适宜的。

 10. 作者认为,唐代诗歌中的酒价问题引起误读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读者以诗为史,它 的依据是什么?请结合相关文段,简要概括。(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母亲的《锁麟囊》

 王虹莲

 读完了博士,又从国外镀了金,她却没有很好的前程,在公司里受到排挤。

 她整夜失眠,甚至,与这个世界说再见一直是她心里的念头。

 如果不是念着母亲,她真的就去了。母亲抚养她实在是不容易——母亲那时没有工作,一个人糊火柴盒供她上学,她读到博士,是母亲一分钱一分钱供出来的,她想给母亲一个最好的回报,但是……

 母亲文化不高,喜欢听单田芳的评书,粗重沙哑的声音几乎天天想起。那却是她不喜欢的,她觉得那是下里巴人的东西,她宁愿一个人选择沉默地呆着。一天黄昏,她还是一个人发呆,看着外面的天空,暮色沉沉,好象要下雨了。她就突然又听到了单田芳的评书,在这寂静的黄昏里,那评书显得更沙哑吵闹。她歇斯底里地嚷了一句:“你能不能不听这种东西?”

 声音马上就没有了,以后几天的黄昏也是沉静的, 死了一样的沉静。她反而又觉得太安静了。她想,真的太没有意思了。

 又一个黄昏。她听到外面有人唱京剧。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很婉转婀娜的调子,那戏词更吸引了她: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 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我只道铁富贵一生享定 ,又谁知祸福事倾刻分明。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 到今朝只落得旧衣破裙。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 他叫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

 她呆住,这么有禅意的戏词,真是美丽得不像样子,她随便对母亲说了一句:“这京剧唱得可真好。”但她知道,母亲并不能懂得。

 第二天,那个女人的声音又响起来,她伸出头去,看到一个快四十岁的女人,微胖,在那里认真的唱着,而且还穿着戏衣,甩着水袖,还是那段。她站在楼上,看呆了。

 母亲过来说:“是《锁麟囊》,传统的程派戏,程砚秋先生的,是知识分子的流派,周总理也喜欢呢。”她惊讶地回过头去看着母亲。

 程派的调子,倒蛮符合她的心境。那天晚上,她睡得很好。

 后来,她几乎都能听到这个女人在楼下唱戏,总是程派,幽咽婉转,婀娜悠扬,非常让人喜欢。是那种禅意的喜欢。

 “她活得多好啊!”她对母亲说。

 母亲说:“你以为她很快乐吧,其实,她下了岗,丈夫前年出车祸死了,儿子还有痴呆症。你看,人家都活得这么快乐。”母亲没有指责她的意思,但她觉得真是让母亲跟着自己受了很多苦。

 她居然也喜欢了京剧,喜欢了程派,她出去买了好多光盘,都是京剧程派的——程砚秋、李世济、张火丁……家里终于又出了动静,而且,有一天她说:“妈,您接着听单田芳吧,我觉得他说得蛮好的。”

 日子就这样慢慢过来的了。

 她休息了半年之后换了公司,有了新职位,开着自己的车,车里放着她最喜欢的京剧,她正准备做五月的新娘……她觉得所有的日子都甜美芬芳。

 她想,她得感谢楼下那个女人。

 女人不是常常来楼下唱戏了,有一天她休息,女人又来了。她出去买了一大束香水百合,然后来到楼下找那个女人。

 她讲了半年来的经历,然后说:“大姐,谢谢您的京剧,是您那段《锁麟囊》救了我。”

 女人笑了:“别谢我,谢您的.母亲吧。”“母亲?”她疑惑了。

 “我本 来只是心烦的时候偶尔来唱唱,你的母亲找到我家里,问我唱的是什么,还请我再去唱……”

 11、小说主人公“她”的情绪产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

 12、《锁麟囊》是楼下的女人唱的,为什么小说却以“母亲的《锁麟囊》”为题?(3分)

 13、为什么小说最后才通过女人之口,交待母亲的一些做法?(4分)

 14、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对画线句子进行赏析。(5分)

 15、小说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刑赏论

 [宋]曾 巩

 《书》记皋陶①之说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释者曰:“刑疑附轻,赏疑从重,忠厚之至也!”夫有大罪者,其刑薄则不必当罪;有细功者,其赏厚则不必当功。然所以为忠厚之至者,何以论之?

 夫圣人之治也,自闺门、乡党至于朝廷皆有教,以率天下之善,则有罪者易以寡也;自小者、近者至于远大皆有法,以成天下之务,则有功者易以众也。以圣神渊懿之德而为君于上,以道德修明之士而为其公卿百官于下,以上下交修而尽天下之谋虑,以公听并观而尽天下之情伪。当是之时,人之有罪与功也,为有司者推其本末以考其迹,核其虚实以审其情,然后告之于朝而加其罚、出其赏焉,则其于得失岂有不尽也哉?然及其罪丽②于罚、功丽于赏之可以疑也,以其君臣之材非不足于天下之智,以其谋虑非不通于天下之理,以其观听非不周于天下之故,以其有司非不尽于天下之明也。然有其智而不敢以为果有其通,与周与明而不敢以为察也。必曰罪疑矣而过刑,则无罪者不必免也;功疑矣而失赏,则有功者不必酬也。于是其刑之也,宁薄而不敢使之过;其赏之也,宁厚而不敢使之失。

 夫先之以成教以率之矣,及其有罪也,而加恕如此焉;先之以成法以导之矣,及其不功也,而加隆如此焉。可谓尽其心以爱人,尽其道以待物矣,非忠厚之至则能然乎?皋陶以是称舜,舜以是治其天下。故刑不必察察③当其罪;赏不必予予当其功,而天下化其忠,服其厚焉。故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言圣人之德至于民者,不在乎其他也。

 及周之治,亦为三宥三赦④之法,不敢果其疑,而至其政之成也,则忠厚之教行于牛羊而及于草木。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

 (选自《曾巩集》)

 注①皋陶(gāo yáo):舜帝时的一位贤臣,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②丽:施加。③察察:明辨,清楚。④三宥三赦:《周礼》中规定,一宥不识,二宥过失,三宥遗忘;一赦幼弱,二赦老耄,三赦愚蠢。

 16.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刑薄则不必当罪 当:相当,与……相称

 B.为有司者推其本末以考其迹 本末:主次,轻重

 C.则有功者不必酬也 酬:酬报,赏赐

 D.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不经:不合常法

 1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率天下之善 ②及其所之既倦

 B.①则有功者易以众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①及其不功也,而加恕如此焉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尽其道以待物矣 ②木欣欣以向荣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圣人之治,教化先行,主张立教以化善,立法以成务,让百姓知所遵行;同时也强调君主与士人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B.在一切赏罚的执行上都要宽待百姓,有罪则加恕之,有功则加隆之,尽量秉持忠厚之道,这是明君贤臣治理天下要遵行的准则。

 C.“刑赏忠厚之至”超越了赏罚公平的的原则,是圣人之德施及百姓的具体表现,体现了 儒家“爱人”和“民本”的思想。

 D.本文论点清晰,论据简约,论证由大及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结构上照应绵密;语言冷静客观,有醇厚、质朴和稳重之美。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然所以为忠厚之至者,何以论之?(3分)

 ②于是其刑之也,宁薄而不敢使之过;其赏之也,宁厚而不敢使之失。(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①,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②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②挼(ruó):揉搓。

 21.这两首李清照的词都以 为题材,《渔家傲》也可以看作是对《清平乐》中“ , ”句的注释。(2分)

 22.阅读《清平乐》,说说这首词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词人的人生感受,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寿之志三国也,纪魏而传吴、蜀。夫三国鼎立称帝,魏之不能有吴、蜀,犹吴、蜀之不能有魏也。寿独以帝当魏而以臣视吴、蜀,吴、蜀于魏何有而然哉?此寿之失也。噫!固讥迁失,而固亦未为得;晔讥固失,而晔益甚,至寿复尔。史之才诚难矣!后之史宜以是为鉴,无徒讥之也。 (节选自苏洵《史论》)

 23、除了司马迁、班固,请写出文段中提及的另外两位史学家的姓名。(2分 )

 24.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苏洵的史评结论。(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 。 ,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 《蜀道难》)

 (2)故国神游, ,早生华发。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骄赤壁怀古》)

 (3)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考之行事, 。(司马迁《报任安书》)

 (4)驾一叶之扁舟, 。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 《赤壁赋》)

 (5) ,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李贺《李凭箜篌引》)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当小王子发现自己钟爱的那朵举世无双的小花,只不过是地球上随处可见的平常玫瑰时,他伤心地 哭了。这时,狐狸劝解他:“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实质性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正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许多,所以她才如此重要。”小王子最终意识到:“因为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因为她是我用屏风保护起来的,因为她身上的毛虫是我除灭的,因为我倾听过她的艾怨和自诩,甚至有时我聆听着她的沉默,因为她是我的玫瑰。”

 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北京2007高考语文试题

一、(9分)

1答案D解析A项“不充分表达”应为“不表达”;B项“绝不会碰到”绝对化;C项“科学家”应加上“追求真理的”这一定语。2.答案C解析A“推导出”错,另一个特征不是第一个特征推导出的;B③段承②段,说逻辑思维同伦理毫不相干;D伦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区别。3. 答案D解析文中说“人们会把它们作为自己在大量个人感情经验方面打好基础的东西而接受下来”,因此“被人们自觉接受并运用于打好知识基础等方面”错。

二(33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亲戚:父母 B.如反覆手耳 反覆:翻转C.人众车舆 舆:众多 D.政由一家 由:如同答案:D解析:由,出于。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陆生因说佗曰 将相欲移兵而诛王A. B. 伺者因此觉知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尉佗乃蹶然起坐 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C. D. 今其智乃反不能急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答案:D解析:D、用在动词前,形成所字短语。A于是/因为;B目的连词,来/转折连词,却;C于是/竟然。6、答案:B解析:“且南越君民同心”无中生有。

7、答案:(1)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国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用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就要临头了。(2)我不能在中原发迹起家,所以才在此称王。假使我占据中国,我又哪里比不上汉王呢?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解析:同:孤独。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中恬淡自适的情怀。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 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答:解析: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甲: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乙:① ,余独好修以为常。 (屈原《离骚》)②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③ ,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④其间旦暮闻何物? 。 (白居易《琵琶行》)⑤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范仲淹《岳阳楼记》)⑥楚天千里清秋,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答案:(1)①使秦复爱六国之人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③谁得而族灭也④秦人不暇自哀⑤而后人哀之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2)①民生各有所乐兮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③杜鹃啼血哀鸣④江间波浪兼天涌⑤静影沉璧⑥水随天去秋无际解析:注意“暇”“摧眉折腰”“璧”的写法

三、(24分)

11.根据②~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6分) (1)②③两段写了“近两三年”桐庐当地的变化,请概括这些变化。答:

答案解析注意从“近两三年来是如此”开始回答,可从新建筑物涌现、人民文娱生活丰富、旅游开发三方面概括。 (2)从④⑤两段看,桐君山的历史气息体现在那些方面?请加以概括。答: 答案解析注意“历史气息”一词,主要体现在“渔梁渡口”“古色古香、有旧联的桐君祠”“生发新芽的古桐”三方面体现出来。

12.第⑥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答: 答案解析作用从内容(内容重点、手法、思想情感)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划线句子写古诗词中樱桃形象,大量引用名句,照应了上句樱桃“时令短”“不易发现踪迹”的特点,与下文樱桃的心形象形成对比,为坐着下文情感的转变做了铺垫。

13.文章以“樱桃”为题,但后三段才集中写“樱桃”,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6分)答: 答案解析作者借樱桃写充满生机的未来,前面写桐庐的变化,桐君祠正在重修整修、古铜树生发新芽都表现了桐庐的未来充满生机,丰富、坚实、健旺,这与樱桃的形象是一致的,前面的内容为后面集中写樱桃做了铺垫,提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14.第⑦段称赞齐白石的“见识与魄力”,其实,作者当时根据自己对社会发展变化的观察与思考完成的这篇文章,同样显示了他的“见识与魄力”。请结合文本,从两个方面谈谈作者的“见识与魄力”。(8分)答: 答案解析见识,指明智、正确地作出判断及认识的能力。魄力,指处置事情所具有的胆识和果断的作风,从文中对旅游景点的判读——山水之美和历史气息、对樱桃悲春的新解释——“其实又何必如此呢?晚春以后紧接着就是初夏,这才是更为丰富、坚实、健旺、充满了生机的季节,也是人类努力工作的季节“谈即可。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 文第Ⅱ卷(表达题 共84分)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旋律 天籁 协奏曲 休止符 余音缭绕 不绝如缕B.文采 脚本 座右铭 俱乐部 鸿篇巨制 异曲同功C.履职 禀报 亲合力 传帮带 弊绝风清 惠民工程D.机率 调剂 孺子牛 气垫船 顾名思义 一如既往答案A解析异曲同工、亲和力、几率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地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B.《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美食类纪录片,片中由近距离拍摄呈现出的各类食材的纹理构造,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C.如今,视觉文化方兴未艾,在这图像和文本相互转换、相互模仿、共同存在的现实善下,图文关系正在成为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跨学科研究热点。D.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答案A解析毋庸置疑:毋庸,不必。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用“耳目一新”更恰当。方兴未艾:事物 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事物正在蓬勃发展。视觉艺术不是新生事物,可用“如火如荼”。亡羊补牢:羊因为羊圈的空缺被狼掉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除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用防止继续受损失。可用“未雨绸缪”。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湘、鄂、皖、赣四省地域相邻,山水相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既可整合旅游资源,也有助于形成极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生态圈。B.“辽宁舰”的舰员在选拔时,年龄、经历、任职时间、现实表现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入选者还要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和技术培训才能成为合格的航空母舰舰员。C.政府主导,媒体监督与宣传,社会各界积极行动,是解决目前我国农村约5800万缺失父母庇护的留守儿童身心成长、学习生活所面临的失管、失教和失衡问题。D.城镇化攸关到亿万人民的生活质量,它不是简单的城镇人口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而是在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答案:D解析:A、主谓搭配不当,把“开展”后加的“的”;B在“年龄”前加“在”,“经历”和“任职时间”有交叉;C、后边加“的措施”。18.某校利用宣传橱窗举办关于“蛟龙”呈的专题展览,展览包括四个板块。请根据下面的材料,为展览拟写总标题和各板块标题。要求:简明生动,每个标题不超过8个字。(6分)“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设计,除少数非核心零部件之外,绝大部分零部件都是“中国制造”,总装也由我国独立完成。“蛟龙”号技术上拥有三个优势,即先进的近底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功能、高速水声通信功能、强大的续航供电功能;与国际上现有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相比,其综合性能稳居前列。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顺利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7062米的深处,全世界为之瞩目。此次深海作业的成功,证明这条“中国龙”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域潜航的能力,标志着海底资源宝库向中国人敞开了大门。总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块标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总标题:“蛟龙”入海,世界瞩目板块标题①深海“蛟龙” ②中国制造 ③技术优势 ④深海作业

19.

A.秉性、精神、风仪各异B.可谓极尽运笔使锋之妙C.强调欹侧、揖让、对比D.颇具天然潇洒飘逸之美答案①D ②C ③A ④B20.在某班宣传交通文明的文艺节目中,李华扮演的志愿者对路萍扮演的违规行人进行了耐心劝导。下面是表演的对话片段,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5分)李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萍:哟,红灯啊?我没注意。李华:阿姨,您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萍:嗯,是不该跟着别人抢。李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萍:小伙子,你讲的在理。下次我会注意的。李华:谢谢您,再见!答案:示例:①阿姨,请问您刚才注意到那红灯了吗?②那儿亮着的是红灯。红灯亮了就要停下,不能跟着别人抢,会有危险的。③以后您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看好信号灯,不能闯红灯,这是对自己安全负责。

《灯火》萧萧(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

北京卷(语文)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精粹 精络 精疲力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B.赠予 授予 予人口实 同甘共苦,祸福予共

C.即将 立即 若即若离 一言即出,驷马难追

D.挥毫 毫发 毫无二致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期,中国观众有幸目睹了来自意大利庞贝古城的遗珍,它们清晰地再现了古城被埋没前后 的情景。

②在休斯敦火箭队 的姚明,出席“护鲨行动从我做起”的活动时说:“今后,本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

③书的封面设计 于书籍出版发行的整体规划,同时必须结合书的内容特点和读者对象进行构思。

A.时间 效劳 从属

B.瞬间 效力 从属

C.瞬间 效劳 归属

D.时间 效力 归属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没有人仅因富甲一方而被长久纪念,相反,人们念念不忘的,大都是超脱于物质利益的追逐的人。

B.在军阀混战的北平沦陷期间,碧云寺孙中山衣冠冢得以保全,这多亏中山先生生前卫士谭惠等人恪尽职守,矢志护灵。

C.自行车队被两只高大古猿的藏獒追赶得几入绝境,最后靠下坡高速骑行才得以摆脱,队员们至今仍心有余悸。

D.暮春时节是潭柘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素质可以理解为人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在家庭、社会的影响下,经过后天的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格。

B.很少有以7毫米以下口径制造狙击步枪的国家,因为狙击要求威力大,精度高,但中国狙击步枪偏选择了小口径。

C.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展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风筝”的标志,使大家恍然大悟。

D.在翻阅中国话剧100周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

5.下列有关文学常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再别康桥》、《雨巷》、《大堰河——我的保姆》、《乡愁》,分别是徐志摩、戴望舒、艾青、余光中的诗作。

B.巴尔扎克和卡夫卡都是著名小说家,前者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后者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奠基人。

C.鲁迅曾对章回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给以很高评价,这部小说的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

D.人称“小杜”的唐代作家杜牧,工诗擅文,《过华清宫》和《阿房宫赋》都是他的名作。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到10题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镵①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古者设法而不犯,刑错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②,礼义修而任贤德也。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则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③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者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①镵(chǎn):刺、刻。 ②熙:光明、兴盛。 ③临:统管、治理。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弗能正也 正:正确

B.死不还踵 踵:脚后跟(还踵,指后退)

C.上唱而民和 唱:倡导

D.察其党与 察:仔细看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被创流血,至难也 碧水东流至此回

B.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若风之摇草木

C.百工维时,遮绩咸熙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D.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 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

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非崇善废丑(则)不向礼义

B.无法不可以为治也,(故)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C.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此)教之所成也

D.非可刑而不刑(之)也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一组是

①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②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③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④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⑤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⑥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礼义教化是国之大事,百姓知礼义国家才能兴盛。

B.小大之材各得其宜,才能一心同归,政通人和。

C.昏庸的君主只会作用那些对自己惟命是从的人。

D.治国离不开严刑峻法,否则就会人心涣散,乱象丛生。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1.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

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 无 以 加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 问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 矢 不 直。朕始寤向者辩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7分)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 ⑦之。

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ǘyí),李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③有:得到。

④掇(duǒ):摘取、拾取。

⑤捋(luǒ):成把地握取。

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

⑦ (xié):把衣襟掖在腰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任选3题)

①(邹忌)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刘禹锡《秋词》)

③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时时犹唱,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④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王实甫《长亭送别》)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Core Competence”通行的中译是“核心竞争力”,但它的准确译法应该是“核心能力”。所谓“核心能力”,不是公司独有的某种枝术或工艺,也不是公司内部某个人或某个部门的能力,而是指公司整合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技术后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公司集体学习、运作的结果。核心能力是内在的、无形的、本源性的。它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一个公司凭借核心能力才能持续为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和利益,才能不断催生新产品,开辟新市场。

了解了“核心能力”的基本含义,我们就能发现目前将“Core Comepetence”译成“核心竞争力”的误区所在。人们常常说,“渠道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某营锁人员一年销售业绩上千万,他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这里,“核心竞争力”的译法把人们的注意力过多地引向了“渠道”、“劳动力资源”等外在的、有形的因素,而忽略了核心能力的内在性与本源性。一个公司在市场上有竞争优势,并不一定表明该公司核心能力强,特别是当竞争的环境不公平,或当该公司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的时候。

进一步说,当一个公司过分依靠外在因素在市场上表现出巨大的“竞争力”的时候,往往是这个公司的内在能力开始蜕化、衷减的时候。优越的资源对于一个公司、一个国家来说的确是一种福音,但同时也可能是一种“诅咒”。这让人想起西方学者关于“石油的诅咒”的说法,由于可以卖石油,一些富油的国家不追求高效的经济体制,不追求创新,他们就躺在石油上坐吃山空,对于这些国家而言,石油资源就成了一种诅咒,一个公司如果一味依靠外在优势进行竞争或只专注于当下的竞争(如打价格战),就难以逃脱这种被“诅咒”的命运。

因此,公司必须从关注外在、表层、有形和现在,转向关注内在、深层、无形和未来。“核心能力”的概念体现的正是这种追求。核心能力的形成是一种由表及里的、动态的、精益求精的过程。公司必须注意保持核心能力的活力,否则也难逃“被诅咒的命运”。能使公司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获得强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一旦让公司形成路径依赖,也会产生核心能力硬化的问题。当环境发生巨变时,公司困难以应对而猝然倒下。这就是“核心能力的诅咒”。

(取材于吴伯凡《核心竞争力》:福音与诅咒)

14.下列对“核心能力”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核心能力与顾客所看重的价值和利益无关。

B.核心能力不是指个人能力,而是指公司独有的技术。

C.核心能力被竞争对手复制的可能性很大。

D.核心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

1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所谓的“核心竞争力”,是对“核心能力”这一概念的误读与误用。

B.公司如果一味依靠外在竞争优势或只致力于当下竞争,其前途堪忧。

C.劳动力资源丰富,营销人员优秀能使公司在竞争中保持永久优势。

D.对于任何公司或国家来说,忧越的资源都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

16.根据文意填空。(2分)

文章说“一个公司在市场上有竞争力优势,并不一定表明该公司核心能力强”,这是因为公司的竞争优势可能来自 , 以及其它外在因素。

17.文章认为核心能力既是一个公司的“福音”,却也可能是“诅咒”,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湿湿的想念

七十年前,爷爷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山外,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书,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

七十年后,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地,寻回到沅水上游,寻找爷爷一生都离不开的故水故土。

正值冬季,湘西竟还处处葱茏青翠,与北方都市的昏灰底色成鲜明对比。山还是那座山,湾依旧是那道湾,但桥已不是那座桥,房也不是那幢房,人是新人物,事是新故事了。凤凰城镇里风味独特的吊脚楼,也被速生的凤头砖瓦楼渐渐替代,这片土地已悄悄变了模样。

看不到了,爷爷,你的印象或者只是你的梦想。你笔下的那种种传说、风情和神奇故事,我怎么想像它们曾经在这山地水域中发生过,流动过,辉煌过,闪耀过?而眼前这支清流,亦负载,亦推托,一点也不动声色。

而我回到这里,并不是要寻找你七十年前的起点,有多少风景将永远不能回来,我只想读一读你的天地,这里有着必须刻意维护而能留存下去的东西。

在水边长大、水边懂事,爷爷的第一所学校就是这条沅水。他在自传中说:“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水给爷爷三样东西:

水给了他想像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爷爷认识字,是从私塾小学校开始,而他认识课本上无从写出的丰富人生,却是在校园外,在老街店铺,桥头渡口,水上人家……没有谁来教他,他用眼睛、耳朵和机敏的鼻子接受水边的光色、声音和气味给予一颗小小心灵的感觉,把各种事物的内容和意义在游戏中融会,丰富自己的想像,最终凝聚为他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思索。

水给了他坚忍柔韧的性格。爷爷曾说过:“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以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无坚不摧。水的性情品格,恰好是爷爷一生处世方式的写照。他是那么温和,又是那么倔,倔得从从容容。

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希望。正如爷爷说过的那样:“水教给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做横海扬帆的美梦”,“美梦”中蕴含着他的人生热望。他执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确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虽然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会理想,但是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爷爷曾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此时我的眼睛也是湿的了,谁能体会他那种热情洋溢之中的忧虑,幽默后面的隐痛,微笑之间的悲凉,悲凉之外的深重的爱!很多年,我们和他一起生活,可是我们不懂。水边学校水边书,我是否来得太晚?

尽管爷爷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但这一片水土上的光辉,在爷爷生命中终生不灭。我记得爷爷最后的目光,默默地,停留在窗外的四季中,停留在过去的风景里。

爷爷,有一天我要送你回来,轻轻地,回到你的土地,回到你的风景里。那风里雨里,透明的阳光里,透明的流水里,有我湿湿的想念,永远永远。

(取材于沈红《湿湿的想念》)

注释:①本文中的“爷爷”指作家沈从文(1902—1988)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侧重描述故乡的风景和水边的生活对沈从文一生不可磨灭的景响。

B.文中的“书”有的地方指爷爷的创作,有的地方比喻大千世界、丰富人生。

C.“水”的兼容并包、柔弱中有强韧的品德赋予了爷爷温和而倔强的性格。

D.结尾一段表达了作者在爷爷的有生之年陪伴他回到故乡的热切和憧憬。

E.文章通过回到爷爷故乡的所见所想,集中表达了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

答:( )( )

19.文章第一段指出“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说说这“理想”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合“湿”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说说为什么沈从文认为“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沈从文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有位评论家却说“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22.将下面6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紫禁城位于北京的中心, 竹刹涛位于紫禁城的西北面,那里是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①顶上盖有色彩灿烂的瓦。

②背后是景山。

③还可以看到附近的鼓楼。

④周围绕有城壕与金色瓦顶的墙垣,

⑤由景山可以看到北京的中轴,

⑥山上共有五座亭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面这则新闻报道向北京市民披露了两条重要信息。请概括出这两条信息。(每条不超过25字)(4分)

〔本报讯〕近来,北京市民南水北调工程的进展情况更加关注。北京市水务局负责人就此发表谈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水起点为湖北丹江口水库,终点为北京颐和园团城湖,总干渠1277公里。其中,北京段起点在房山拒马河,经房山区,穿永定河、过丰台,沿西四环北上至颐和园团城湖,全段输水管道线路长74.8公里。中线工程竣工后长江水才可进京,竣工时间最后敲定为2010年。为保障在长江水抵京前北京的用水,南水北调工程将在今年年底完工,2008年4月具备通水条件:届时,前段可作为应急调水通道,从河北省的岗南等4个水库引水,每年大约可向北京供水4亿立方米。这对奥运会筹备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一条信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条信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为接待国外游客,有关部门请你写一段话,向观光者介绍你所熟悉的某地区(区县、乡镇或街道)的某一文化观光景点的特色。(5分)

要求:①语言通顺、得体;不少于60字。②切合“文化观光”的主旨。③不得透露考生姓名和所在学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第I卷 (选择题 共30分)

1.D 2.B 3.D 4.A 5.C 6.A 7.C 8.B 9.C 10.D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120分)

11.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 无 以 加/ 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 问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 矢 不 直。

说明:双斜线处可断可不断。

12.

(1)赋。

(2)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3)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13.

(1)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至今商女 《后庭》遗曲

(4)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4.D

15.C

16.竞争的环境不公平 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17.核心能力能给公司带来较为长久的竞争优势(即“福音”)如果形成“路径依赖”,从而产生核心能力“硬化”的问题,公司最终将因失去应变能力而失败(即“诅咒”)意思对即可。

18.D、E

19.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为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20.因为值得回忆的人事,往往是与河流密切相关的,浸润着深沉情感的,鲜活、流动、有生命的,令人感动、催人泪下的。意思对即可。

21.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或生活在沅水上),二十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或沅水)的记忆里。意思对即可。

22.④②⑥①⑤③

其余均略。

五、(22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灯 火 萧 萧

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是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胡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们我们叫它“番仔油灯”。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起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根据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

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

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

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拿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②

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履薄的人,战战兢兢。

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

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

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要无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

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

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耀眼、闪烁的灯,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

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坐在讲求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我常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在一个万灯闪亮的夜晚,陪祖母静静欣赏着一些光影缤纷!

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 (有删节)

14、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试题的实质是考查考生对段落作用的判断。在散文中,作者往往会通过强调来传递自己的情感,而细节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而且在判断目的时候,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其实判断最好的解释就是作者自己的话。关于这个细节的问题,作者在文中有这样的语句:“在胡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就显示了与作者的童年生活有关系。再从文章的结构来看,作者这样设置,要做什么?我们会发现,作者在介绍完这些内容后,就依次为基础开始了自己的情感抒发和描写,显然与此有关系。

结合作者的解释,我们可以总结这样描写的目的,一是来表明童年生活在自己的印象中非常真实,难以忘怀。二是表明这盏等在童年带来的温暖和温馨。三是从结构讲,引起读者的好奇,为下文的展开做好了铺垫。跟所陪发的答案相比,非常接近。

答案参考:1)寄托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生活的深切留恋和怀念。2)是童年的生活图景更加真实、具体、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3)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学生在完成此类试题的时候,往往是无法下手,为了分数只好乱写乱猜。其实解释含义,就是要说明该语句的来龙去脉,简单的说就是要说明“为什么”。(1)句可以这样进行,首先分析原句意,在脱离原文的基础下有哪些地方意思不明确。经过分析,会发现有两处不明,分别是“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他们具体指什么,不清楚。其次回到原文判明该句是针对什么对象而言的。回到原文后我们就会发现,作者是在说明了自己在雪天中保护灯火时的心态之后的一句解释性话语,表明本句的解释是要求说明作者的心态的。第三,结合原文和自己的知识积累,判明不清楚部分的含义。“那情景”指的是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履薄的人,战战兢兢的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则是指小心翼翼的,特别珍惜的心情。将二者联合起来,从上下文中找出为什么答案就可以了该句的上文有“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拿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下文有“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了。

答案参考:(1)、即使是普通的煤油灯在贫困的年代也是很宝贵的

(2)灯下的温馨和苦读,是值得珍惜的人生宝贵的财富。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说明:本句中只要解释明白“我为什么要喃喃自语和我到底迷失了什么”就可以了,在文章关注政作者自己的议论抒情文段就可以了。方法同第一句的解释。

答案参考:(1)曾经拥有的灯下的温馨已经逝去,“我”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惆怅。

(2)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一些美好的东西。

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说明:关于人称,早在2000年的高考中就出现过,这是文章学研究中的一个比较新的话题,一般的语文教师不大关注,对学生并不做具体的说明,因此本题可以说击中了语文教师的软肋。这个知识点如下:具体详见下面的表格。

人称的变化往往意味着表达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作者情感的变化,所以分析人称的时候,就不能忘记这两个方面的分析角度。

我们熟悉了这个知识点,还得充分理解文章的情感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准确识别相应的人称以及它所承载的思想情感。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理解人称千万不能够脱离文章,一定要准确扣住作者的议论抒情文段进行分析。

表达技巧及作用要点解说

类 第一人称 便于直接抒情

第二人称 呼告抒情,真实亲切,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表达情感更加强烈感人

第三人称 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答案参考:第一问:(1)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

(2)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了两种不同的人称相互交叉的情形。

第二问: (1)不同的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情感的表达。

(2)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

17、文章最后一段说:“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综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6分)

答:

解析说明:这实际上是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其实,我们只要根据“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就可以判断出此时的灯火已经不是物理意义上的灯火了,而是成了作者心目中某种思想情感的代名词了。根据象征性散文的特征,我们只要能够在文章之间找见作者强调的灯火的特征就可以完成该题。而这在文章中间有两个地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一个是作者进行的详细描写的地方,就是细节部分,二是作者在文章中间进行的议论抒情文段所针对的对象,只要把这两个方面做好了,然后进行必要概括归纳就可以了。

此外还要说明的,所谓意义,可以简单理解为作用。

答案参考: (1)灯火让作者不时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

(2)灯光下的祖孙相牵,使作者贫穷的童年生活变得温馨而富有诗意。

(3)作者的成长离不开灯光下的夜读,这是作者人生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