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难的数学题及答案,高考最难的数学题

高考数学的最后一道大题,对于很多高三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噩梦,因为它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对学生扩展性思维能力要求非常高。而且还需要你将前后知识充分的人会贯通,思维跳跃能力要比较好,对整个题目要纵观全局,一步紧接这一步,环环相扣,还不一定能将它解出来。

我在高考前复习的那段时间,还没有完全放弃最后一道大题,有时候做完一套数学模拟题,我也会试着去钻研一下最后一个大题。在往往是想破脑袋也只能做出来前两问,后面两问看答案就有三四页,能把那些步骤看懂就已经很不错了。

有一次我拿着最后一道大题去问老师,老师拿着那道题研究了一个多小时才做出来,给我讲了半天我也没听懂。老师就会很无奈的说,你自己拿着看一下吧!能看懂多少是多少,这个题对你们来说有点难。

后来复习的那段时间,我几乎都放弃最后一道大题了!即使做也就是象征性的做一下第一问,其他的就不管了。因为做起来太浪费时间了,还不一定能够得分,高考最重要的还是要拿到分数。

最后一道大题考的综合知识能力比较强。如果想把它全部答对,是非常不容易的。高考时间非常紧迫,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去做。但是我们可以冲着题目的意思,先把自己知道的值算出来。阅卷老师会给我们酌情给分,也不至于全军覆没。

数学应该是很多人上学时的噩梦,因为难度过高,数学也成为高考中的拉分项,只要其他科目不过于差,数学拿高分的人一般都能考出一个好成绩。数学是大多数学生的弱项,而且要学起来太难了,因此每年高考数学这一科的平均分都比其他几科低很多。

在我国高考历史上,最低数学平均分出现在1984年,这一年的数学高考题目是公认最难的。1984年的时候正值高考改革,数学考试的难度大大增加,令无数考生心碎。最后出来的成绩,全国平均分只有二十六分,北京市的平均分更是只有可怜的十七分。大部分考生只会做上面的几道选择题,后面的大题完全不会做,考完之后考场全是抱怨的声音。

不止学生们觉得试题离谱,很多数学老师都觉得这些题目超纲了。高考就是考验学生们过去三年学得是否扎实,但这些数学题目很多都没有见过,学生完全没学过,就算再厉害的人也做不出来吧。为了彻底弄清楚这次考试的难度,安徽省做了一次抽样调查,选择安徽省的原因是此前安徽省的理科成绩一直位于全国前列。

调查中一共选取了七百五十份试卷,其中9.8%的分数在二十分以下,39.7%没有达到三十分,60.5%在四十分以下,81.5%没有超过五十分。调查样本全是来自理科生的,他们的数学成绩都比文科生要好,要是抽取文科生的卷子,调查结果可能会更加惨烈。

在理科成绩较好的安徽,抽取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试卷,最终却得到了这样的结果,可见当年的数学卷子真的存在很大的问题。

一般数学卷子的最后一道大题是最难的,而当年出的那份数学试卷,后面的大题难度都非常高,在抽查的试卷里面,只有1.1%的学生答对了这六道大题,26.1%的人一道题都没有写出来,大题一分都没拿到。最后一道大题依旧是难度最高的,命题意图虽然也和以前一样,都属于递归数列问题,但在难度上和以前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包含的很多知识高中生可能都还没接触到。

据说这道大题当时全国范围内只有两个人回答正确,这两个人自然也拿到了高分,其他的学生全军覆没。那一年的数学高考卷甚至还遭到了《人民教育》的痛批,《人民教育》发文称,这一年的数学卷子完全不符合高考的标准和原则,也脱离了现行中学数学教学要求,试题刁钻古怪,分配不均。

这一年的高考给了很多人一个深刻的教训,尤其是出题老师,在出高考题的时候更加注重题目的平衡性了,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难度这么夸张的高考试题。但偶尔也会有出题老师剑走偏锋,要出点难题来为难学生们。比如2008年的高考中,江西高考数学卷又出现了一道超级难题。

这道大题价值十四分,而江西省内所有学生在这一题上取得的平均分只有0.31分,完全写对并且获得高分的人低于十人。这道题不仅让学生们头疼,很多数学老师都表示没见过这么难的题目,做不出来。后来中科院院士都被惊动,院里派出了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张景中先生,让他来评估这道题的难度。

张景中先生自然是把题目解出来了,但是他接着说,这道题的难度很大,根本不适合放在高考中,只适合高难度的数学竞赛。他在之前就提出过一个教学理念,不要让学生在学习一个公式之后就去做一堆类似的题目,这样根本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实际上,最好的教育不是手把手教会学生怎么去计算,而是让他们学会思考。

但因为我国教育体系目前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所以目前我国的数学教学还是侧重于让学生记公式和解题方法,追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出答案。很多学生看到同一类型的题目,能很快就解决,但出现一种新的从未见过的类型,他们可能就一筹莫展了。

所以很多数学家都不是从传统学校出来的,而是被奥数竞赛体系培养出来的,这种体系更能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