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我的高考为话题的作文

2.有些高考失利的学生选择自杀,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3.成功哪有捷径可走?要想成功先发疯,敢拼命!

4.范进中举后为何发疯?将中举的范进换作是你,你会不会比他还疯?

以我的高考为话题的作文

高考疯狂到什么程度-高考发疯的人

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特别是占有重要地位的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比命题作文和命意作文带有更多的创造性,关键是对话题要有深刻的洞察力、敏锐的反映力、流畅的表达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以我的高考为话题的作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以我的高考为话题的作文1

前几天高考英语成绩出来,我的心也沉到了谷底,说实话我是真的不相信自己,考试的时候做完了最后把对的全改错了,我真的很后悔,但是事已至此也就这样了。可是高考是我的,它是有我自己主宰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听力失利不理想,都是怪自己啊,但是听力失利了,还可以从别的地方弥补啊,只要自己别放弃。

最后仅仅只剩下八十多天了,我看到一句话很鼓舞我,“乾坤未定,你我都是黑马;乾坤已定,那就扭转乾坤!”这句话真的鼓励了我,把我拉出了低谷,我的高考,我会好好对待它的,以前不努力,可是现在还来得及,只要不到最后一刻就不要放弃,从小到大我的运气都很好,可是运气这种东西,它能碰到也是给有准备的人的!看着番茄钟上,每天自习室里的人都在学习生怕漏掉一分钟,每天十几个小时,我感受到了时间的紧张,抓住最后的这些天,我要逆袭。

我明白高考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不仅仅只是一次普通的考试,它决定着我的未来,我想要的东西很多,想去的地方很远,想过无忧无虑的生活,它们都得有一个前提就是我的高考必须要赢,这是我的梦想,说实话我的家乡不是很富裕,我们这里是一个四线的小城市,但是我的梦想就是在这个小城市里,上大学离家人近一点,在这里安家乐业一辈子,物价不高,考上大学能找好工作,所以马上就要高考了想写这样一篇文章来激励自己。

一定要自律,在家复习的这些天我体会到了自律的乐趣,我突然觉得我要高考了,生活突然有了动力,看到别人过的生活我也有了学习下去的动力,物理从最基础的补起,历史地理背,单词背,一篇又一篇的英语文章读吐了也要读,我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我清楚我想要什么,我愿意去尝受先苦后甜,大学等我,我会考上的。

我想好了,考上就是我的努力结出了果实,如果没考上,就是因为我以前不好好读书,但是我不会放弃,大不了明年再战。

高考,我的高考,加油!!

以我的高考为话题的作文2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一个久不联系的朋友打来电话,简单祝贺了一句,然后淡淡地道:" 说说你的高考吧。”我先是一愣,随后便从心底生出一股感动。这是我等通知书这段提心吊胆的日子听到的最入心的一句话了。

高考那两天,一走出考场,班主任便满目热情地问“考得还不错吧?题目怎么样?估计可以考几分……”考完回到家后,更是好几张嘴问这样的问题。成绩公布之后,那就更热闹了,几乎每个与我熟识的人都会问一句"能上哪所大学?”这样的一个接一个连续的问号没完没了地敲击着我,简直要把人逼疯。可我终究是没疯,所以我还是得照顾着自己也照顾着他们,小心翼翼地答道“还行。”

现在,一切问题都水落石出了,朋友这样的一句话似乎说得有些不合时宜,但却正中我心意!高考结束的两个月来,心里酸甜苦辣的都一直在憋着,熬着。熬到现在,被朋友这样的一句话一点,心里那些个乱七八糟的如同一盆浓厚的火锅,嘟嘟地翻滚着。

教室里高考倒计时是从距高考200天开始的。当然,众所周知的,我们的高考其实是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而且我也知道,我们的高考也并没有结束,也不可能结束。它很厉害,两天的时间,四份试卷,三位数字,就影响了我们的一辈子。

我的失眠也是从距高考200天开始的。夜晚,我总是听到她们按手机发出的很钝的声音,然后,就听到我的手表“嗒”、“嗒”、“嗒”,时间走过的声音,再之后,便响起了她们各种酣睡的声音和模糊不清的呓语。最后我也终于入睡,开始进入我的另一个世界,我的梦。在梦里,我不断地考试,上各种乱七八糟的课,甚至继续当天未能解出的题。然而,梦只是朦胧的,我到底只有一个世界,也只有对付一个世界的精力,所以,在我的现实世界里我显得疲惫,无力。

从距高考200天到高考前全部的日子,我就没考过第一了。最初的时候,班主任也开导着,我也老想着,我想,下次,下次我一定考第一。然而,再考了一两次,我的手握起笔来就不停地抖了。班主任就对我说:“别老想考第一了,放松些吧。”我忘了我当时有没有放松,反正是哭了。

后面也忘记是距高考几天了,就知道写试卷,写完一张再一张,写惯了手也不抖了。但要命的,脑子出问题了,它罢工,不是发昏就是发痛,真可耻。随后,似乎连意志也沦陷了。那时,班上流行说,高考从1977到现在也有36年了,强烈建议教育部搞个36周年庆,本科分数线8折处理,考二本送一本体验券。那时候,都接近癫狂状态了吧,班上有人发疯,有人发情,有人发奋。我记不清我是“三发”中得哪一发了,反正好不到哪儿去。听试卷听腻了,看会儿《鬼吹灯》,又没考第一,就吼几句《想你的夜》,实在是颓废了就看部**。高考前一天我在看《亚历山大帝国》,片子又长又无趣,那句“为自由而战!”倒是喊得挺大声。

高考那两天就和做梦一样,很不真实。只记得一堆人在公交车上喊几句很霸气的话,之后就哗啦哗啦一堆人又上了公交车。

他们都说高考那两天的伙食很不错,我却没了印象,营养餐我是没吞下几口的,大概是急的吧。

考完后很是热闹。

我回家被问的第一句话是“上得了一本吗?”第二句是“昨晚你干了些什么?”我仔细搜索着……干了些什么?实在没什么特殊行为,没干违法的事。“你和几个男生抱在一起!”我想起来了,是有这么回事。我在心里问自己,这很严重吗?“高考前你们班主任就和我说了,说你有一点苗头,为了你高考没说破你……”我心里想,这是秋后算账来了,那我是不是还得感谢有了高考你们才对我网开一面啊。当然,我只是心想,我什么都不敢说出来的,因为我是好学生,好学生一般是想得多,做得少。

这样的一件事最终在我的沉默中不了了之。他们认为我是默认也好心虚也罢,反正我是没资格再多说一句了。那时候我以为我完蛋了,我在他们心里头已经坏透了:谈恋爱啊,单相思啊,所以成绩就下降了。

那些天,我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咬着牙写小说,没日没夜地写,写累了睡,睡饱了写。就这样,差点要疯掉的时候,高考成绩要公布了。我一个人,木木地对着电视机,从第一频道按到最后一个频道,又按过去,几次反复之后,班主任来了电话,淡淡地告诉我,我是全班最高分……人生何处不狗血!

志愿填了,大学录了,心愿了了,气也吐了。如今再想高考,也是回味无穷,不仅是回味无穷,而且似乎上瘾了。考前我对语文老师说,我以后再也不背古文再也不背字音字形了,但之后不看书似乎又不自在了,又求虐般地找来《古诗词赏析》慢慢地读着,看到电视上有人读错音又下意识地想要纠正,自己不清楚的还去翻词典……这高考也真是叫人死去活来的了。

以我的高考为话题的作文3

高考,是我们无可选择,更不可缺席的一次成年礼。

高考,便是父母、老师口中所常言道的“前途光明的出口”。为了父母所谓的前途,我们不顾一切地一直走着。

小学努力六年,为了考上个理想的初中;初中奋斗三年,为了考上个理想高中;高中拼命三年,为了考上个理想大学;大学修读四年,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为何人们都好像计算机般运行着,都在按照着上帝所编制的程序,一步步无法抗拒般走着。

如今的应试教育制度毁了多少个孩子的梦,成了无数华人的痛。如今的中国人一直都在千般损万般骂这样的制度,却仍然骂不醒我们心中的那道“伪梦想”。好像江成博说的,我们问问自己,我们喜欢什么,将来准备从事什么,而不是我们的父母让我们喜欢什么,让我们从事什么。我们努力地学习,难道就仅仅是为了一个好大学,为了一纸文凭,为了一个好工作,为了赚更多的钱吗?难道,我们的12年青春就只能拿来做这样的一场交易吗?

高三的学生,花了12年,就只为了顺利地写完两个半小时的语文,两个小时的英语,两个半小时的文/理综和两个小时的数学。原来,渐渐地,他们的12年青春就这么轻易地被世界等价为了9个小时。看着身为高三学生的哥哥,我真的很想问他,这个12年与9个小时之间的等号,他究竟付出了多少的努力才能划下?

但是,一切并不是口头上说得那么动听,现实毕竟是现实,总让人无奈的现实。

即便我每次考试失利,总会重复着韩寒的那一句“不上大学,照样活得很好”。可是,我知道,韩寒的成功与我们不一样,我们是无法复制韩寒的成功的。所以,我的潜意识里仍然是屈服于应试制度下的。

如今的社会,人们都似乎有着共同的潜规则:先敬罗衣后敬人。面试的时候,如果你没有那一纸文凭,即便你有再大的本事,也只能从基层做起。而且,为何现在就连大学生也找不到工作呢?如果他们是真的有本事、能吃苦耐劳的话。那么,还会有一个原因,那便是他们没有背景。他们没有个“李刚”做老爸,哪管你爷爷是李鸿章啊。如今存在着这样的潜规则,你认为你能退得翻吗?

说真的,为了以后能让自己、父母、儿女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能做的,就只有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考好自己人生中的高考。我们平心而论,难道这一条被数万国人千般损万般骂的应试教育制度,不就是对我们最后的公平吗?现在的社会,没有高考,我们能拼得过官富二代吗?

其实,从另一面看高考,高考不就是我们自己救自己,一次自我证明的机会,也是自己把握自己命运的时候。高考,也有另一面发光的地方,我们也是朝着那一方面奋斗着的。

我们这些中学生也迟早即将用12年的青春去换那9个小时后的微笑,我真不知道,那样做究竟值不值,可我很清楚地知道,除了那样,我没有别的路可选择。我不会抱怨,也不会不甘。我已经走了下去,回头也没用,只能接着走下去,一直走下去,迎接我的成年礼。

所以,我会努力下去,很努力地走下去。

以我的高考为话题的作文4

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我们带着三年的赤诚,三年的汗水和泪水,奔赴这场避无可避的战争,“成王败寇”,我们都清楚,这场战争,我们输不起。

笔尖比作长矛,热血注入生命,青春作为赌注,我们开始奔赴这战争。这场战争中,努力的人注定称王,懒惰的人注定为寇。也许高考不能够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但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有人说过:“没有上过大学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当我们用三年的青春换来一张通知书时,我们就会发现什么时候的喜悦也抵不过此刻——拼搏过后才能拥有的苦尽甘来的喜悦和激动。高考过后,我们就会完成一次完美的蜕变,我们就会更加成熟,也会有挑战未来的勇气。

高考总是与未来挂钩,一纸通知书决定了我们曾在一起上课、玩耍的伙伴们未来各异,青春的我们将世界想的很简单,认为成功很容易,但总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失败的我们有重拾信心的勇气吗?一张通知书,也许会让未来更加精彩。未来说不清,道不明,但是高考是通向未来的'一扇门,推开与否,在于三年的努力、汗水、泪水铸成的钥匙。

所以,我的高考,请奏响未来的鸣曲,等待着我的冲刺。

高考似乎与梦想也离不开,高中三年为路铺路,我们日夜兼程,渴望在高考时踏上梦的足迹,每个人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梦想,像朝阳一样美好绚丽却又飘渺,所以我们努力筑造知识的云梯,去触摸未可知的梦,我们幻想着考上心仪的大学,没有学习的压力,没有生活的逼迫,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美好的发生,而高考就是这一切美好生活的决裁者,成功了,我们离梦更进一步,失败了,也许会另辟行径,但永远有缺憾遗落——大学。高考。高考,联系着过去与未来,联系着现实与梦想,是梦想和未来的开始,是人生的转折点,三年的拼搏为了两天的考试,无数套题不抵两张试卷,一个月的复习最终只为了三分,零点五分的差距会与心仪的大学擦肩而过,这一切听起来是那么不公平,可这就是高考——残酷严格。

现在只为高考,所以,我的高考,请载着我的梦远航,我期待风帆扬起。

以我的高考为话题的作文5

人生的道路总是坎坎坷坷,而高中亦是其中最高的一道坎。若想走进外面的大千世界,必须跨过这道坎!

有人说:“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次旅行,而旅行的过程就是汲取各种养分,滋养我们生命的过程。”对我而言,高中就是我人生中的一段旅程。在这段旅程当中,也许是因为我带了太多的包袱上路,以至于到这到坎下时已疲惫不堪。

在高三这到坎下,回首过去,看不见自己来时的踪迹,也没有太多的回忆。我带了太多的东西上路,而从未在途中汲取养分,滋养自己的生命。太多的空虚和疲惫让我在这道坎下折服。我无助的望着上苍,看到的不是上帝,而是过去的自己。从背起书包步入学堂,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春风沐秋雨、冬雪孕凉夏才进入高中,那段旅程虽漫长却充实。而高中三年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仿佛是过眼云烟,不堪回首。高中是一段吃苦的旅程,这众人皆知——终日的题海拼搏,星光下的挑灯夜读,无数莘莘学子的寒窗苦读,而对我而言,根本配不上这些殊荣。

面对即将来临的“高考”我不禁瑟瑟发抖。惧怕那一天过后的日子里无法面对老师殷切的希望,我法面对容颜苍老,含辛茹苦的父母,更无法面对我自己,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这堪称是人生中最大的悲哀了。我无言,伫立在坎下,深邃的眼眸中涌动着热泪,泪水亲吻着我的脸,在腮边轻轻划落。是它,温暖了发抖的我,我似乎感到全身都涌动着一股熟悉而又久违的力量,是泪水唤醒了在困难面前折服的我。

“前路已不再艰辛,饥寒交迫算不了什么,前面有面包和炉火,只要你跨过这道坎。”泪水这样对我说。的确,我决不能在这道坎下投降,我将用尽全身的力量向这道坎发起冲击,必须跨过这道坎。

我的高中生活太过于平淡,平淡得没有一丝痕迹,如果一定要强加点痕迹来让自己的心灵得以慰安的话,然而这强加的痕迹却是脸庞上的两行清晰的泪迹。

有些高考失利的学生选择自杀,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单纯的因为高考考得不好而自杀,我觉得,这完全是不值得,一点都不值得。高考没考好,这固然是一个非常坏的消息,但是却完全不至于自杀。你可以因为这件事而伤心,而悲痛欲绝,甚至说是大哭好几天都没什么问题,但自杀的话,那就太过分了。并且,我觉得考生高考失利而自杀,固然有部分考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原因,一些外在的原因也是导致这事的重要因素。

学校采取了极端的类似洗脑的教育方式

要成功,先发疯,下定决心往前冲!这一句口号,具有相当大的号召力。现在很多学校,都有宣誓的活动,每天早上,都要让学生进行喊口号,要发疯,要“闭着眼睛往前冲”,不顾一切的学习。

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提升自己学生上线率,学校总会相处各种各样的办法。包括缩短学生的吃饭时间,延长晚自习的时间,还有各种近似于洗脑的口号等等,让学生觉得,好像整个世界只有成绩,而高考就是最后的审判。所以,高考没考好,他们就觉得天要塌下来了。

家长虚荣攀比,给孩子很大压力

很多家长喜欢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比较,喜欢和自己的孩子说:“隔壁老王家的孩子,考了600多分,你看看你才考这点分,能不能争点气?”

孩子们受到家长的这种虚荣攀比心理影响,再加上自己高考考得不好,就会觉得自己没用,给自己的父母丢脸,失去了活在世上的意义,所以选择轻生。

高考竞争非常激烈

2017年,高考报名人数达到940万人,但是全国本科大学录取的人数仅仅有410万。要知道,我们国家的高校教育资源真的是十分有限的。大家都想考上好的学校,我们国家能考上好大学的人可谓是凤毛麟角。像人口大省河南省,每年考生人数最多,可是全省就一个郑州大学的普通211学校,竞争日益激烈,导致考生出现抑郁等情况,都非常的常见。

考生考高完后觉得考的不好,选择自杀的现象最近出现的越来越频繁,我想这值得引发我们更加深层次的思考

成功哪有捷径可走?要想成功先发疯,敢拼命!

我们大家应该都遇见过这样的场景,上学时班里那个成绩不很起眼的同学,高考时却比其他人考的都好。

有些大学同学平时成绩也不怎么样,但是毕业考研时,考的学校非常不错。

也有些同学、朋友、同事,他们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没有名牌大学的学历,没有让人心动的亮点。

但是若干年后,他们却取得了超越他人的成就。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当大多人都在费尽心机找成功的速成方法时,他们却在默默的俯下身子,秣马厉兵,提升自己。

上大学时,我有一个同学L,家境一般,他天生浓眉大眼、身材魁梧,经常一副军人的打扮,做起事来也像军人作风,雷厉风行。

现在已经是三家小型服务公司的老板了,每年纯利润在200-300万。

大学课程排的不算紧凑,每逢放学,其他同学要么出去玩了,要么三五人聚在一起喝个酒、撸个串。

他却摆地摊做起了玉石买卖的生意,甚至还到各个宿舍去推销,生意还是不错的。

当时,有很多同学对他的这种行为不屑一顾,或者有的同学即使很羡慕,但是如果自己去做,却抹不开面子,拉不下脸面。

大二时,空军招兵,他如愿以偿参军入伍,两年义务兵服役结束后,他继续回学校读书。

当兵的两年进一步磨炼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只要他想干的事,他会付出10倍的努力去实现目标,不达目的是不罢休。

大学毕业后,他没有去找工作,而是留在学校旁边做起了人力资源服务、服装租赁、网络服务等生意。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他现在已经成立了三个公司,年利润200万-300万左右,并且基本上由他一个人做起来的。

当别人还在为房子、车子、婚姻、事业奋斗时,他已经早早甩了别人几条街。

我们两个的交情比较深,以我对他的了解,他的天赋跟一般的人没有太大差别,甚至他的文化课成绩系里都是中下等的。

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他把自己的精力都花费在实干上,并笃定不移的干下去,而其他人都在找成功的捷径。

别人看不起的事,他愿意弯下腰去干。

别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他却能够日以继日坚持把一件事做的足够好。

我的另外一个朋友,比我大6岁。他从事的是财务管理工作,自考本科学历,现在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副总(总会),年薪近40万。

我早他一年入公司,他是后来从别的公司调进来的。

他工作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干工作就如拼命。他没有进入公司之前,我基本上是天天加班,他进入公司后,第一名的位置就被他霸占了。

他拼命拼到什么程度呢?有很多次都是通宵加班工作,不完成任务誓不罢休。

即便是当天晚上因工作喝酒应酬,只要不是喝醉,都会继续回公司加班。

正是他这种拼命三郎的干劲,得到了总经理的赏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提拔为部门正职领导。两年后被提拔公司副总会计师。

一年后,集团公司人事变动,出现总会计师岗位空缺,他被成功调任到子公司任总会,年薪一下子从10万涨到近40万。

虽然说,比着有的年薪上百万、千万的成功人士不足挂齿,但是对于普通的职场人士来说,在二三线城市,年薪40万已经迈入到了中层阶级的行列。

他成功的方法在很多人看来很笨、很傻,似乎总在做吃亏的事,甚至拿着生命来做赌注,最后身体可能垮了,也不一定能取得成功。

但是,我们想, 普天之下那有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大多数人之所以取得了令别人羡慕的成就,真的不是因为他多么聪明,智商多么高,他只是用了最笨、最傻的方法,比别人更愿意吃亏、更愿意下苦功夫,总是比别人努力再多那么一点点、坚持的再久一点点。

再来说说我自己,相比他们我就差的比较远了。

我出生在河南18线的一个小乡村,家里条件差,因为父亲早年因病过世,我的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都早早辍学,我被迫无奈扛起了家里唯一一个有机会继续读书的大旗。

我自己在学习力方面非常的愚钝,后来我强迫自己读书学习,学不会的就强迫先死记硬背,可能是上天眷顾我,我成为了村里为数不多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的一个。

高考那年,我考入了省里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虽然不算好,但是当时班里正儿八经考上的屈指可数。

为了能够顺利念完大学四年的课程,我从高三毕业一直到大四毕业,家里只给了我2000元的生活费和学费。

剩余的学费和生活费,我全靠勤工俭学挣来的。

四年的大学生涯,我寒假、暑假基本没有回过家,先后从事耐火砖制造、高压线架设、空调冰箱制作、电子设备制作等工作。

毕业后,我顺利应聘到一家中央企业做行政管理工作,主要负责行政管理、基建管理、机要管理、文书管理等工作。

由于人事、行政工作繁琐复杂,所以,晚上加班加点到12点已经是家常便饭。

现在我已经是人事行政部门的领导。

当时企业给我了6个月的试用期,如果试用期不合格就不予录用。

但是,令我意外的是,我在实习期的第四个月,被破格提拔为公司最年轻的中层领导干部,这在我们公司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上是第一例。

你要知道,在国有企业提拔中层领导干部有着非常复杂的程序,一般最少需要在公司工作3年以上,并且要别列入到后备干部队伍,才有可能被提拔为公司中层领导。

我是非常有幸的遇到了识人善任的伯乐。

后来,有一次,我就问老板,为什么对我进行破格提拔?他对我的答复是:

所以,有时候,看似笨拙的方法却是最快的方法,欲速则不达。

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你认真走过的每一步,回过头来都会成为你生命的垫脚石。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成功真的没有捷径可走,所谓的成功就是脚踏实地拼搏出来的。

因为,根据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你还轮到不到拼天赋!

范进中举后为何发疯?将中举的范进换作是你,你会不会比他还疯?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封建社会科举制下所有寒门子弟都梦寐以求的愿望,对于绝大多数平民百姓而言,能够在封建时代通过科举制提笔步入仕途,那绝对是几辈人都朝思暮想的事情。有些人十年寒窗苦读最终也没能带上一顶乌纱帽,有些人当真以“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态度努力了一辈子,但临终也没能蹦跶出秀才的范畴,哪怕往上再迈出一步当上举人也好哇!

在当年的初中课本上初识范进的时候,我觉得此人在封建时期还是比较幸运的,至少他能在有生之年等到中举的消息,也就没有枉费他这大半辈子都兢兢业业地活在埋头苦学、拮据度日的生活中了。但让课本前的所有学生都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了,中举之后的范进竟然出乎意料的发疯了,这让范进的家人以及同乡邻居也很惊诧。终有一天好不容易等到了中举的消息,从秀才当上了举人,终于可以步入仕途、享受封建官职带来回报的关键时刻,主角范进发疯了……

《范进中举》选自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笔下创作的《儒林外史》,该作品当中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主要对中举后范进的表现进行了描述。但面对中举后发疯的范进,很多人至今都不知道范进的发疯,究竟是喜极而疯,还是其他因素导致的癫疯。本该是骑着高头大马,迎着邻里乡亲敲锣打鼓声音走马上任的,一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自得模样。谁曾想,这黄道吉日的举人范进竟然选择了发疯!

范进中举发疯,封建背景下可以理解

范进生活的年代为清朝(根据吴先生书中依托背景),而清朝的科举制度相对于前朝的科举制度更有侧重,清朝科举制度主要分为童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只要稍微有些文化底子、能识得几枚大字的人基本上都可以直接通过童试,童试之后为每年举行一次的院试。通过院试之人,即为古来“秀才”之称,伴随着考试级别的上升,人数规模也就会逐次递减。而今天我们所要提到的《范进中举》中的主角范进就是经过院试考核之后的秀才。

乡试就是所谓的“秋闱”俗称,院试通过之后的秀才即要进行下一层次的乡试了,如若能够通过乡试,那便就是中举了,中举之人便为举人。依据封建时代的官僚制度,只要考生能够顺利通过乡试而成为举人,那么这便代表着他可以步入仕途了。听村中老一辈人说,在清朝晚期的时候,举人可以当到现在县长的级别。

那么这清朝时期的乡试如果非要和我们如今的考试制度进行比较的话,又有古今哪些相似之处呢?依据古代进行乡试的参考人数和最终的录取人数,乡试和我国如今的高考制度有一拼,乡试每三年进行一次;乡试三场,最后只录取参考人数当中的数十名到一百多名不等,而清朝鼎盛时期的人口达到了三亿多人(这还只是根据官方统计的,在当时那个统计数据不精确的年代,恐怕最为鼎盛时期的人数已经突破了四亿)。

所以在我看来,清朝的乡试大概就是如今我国的高考制度,而根据乡试最终的录取人数比例来看,那么大概也就是我国如今通过高考的各省份高考状元了。而《范进中举》当中的主角范进就是因为好不容易顺利通过乡试成为举人后才发疯的,如果将范进理解为我国社会如今的高考状元的话,“发疯的结果”实在是难以想象!

但需要我们了解到的是,古时科举制和今时高考制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科举制的难度要远远超出高考制度,而每三年一次的乡试,范进直到五十多岁才中举,可想而知,这一路备考过来,范进忍受了多少我们想象不到的磨难!

范进中举前后的悬殊差别,同样能让他喜极而疯

《范进中举》中对中举后范进发疯的模样进行了详尽描述:“范进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但在我看来,对范进这番描述的当时,范进正处于理智和癫疯之间,或许他在发疯的前一刻也在很理性的思考着“我真的成为举人了吗?中举那么难,我怎么可能成功呢”等一连串的自我质疑,最终让范进的精神陷入了迷惑和疯癫的状态当中。不过范进发疯也只是一时之间的事情,范进后来很快便清醒过来,这也算得上是范进一个美好的结局了吧?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对于以范进为代表的封建读书人是一句极其鲜活且贴切的描述语,在范进没中举之前,范进的老丈人胡屠夫称其为“现世宝”,这“现世宝”的含义对范进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因为范进和自己女儿结婚已有几十年的时间了,但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范进却依旧在埋头苦读。家中贫寒之极,已经沦落到了每日每餐都需要同这老丈人去借米借肉。但在范进中举之后,他这老丈人胡屠夫便一口一个“贤婿老爷”。这先后称呼的巨差,直接便从侧面突出了当时封建时代“功名利禄”在人们的内心当中有多重!

古代的秀才相当于我国现代的大学学历,但唯一有所区别的是,古代秀才之中,如果没有能够顺利通过乡试成为举人的话,那这成千上万的秀才之中,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反观如今社会的大学学历,却并不比古时社会的秀才,因为大学也有三六九等,大学生也分好差优劣,学习成绩较次的大学生,恐怕所呆的大学也论及不到双一流大学。

古时秀才也可以踏入仕途,但在古代官僚制度当中并没有明确提及到,除非遇到了特殊时期,政府特殊任命方可破格录用。而举人同秀才可是有着天差地别,在加之古代社会有着比如今社会更为严格的社会等级,在身份差距和地位尊卑的封建牢笼之下,一朝中举,可以说是未来可期啊!相比于我国如今现存的公务员,古代的举人可是要更胜一筹的啊!

亮郎说

或许现在都有部分人想着去嘲讽范进,但在现实当中,你我谁又不是现实原版的范进呢?谁又不想去争着抢着充当范进呢?所以从这里便可以看出吴老先生这本《儒林外史》的妙哉之处了。疯癫一时的范进最终也是清醒过来了,而范进之后求学当官的道路也并没有定格在举人这一刻,如果看过范进结局的读者朋友们可能已经了解到了:中举之后的范进又进京参加了会试,令人再次惊喜的是,这举人范进又很顺利地通过了会试,顺利的中了进士,成为了朝廷钦点的御史。

顺利中举恐怕也是范进所没有料到的吧,而如果当时范进没有选择坚持考取功名这条路的话,他又怎么能够在取得举人之后平步青云、飞黄腾达呢?故而我借这篇文章来阐述一下我个人的理解:我们大家在读《范进中举》这个故事的同时,或许会对范进中举之后发疯的样子感到可笑,但感到可笑之后的闲暇时间,我们也一定要明白范进对求取功名的那份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