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人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2.2022高三语文知识点

3.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称谓

4.高考语文散文的知识点

5.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成人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集2020

 语文作文成人高考主考科目之一,它的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成人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成人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一、由屈原开创的 楚辞 ,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源头。

 二、苏门文人① 秦观 情感细腻,独具词心,其词感怀身世,幽丽深婉,与② 周邦彦 的富艳精工、③ 李清照 的清新跌宕如天际三峰,俱臻婉约词之极致。

 三、司马迁《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诗经》的基本句式是 四言 ,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诗经》常常用 叠章的形式 。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 一唱三叹 的效果。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

 5、《论语》是 孔子弟子及后学记录孔子思想、言行的 著作。

 6、盛唐诗人的杰出代表是 李白 杜甫 。以 王维 孟浩然 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的传统,借描绘自然风光表现闲适隐逸的情趣。高适、岑参 等人的边塞诗歌,描写边地奇异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物人情,表现 建功立业 的豪情壮志,大气磅礴,慷慨豪迈,充满昂扬进取精神,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7、所谓“ 田园 文学”,是指魏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陶渊明自成一派的创作,包括诗歌、散文、辞赋等多种形式。田园诗派的开创者陶渊明,其诗风 自然朴素 清简平淡 。

 8、建安诗人们还发展了诗歌在抒情方面的优势,使内涵丰博的思想内容与简短精致的艺术形式更为和谐地结合起来,诗歌的功能更趋全面。面对的社会和苦短的人生,诗人们大胆 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形成了 “慷慨悲哀” 的时代风格,这就是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

 9、《诗经》是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最初称为《诗》 或 《诗三百》 ,由于孔子曾以它为教导学生的教材, 汉代 学者因之奉为经典,遂称为 《诗经》 。

 10、元杂剧 是中国戏剧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 与 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段的重要标志。

 11、李清照在 《词论》 中提出词“ 别是一家 ”的观点。

 12、白居易、元稹等人继承古乐府精神和杜甫写实传统,提倡 府运动 ,重视诗歌的政治功能,诗风通俗浅易。

 13、中国历史散文 是中国产生的主要源头,这正是中国区别于西方的一个鲜明的民族特色。

 14、《宋史》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 话,强调了《论语》古为今用的巨大功效。

 15、唐诗形式 多样,各体 兼备 ,即继承发展了古体诗,又完善了近体诗。

 16、曹丕的 《燕歌行》 则开创了 七言 新诗体,在诗歌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17、宋词风格一般分 婉约 和 豪放 两派。这一分法始见于 明人张綖的《诗余图谱》

 18、被称为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 王实甫 白朴 马致远。

 19、柳永 是专力作词的第一人,宋词在其手中发生了重大变化。他创作了大量慢词 。

 20、根据唐诗的发展情况,可将唐诗分为“ 初 、 盛 、 中 、 晚”四个时期。张若虚 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 “孤篇盖全唐” 。该诗以 “月”之升落 为线索。

 21、古体诗又称 古风 ,对音韵格律的要求较宽,句无定数,篇章可长可短,能自由换韵。近体诗对音韵格律要求严格,故又称 格律诗 ,包括绝句和律诗。

 22、晚唐杜牧为晚唐七绝圣手 , 李商隐 擅长写无题诗。

 23、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等人在文学创作上有一致的审美取向,提倡刚健、有骨气的作品,他们的诗歌题材较广,气势壮阔,初步体现了唐诗的面貌,被称为“初唐四杰”。

 24、屈原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首创 香草美人 的象征性意象。

 25、拓了词的题材、意境、风格与表现手法,主张“无意不可入 无事不可言” 。其命名自己的词集为 《东坡乐府》。

 26、宋代文学的集大成者 苏轼以雄大的才力、开阔的胸襟进入词的创作领域,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风格与表现手法,主张 “ 无意不可入 无事不可言 。其命名自己的词集为 《东坡乐府》 。

 27、鲁迅 是中国现代之父,他的 《狂人日记》 是中国现代的开山之作。鲁迅的数量虽然不多,但他的集 《呐喊》 和 《彷徨》 则无可争议地成为现代成熟的标志,显示了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相结合的实绩。

 28、1918年,《新青年》4卷4号上刊登了七则“随感录”其中六则以白话写成,它们标志着真正意义的现代散文的诞生。

 29、临川派是 明 代万历时期出现的戏曲文学流派,其开创者 汤显祖 为临川人。其代表作《牡丹亭》大胆构思,演绎主人公 杜丽娘 和 柳梦梅 的痴情幻梦的情感历程。

 30、郁达夫的抒情用“自叙传 ”的形式。

 31、18世纪,元杂剧《赵氏孤儿》曾流传到欧洲。

 32、《词话》是中国史上第一部由 文人独立 创作的长篇。作者 题兰凌笑笑生 。

 33、《伦语》为语录散文。

 34、曹禺 的《日出》以20世纪3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为背景,以 陈白露 的活动为中心,展示了当时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鬼”与人的两种完全不同的生存状态。

 35、卢梭 是18世纪启蒙文学的先驱者之一。

 36、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37、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顾城《一代人 》、 舒婷《 神女峰 》。

 38、通过意象化的抒情来表现微秒的内心感受,传达丰富的象征内涵,已经成为新诗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39、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妮娜》 《复活》。

 40、王实甫所创作的 《西厢记》 ,是中国古典戏剧的杰作。剧本描写了 崔莺莺 和张生的爱情故事,歌颂了他们追求自由婚姻、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提出了“ 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的主题。

 41、宋元南戏和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

 42、老舍曾因创作《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43、话本开辟了创作的新局面,成为后世演义和白话的雏形。

 44、30年代报告文学的成熟之作是夏衍的 《包身工》 和宋之的 《一九三六年春天在太原》。

 45、每首词都有相配和的曲调,曲调的名称叫做“词调”或“词牌”。

 46、明代文人创作的代表性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47、以徐志摩为代表的 “新月诗派” ,借鉴国外象征主义诗歌,意欲在诗歌中去处散文成分,用诗的思考方法和表现方法进行“纯诗”的追求,提出了诗歌的“三美” 主张,强调艺术上的“和谐”、“均齐”,着意于主观情绪的客观化,并尝试了多种诗歌体式,为新诗尽了赋形的历史使命。

 48、郭沫若的诗集 《女神》 以惠特曼式的雄浑和豪放,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的崇尚、对自然的礼赞和对民主理想的热切呼唤,显示出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的精神。

 49、朱自清散文名作有 《背影》 《荷塘月色》 《春》。

 50、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

 51、乾隆年间产生的《聊斋志异》和《红楼梦》分别把文言和白话的创作推向顶峰。

 52、20世纪30年代,在北方,“京派”作家的创作非常活跃。京派统一的审美情感是诚实、从容、宽厚,题材新鲜,结构完整,文字流丽。沈从文 是京派的开创者,也是京派最优秀的代表人物。他的价值在于他的 “湘西” 主题。

 53、《伤逝》主要人物是 涓生 和 子君 。《爱,是不能忘记的》作者是 张洁 (注意其它作品)。

 54、贾平凹及其主散文刊物 《美文》最先亮出了弘扬“大散文”的旗号。

 54、杜甫被誉为“诗史”。

 拓展阅读:成人高考语文常见易错成语

 差强人意:差:稍微地。原来意思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容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惨淡经营:煞费心思,着意布置、谋划和管理某项事业。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憎恨或鄙视的样子。

 登堂入室: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

 改弦更张:弦的松紧与调的高低不合,应收紧或放松,使声音和谐。引申为改革变更。

 耿耿于怀:对所经历的事持有看法,不能忘却,牵挂心怀。

 起死回生:救活垂危的人。形容医术高明。

 苦心孤诣:用心良苦,造诣极深。用以称许刻苦钻研学问、创造业绩为他人所不及者。

 身临其境:亲自到某个地方,应与“设身处地”相区别。

 文不加点:写文章不用涂改就很快写成。形容文思敏捷。

 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首先遭遇灾难。

 叹为观止: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

 两小无猜:指幼年男女天真无邪,相处融洽。

 目无全牛:古代有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所看见的是整个的牛(“全牛”),三年之后,技艺大进,动刀时只看到皮骨的间隙,而看不到全牛。后因以“目无全牛”比喻技艺精湛纯熟。典出《庄子养生主》。

 紧锣密鼓:多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

 明日黄花:指过了重阳赏菊日的菊花,比喻一旦事过境迁,则徒然感慨。

 祸起萧墙:祸乱产生于家中,比喻灾祸、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

 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

 有条不紊:形容做事、说话有条有理,丝毫不乱。

 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容易误用为贬义。

 弹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使用时容易弄错感彩。

 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本词与“不约而同”区别开来,“不约而同”也有不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的意思,但“不约而同”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应与“无可厚非”区别。“无可厚非”意思是不可过分指责。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后者表示虽然有缺点,但是还是可以原谅的。

 莫衷一是:折衷,决断;是:对。成语意思是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使用时要注意术语不能指一个人。

 刮目相看:指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别人。注意本成语一般用来指看待别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

 不足为训:训:准则。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不能误用作贬义。

 仁者见仁:指对同一个问题,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见解也不相同。本词使用也要注意语境。如:“在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是大非面前,大家要仁者见仁,以便达成共识。”这句中的成语属于误用,在原则性的大问题上当然不能“仁者见仁”,否则就不能“达成共识”。

 屡试不爽:爽,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注意不能将词义理解反了。

 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误解为不久的将来。

 附庸风雅:附庸:追随,风雅:文雅,多指才学。为了装点门面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不能误作褒义。

 含英咀华:咀:咀嚼,英、华:花朵。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欣赏、领会诗文的精华。使用时注意本词领会的对象。

2022高三语文知识点

十份信心,十份努力,十份成功。学习成绩要想成绩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况且勤能补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高三语文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语文重点知识点

文言虚词

1.之

(1)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 性。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3)代词,它。而莫之夭阏者

(4)代词,他。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词,这些。之二虫又何知

(6)动词,到,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而

(1)连词,表修饰。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2)连词,表转折。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则

(1)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以

(1)介词,把。以五百岁为春

(2)介词,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词,凭。奚以知其然也

6.且

(1)连词,而且。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7.于

(1)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代词,它的。其名为鹏

(3)代词,它。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高三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

《庄暴见孟子》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语:王语(yù)暴以好乐(动词,告诉)

2、庶几(shùjī):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差不多)

3、他日:他日,见于王(另一天,过了几天以后)

4、直……耳:直好世俗之乐耳(只是……罢了)

5、蹙頞(cùè):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收紧额头,指愁眉不展)

6、无他: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没有别的原因)

二、通字

1.可得闻与(与通"欤")

2.今王田猎于此(田通"畋")

三、词类活用

1.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乐:名作动,欣赏音乐)

2.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少、众:形作名,少数人,多数人)

3.今王豉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钟、鼓、管、籥:名作动,敲钟、打鼓、吹管籥)

四、句式

1.暴见于王。(被动句)

2.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介词 短语 后置)

3.他日,见于王。(省略句,被动句)

五、难句翻译

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译:大王你那样喜欢音乐,那齐国实行王道该差不多了吧。

2.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译:独自一个欣赏音乐是快乐的,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是快乐的,哪一种更快乐呢?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译:大王曾经把喜欢音乐的事告诉了庄子,有这件事吗?

高三语文重要知识点整理

通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词类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一词多义:

心--因事顺心(心愿)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故--故便求之(所以)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边承接)

2022高三 语文知识 点相关 文章 :

★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篇目十四篇

★ 2020高考语文背诵篇目辽宁

★ 2022高三班级复习

★ 2022高考复习大全5篇

★ 教育部宣布取消考试大纲,那2020怎么进行高考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称谓

也许有人困惑:拥有许多知识的人怎么变成书呆子?有些人读书不多在事业上却取得了成功?在我看来:变成书呆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将知识得以运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 语文知识 点古代称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知识点称谓1

人称姓名

1.直称姓名

(1)自称姓名或名。

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指南录后序》)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柳敬亭传》)

(3)称所厌恶、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指南录后序》)

2.称字、号、谥号、斋名

这种情况是出于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1)称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出于礼貌和尊敬,古人对平辈或尊辈一般称字。如称屈平为屈原。

(2)称号

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

(3)称谥号

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叫谥号。有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义性的恶谥三种,如欧阳修谥号为“文忠”。

(4)称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某人。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3.称籍贯、官地

(1)称籍贯

指用籍贯之名来称呼某人。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

(2)称官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某人。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是因为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

4.称官名、爵名

(1)称官名

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之。

(2)称爵名

如《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

高考语文知识点称谓2

谦称、敬称、贱称

1.谦称

(1)古代帝王自称

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毂(不善)。

(2)读书人自称

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3)一般人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4)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

常用“家”“舍”等谦辞。“家”是对别人称比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辞,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比自己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5)其他自谦辞

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老人自谦时可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

2.敬称

表示尊敬客气的称呼,也叫“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

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2)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

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

令,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堂(对方母亲)。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郎(对方的儿子)。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称谓前面加“先”“太”或“大”

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身份最高或辈分更高,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

3.贱称

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中的“竖子”就是对人的蔑称。

高考语文知识点称谓3

特殊称谓

1.百姓的称谓

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

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叫“患难之交”;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不拘泥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称谓相关 文章 :

★ 高考语文之古代文学常识

★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清单

★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常考点

★ 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大全

★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归纳梳理

★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大全

★ 高考语文8大文化常识总结

★ 高考语文必备八大文化常识

★ 有关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的梳理

高考语文散文的知识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 散文 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 文化 的影响。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语文散文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考语文散文的知识1

散文结构形式

(1)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

(2)按空间位置安排结构。记事性散文和游记散文多按此展开,不突出时间因素,或隐没时间因素,只突出空间位置的变化。

(3)按事物性质、类别组织材料,安排结构。

(4)以中介物组织材料,安排结构。即把中介物作为串联作者思想感情和材料的媒介。所谓的中介物,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问题、概念、思想等。

(5)以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脉络组织材料,安排结构。

(6)以双线结构(复调)行文,分明线和暗线。明线,作品中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如记事写景的时间线或空间线;暗线,即作品中未直接描述或间接呈现出来的人物活动或发展的线索,如记事写景中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

(7)环扣式结构。写两件以上的事,写完一件再写一件,各件之间以特定的方式联系起来;间或层层深化,或互相映衬,或互相对比,或相互反复、强调。

(8)“阳光散射式”结构。即围绕一事或一物,写与之相关的或事物。

高考语文散文的知识2

1.分析散文的整体结构思路

主要有两大题型:

(1)根据 文章 内容(线索)梳理思路

(2)梳理文章线索并分析其作用。

解题思路:逐层概括文意,追寻行文的思路、内容上的变化、表达方式上的变化和作者情感的变化。

2.分析散文局部语段的作用

主要有两大题型:

(1)分析局部语段在全篇的作用

(2)分析散文局部语段能否删除。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综合分析)。

高考语文散文的知识3

题型一:“词语或 句子 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 方法 :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题型二: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除外——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 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

(1)文首:

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 总结 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

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欢迎关注语文月刊公众号

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

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

2.作者是如何写“……”?

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

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

方法: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叙述方式

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

(2)抒情手段: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借事抒情:即事抒怀;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含蓄委婉)

(3)描写方法(特点)

①写景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等

②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③描写景物的手法技巧

A、结合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声衬静

虚实结合 :如《雨霖铃》 正侧结合:如《口技》

点面结合 : 如《江雪》 声色结合

B、对比:明与暗、昔与今、

C、衬托: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乐景写哀、哀景衬乐

D、白描(粗笔勾勒)与工笔(精雕细刻)

人物描写:环境、场面描写: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生动再现景物特征,营造一种气氛,创造身临其境之感,烘托人物的形象、情感(思想),为下文议论、抒情作铺垫。

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 故事 情节的发展。既可用细描,精雕细刻,具体传神,纤毫毕现;也可用白描,勾勒轮廓,简洁传神。

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

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侧面描写一般不单独出现,往往与正面描写结合起来。

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共性与个性、总体情况与局部特点统一。

2、其他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映衬烘托对比、悬念、类比、用典、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线索、繁简。

4、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伏笔、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首尾照应

5、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对偶、排比、对比、借代、夸张

描绘类——比喻、夸张、比拟、借代

比喻:借助相似点以彼物比此物,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

夸张:夸大、缩小或超前;使感情更强烈,增强文字感染力;创设氛围,引人入胜;揭示本质,给人启示。

拟人(比拟):物被赋予人的神情、动作、感情,富有情趣,充满生机。

借代:借助于某种关系以彼物此代物,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

对偶:句式整齐,意义丰富,有节奏感,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排比:节奏鲜明,加强语势,丰富内容,加重感情。

反复:多次强调突出,语势紧凑连贯,给人以深刻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

表达类——反问、设问、夸张、引用

设问: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引发思考,吸引读者。

反问:加强语气,突出观点,语气强烈,增强感情。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本质,给人以启示。

题型五:鉴赏作品语言

要注意句式,如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等。

方法:鉴赏语言作品,也要了解一定的语言风格。以下是概括语言特点的常用术语:

①浓墨重彩: ②惟妙惟肖: ③体物入微: ④行云流水:⑤言近旨远: ⑥言简意丰: ⑦意在言外: ⑧含蓄蕴藉:⑨整散结合:

此外还有常用的清新,平淡,质朴,淡雅,明快,华丽,委婉,富有哲理,幽默诙谐,情韵悠长,引人回味等等。理解并积累一定量的术语,会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特色的体会。

题型六:引文的作用

答题格式(要点)

①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

②对全文的内容作用

③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等(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

引用:

①引用 传说 故事:增强文章的性、事物的神秘性,丰富(充实)文章的内容;

②引用诗词:丰富(充实)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

③引用 名言 :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关于句子的表达效果

提问方式:

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分析句子的表达特色——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作者是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的?

答题格式:描写(表现)对象(内容) +手法(修辞格)+分析 +表达(艺术)效果(情感、语言等)。

另外,此类题型还需从以下角度思考:

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虚实:虚实相生、以虚写实(以实写虚即化抽象为具体)。此种手法常和想象、联想联系在一起。

顺序:时间、古今、春夏秋冬、早晚

空间:远近,、表里、俯视、仰视与平视,整体与局部,

感觉:视觉、触觉、味觉、听觉、嗅觉(这个角度要注意“通感”手法的运用)

题型七:关于文题的理解和作用

提示(要点)

①概括内容作用

②提示主旨作用。

③线索作用

④修辞作用(比喻、拟人、引用、仿辞等)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三# 导语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此时复习力学部分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 考 网高三频道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助你金榜题名!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

 一、文言实词

 1.通字

 (1)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

 (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验,检验今:参加,参见)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3.词类活用

 (1)动词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3)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4)名词作动词

 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輮”这种方法)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

 (5)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专一)

 4、一词多义

 (1)绝

 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2)

 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凭借,借助)

 以是人多以书余(借)

 乃悟前狼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装)

 (3)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博闻强记(见闻、知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4)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

 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有力的弓)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百强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强)

 (5)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

 二、文言虚词

 1.而

 ⑴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⑵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⑶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⑷连词,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⑸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于

 (1)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于物也

 3.之

 ⑴代词: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⑶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

 4.焉

 ⑴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⑵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2.省略句

 (1)鞣(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

 (2)(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

 3.倒装句

 (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

 (3)善于物也(于物,介宾后置)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词结构后置)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二)

 一、一词多义

 1、见:①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见面,动词)

 ②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被,副词)

 ③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我,代词)

 2、相:①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命相,名词)

 ②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宰相,名词)

 ③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复指你,表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

 ④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副词)

 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动词)

 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互相,副词)

 ⑦朱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动词)

 ⑧胜不敢复相士(观察,审察,动词)

 ⑨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她,表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

 ⑩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我,表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

 3、迎:①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迎接,动词)

 ②人*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迎娶,动词)

 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迎娶,动词)

 ④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迎接,动词)

 ⑤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投降,动词)

 ⑥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迎接,动词)

 ⑦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迎接,动词)

 二、古今异义的词

 1、下床: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①古义:从座位上起来。

 ②今义:离开床

 2、多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①古义:多多劝告。

 ②今义:谢谢。

 3、交通: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①古义:交错相通。

 ②今义:交通运输。

 4、可怜:可怜体无比,阿母为你求。

 ①古义:可爱。

 ②今义:让人同情。

 1、自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①古义:自作主张。

 ②今义:没有束缚,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