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2.高二政治必修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试题及答案

3.求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的详细归纳提纲。

4.高中政治必修4《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教案

5.高二政治必修四试题含答案

6.高二政治必修四最简单详细知识点

7.2个高中政治问题 必修4哲学里的内容

高考政治必修四必背知识点,高考政治必修四

回复问题补充:具体的题目我现在找不出来了,总之你先把归好类的知识点背熟,出现题目时,分一下几个步骤,虽然看起来麻烦了些,但是避免了遗漏——

1、确定问题的考察方向,是唯物论还是辩证法,或是价值观,或者是跨了几个知识领域,排除无关的知识体系

2、在你确定的知识体系中把各个哲学原理过一遍,看看哪个原理可以对号入座,确定具体的考察知识点

3、把哲学原理同具体的案例相结合,在列举了哲学原理之后,要自圆其说,把可以体现这个哲学原理的具体表现(就是材料中的某句话)抄在哲学原理的后面。

注意的事项——1、宁滥勿缺,可以多写不相关的,不会扣你分,但写的少了就会丢分,所以不要怕写错

2、不要写过于繁琐,体现你理解的很透彻,每个点写两句话就可以,一句是原理,一句是案例。评分讲究的是找点给分,不是看谁说的多,说的细,点找的准不准,平时要练,考试、尤其是高考,篇幅是非常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篇幅尽可能多写几点

以上是我对答题方法的补充,不明白的还可以问我,希望楼主有所收获~~

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3) 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l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l 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l 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6、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高二政治必修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试题及答案

没事闲的自己打的

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1、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

1、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 重视精神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正确认识具有指导作用。

真理观

原理

1、 真理是客观的。

2、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

1、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 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要正确对待错误。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方法论

原理

1、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 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 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原理,方法论

原理

联系的普遍性:

1、 含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3、 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4、 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是多样的: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

1、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记主观随意性。

3、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原理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1、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2、 部分在整体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

1、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2、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3、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

1、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发展普遍性原理,方法论

原理:发展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关系原理,方法论

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

1、 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

2、 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原理

1、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3、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断前进。

方法论

1、 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 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

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

1、 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坚持对立。

2、 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方法论

原理

1、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

2、 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方法论(指矛盾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原理

1、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2、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的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3、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

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1、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2、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1、 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和科学的工作方法。

2、 掌握一般号召与个性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3、 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原理

1、 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2、 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3、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1、 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 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原理

1、 矛盾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2、 矛盾此药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3、 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次要方面也会影响事物的性质。

方法论

1、 要分清主流支流,抓“主流”。

2、 不可忽视支流。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1、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务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方面。

2、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辩证否定观原理,方法论

原理

1、 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 特点: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3、 实质: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即事实就是扬弃。

方法论

1、 辩证的否定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 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理论依据

1、 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事物对它产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2、 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3、 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衰落和灭亡。

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关系原理

原理

1、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2、 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成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3、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方法论

1、 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成规陈说,破除落后观念。

2、 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为什么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分析创新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表现

1、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高度概括: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3、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人类社会的两对基本矛盾

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发展的两大规律

1、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1、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2、 生产关系对生产动力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 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 解决方式: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人民群众通过实践解决矛盾,有规律的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表现

1、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

1、 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 群众路线: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3、 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价值含义: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人生价值

1、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贡献)

2、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自我价值(索取)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因而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贡献了什么。

对人的价值的评价:评价一个人的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影响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

客观因素: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1、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2、 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主观因素: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1、 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2、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3、 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怎样实现人生价值

1、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 在激励自我中走向成功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

求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的详细归纳提纲。

做好每一份试卷,能够让你发现自己所欠缺的知识点。所以,还在等什么呢?让我们从这份试题卷中找出那些你欠缺的知识点吧!下面是我整理的二政治必修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试题,相信这些文字会对你有所帮助!

  高二政治 必修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当前农村出现农民失地致贫、城镇化后的农村土地权属不清、土地抛荒、现代化农业规模经营程度较低等问题。2013年12月2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六次会议决定适时启动农村土地承包法的修改工作。这表明(  )

A.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的同步发展

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变化

C.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解析:选B。由于当前农村出现农民失地致贫、城镇化后的农村土地权属不清、土地抛荒、现代化农业规模经营程度较低等问题,全国人大会作出决定适时启动农村土地承包法的修改工作,表明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变化,B项符合题意,A、D两项对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理解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

2.2013年8月19日,主席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因为(  )

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C.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解析:选C。“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说明宣传思想工作就是为了发挥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C项正确指出了其哲学原因。A、B两项干肢不符。社会意识性质不同作用不同,D项错误。

3.2013年5月13日,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把职能转变作为核心,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和抓手,是我们思路的进一步创新。上述思路创新的哲学依据是(  )

①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②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③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把职能转变作为核心”体现了职能转变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的主导地位,①②符合题意,③④干肢不符。

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这样做,是为了(  )

①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发挥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③使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

④推动社会在非对抗性矛盾解决中向前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D。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①④正确。②不合题意,③颠倒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均应排除。

5.指出,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这一要求是基于(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人的学习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 ③认识过程总是不断的上升 ④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向人民群众学习”,体现了党的群众观点,其哲学依据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①符合题意。“四个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说明实践需要理论知识的指导,④符合题意。②夸大了认识的作用,③干肢不符。

6.2014年 元旦 前夕,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12月28日深入北京市供热企业和敬老院,考察民生工作,看望一线职工,慰问老年群众,向全国一线职工表示慰问,向全国老年群众致以祝福。寒冬问民生(  )

①践行了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 ②实践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④体现了他为了群众利益只贡献不索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A。寒冬问民生,说明他关心群众疾苦,对群众负责,同时通过基层调研,有利于制定更加符合群众要求的路线政策,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①②符合题意。③是这样做的原因,不是体现的道理,干肢不符。④割裂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观点错误。

7.2013年11月5日,在前哨农场现代农机发展中心与农户交谈时强调,农业改革一定要尊重群众意愿和首创精神,最重要的是让农民富起来。这一要求体现了(  )

①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②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善于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④重视发挥价值观对改造世界的促进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最重要的是让农民富起来,体现了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一定要尊重群众意愿和首创精神,体现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①②符合题意。③干肢不符。不同性质价值观作用不同,④错误。

8.危急时刻忠于职守,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名客车司机的责任,始终把乘客安全放在第一位!短短76秒,“最美司机”吴斌用生命践行了“诚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观。2013年9月26日,吴斌荣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材料说明(  )

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②人们 社会实践 水平的广度和深度是人们价值选择的基础 ③价值观是人们选择人生道路的正确向导 ④人生价值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实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D。用生命践行了“诚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观,体现了吴斌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吴斌荣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是社会对他的尊重和满足。①④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②错误。价值观性质不同,其作用不同,③错误。

9.2013年12月15日,刘云山的群众路线 教育 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指出,教育和实践是贯彻群众路线的两手,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教育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寓教育于实践之中,又通过实践来不断深化教育。做到寓教育于实践之中,必须(  )

①发挥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②发挥正确价值观对人生的重要向导作用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坚决消除党群干群之间的矛盾 ④勇于改革创新,推翻原有体制,促进工作开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寓教育于实践之中,实际就是发挥先进社会意识、正确价值观对社会发展、对人生的作用,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①②③符合题意。“推翻原有体制”违背辩证否定观要求,④观点错误。

10.承君一诺,必守终生。为了兑现在部队首长面前“俺能行”的三字诺言,刘延宝祖孙四代人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把守墓接力棒代代相传,六十三载诚心守护烈士墓园。刘延宝祖孙四代人的 事迹 告诉我们(  )

①价值观对人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②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人生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④价值判断决定价值选择,价值选择决定价值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承君一诺,必守终生”,体现了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重要导向作用,①正确。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刘延宝祖孙四代人六十三载诚心守护烈士墓园,体现了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也说明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②③正确。价值观决定价值选择,④错误。

11.2013年8月23日,农业部新闻办表示,针对“绝户网”(指那些网眼极小,会将大鱼小鱼一网打尽的渔网)等违规捕捞网具破坏渔业资源的突出问题,农业部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清理整治违规渔具专项行动。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这一举措(  )

①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遵循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做到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价值选择 ④坚持了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D。“绝户网”网眼极小,会将大鱼小鱼一网打尽。长期使用这种渔网捕捞,对渔业资源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因此,农业部开展清理整治违规渔具专项行动,遵循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价值选择,有利于我国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②③④符合题意。①属于唯物论范畴,不符合题目知识限定。

12.右图的漫画主要告诫我们办事情(  )

A.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D.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解析:选C。贩卖公民个人信息是错误行为,C项是漫画给我们的应有警示。

13.“菜篮子”里装着农民的收入,也盛着市民的支出;物价调控,既要顾市民,也要顾农民。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种观点体现了(  )

①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不能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

②在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时,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既要把握现象,也要把握本质

④在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要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农民的收入、市民的支出都是民生问题,“物价调控,既要顾市民,也要顾农民”,体现了政府解决社会问题时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②④正确。①③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知识限定,应舍去。

14.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

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对人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③个人的人生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可自然转化为现实 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实现人生价值需一定的社会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人生经过三种境界才能实现自己目标,这启示人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具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并为之进行孜孜不倦的追求,①②正确,故答案选A。人生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③观点错误。④说法本身正确但材料没有涉及。

15.萍乡市安源区南台小学54岁的女教师段利萍不幸痛失右手四指及大部分手掌后,凭着顽强的毅力刻苦练字,并用左手完成板书和批改作业等工作,在教学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不仅如此,她还用左手和爱心为留守学生撑起温暖的家。这说明(  )

①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社会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④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段利萍的事迹一方面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另一方面也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①③正确。②不合题意。④说法过于绝对,均应舍去。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某市市委高度重视,要求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确保活动取得成效。为认真做好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该市市委将“作风建设年”活动有机融入其中,坚持领导示范、超前谋划、统筹推进,为实现教育实践活动高标准起步、高起点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民声、访民情、解民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坚持边查边改、边整边改,把解决问题贯穿活动全过程,干部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有效开展,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前预热、先行先试,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工作基础和制度基础。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谈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8分)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该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成效的原因。(12分)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回答问题的能力。第(1)问,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使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因此,据此回扣题目限定知识,不难得出问题答案。第(2)问,首先要仔细审读材料,明确某市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做了什么,然后紧扣题目知识限定回扣教材,对接相关哲学依据,再观点统率材料,具体分析说明即可。

答案:(1)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发挥先进的社会意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积极作用。(4分)②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有利于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4分)

(2)①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发挥了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3分)②将“作风建设年”活动有机融入其中,坚持领导示范、超前谋划、统筹推进,发挥了正确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重要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3分)③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民声、访民情、解民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坚持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分)④有效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前预热、先行先试,遵循了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民声、访民情、解民难,坚持边查边改、边整边改,把解决问题贯穿活动全过程,做到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必然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3分)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3年5月13日,国务院主持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动员部署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工作。

材料一 指出,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和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

材料二 强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是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一招,今年要开好头。一要以简政放权稳增长。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打开转变政府职能这扇大门,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二要以简政放权推转型。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使企业和产业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优化升级,为转型提供“源头活水”。三要以简政放权促就业。稳增长、促发展从根本上讲是为了扩大就业。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价值定位的正确性。(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何是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一招?(12分)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等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说明问题的能力。第(1)问,实际是要求说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相关要求,是如何符合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标准的。仔细审读材料,明确其中有效信息,不难得出问题答案。第(2)问,要紧扣题目知识限定,抓住材料二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简政放权稳增长”、“以简政放权推转型”、“以简政放权促就业”等关键信息,分析组织问题答案。

答案:(1)①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有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4分)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有利于更好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分)

(2)①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进一步打开转变政府职能这扇大门,调整不合理的上层建筑,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4分)②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加快体制机制创新,能够使企业和产业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优化升级,为转型提供“源头活水”。(4分)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以简政放权促就业,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4分)

看了"高二政治必修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试题及答案"的人还看:

1. 高二政治必修三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2.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测试题答案解析

3. 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4.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月考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政治必修4《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教案

哲学生活知识提纲

第一单元

第一课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P2-5)(1)哲学就在身边(哲学离不开生活):①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生活离不开哲学):①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哲学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世界与人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P5-6)(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6)(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P6-8)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P5-6)(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自发、零散的世界观不叫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4、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P6)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相互区别:(P6-7)(1)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2)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相互联系:(P7-8)(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内容?(P9-10)(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2)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P10-11)(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P14)(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孤立的、静止的,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世界的本原)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所回答的是“世界怎么样”的问题(世界的状态)(3)在哲学史上,一直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二者的地位是不同的,后者总是从属于前者。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第三课

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P10-11)(1)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来源于时代)①哲学属于文化范畴,是对一定时代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②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2)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反作用于时代)①哲学批判旧思想和旧制度,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哲学可以预见未来,指明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③总之,任何反映时代的历史人物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2、马克思主义哲学(P17-23)(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P17-19)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③直接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P20-21)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②唯物辩证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③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P21-23)①毛泽东思想(基本观点: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②邓小平理论(主题: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③“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其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④科学发展观

第二单元

第四课

1、什么是物质?(P29)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P28~30)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也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2、什么是运动?(P3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运动与物质的关系(P31)区别:(从各自的含义上区别)联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离不开物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与静止的关系)(P32)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静止的含义(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并非不动,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3)任何割裂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统一性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第五课

1、运动是有规律的(P33)(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2)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2、什么是意识?(P35~37)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本质)(从中亦可说明为什么物质决定意识的道理)

3、意识的作用(1)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能动地改造世界。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这是意识最突出的作用)

4、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P41)(1)哲学理论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2)方法论要求: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②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第六课

1、实践的含义(P42)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运动。

2、实践的特点(P4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P43)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3、(P44~4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4、什么是真理?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什么?(P47)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5、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P47)(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6、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P48)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第三单元

第七课

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的普遍性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注意:并非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2、联系的客观性:(1)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注意: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1)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2)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1)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区别:①含义不同②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 联系: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2)方法论:①树立全局观念②重视部分的作用。

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第八课

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发展的,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2、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注意:①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②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3、发展史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3)方法论要求:①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对前途充满信心;②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迎接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1)区别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状态。⑵联系(3)方法论要求: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客观事物质变创造条件。②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第九课

1、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1)含义。注意: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2)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①含义: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②关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方法论要求: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或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世界观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要求: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2)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1)辩证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⑵应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1)含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注意: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但次要矛盾反过来也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含义: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2)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注意: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8、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1)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2)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3)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4)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第十课

1、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1)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创新的作用。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2)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坚决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①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②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①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②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及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第十二课

1、价值与人生价值。(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2)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看他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

2、价值观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和主体性特征。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1)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如何真正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1)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2)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3)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4)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没有冲突时,要把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5、价值的创造与实现(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和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高二政治必修四试题含答案

高中政治必修4《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哲学的含义;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4)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

 (5)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世界观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对哲学与世界观 、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3)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 、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树立科学世界观的重要性;

 (2)通过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关系的学习,懂得哲学的指导意义,从而使学生热爱哲学,喜欢哲学,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高考考点

 考点:哲学与具体学科

 难点 哲学和具体学科的关系

 哲学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马克思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哲学家,乘船要到他的彼岸去,在船上的时候,他发现船夫的年龄已经很大了,非常的辛苦,在那使劲地划着他的船,那么这个哲学家就说:?老先生,您学过哲学吗?老先生没上过多少学,他说:?哎呀,抱歉先生,我没学过哲学。?那么这个哲学家摊开两只手说:?那太遗憾了,你失去了50%的生命呀!?过了一会,哲学家又看老先生如此辛苦,在观察,他又说:?老先生,那您学过数学吗?那个老船夫就更自卑了,没学过数学,便说:?对不起先生,我没学过数学。?哲学家又说:?那太遗憾了,那您将失去80%的生命呀!?正在这个时候,突然一个巨浪把船打翻了,两个人同时掉进水里,都在做挣扎,就在这时候,船夫看着哲学家,如此费劲的在那挣扎,就说:?先生,你学过游泳吗?这个哲学家回答:?我没学过游泳。?那个老船夫说:?哎呀,那真抱歉,那你将失去100%的生命了。?

 问:1.这个老先生有没有世界观?哲学家有没有世界观?

 2.哲学如果不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用吗?

 师:这个老先生也许根本不明白自己有?世界观?,更不可能注意到他是受到?世界观?的指导。由此可见,世界观人人都有,只有自觉与不自觉之分。哲学家虽然理论知识掌握得很多,但是,夸夸其谈,不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最后,只能永远与鱼儿相伴。

 (二)进行新课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家周国平先生说,好奇心是人的理性的开端,人人都有好奇心,人人都可能是哲学家。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又说,每个人都可以大谈哲学,但并非每个人都是哲学家。

 问:对这两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师:周国平的话指出,每个人都会在生活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对世界的一定看法,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在这一点上,哲学家与普通人是共通的。 黑格尔的话指出,世界观虽然跟哲学有关,但尚不等于哲学。

 那么,到底什么是世界观?

 师:每个人都要接触周围的事物,都会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对事物的 认识,这种认识积累多了,就会形成对世界的一定看法。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注意)①整个世界:物质世界(自然界、人与社会),精神世界(观念、思想等)②人与世界的关系:a。人对世界的影响(人能否认识和改造世界、人怎样认识和改造世界);b.世界对人的影响:(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③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不同于人们对某个事物或某个方面事物的个别看法(如自然观、社会观、国家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等等),又存在于个别观点和个别看法之中,是有共同性、一般性、根本性的观点(形成对世界事物的最一般的看法和最基本的观点)

 ④世界观的特点:a.世界观人人都有(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b.但往往是自发的、朴素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故而有正确和错误之分;c.研究的对象是关于整个世界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不是具体的,个别的);

 判断下列观点是否属于世界观:

 太阳东升西落。

 闻鸡起舞。

 张三早上5点起床。

 火车在动。

 地球是运动的。

 世界是运动的。

 水总是往低处流。

 问: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人人都是哲学家吗?那什么是哲学呢?

 师:从本质来讲,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如何理解呢?

 ①哲学是哲学家把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并不等于哲学。我们既要反对把哲学简单化,又要反对把哲学神秘化。

 故事:

 有位秀才进京赶考,住在一家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自己跟心爱的表妹躺在一起,但背靠着背。秀才第二天赶紧找了个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 听,连拍大腿叹气道:?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着背,这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看见了感到非常奇怪,就问他:?不是明天才考试吗,怎么今天你就要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我倒觉得,这次你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这次你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背靠靠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算命者与店老板为什么在秀才去与留之间有不同的说法。

 生:略

 师:人们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人的思想观念不同,人的行为方式方法也不同。思想观念决定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反映着人的思想观念。大家能不能举些这些方面的例子?

 生:略

 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冒雪爬 上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祈求?神灵奶奶?为她生病的小孙子降福,并保佑她八十多岁的老伴长命百岁。临下山时,留 下一百元钱,专门嘱咐说,这钱是?修庙宇、塑神像?的。

 这位老太太这么大年纪冒雪爬上高山之巅,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在她的心目中,?神?支配了她一家人的命运。

 虽然我们这位老奶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世界观,不过,她却真真实实地存在有世界观,同时在这个世界观的指 导下,她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和我们不同,然后让学生理解方法论的概念,最后从刚才这个例子里面概括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在美国,有一哲学家与一珠宝商是好朋友,两人经常在一起。有一天,珠宝商在纽约的某旧货市场上发现了一件工艺猫,黑色的,很旧,很沉,但两只猫眼却闪闪发亮。于是要求只买下猫眼。但卖主说:?那剩下的猫身谁还会要啊?最终珠宝商还是以75美元买下了两只猫眼。珠宝商回去以后,就向哲学家朋友炫耀:?猜猜看,我花75美元买到了什么?两颗宝石!?哲学家问明了情况,得知卖主还在,于是飞快地赶到那里,用25美元买下了猫身。回去后,哲学家用小刀刮去猫身外面的黑漆,结果露出了黄灿灿的金子。哲学家兴奋地说:?果然不出我所料:猫眼是如此贵重的东西,猫身怎么会是普通之物呢?。

 ◎珠宝商凭什么知道两只猫眼是宝石?而哲学家又凭什么知道猫身也是宝贝?

 ◎这个故事揭示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怎样的关系?

 生:略

 1、具体科学知识的内容

 人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具体的知识,这些知识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类:

 (1)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即自然科学知识

 举例: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2)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即社会科学知 识

 举例:文艺学、伦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

 (3)关于人的认识 和思维的知识,即思维科学知识

 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1)区别 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②.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举例:生物学中的遗传和变异、物理学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伦理学中的义与利;反映到哲学上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观。

 ◇提示:如何看待?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所包含的哲学思想?

 黑格尔的命题,正确的一面是看到了?反思?在哲学思想的形成中的作用;缺陷是认为哲学思想来自于主观的?精神?和?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思想来源于人在实践中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2)联系21世纪教育网◇课堂探究:(1)恩格斯的上述论断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如何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探究提示:(1)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哲学就会干涸、枯萎。

 (2)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之所以富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存在和发展,就在于它以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从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

 ──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学生活动:阅读P9材料,思考牛顿为什么会发生前后的差异?(补充牛顿的贡献材料)

 (唯物主义世界观推动了他的科学研究,唯心主义世界观阻碍了他的研究工作。如果牛顿不相信上帝,是不会得出?第一推动力?的结论的。牛顿工作的得失告诉我们,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否则,科学研究会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掌握三个概念:世界观、方法论、哲学;理解三对关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的概念:(让学生总结)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高中政治必修4《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教案二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哲学的含义;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4)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

 (5)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1)通过世界观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的能;

 (3)通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树立科学世界观的重要性;

 (2)通过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关系的学习,懂得哲学的指导意义,从而使学生热爱哲学,喜欢哲学,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1. 本框重点:

 (1)哲学的含义;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 本框难点:

 (1)世界观的含义;

 (2)哲学的含义。

 教学工具

 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哲学的本义是什么?哲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学生回答)

 (教师)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的学问。但这还不是哲学的真正含义,那么,究竟什么是哲学呢?让我们来学习本框的内容。

 讲授新课: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教师)本框的标题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一定和世界观有关系。那么,什么是世界观呢?

 1. 世界观的含义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5本目第一段,了解世界观的含义。

 教材分析: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思维点拨:①注意:?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三个部分。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的看法,不是对世界某一部分的看法。②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不是对某一事物的具体的看法。

 指导学生阅读P6第二自然段?专家点评?,进一步理解什么是世界观。

 举例说明什么是世界观,什么不是世界观。

 指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指导学生阅读P5末段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引思:我们已经知道了世界观的含义,那么,同学们是否都有世界观呢?(学生回答)

 思维点拨:世界观人人都有,只不过有些人的世界观是零碎的、不自觉的,自己可能没意识到而已。

 举例说明人人都有世界观:一位老太太上山求神为她生病的孙子祈福消灾的故事。

 引思: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既然人人都有世界观,那么是否人人都是哲学家呢?

 引导学生完成P5?课堂探究?: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为什么呢?

 思维点拨: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世界观并不等于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不自觉的,还未有上升为哲学。这也是?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的原因。

 3. 方法论的含义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中段,了解方法论的含义。

 思维点拨:方法论是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当人们用一定的世界观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时,世界观就具有了方法论的意义。

 世界观 观察、处理问题 方法论

 4.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中段,了解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教材分析:

 (1)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课堂探究:引导学生阅读P6材料并思考:人的思想观念与其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

 举例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①前面事例:老太太孙子生病,为什么她不带孙子去看医生,反而上山为孙子求神祈福?②对?半杯水?不同人的看法。

 觉悟提升:启发学生要加强世界观的改造,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末段到P7第一段,了解各门具体知识的含义和分类。

 自然科学知识

 1. 人类形成的具体知识有三类 社会科学知识

 思维科学知识

 引导学生分析当天的课程表,并将各科课程分类。

 2. 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

 从研究对象、揭示规律两方面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

 (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完成)

 举例说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

 人: 哲 学(哲学研究人的共同本质和特征,张三长得怎么样,哲学不管。)

 张三:具体科学(张三有身高、体重、肥瘦、相貌等自己的特殊特征。)

 引思: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有区别的,那么是否意味着哲学与具体科学就没有联系了呢?

 引导学生完成P7?课堂探究?:恩格斯的上述论断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如何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探究提示:恩格斯的话说明了: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与具体科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思想启示:我们既要学好哲学,也要学好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的其他科学,不要过于偏科,那种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取代论?是错误的。 引思:哲学离不开具体科学,那么具体科学是否需要哲学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8末段内容)

 思维点拨:哲学能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工作都是自觉、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引导学生完成P8?课堂探究?:牛顿的世界观对他的科学研究有什么影响?牛顿研究工作的得失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探究提示:科学家的研究工作都是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完成的,晚年的牛顿由于相信上帝,错误的世界观使他的研究工作陷入混乱,导致失败。这启示我们:不同的世界观指导人们的工作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觉悟提升:怎样才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呢?那就让我们学好本册教材,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让我们走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殿堂,拥抱哲学!

高二政治必修四最简单详细知识点

政治必修四是高二教学的重要课程,学生多做试题,能够整合知识点,并深入理解,下面我给大家带来 高二政治 必修四试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必修四试题(选择题)

 1、下列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③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在现阶段,要使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改变社会主义性质,这就要求①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逐步上升,非公有制经济逐步减少 ②使公有制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不断增强 ③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在所有地区都超过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超过非公有制经济 ⑤在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前提下,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

 ①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 ③坚持两点论和论的统一 ④观察和处理问题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

 A、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3、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 )

 A、运动和静止 B、新事物和旧事物 C、量变和质变 D、内因和外因

 4、?强将手下无弱兵?告诉我们这样的哲理( )

 A、内因在事物变化发展中的作用是第一位的

 B、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C、内因和外因是相互联系的

 D、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不仅是不可缺少的,有时甚至还起非常重大的作用

 5、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 )

 A、是否承认矛盾,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发展的源泉

 B、是否做到用联系地、发展地、全面地观点看问题

 C、物质和意识之间,谁决定谁的问题

 D、意识能否正确的反映物质

 6、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 )

 A、主观能动性 B、 理性思维 C、劳动 D、心理、情绪、情感

 7、?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辛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段话说明( )

 ①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③ 理想的实现要靠艰苦奋斗 ④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费兰西斯?培根说:真正的哲学家应当像蜜蜂一样,从花园中采集原料花粉,消化这些原料,然后酿成香甜的密。这个比喻所蕴涵的哲理是( )

 A、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获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B、在充分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才能获得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香甜的密?,理性认识是?采集的花粉?

 D、培根的比喻违背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混淆了哲学家和蜜蜂工作的不同特点

 9、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下列不属于主观因素的是( )

 A、客观条件 B、观念 C、 思维方式 D、坚韧不拔的意志

 10、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

 ①占有大量丰富可靠的感性材料 ②运用 抽象思维 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③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④把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接受检验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1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是因为 (   )

 ①集体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雷锋在 日记 中写道:?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这表明( )

 A、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的前提

 B、个人利益可以促进集体利益的发展

 C、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而集体更具有根本性的特点

 D、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总是一致的

 13、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是( )

 A、为人民服务 B、个人、集体、国家三者相结合

 C、个人正当利益 D、本地区、本部分的利益

 14、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从哲学上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

 A、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 D、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15、现阶段,我国提倡的价值观是( )

 A、享乐主义 B、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 C、个人主义 D、集体主义

 16、哲学是( )

 A、关于 方法 论的学说 B、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关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 D、关于人的学说

 17、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

 A、物质 B、意识 C、物质或意识 D、物质和意识

 18、?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

 A、联系 B、客观实在性 C、运动 D、永恒性

 19、茉莉、米兰香气袭人,可花香并不艳丽;君子兰、牡丹雍容华贵,但并不那么香;玫瑰倒是色香俱全,却有刺。鲜者,取其鲜;香者,取其香;带刺者,更宜贵而鲜其香。?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获得正确意识,必须做到客观和主观相符

 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D、看问题要一分为二,要分清主次

 20、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表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决定物质

 C、有时物质决定意识,有时意识决定物质 D、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相互依存

 21、引起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外在条件 B、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

 C、事物的内在本质 D、一事物与它事物的相互联系

 2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两句话揭示的哲学道理是( )

 A、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B、要善于承认矛盾,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形象说明( )

 A、意识与物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B、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C、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世界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

 24、爱迪生一生发明创造了很多,其间,他几乎每天忙于实验。许多人不理解他的行动,有人甚至认为他的实验毫无价值。一位老太太曾经问他:?你天天搞这些玩艺,有什么意义?爱迪生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到:?新生婴儿有什么用?爱迪生话的哲学寓意是( )

 A、要注意事物发展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B、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艰苦过程

 C、事物总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新生事物

 25、马克思主义认为:运动就是( )

 A、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B、事物位置发生了变化

 C、事物的数量、规模发生变化 D、事物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26、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  )

 A、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B、相互区别对立的关系

 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27、正是基于不同物种间相生相克的循环链条,大千世界才能维持生态平衡,得以丰富多彩。这一事实蕴含的哲理是( )

 A、不同物种之间是相互制约的 B、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C、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28、矛盾的普通性是指( )

 A、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B、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C、没有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D、有时有矛盾,有时又没有矛盾

 29、计算机网络给我们提供大量有益的信息,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但它同时也带来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于传播一些有悖于社会道德规范的东西。从哲学上看,上述材料表明( )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相互分离 B、矛盾的对立性离不开统一性

 C、矛盾双方相互吸引 相互联结 D、事物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30、下列表述中,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 )

 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②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③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③④

 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满分20 分)

高二政治必修四试题(简答题)

 31、规律客观性的含义是什么?(3分)其集中表现是什么?(2分)

 32、简述新事物必定能战胜旧事物的原因(5分)

 33、主观能动性的含义是什么?(2分)其表现是什么?(3分)

 34、简述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分)

 三、分析说明题(共2题,每题5分,满分20分)

 35、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加快西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西部农业和农村积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相结合,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培育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区经济。

 请用辨证唯物论,结合材料分析西部农业、农村做法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36、材料一:自己曾经发表的一篇 文章 竟然在2004年被江西一名考生抄成了 高考满分 作文 !今年5月13日,作者曾颖意外发现该情况后,到网上发了一帖声讨该考生,没想到招来骂声一片:?抄苏东坡也是抄,抄白居易也是抄,抄您老人家倒是犯罪了,呵呵!? 有人公然宣称:?抄袭有理,复制无罪!?

 材料二: 2006年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发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胡锦涛讲话中提出?八个为荣、八个为耻?,全面阐述了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对明确是非、善恶界限,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请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结合材料谈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

高二政治必修四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部答案)

 1-5AACDA 5-10ABBAA 11-15BCABD

 16-20BABDA 21-25BCBDA 26-30ABADA

 (大学城答案)

 1-5BABDA 6-10BCBDA 11-15 ABADA

 16-20AACDA 21-25 ABBAA 26-30 BCABD

 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31、规律是客观的,指的是它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3分)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2分)

 32、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社会领域里,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5分)

 33、主观能动性的含义是指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2分)主观能动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及能动的认识世界的活动(想);改造世界的能力及能动的改造世界的活动(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如决心、干劲、意志等。(3分)

 34、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当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5分)

 三、分析说明题(共2题,每题5分,满分20分)

 35、答案: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从本地的实际出发的结果,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3分)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种正确的意识,对西部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起了巨的的推动作用;(3分)坚持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相结合,培育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区经济则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3分)(材料分析到位,可酌情多给1分)

 36、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3分)?八个为荣、八个为耻?对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结合材料 略)(2分)

 (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对人作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3分?八个为荣、八个为耻?,是属于正确的价值观,对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青年学生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的选择和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分)

2个高中政治问题 必修4哲学里的内容

很多高二生在逆袭政治时的问题就是不会变通。对于这类学生,往往是教材好学,题难做。所以,在学习政治的同时,一定要学会变通。这样才能对教材理解深刻,并且能够做到灵活运用。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高二政治 必修四最简单详细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政治必修四最简单详细知识点1

1.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政治自由。如言论、出版、集会、结社、_、_等。

③监督权。

(2)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该把握的基本原则(P10-11)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怎样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①关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相对应而存在。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②要求:一方面,公民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公民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只有履行一定的义务,才能获得相应的权利。

5.公民如何投处理性的一票

①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

②要不断提高自己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端正参加选举的态度,提高选举能力,选出切实能代表人民利益的人。

③要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公民参与意识,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④要不断提高政治参与能力,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判断基础上,郑重投出自己的一票。

6.(1)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重大意义:

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③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④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物的热情和决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7.民主管理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①发展基层民主,是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②是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③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④能极大的调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8.(1)公民行使监督权的 渠道 有哪些

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制度。

(2)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意义:

①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②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公民怎样才能行使好监督权?

(1)公民要勇于行使监督权利: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2)公民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依法行使监督权,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9.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A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也是判断有序与无序的准绳)

B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C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0.(有序的政治参与:在中国***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职责、程序、要求,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就能确保有序地参与。)

高二政治必修四最简单详细知识点2

1、什么是 文化 的多样性?

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足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重点)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 社会实践 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重点)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重点)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6、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重点)

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文化的错误倾向。

7、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或尊重文化多样性)?(4、5、6组合)

8、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那么何为文化传播?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9、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2)人口迁徙。(3) 教育 。

10、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1、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高二政治必修四最简单详细知识点3

文化对人的影响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影响: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 思维方式 。

3.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5.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日益突出。

6.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高二政治必修四最简单详细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梳理

★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 高二政治必修四课本知识点大全

★ 高二政治必修四重要知识点总结(完整版)(4)

★ 高二政治必修四课本知识点大全(2)

★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二政治必修四必背知识点梳理

★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高二政治必修四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总结(2)

★ 高二政治必修四原理和方法论知识点归纳

1)打个比方:

个性与共性就是水果和苹果橘子香蕉梨的关系.

共性是水果个性是苹果橘子香蕉梨

当然是先有苹果橘子香蕉梨才有水果了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哲学是研究物质的共性的,哲学的物质范畴是对一切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共同本质的认识。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的个性的。

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存在于每个具体的物质 形态之中,不能脱离各种具体事物而存在,但是它又不同于任何一个具体的物质形态。例如 我们不能说“水是物质”,因为这样判断就是把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水”当作物质,也就是把个性当作了共性,因而是错误的。但是我们可以说“水是物质的”,这个判断指明“水”具有物质的属性,因此是正确的。在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指的是有形的实体,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它和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的关系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