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语文高考答案,2121语文高考答案
1.2012年河南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2022年成人高考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高起点《语文》?
3.求2011年重庆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4.高考语文试卷是不是只有唯一答案
5.2022全国乙卷语文答案:2022全国乙卷语文试卷评析及参考答案
6.高考真题答案什么时候公布
7.什么时候公布高考答案
8.2009修订第三版高考语文100练答案(一小部分
2009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答案详解一、(12分)1.A(B fèn; C抢qiāng; D识 zhì) 2.D(南腔北调不符合语境)3.B(A缺主语,且前面说的是人才,后面说的是岗位;C “实现”多余;D“命题、决赛、海选”语序不当)4.D(4句的“它”指代“中国结”5句的“衣着、佩饰”引出最后一句)二、(9分)5.C(“跟‘经纬’之‘经’没有关系”原文无据) 6.B(“尽管很重要”原文无据) 7.C(强加因果) 三、(9分)8.A(禀:禀性,天性)9.A(B第一句说的是父亲生病 C第二句是别人想帮助他时他说的话 D 第一句只是说别人说送给他的东西是因为今年太冷,而建安的绵质量好) 10.C(没有“引农田中水”)四、(23分)11(10分)(1)(5分)自认为不能广泛施舍,致使这些人跌倒,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译出大意给2分,“颠沛”、“乃”、“足”三处,每译出一处给1分。(2)(5分)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止是我一人而已。译出大意给3分,“其”、“耋”两处,每译出一处给1分。12.(8分)(1)(4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答出景色给2分,答出寓意给2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意思答对即可。(2)(4分)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答出情怀给2 分,能结合诗句分析给2 分意思答对即可13.(5分)(1)①故不积跬步②无以至千里 ③功在不舍 ④池鱼思故渊 ⑤开荒南野际(2)①风急天高猿啸哀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 ③潦倒新停浊酒杯 ④业精于勤 ⑤毁于随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五、(22分)14.(4分)①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②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15.(6分)(1)(3分)①绝地中的桦为了生存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力量;②生存挣扎的代价是沉重的;③生命的痛苦与希望同在。每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2)(3分)①不幸的命运常常在毫无准备中降临;②桦的生存轨迹与生存环境因灾难而发生的根本改变;③他们将面临新的抉择。每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16.(6分)(每点2分)①它们的命运不同: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②它们的形态不同:白桦挺拔明快,而岳桦身躯匍匐;③它们的性格不同: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答题依据在第6、8、9、11段)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17.(6分)第一问(2分):①拟人;②比喻。每答对一点给1分。第二问:(4分)①通过拟人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由谷底到峰顶、由平凡到卓越的过程更加生动形象;②通过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的气质得以揭示和提升。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六(15分)18.(4分)①删除或改为“他”;③改为“合图”;④删除或改为“他”;⑤改为“苏泽广”或“父亲”每改对一处给1分,只指出编号,没作修改或修改错误,均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9.(4分)示例:全民健身口号征集活动在一个月里,收到应征口号千余条,稿件来源广,参与人数多,经过评审,最终入选的口号为“我运动,我快乐”。语意完整,给2分,如缺少“全民健身口号征集活动”主题信息,只给1分;句子通顺,给2分。20.(7分)内容贴切,给2分;形成排比,给2分;句式相同,给2分;有文采,给1分。七、(60分)21.作文(60分)较符合题意的角度有:善于发现小问题;对生活中的现象勤于思考;偶然与必然;细节决定成败;发现与创造等。(实际上,我的《五十天作文过五关》的作文讲座中提醒大家关注的十个话题中的“借鉴与创造”与此题目非常相似。我的博客“素材积累”栏目中的文章《2009作文素材(二)》中三次提到“发现”的话题。)附:文言文译文郭原平,字长恭,他很孝顺,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侍养父母。他会做木工,常靠给人做工供养双亲。他生性谦虚,每次给人做工,只取一般木匠的工钱。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饭就算了。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饿;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钱回家,在村里买米,然后烧火做饭。父亲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渍的蔬菜,这样过了一冬一夏。父亲丧事办完后,他自己盖了两间小屋作为祠堂。逢年过节,常在这里悲哀悼念,几天只啃几口干粮,不喝汤水。父亲丧服期满后,他再也不吃肉。在母亲面前,他稍微吃一些(鱼肉)表明自己(胃口很好),在自己的屋里,他从不轻易吃(鱼肉)。从此以后直到去世,三十多年(他都没有吃鱼)。高阳许瑶之免去建安郡丞后回乡,派人送他一斤丝绵,原平不要。瑶之就亲自登门,对他说:“今年冬天太冷,建安的丝绵又好,所以我拿来奉送给您的父母。”原平才拜谢收下。郭原平每次去市场卖东西,别人问多少钱,他总是栽减成市价的一半,这样时间长了,邑里的人都知道(他这种情况),于是加还本价给他,卖者买者彼此总要互相推让。郭原平总想使买的人稍稍减价,等价钱低廉然后才收钱。 郭原平住的房屋下面潮湿,他便绕着宅基挖了条水沟疏通淤水。他在房子旁边种了一些竹子,春季夜里有人来偷竹笋,有一次,郭原平偶尔起来撞见了,偷笋的人奔逃掉进了水沟。(郭原平)自认为不能广泛施舍,致使这些人跌倒,于是在种植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又采了些竹笋放在篱笆外面。偷笋人感到很惭愧,从此再也没有人去他家偷笋。郭原平以种瓜为业。宋世祖大明七年发生大旱灾,他的运瓜水道不再能通船,县令刘僧秀怜惜他贫穷年老,放其他沟渠的水给他。郭原平说:“普天下大旱,百姓都很困难,怎么能减少灌溉稻田的水,用来通行运瓜的船呢?”于是他步行改走他道去钱塘卖货。每次行船来钱塘,看见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坝下还没有牵过去,就迅速操桨过去帮助,自己的船自己牵引,不要旁人的帮助。若是自己的船已经通过了水坝,后面的人还没赶上来,他常常停船等待,这样已成了习惯。太守王僧朗推举他为“孝廉”,郭原平没有接受。太守蔡兴宗来到该郡,对郭原平的为人行事也很钦佩,感到惊异,于是便把自己的米馈赠给郭原平和山阴县朱百年的妻子。郭原平坚决地一再推让,誓死不受。有人问他说:“府君嘉奖你淳厚的德行,怜悯你年老贫穷,所以才有赡养之赠,岂能苦苦推辞呢?”郭原平回答说:“府君如果因我的孝义行为而给以赏赐,则不止我一个人做得好,所以不能随便承受这种赏赐。如果因我贫穷衰老而馈赠,而八九十岁的老人很多,家家都很贫困,并非只是我一个罢了。”他始终不肯接受,朱百年的妻子也推辞不接受。
2012年河南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考点通高考语文2023答案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可以搜到。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语文》也是中国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的一门主要学科。
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一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运用书面语和口语的能力;一是记忆和理解语言和文化的知识,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化学。任何语种都属于语文的范畴,文言文和实用文都是语文中的文章体裁,不仅仅是指文学的东西才是语文。
“语文”一词,收入词典的时间较晚,1951年才收入有关词典(据《呼吁母语课程重新命名》)。但《辞海》和《辞源》一直未收编作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法是“‘语言和文字’也指‘语言和文学的简称’”。
《新华词典》注为“‘语言和文学’,也指‘语言和文章’或‘语言和文学’”。这些工具书,因都没有把“语文”作学科名来解,对“语文教育问题”几乎不起好作用。语文课学习的“语文”是“中国古今书面语言作品”。
2022年成人高考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高起点《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通泌出,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童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葬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计葬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其次.处在相付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锐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双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黑箱在使科技知识被使用者广泛共享之时,也往往使这部分知
识因共享而贬值甚至被人遗忘.那么还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例如电磁理论、牛顿力学,甚至四则运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技术所构成的平台还有一个历史维度。时至今日,历史上的很多技术已经失传或过时,但是也有相当多的技术流传至今,例如中国的针灸,以及敬落在各古老民族中的特珠技法等科技黑箱都是如此。这提示我们,对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知识应予宽容。此外,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滋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
(摘编自吕乃基《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
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箱,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而科技黑箱,则至少它的设计者理解和掌握其中所含有的知识。
B.与黑箱不同,科技黑箱的操作是可控的,使用者不必透彻掌握其工作原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C.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
D.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如电脑、手机,都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可以说,是科技造就了科技黑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当今世界,每一个科技黑箱的使用者都能像牛顿一样“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这个“巨人”就是科技黑箱.
B.知识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这是现在计算机天才、黑客和 神童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
C.越是高端的科技黑箱,主体对它的千预就越大;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实践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
D.使用者表面上是在支配着科技黑箱,但实际上他们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了科技黑箱潜移默化的影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的科技黑箱能够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提供崛起和赶超的机会,他们即使没有掌握科技黑箱中的知识,也可以享用这些知识。
B.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但提示我们,应当对这些知识予以宽容。
C.科技黑箱不仅包括当代的高科技成果,也包括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很多技术,如中国的针灸以及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
D.由于科技黑箱使用简单方便,于是就可能发生滥用的现象,其直接后果就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官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燧(1117—1193),字照邻,临江军人。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秩满,当为学官,避桧,调静江府察推而归。 燧未第时,梦神人示以文书,记其一联云:“如火烈烈,玉石俱焚;在冬青青,松柏不改。”已而果符前事。未几,丁忧。三十二年,授靖州教授。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累迁至国子司业兼权起居舍人,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产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产,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制坐视?” 为请诸朝,发太仓来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 ②镪:成串的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
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隧格尽职守的一组是
①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 ①③⑤ B.①④⑥
C. 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
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
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魔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
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早,他奏请下诏诸
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佣译成现代汉语。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人皆有之, 。(《孟子·告子上》)
(2)鸣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君子不齿, 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3)四十三年,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马裤先生 老舍
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的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登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
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
茶房跑来了。“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的说,
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
茶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
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拿枕头,”
“先生,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茶房说的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
茶房看马裤客人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 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
“拿茶!”
“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
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茶房故意地笑了笑,表示歉意。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腿
刚预备好要走,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
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竟自没回头,一直地快步走开。
“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
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茶房始终没回头。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的床上。 “你坐二等?”这是问我呢。我又毛了,我确是买的二等,难道上错了车?
“你呢?”我问。
“二等。快开车了吧?茶房!”
他站起来,数他自己的行李,一共八件,全堆在另一卧铺上。数了两次,又说了话,“你的行李呢?”
“我没有行李。”
“呕?!”他确是吓了一跳,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早知道,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
茶房从门前走过。
“茶房!拿毛巾把!”
“等等,”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
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大衣,已占了两个。
车开了,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
我心中安坦了许多。
到了丰台,车还没站住,上面出了声,“茶房!”
没等茶房答应,他又睡着了;大概这次是梦话。
过了丰台,大概还没到廊房,上面又打了雷,“茶房!”
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
“干吗?先——生——”
“拿茶!”
“好吧!”
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
“不要茶,要一壶开水!”
“好啦!”
马裤先生又入了梦乡,呼声只比“茶房”小一点。有时呼声稍低一点。用咬牙来补上。
有趣!
到了天津。又上来些旅客。
马裤先生醒了,呆呆地立在走廊中间,专为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忽然用力挖了鼻孔一下,走了。下了车,看看梨,没买;看看报,没买;又上来了,向我招呼了声,“天津,唉?”我没言语。他向自己说,“问问茶房,”紧跟着一个雷,“茶房!”我后悔了,赶紧的说,“是天津,没错儿。”
“总得问问茶房;茶房!”
我笑了,没法再忍住。
车好容易又从天津开走。
刚一开车,茶房给马裤先生拿来头一份毯子枕头和手巾把。马裤先生用手巾把耳鼻孔全钻得到家,这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最后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我给他数着,从老站到总站的十来分钟之间,他又喊了四五十声茶房。茶房只来了一次,他的问题是火车向哪面走呢?茶房的回答是不知道;于是又引起他的建议,车上总该有人知道,茶房应当负责去问。茶房说,连驶车的也不晓得东西南北。于是他几乎变了颜色,万一车走迷了路?!茶房没再回答,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
他又睡了,这次是在头上摔了摔袜子,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而是照顾了车顶。
我的目的地是德州,天将亮就到了。谢天谢地!
我雇好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
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描写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经历,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
B.小说普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茶房对马裤先生的不满,就是通过茶房眉毛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
C.马裤先生一上火车就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是因为马裤先生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比较讲究卫生。
D.“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这样结尾既表达了“我”对茶房的同情,也为小说画上了一个幽默的句号。
E.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就是通过“我”的言行反衬出来的。
(2)小说开今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国母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回国参加建设。并于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1956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
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看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上世纪70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诱?是什么起到抗腐性的保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性而才民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然而,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10倍、20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有所创造。作为学界前辈,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
1983年,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以她的身份,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可是人们时常在校车上看到她的身影。她说:“在车上既可以提前处理一些公事,又可以借这个机会与同志们交谈.倾听各种议论.从校内的事到天下事都可以成为车内的话题,其中
有牢骚.也不乏独到的见解:特别有意思的车内总有一两位不愿隐瞒自己观点、也不
善于窃窃私语的同志不时发表一通高见,而且获得一些同事的共呜.”在这里,教师对
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得到了反映,学校的决策又通过谢希德的盆传深入人心.
谢希德这样一位日夜为科学事业操劳的学者,业余爱好广泛.嘉喜欢多彩的生活.她
酷爱集邮,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和阅读文学作品.生活虽然是丰富的.但一个人却不可能
样样喜好、样样精通。有人曾撰文说谢希德爱好和擅长烹任,其实她对此谈不上内行。
为此她特意关照那位作者要实事求是:“中国的烹饪大有学问,我还未入门,其实我的
手艺远不及我爱人.”
1987年,谢希德的丈夫、中科院院士曹天钦患重病住院,一位成就极高的科学家变
成了比孩于更雷要照顾的病人。谢希德接受了这个戏酷的现实。尽心屦行着妻子的职责,
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了一腔深情。那几年,谢希德政务缠身,再加上频繁的学术和外
事活动.身心都十分劳累。但是不管工作多忙,只要人在上海。她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去医院陪伴丈夫.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她和所有勤劳朴实的中国妇女一样,有着撼人心魄的人问至诚.
1999年,谢希德应邀担任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并修改书中的两篇科学小品.她深知即便是科普文章也不能不讲准确性.谢希德修改文章也像做科学实验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如某作者混淆了“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芯片是硅片经过多道程序加工而成的,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另一个地方,作者为求形像生动,用“指甲大小“未描述一个面积概念.不同人的手指甲可能差别很大,即便天同一个人,大姆指和小姆指的指甲大小也并不相同。谢希德根据实际情况把它改成“一厘米见方”这样较为准确的写法.求真的科学态度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谢希德对此更为看重。(摘编自王增藩《谢希德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新中国成立后,有人劝阻谢希德回国,是考虑她事业的发展,担心国内科研条 件差影响她在物理学研究上取得成绩。
B.担任校长的谢希德,经常乘校车上下班,使校车成为反映意见、宜传决策的重 要窗口。这体现出她为人的平易谦和。
C.谢希德在钻研科学的同时.业余爱好也很广泛,但不擅长烹饪,对此也不感兴 趣。所以不希望别人宣传她精于此道。
D.谢希德在修改一篇科学小品时,特地为原作增补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以 区别“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
E.本文撷取谢希德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关爱亲人的事迹,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
(2) 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3) 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6分)
(4)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放语使用恰当的下项是((3分)
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B.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吞’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掘倒,结果人赃俱获.
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百,把自己心中的债怒发泄勤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良的人遭伤害.
B.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C.哈佛燕京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卖旧书的盛会,每次我都能在一堆堆五花八门的书里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并因此而兴奋。
D.欧债危机爆发之后,欧洲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的记载见乏《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构空里面的籽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昨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⑧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l6.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而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愈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6分)
材料: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晋代王嘉在《拾遗
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钢,以为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光大约在5000年
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
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达古时期, ① 。从传世文献记裁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铜
器时代,但是 ② 。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
不少青铜器。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 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
晚期。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 ③ 。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
例相同。(5分)
梅花在冰天贡地的季节吐备,意在教导我们:学会竖任:
昙花于万级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船主诱一位修船工蛤自乙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别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
枕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峨.那只足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
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惫,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求2011年重庆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成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猎考网分享:2022年成人高考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高起点《语文》 ,答案来自考生回忆,仅供参考。 一、选择题(X为和内容相匹配的选项)
1、有错别宇的一项是()
X:傲慢 拍案叫绝
2.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是()
X:勉强 倔强 强基固本
3.填入横线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X:深入 坚守 从而
4、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组()
X: ....份墨登场....
5、有病句的一项是()
X: ...文化重要支撑...
6.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句子()
X: ..选项中②在最后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16分,每小题4分)
古人的文化(插图典藏本),沈从文
7.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镜色调鲜明,组织完美,是健康活泼的唐代物质文化的反映
B.唐代镜子图案的主题和表现技法丰富,鲜见融合了外来文化的浪迹
C.唐镜的图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唐代文化风俗与唐人思想情感
D.研究唐代的丝绸花纹可以通过研究唐代的镜子图案寻找证据
答案B
8.对文中有关唐镜新变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唐镜的造型突破了传统圆形的束缚,图案也有了对称性
B.银锡成分多,使得唐镜颜色也净白如银,镜身也随之增厚
C.唐镜的造型和图案有很多创新,并开始出现有柄手镜
D.特种加工镜的制作超越了前朝的历史水平
答案D
9.对于文中提到的唐代镜子的寓意,不准确的是
A.希望子孙繁衍
B.祝福健康长寿
C.自由恋爱
D.女性美
答案C
10是()
A.
B.
C.
D.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1~14题。(25分)
我的母亲
(作者老舍 有删改)
11.答案答:我的母亲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写了母亲辛苦持家,热情待客,应对变乱,助儿升学,宽仁离别的事情。
12.答案答:母亲和儿子分别的不含:母亲艰难等款的辛酸,母亲对儿子学业有成、能帮村家庭的欣慰
13.答案答;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突地写出了母亲对儿子回家过年的喜悦。得知儿子即刻就要返校的惊讶及无奈。远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对母亲去世的痛情和不能事养的遭憾之情,总结全文。
14.答案答:理解:母亲不仅养育了我,同时影响到我的习惯、个性、精神,影响了我一生。
四、古代诗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5~16题。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15.首联体现了梅花什么样的特点?
答案答: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傲然情态,不屈不挠的性格特点。
16.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情感?
答案答: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不屈不挠的品格,抒发了作者对梅花的依恋、爱护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9题。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己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译文:一般人的智力,能够看到已经发生的事,不能看到将要发生的事,礼的作用在于将某个行为制止在它发生之前,而法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行为进行处罚,所以法律的作用容易看到,而礼的作用难以知晓。礼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将罪恶杜绝在尚未形成之前,从细微处推行教化。所以说依法治国与以德服人并不冲突,法律惩处已经发生的错误,礼德教化人民,将恶抑制于萌芽之初。法律惩处错误虽然成果显著,但是不要忘了以礼教化人民才是正本清源之举!
17.18.19.
五、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以“我和我的朋友”为主题,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生活经历,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高考语文试卷是不是只有唯一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语文试题卷
一、(本大题共4小趣.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包扎(zā) 殷红(yān) 损兵折将(zhé) 还看今朝(hái)
B.劲敌(jìng) 答理(dá) 转弯抹角(mò) 悄无声息(qiǎo)
C.阡陌(mò) 膝盖(qī) 舐犊情深(shì) 刚愎自用(bì)
D.镌刻(juān) 恪守(kè) 迄今为止(qì) 煽风点火(sh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嗔怪 博弈 清澈见底 鞭辟入里
B.夜宵 边陲 涣然冰释 稳操胜券
C.遒劲 晋升 搬师回朝 返璞归真
D.诀窍 蓬松 不谋而合 崭露头角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去凤凰,是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凤凰的美便弥漫在这烟雨中,湘西的千年文化也在这烟雨迷蒙中荡漾开来。
B.网络热词不仅以独特的方式即时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而且还表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 变化。
C.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数字阅读、网络阅读方兴未艾,图书馆的传统职能正逐渐发生变化。
D. 他上学那会儿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那种人。按照规定,他可以申请贫困生助学贷款,但他却硬撑着不肯申请。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C.我们班有个“班妈妈”,说话霸道而幽默。“班妈妈”这个外号是她自封的,理由实在让人无语:“我的地盘 我作主,你们以后就是我的孩子了。”
D.不用说别的.就是光听听这些课程的名称——《公正》《幸福》《聆听音乐》——你就有昕
下去的冲动。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在前不久举行的世界报业和出版业展览会上,德国一份堪称“革命性”的个性化报纸———“niiu”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这份报纸的内容可以在网上根据读者的个性化要求量身定做,并以最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的纸张形式印刷出来,还能像传统报纸一样投递到户。
一切很简单:订户只需在第一天下午两点钟前登录“niiu”的网站,从其合作伙伴(包括德国国内外部分报纸和网站)中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提交后系统将自动排版.由专门的金司负责处理印刷,连夜生成一份独一无二的l6页彩版日报。这无疑就像素来只供应固定套餐的食堂开始提供幕式丰富的自助餐一样令人兴奋。翌日8时许,订户就可以一边翻阅自己“主编”的报纸.一边享用早餐了。
仅仅30天,“niiu”就吸引了超过1000人上网订阅,远超预期。“niiu”作为一个垮越两种媒介形态的互动产物,既可被视为纸质媒体转型的有益尝试,也可被视为网络媒体的大胆试水。“niiu”的成功说明.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之间可以超越竞争与对抗,做到互补共赢。
“niiu”的模式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充分利用了纸质媒体的优势,并对纸质媒体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网络媒体提供的新闻时常被人批评缺乏公信力,而“niiu”的合作伙伴多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优秀报纸,使其内容得到保障。“niiu”的内容供应商依据其被选择的内容数量获取利润,从而增加了额外收入,提高了“隐形”发行量。这种网上发行还促使传统媒体在提升新闻品质上更下功夫,增强竞争力。此外,传统媒体还可以通过分析“n iiu”订户选择文章的偏好,辅助调整报纸的内容定位。第二,这种新的形式开拓了纸媒的潜在阅读群,使广告投放更加精准,并带动了“网际”印刷。“niiu”的目标读者群主要是学生,因为他们更愿意尝试和接受新生事物,这种新形式为重构报纸与年轻人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对广告商而言,个性化报纸使他们有可能实现更具有针对性、更有效的广告投放,使广告效益最大化。“niiu”还实现了网络媒体与印刷行业之间的新合作,推动“网际”印刷技术的发展。[来源:Zxxk.Com]
利用新科技、新理念,赋予读者更大权利,让读者参与到报纸定制中来,既旧又新的“niiu”给了我们一个网络时代报纸生存的全新答案。
5.下列育关“niiu”报纸的表述,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A.根据读者从网上选择的不同内容编成的报纸
B.根据读者不同阅读习惯而选择不同纸张形式的报纸
C.由订户自己主编内容、网站排版和印刷的报纸
D.利用了新科技、新理念,既旧又新的报纸
6.下列对“niiu”模式可能产生的效果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它让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在竞争与对抗中实现了互动、互补和共赢。
B.它让内容合作伙伴可以依据其被选择内容的数量而获取额外收入,也提高了其报纸的
发行量。
7.下列推断,符台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niiu”让报纸从固定套餐变成了菜式丰富的自助餐,能改变读者阅读习惯,养成鲜明个性。
B. “niiu”在 矩短的30天时间就吸引了超过l000人上网订阅,远超预期,说明世界报业和出版业“革命”的成功.
C. “niiu”要求台作伙伴要有内存的保障和广泛的影响力,这将使网络媒体提供的新闻缺乏公信力的现状得到改变。
D. “niiu”进行的有益尝试和大胆试水,将会逐渐获得更多愿意接受新生事物的订户的喜爱。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8到10题。
江公皋传 [清]蓝千秋
江公讳皋,字在湄,号磊斋,世居桐城之龙眠山下。性敏慧,弱冠举于乡。未几,成进士,除瑞昌令。
瑞昌隶九江,负山带湖,民疲苶多盗,逋赋○1日积。公至日,前令坐系凡三辈,其一竟以累死,妻子不能归,公慨然白府,身任所逋,悉罢遣前令,归其妻孥。县郭并河,岸崩壅故道, 公捐俸倡首集赀筑堤,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是时闽、楚告警。瑞昌与楚邻,奸民乘间行剽劫,吏议发兵剿,公曰:“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因勒乡堡长宣谕利害,督丁壮材勇者巡察,时刺取其渠魁○2击杀之,盗遂息。
未几,迁巩昌守。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兴旁午○3,民疲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无敢呵者。公行部出郊,见数骑驰突过车,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越四岁,移刺柳州。柳僻南服,俗犷悍。时新收粤西,兵留镇柳州,军中多掠夺妇女,哭泣思归。公白大府,缴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恳归者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明年,柳帅卒,饷不继,士擐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饷应期至,军乃戢。粤西山峻削,柳尤连险,万石离立,斤斧所不厦,颇多巨木。时上方修太和殿,使者采木且及柳,柳人大恐。亡何,使者至,公即呼柳民问所产巨木地,令前导,公骑偕使者往视木。行数里,至绝巘下,山石嶙峋,木森森挺出,下临崖谷,马不能前。公解鞍,踞地稍憩,徒步邀使者登,使者有难色。公日:“上命也,木苟可出,守臣当先以身殉。”遂短衣持筇,扶两小吏先登,使者强随之,半崖路绝,无置足所。公仰视木顾使者日:“何如?”使者咋舌,大呼亟返,曰:“是不可取。”公曰:“木具在是,赖使者为上言不可取状。”使者遂还,奏免,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公享年八十有一,卒康熙乙未。公性廉明,故所在有声绩。为人孝友恬淡,通达时务,习吏事。始终洁白一节,贤达皆叹仰之。 (有删节)
[注]①逋赋:拖欠的赋税 ②渠魁:首领 ③军兴旁午:军队征敏繁多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 籍:登记
B.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 趣:通“趋”,前往
C.使者采木且及柳 且:将要
D.公仰视木顾使者日 顾:回头看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江皋“所在有声绩”的一组是
①性敏慧,弱冠举于乡 ②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
○3时刺取其渠魁击杀之,盗遂息 ④饷应期至,军乃戢
○5守臣当先以身殉 ⑥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A. ①②④ B. ②○3④ C. ①○5⑥ D. ○3○5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皋到瑞昌任县令时,当地贫困多盗,百姓长期拖欠赋税,前任县令也因此受到牵累。
江皋慨然承担所拖欠的赋税,让前县令和妻儿离去;又率先捐出俸禄集资修筑河堤,造福当地百姓。
B.江皋能体谅民情。他反对发兵剿灭“迫饥寒为盗”的平民,只杀掉了贼寇首领,消除了盗患;对军中被掠夺而思归的妇女,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
C.江皋处理政事冷静果决。有军人骄横凶悍,渔夺百姓,他严厉惩治,使军队不再扰民;
驻柳州军队因欠饷喧哗军门,他迅速应对,设法应期发给军饷,平息了事端。
D.江皋通晓吏事,做事灵活有谋略。朝廷修太和殿,派使者来粤西山中采集巨木。江皋邀
使者亲临巨木产地,其地势险要令人咋舌,使者返回后据实奏免,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四、(本大题 共3小题,共22分)
1l(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此辈迫饥寒为盗, 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3分)
②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4分)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曲线的部分断句(3分)
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
(明)王守仁《观德亭记》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 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来源:学科网]
13.补写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尝试的空缺部分。
(1)故余若将不及兮, 。(屈原《离骚》)
(2)梦入神山教神妪, 。(李贺《李贺箜篌引》)
(3)歌曰:“桂棹兮兰浆, 。”(苏轼《赤壁赋》)
(4)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5)柳宗元的《种树郭驼橐传》是一篇 体的传记。
(6)因长篇小说《雪国》《千只鹤》《古都》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 。
五、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帐。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作伪的时候。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的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
但是一般人用这几个词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诚实的品性确是 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那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来源:学科网ZXXK]
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
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请作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不是有无的分别。看人又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古语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有一个人送年礼,转来转去,自己送出去的礼物,有一件竟又回到自己手里。他觉得虚伪无聊,当作笑谈,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
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分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西方有句话,“人生是做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另一方面,诚恳、诚意也未必不是戏。现在人常说,“我是很有诚意的”,自己标榜自己。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不过一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量,强调自己的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底不是一回事儿。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就不免沾上些戏味。
(有删节)
14.如何理解“客气要大方,合身分,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在文中的含意。(4分)
15.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6分)
l6.文章说“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请找出作者这样说的例证。(6分)
17.作者认为“诚伪是品性,却又是 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持论的思维方式和态度。(6分)
六、(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8.请找出下列三项中有语病的一项,并针对语病进行修改。
(l)与过度利用自然资源相关造成的现象,如全球变暖、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扩大等,都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危害。
(2)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驻军图》中.标有“箭道”二字的城堡上,可看到有道路蜿蜒而下。
(3)按照一定顺序准确无误地将一长串数字记住,比牢记内容相互关联的文本或图像难度更大。
有语病的一项是:
针对性修改:
19.青葱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喻体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黑墨 ②黑钻石 ③黑夜 ④黑葡萄
(1)此刻,她那 般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他,带着瓷城女子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
(2)透过墨镜望去,姑娘的脸呈平滑的褐色,眼睛像 似的,闪烁着奇异的光亮。
(1) ,理由:
(2) ,理由:
20.下列图标是对汉字“书写”现状的调查。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
(1)从图中汉字“书写”的现状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要求:不出 现数字,字数10-20字)
(2)针对这一现状,请从社会和学校角度指出其产生的原因。(要求:字数分别在10-20字)
①社会:
②学校:
21.下面一段文字有四处重复累赘.请予删除(只填序号)。删除后应简明连贯确、不损害
原意。[来源:学科网ZXXK]
清晨7时,重庆的天空微微发亮,参加2011年重庆马拉松赛的运动员已陆续赶到
①
比赛的起点南滨公园。为即将开始的 2011年重庆马拉松赛热身。在起点处,参加比赛的运
② ③ ④
动员正在进行准备,慢跑,拉神韧带,一举一动都显示出专业素养。虽然比赛还没有开始,
⑤ ⑥
尚在安排之中,但空气中已经透露出一丝如箭在弦的紧张。
⑦ ⑧
应当删除的是:
七、写作
材料一:香港大学校工袁苏妹没有上过大学,不知道什么是“院士”,也没做什么惊天
动地的大事,只是44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扫地,深深 地感动了学生。学生说 “她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 ”。2009年9月,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是“香港大学之宝”。
材料二: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20年独守讲台,13年残体支撑,在大山深处点燃知识的火把,着凉了小村里一代代渴求的眼睛。他在22年检延展自己的爱心,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在春天发芽。他因“师魂灿烂”而被评为2010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
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以“情有独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题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语文试题答案
一、l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l2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8.B 9.B 10.A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
(10分)
(1) 翻译
①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
②(江皋)呵斥他们停下来,审问得到实情,立刻捆绑起来送到大帅那里斩首示众,从此驻军纪律严明.没有谁敢危害百姓了。、
(2)用斜线(/)断句:
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目/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
12.(6分)
(1)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13.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14.
客气是一种诚意,但客气也适度、得体,否则就降低了诚意的价值。15.首先提出诚意是品性,也是态度。接着进一步指出只有把诚意当作品性是片面的,率性是诚意,客气也有诚意,由此说明诚意作为态度是有价值的。
最后得出结论:为了别人的好,做戏也有诚意。
16.
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仅是虚伪的。老先生开口闭口开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或有些人认为“看人,请客,送礼” 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
17.(6分)
(1)辩证(对比)思维[来源:学科网ZXXK]
分析(略) (2)包容态度 分析(略)六、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l6分)
18.
有语病的一项是:(1)
针对性修改:删掉“与”和“相关”(或者删掉“造成”)
19,4分
(1)④理由:略
(2) ②理由:略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语文试题答案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l2分)
1A2C3D4C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5C6B7D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8.B 9.B 10.A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
(10分)
(1) 翻译
①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
②(江皋)呵斥他们停下来,审问得到实情,立刻捆绑起来送到大帅那里斩首示众,从此驻军纪律严明.没有谁敢危害百姓了。、
(2)用斜线(/)断句:
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目/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
12.(6分)
(1)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13.
(1)恐年岁之不吾与
(2)老鱼跳波瘦蛟舞
(3)击空明兮溯流光
(4)出师一表真名世
(5)寓言
(6)川靖康成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14. 客气是一种诚意,但客气也适度、得体,否则就降低了诚意的价值。15.首先提出诚意是品性,也是态度。接着进一步指出只有把诚意当作品性是片面的,率性是诚意,客气也有诚意,由此说明诚意作为态度是有价值的。
最后得出结论:为了别人的好,做戏也有诚意。
16.
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仅是虚伪的。老先生开口闭口开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或有些人认为“看人,请客,送礼” 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
17.(6分)
(1)辩证(对比)思维[来源:学科网ZXXK]
分析(略) (2)包容态度 分析(略)六、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l6分)
18.
有语病的一项是:(1)
针对性修改:删掉“与”和“相关”(或者删掉“造成”)
19.4分
(1)④理由:略
(2) ②理由:略
20.写字机会少。提笔忘字多,书写能力堪忧
(2)略
21.1457
七、本大题60分
22略
2022全国乙卷语文答案:2022全国乙卷语文试卷评析及参考答案
答案不唯一,在判卷的时候,会看关键词,也就是你的答案的要点和答案要点是否相符。也就是关键点对,意思差不多即给对。
语文没有数学那么强的逻辑性,所以很多答案并不是唯一的,理解类的题目只要大意一致,表达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故有很多种答案。开放性的题目更是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和文学功底的展示。
所谓雷同卷,就是经评卷专家组技术判定,同一科目试卷答案文字表述、主要错点高度一致,或错同率达一定比例。对雷同卷的处理:取消考生(抄袭者和协助抄袭者)当年考试成绩,经调查违规违纪严重者两年内不得报考相应人事考试,有关考务人员要承担相关责任。
考试机构、评卷专家组对雷同卷认定作弊有严格的科学依据,甄别误差率小于十万分之一,即考试规模来讲甄别系统可能会冤枉个别考生。
历史沿革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每年6月7日-10日实施。参加考试的对象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
中国有1300多年科举考试的历史,这一制度曾显示出选拔人才的优越性,深深地影响了东亚各国。1905年,清廷出于发展新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的需要,废除了科举制度,转而引进西方的学校考试制度。
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的建立,就有这样两个重要来源:一是科举考试制度所形成的传统考试思维和价值,二是西方现代考试制度的模式和手段。
高考真题答案什么时候公布
2022高考语文考试已经落下帷幕,本期为大家整理2022全国乙卷语文答案相关内容,2022年全国乙卷语文难度如何?使用乙卷的河南、安徽等地如何评价全国乙卷语文科目试卷?2022全国乙卷语文解析及参考答案公布,供考生对答案、估分使用。
2022年使用全国乙卷的省份有: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陕西,共12省市区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为大家整理出2022年全国乙卷语文试卷作文真题,其他试题正在路上,请保持关注。
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摘编自杨义的《中国叙事学:逻辑起点和操作程式》,在与西方叙事的对比中探讨中国传统叙事中流动视角的使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叙事文学的当代价值。
2. 文言文文本阅读
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说苑·贵德》,以吴起告诫魏武侯国之宝在德不在险、晏子劝说齐景公供养老弱孤寡等历史记载,引导学生领悟儒家思想中“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和“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
3. 文学类文本阅读
全国乙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取左翼作家萧红在抗战时期写的书信《“九一八”致弟弟书》。在信中萧红并未沉溺于伤感的往事,而是对弟弟这样的爱国青年满怀希冀。她坚信,“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祖国深沉的爱。第9题充分挖掘萧红对青年命运的观察和思考,要求学生分析萧红对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两段生活的不同感受,引导当代青年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毅和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刚健,敢于负重,勇于实践。
全国乙卷的古代诗歌阅读选用王勃的《白下驿饯唐少府》,试题要求学生将其与教材所选王勃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进行比较,体味两首送别诗与普通抒写伤感愁绪的离别之作的不同。诗中的“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样,充满豪情。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中国人民爱国热情的激扬展示,是新时代建设伟大成就的体现。试题以表格和数据的形式,直观呈现我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体会冬奥精神的深刻内涵,体会奥运会成功举办背后的国家力量和制度优势,将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更多关于高考的资讯,请在本文下方“输入分数看能上的大学”一栏,输入成绩、所在省份、所选科类,一键进入圆梦志愿查看。
除了查看高考资讯,圆梦志愿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为大家科学评估出2022年所有能上的大学以及被录取的概率。
预祝各位圆梦高考、圆梦大学!
什么时候公布高考答案
高考真题答案一般在考试结束后一个月内公布。
具体时间通常由各地教育部门或考试机构发布。考生可通过官方网站、媒体等途径获取答案及成绩查询信息。以下将就高考真题答案公布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高考真题答案通常在考试结束后一个月内公布。具体时间可能因各地考试安排、审核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正常情况下,考试结束后,各地的阅卷工作都会紧锣密鼓地展开,然后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阅卷和审核,最终确定分数和答案。而这个过程通常需要耗时数周甚至一个月以上。
高考真题答案公布通常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1.官方网站:各省市招考委员会或考试机构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答案和成绩查询等相关信息。
2.媒体报道:一些媒体会及时报道高考答案公布的最新进展,考生可通过关注新闻媒体来获取相关信息。
3.短信查询:一些考试机构也会通过短信服务向考生提供答案查询的服务,考生可通过短信方式查询自己的成绩和答案。
高考真题答案公布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试卷解析:一些教育机构或教育专家会对高考试卷进行解析,分析各个科目的难点和重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备考。
2.正确答案:公布各科目的正确答案,供考生对照自己的作答情况,了解自己的成绩和水平。
3.成绩查询:提供成绩查询的渠道和方式,让考生及时查到自己的成绩和排名。
高考真题答案公布的意义在于:
1.帮助考生校对自己的答案,了解自己的成绩和水平,为后续的志愿填报和升学规划提供参考。
2.促进考试的公正与公开,增强考试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3.方便招生考察,考生通过了解自己的成绩和答案,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
高考真题答案公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
1.答案公布时间过晚,考生需要等待较长时间,容易造成焦虑和不安。
2.有些考生会利用答案作弊,影响考试的公正和准确性。
3.部分考生对答案公布过于依赖,忽视了自己的实际水平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高考真题答案公布是高考复盘和学习的重要一步,考生应该合理利用答案公布的时间和途径,及时了解自己的成绩和水平,进行适当的反思和复盘,为后续的升学规划和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9修订第三版高考语文100练答案(一小部分
高考答案将会在考试结束后的第二天公布,即6月8日。
高考答案一般会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发布,包括各大媒体网站、智能手机应用、电视台等。高考答案的正确性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在答案公布后,相关教育部门会对答案进行认证和核实,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1、高考答案的使用
高考答案可以帮助考生了解自己的考试成绩和表现,同时也可以帮助教育机构和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当前教育状况和问题。
2、高考答案的保密工作
高考答案的保密工作非常重要,相关单位和人员必须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条例,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
3、高考答案的可持续利用
高考答案不仅仅是考生自身的参考资料,还可以为学习和教育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相关机构和学者需要进行严谨的分析和研究。
4、高考答案的社会影响
高考答案的公布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制定未来的教育规划。同时也可以帮助各级教育机构和政府更好地了解当前教育现状和问题,为教育改革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指导。
高考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考试分为两天,第一天考语文、数学和外语,第二天考综合科目,分文、理科两种不同的综合考试。
高考代表着中国教育的精神文明和科学发展水平,是广大中小学生、家长、教师的共同期盼和奋斗目标。高考以公平公正为原则,是选拔优秀人才,培养卓越人才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障。
同时,高考也是中国学生人生的一次重要考验,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而言,要通过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并且掌握基本的考试技巧和方法,才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总之,高考答案的公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关注。不仅要确保答案的准确性,还需要加强对答案的保密工作,以及促进答案的可持续利用和学术研究。
榖山笔尘
三、1.B(指:通“旨”,意图)
2.B(我认为此答案错误,应该是C。①按照,介词。②因为,介词。③和④把,介词。⑤、⑥凭借,介词。)
3.D(不出的应该是“皇帝”或“朝廷”)
4.AB(“下”和“籍”都是名词动用,在文中分别是“相互忍让”和“记录”的意思。 C.“奇”形容词名用,奇特的事情。 D.“面”名词做状语,当面。 E“平”形容词动用,服气。)
5.C(不是让太宰具疏弹劾,是让大司马具疏弹劾。)
6.略(见“参考译文”)
(62)
三、1.D(推辞)
2.A(A.副词,本来 B.被,介词 / 在,介词 C.通过,介词/趁<机>,介词 D.凭借,介词/和、跟、带着,介词)
3.C(顾左右无人的是太子,不是田光。)
4.D(①表现秦王残暴及其后果 ②是鞠武向太子推荐田光 ③表现太子迎接田光时礼贤下士的情形 ④岁是太子对田光所言,但表现太子尚有猜疑的心理 ⑤是太子对荆轲所言,希望听到荆轲对救燕国的意见 ⑥中的“顿首”“固请”都表现了太子的礼贤下士,即对荆轲的看重。)
5.B(原文为“太傅谏太子急遣......”,也不是“借匈奴之手杀掉樊将军”,而是将樊将军送到匈奴后可以消除秦国进攻燕国的借口。)
6.略(见参考译文)
(63)
三、1.D(这里的“诫”是“叮嘱”的意思。)
2.A(A.两个“为”均为介词,表被动。 B.两个“以”,前者是介词,凭借;后者是连词,因为。C.两个“于”都是介词,前者相当于“在”;后者相当于“对”。D.两个“之”,前者为代词,他<代孔子>;后者为助词,的。)
3.C(这里应该表假设关系,补出“如果”。)
4.B(②孔子政绩的威力 ④季桓子临死前的叮嘱 ⑥子赣对孔子的理解。)
5.C(不是没有重用,是“用之不终”。)
6.略(见参考译文)
(64)
三、1.B(详细地)
2.B(A.两个“而”均为连词,前者表修饰,后者表转折。B.两个“于”均为介词,向。C.两个“焉”,前者为形容词词尾,后者为兼词,于之。D.两个“其”均为代词,前者“它”,代所问之事;后者“自己”。)
3.D(前后应为转折关系,补出的应为“然”。)
4.A
5.D(本文未论及“尊师重道”。)
6.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译文:所说的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是因为自己的家人不能够管好,而能管教别人的,是没有的。所以君子不出家庭,却能够实教化在国内施行。孝敬,是用来侍奉君主的;恭顺,是用来侍奉尊长的;慈爱,是用来支使民众的。)
(65)
三、1.C(除,任命官职)
2.A(A.均为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完结,可译为“已经”或“......以后” B.两个“乎”,前者为语气助词,吗;后者为介词,相当于“于”,在。 C.两个“何”,前者为疑问代词,怎么;后者为副词,多么。 D.两个“所”,前者与“为”一起表被动;后者使所字结构。)
3.D(补出的应为“为上所厚着”。)
4.A(⑤写李林甫在官员队伍管理工作中,安于常规,埋没人才,不是“为人阴险,玩弄权术”。⑥是从侧面表现李林甫玩弄权术的程度,不是“直接写”。其他项,均符合题干要求。)
5.C(根据文意,“闭塞人主视听”,使皇上耳目不聪,以便把持朝政,才是李林甫这样做的真正目的。)
6.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幄幕/笙歌之声相闻。最盛于月陂堤、张家园、棠棣坊长寿寺东街与郭令宅。至花落乃罢。
注:括号里的可画可不画。
(66)
三、4.A(让,责怪)
5.D(A中两个“乃”,前者为副词,于是,就;后者表判断动词,是。B中两个“而”均为连词,前者表转折,然而、可是;后者表修饰,地。C中两个“其”,前者为副词,表反问语气,岂,难道;后者为代词,他的。D中两个“以”均为连词,用来。)
6.D(前后为转折关系,补出的应为“但是”。)
7.B(A.前句是伍员的忠言直谏,后句是吴王的使者公孙雄向越王求和的话。C.前句是太宰向吴王进谗言的话,后者是范蠡的忠言直谏。D.前句是伍员失信于吴王之后所说的话,是对吴国前途的一种预测,非谏言,后句是范蠡在越王犹豫时所说的话,时犯颜直谏。)
8.B(吴王并非自始自终听信太宰噽的谗言,太宰噽等进谗言“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后听说伍员“托子于鲍氏”,才大怒。)
9.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抃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参考译文: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始营建官邸。在厅堂北面筑了一座亭子,而在南面凿了一口池塘,引水种树,作为休息场所。这年春天,空中落下麦子在岐山之南,占卜后以为是丰年之兆。接着是整月不下雨,百姓很忧虑。过了三个月,乙卯日才下了雨,隔了九天的甲子日又下雨,百姓还是感到不满足。丁卯那天下了大雨,三天才停止。官吏相互庆贺于衙院,商人相互歌唱于市场,农民相互喜悦于田头。担忧的人为之高兴,患病的人为之痊愈,而我的亭子恰巧也在这时建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67)
三、1.D(致,招来)
2.B(A.两个“以”前者为介词,因为;后者为表目的连词,来。 B.两个“既”均为副词,......以后。 C.两个“因”均为介词,前者为趁着;后者为通过。 D.两个“及”,前者为连词,等到;后者动词,到。)
3.A(补出的应为“斛斯政”。)
4.B(⑤是高士廉促进教化鼓励学习之举。⑥是高世廉受到皇帝格外信任及所为政事的情况。其他项,均符合题干要求。)
5.B(“丘和要匆忙迎战”是错误理解,文中“和欲出门迎之”,是丘和要出门迎接宁长真,有投降之意。从高世廉的话也可推知此意。)
(68)
三、1.B(谢,向众人道歉,谢罪)
2.C(A.两个“以”,前者为介词,因为;后者为表目的连词,来。 B.两个“而”均为连词,......前者表并列,后者表转折。 C.两个“所”均为介词均为助词,同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短语“所”字结构。前者是“所总领的(职务)”,后者是“所拜访的(人)” D.两个“者”均为助词,前者为“......的人”,后者用在时间词后,表停顿,不译。)
3.A(补出的应为“吴蜀双方”。)
4.C(③表现诸葛亮严于律己、忠于职守,与才智谋略无关。④叙述诸葛亮选用马谡“督诸军”,这一决策导致了战役的失利,不能表现他才智过人,多谋善断。)
5.C(“每次都因缺粮而退兵”是以偏概全。建兴七年一役,诸葛亮并未“因缺粮而退兵”,而是取得了胜利。)
6.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参考译文: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69)
三、1.A(离开)
2.B (A.两个“以”均为介词,前者表凭借,后者表原因。B.两个“而”均为连词,表顺承。 C.两个“乃”均为副词,前者“竟然”,后者“于是,就”。D.前者结构助词,的;后者代词,他。)
3.D(补出的应为“许劭”。)
4.C(②从侧面说明许劭对人洞察入微,不是“直接表现”。④许劭与耿介刚直的李逵产生矛盾,不能说明他善于知人,而是有引人非议之处。)
5.D(被称赞“平舆渊有二龙”的是许劭与许虔。)
(70)
三、1.C(A两个“以”均为介词,因为。B两个“而”,均为连词,表转折。C两个“举”,前者为动词,考取;后者为介词,拿。D两个“按”均为动词,查究。)
2.B(A.②表明王义方不攀附权贵。C.①治理地方的措施②为人。D.①孝顺②守信)
3.C(错在“皇上认为他是一片忠心”。)
4.略(参考答案见译文。)
5.因为在发放救灾粮之前,赵公募集富人捐献的粮食和收集僧人道士吃不了的余粮达到四万八千余石,所以粮食足够支持救灾之用。
(71)
三、1.C(谨,认真地。)
2.D(A两个“计”均为动词,分别为“估计”“计算”。B两个“为”,前者为动词,用;后者为介词,替。C两个“以”,前者为介词,把;后者为连词,来。D两个“之”都是代词,都代指人。)
3.D(A项,原为的意思是赵公在越地救灾,并未提及外地在民涌入的事情。B项,原文说赵公采取的实际办法是男女分别隔日领取,每次领两日的粮食。C项,原为的意思是担心灾民流亡,就在城市郊野设立救灾点,并且告诉大家,离开家乡的人不能领取救灾粮。
4.略(参考答案见译文。)
(72)
三、1.B(偷取,暂且取得。偷,苟且。)
2.A(A项,前一个“其”,为副词,表婉商语气,可译为“还是”;后一个“其”为代词,代自己。B项两个“以”均为介词,用。C项两个“虽”均为连词,即使。D项两个“则”均为连词,那么。)
3.D(前后语句间的关系是并列,不是递进,补出的应该是“而是”。)
4.B(②J句是舅犯劝晋文公跟敌军交战时用欺诈手段,并非直接议论。③句是雍季的观点,他认为不可以用诈伪手段。⑥句是作者笼统谈战争取胜的意义,认为如果交战取胜,那么国家就会安定,君王地位也就稳定;不涉及诈伪手段。)
5.B(雍季未提到战争用不用诈伪手段的问题,只是强调不能用欺骗的手段对待百姓,欺骗只能得到一时的好处,以后就不能了。)
(73)
三、6.C(备:完全,全都。)
7.D(A两个“或”都是不定指代词,前者是“有时”,后者是“有人”。B两个“于”均为介词,前者表比较,比;后者表被动,被。C两个“则”均为连词,前者与“若”一起表假设,那么;后者标顺接关系,就。D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
8.C(补出的应是“长孙皇后”。)
9.D(①主要表现张孙皇后处理后宫事物进退有分寸。④表现长孙皇后生活节俭。⑤表现长孙皇后的贤惠。⑥表现长孙皇后识大体,顾大局。②③均表现长孙皇后的“仁爱”。) [注意:此题选全都不是表现长孙皇后的“仁爱”的一组]
10.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参考译文:齐桓公去见一个叫稷的小吏,一天去了三次也没有见到,侍从说:“有万辆马车的国君,见平民百姓,一天去三次都没被允许见面,也该停止了。”桓公说:“有才能的人轻视爵位俸禄,当然也就轻视他们的君主;君主如果轻视其他霸主,自然也会轻视他们有才能的人。即便稷敢轻视爵位和俸禄,我难道敢轻视其他霸主吗?”就这样,齐桓公去了五次才见到稷。天下人听说了,都说:“齐桓公也不轻视平民,何况国君呢。”于是一起来朝奉,很少有不到的。)
(74)
三、1.B(让:责备。)
2.B(A两个“初”均为副词,前者为“当初”,后者为“才”。B两个“而”均为连词,表转折,却。C两个“以”,前者为介词,凭借;后者为连词,来。D两个“之”均为助词,前者取独,后者表提宾。)
3.D(A学习谋略 B使动用法 C因:趁<机>,而:表修饰。)
4.A(B苏秦的舍人 C苏秦 D苏秦)
5.A(从文中最后一句话看,不是“提醒”,是警告。)
6.C
(75)
三.1、C(因犯......罪)
2、C(A.亡—无 B.内—纳 D.被—披)
3、D 即使(A.两个“以”,前者为介词“因为”;后者为介词“按照”。B.两个“之”,前者为助词
“的”;后者为代词指代“太子”。C.两个“于”,前者为介词“与”,后者为介词“从”。)
4、D(A.前:走上前;名词动用。B.上:交给;名词动用。C.会议:开会商议;名词动用。)
5、A(①②③⑥)
6、翻译(略)
参考译文
霍光,字子孟。元平元年,汉昭帝病逝,没有儿子继位。霍光当天就秉承皇太后的意旨,迎请昌邑王刘贺。刘贺是汉武帝的孙子,他继承了帝位,但行为*乱。霍光忧愁愤懑,单独召来与自己亲近的老部下大司农田延年问话。田延年说:“将军您是国家的柱石,既然已看出昌邑王不配当皇帝,为什么不把您的意见告知皇太后,另选贤人立为皇帝呢?”霍光说道:“我正想这么做,却不知古代是否有此先例?”田延年说:“当初伊尹做殷朝宰相时,曾将太甲废黜以安定国家,后代都称伊尹为忠臣。将军如果现在也能像伊尹一样的话,那就是汉朝的伊尹了。”霍光于是便将田延年加官给事中,私下又和车骑将军张安世筹划安排,然后召集丞相、御史大夫、诸位将军、列侯、中二千旦以上大臣及诸位大夫、博士在未央宫开会商讨废黜之事。霍光说:“昌邑王昏聩*乱,这样下去的话汉朝天下难保,大家说说怎么办好呢?”参加会议的人一听,个个都吓得变了脸色,谁也不敢表态。田延年一看站了起来,离席前行,手按着宝剑说:“先帝所以把年幼的孤儿托付给将军,把天下托付给将军,是因为将军忠贤兼备,能确保刘家天下不丢失。但现在天下臣民人心不稳,汉家统治动摇,况且汉帝谥法之所以要用孝字当先,就是要长久统治天下,使祖宗的亡灵得到祭祀。如果汉家的祭祀断绝,江山不保,将军即便死了,又有何面目去面对先帝呢?今天讨论废黜的事,必须即刻做出决断,群臣哪一个敢彷徨迟疑,我请求将军允许我当场把他斩杀!”霍光谢罪说:“九卿对我的责备很对。现在在天下局势动荡,我霍光理当受此责难。”于是,大家纷纷跪下,边磕头边说:“天下百姓的命运都由大将军您来把握,我们一切听从大将军的指挥。”
霍光立刻率领诸位大臣朝见了太后,向他详细陈述了昌邑王不堪为帝的种种表现。皇太后听完就乘车来到未央宫的承明殿,传令各处禁门,不许放进昌邑群臣。昌邑王入朝见皇太后,扑空而归,正要乘辇回温室去,中黄门的宦官在宫门两边扶着门扇,昌邑王刚一进来立刻关上大门,把昌邑群臣都隔在门外。霍光把昌邑群臣统统赶到金马门外,车骑将军张安世率领羽林骑兵将这二百多人全都捆绑起来,押送到廷尉诏狱看管。霍光命令原先在宫中侍奉汉昭帝的宦官看守昌邑王,对他们说:“要小心看护,要是他突然死亡,或是自杀,我就要背上弑上杀主的恶名,无法向天下人交代了。”不一会儿,皇太后召见昌邑王的诏书到了,皇太后穿了件缀有珍珠的襦衣,着朝服端坐于武帐之中,几百名侍从都手持兵器,期门武士们执戟守卫在廊陛之下。朝廷大臣以品秩为序先后步入大殿。皇太后让昌邑王俯伏座前听候诏令。霍光和诸大臣联名上书控告昌邑王,皇太后下诏说:“同意大臣的意见。”
霍光让昌邑王起来拜受太后诏书,昌邑王说:“我听说,如果天子身边有七位诤臣的话,即使他是无道之君,也不会失掉天下。”霍光说:“皇太后已经下诏将你废黜了,还自称什么天子!”说罢就上前抓住昌邑王的手,解下他身上的玺和组,捧着交给皇太后。然后又挽扶昌邑王走下宫殿,群臣跟随送行,来到金马门外。大将军霍光将昌邑王送到昌邑邸,然后向昌邑王道歉说:“大王您是自绝于天下,臣等既无才又胆怯,不能杀身以报答您的恩德。臣宁可有负于大王,不敢有负于国家。”说完就流着眼泪离开了昌邑邸。昌邑群臣因为没有尽到辅佐之责,致使昌邑王犯下罪行,霍光全都处死了他们,共二百多人。
(76)
三.6、B 相当(的食宿费用)
7、B 用来(表凭借)(A.两个“其”,前者为代词“他的”,后者为代词“他”。C.两个“惟”,前者为副词,只,仅仅;后者为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D.两个“于”,前者为介词“被”;后者为介词“在……中”
8、C(“皆待人力而后完也”这句的主语应该是上文“其他所以养生之具”。)
9、B(A.C.D.)
10、A(王承福并未做官,所以他放弃的只是官勋。做泥瓦匠卑贱只是一种社会认识,并非王承福的认识。)
11、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
参考译文
粉刷墙壁作为一种手艺,是卑贱而且辛苦的。有个人以这作为职业,样子却好像自在满意。听他讲的话,言词简明。意思却很透彻。
(我)问他,他说姓王,承福是他的名。祖祖辈辈是长安的农民。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抽调百姓当兵,他也被征入伍,手持弓箭战斗了十三年,有官家授给他的勋级,但他却放弃官勋回到家乡来。由于丧失了田地,就靠拿着馒子维持生活过了三十多年。他寄居在街上的屋主家里,并付给相当的房租、伙食费。根据当时房租、伙食费的高低,来增减他粉刷墙壁的工价,归还给主人。有钱剩,就拿去给流落在道路上的残废、贫病、饥饿的人。
他又说:“粮食,是人们种植才长出来的。至于布匹丝绸,一定要靠养蚕、纺织才能制成。其他用来维持生活的物品,都是人们劳动然后才完备的,我都离不开它们。但是人们不可能样样都亲手去制造,最合适的做法是各人尽他的能力,相互协作来求得生存。所以,国君的责任是治理我们,使我们能够生存,而各种官吏的责任则是秉承国君的旨意来教化百姓。责任有大有小,只有各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好像器皿的大小虽然不一,但是各有各的用途。如果光吃饭不做事,一定会有天降的灾祸。所以我一天也不敢丢下我泥馒子去游戏嬉戏。粉刷墙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有确实有成效,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因此我心里十分坦然。力气容易用劲使出来,并且取得成效,脑子却难以勉强使它获得聪明。这样,干体力活的人被人役使,用脑力的人役使人,也是应该的。我只是选择那种容易做面又问心无愧的活来取得报酬哩!
“唉!我拿着镘子到富贵人家干活有许多年了。有的人家我只去过一次,再从那里经过,当年的房屋已经成为废墟了。有的我曾去过两次,三次,后来经过那里,也成为废墟了。向他们邻居打听,有的说:‘唉!他们家主人被判刑杀掉了。’有的说:‘原主人已经死了,他们的子孙不能守住遗产。’也有的说:‘人死了,财产都充公了。’我从这些情况来看,不正是光吃饭不做事遭到了天降的灾祸吗?不证实勉强自己去干才智达不到的事,不选择与他的才能相称的事却要去充数据高位的结果吗?不正是多做了亏心事,明知不行,却勉强去做的结果吗?也可能是富贵难以保住,少贡献却多享受造成的结果吧!也许是富贵贫贱都有一定的时运,一来一去,不能经常保有吧?我的心怜悯这些人,所以选择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干。喜爱富贵,悲伤贫贱,我难道与一般人不同吗?”
他的话有能警戒我的地方,因此我给他立传,自己引以为借鉴。
(77)
三.1、D憎恶,痛恨
2、C 全都(A.两个“以”,前者为介词“凭借”;后者为连词“来,以便”。B.两个“辄”,前者为副词“总是”;后者为副词“就”。D.两个“为”,前者为介词“因<此>;后者为介词“给”)
3、B(补出的应为“海瑞”。)
4、A(①说明海瑞廉洁为官。③④分别是从皇上和人江南织造的宦官的反应来间接表现。)
5、C(“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的说法与原文“帝犹优诏奖瑞”“……瑞遂谢病归”不符。)
6、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今海南)人。考中乡试,被委任为南平县教谕,调任淳安知县。他穿布袍,吃粗饭,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官职名)胡宗宪曾经对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才买了两斤肉。”都御史(官职名)鄢懋卿从淳安县经过,海瑞对他们的招待都很简陋,说淳安县地方太小容不下车马。鄢懋卿非常愤恨。但是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声,因此只好收敛威风离开了。
当时,明世宗在位时间长了,不上朝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致志地斋戒修道。总督、巡抚等高官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中没有敢说时政的人,海瑞独自上疏。嘉靖皇帝读了海瑞的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仍在地上,对身边的臣子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傻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该死,买了一口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逃散没有留下来的,这样(的人)是不会逃跑的。”皇帝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儿又读海瑞的奏章,一天里反复读了多次,为之感动叹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天,(海瑞)凭着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视应天十府。属吏害怕他的威严,贪污的人很多自动离职而去。显赫的权贵把大门漆成红色,听说海瑞来了,把红门改漆成黑色。任江南织造的宦官,因海瑞来减少了车马随从。海瑞向来憎恨大户兼并土地,极力打击豪强势力,安抚穷弱百姓。贫苦百姓的土地有被豪富兼并的,海瑞全部夺回来交还原主。他推行政令雷厉风行,负责(所属、所管)官吏战战兢兢,奉行不悖,以至有能力的豪强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而奸民多乘机告状,世家大姓中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海瑞又裁减节约驿站供给费用,士大夫路过海瑞的辖区大多得不到奉献之物和止宿之地,因此怨言越来越多。都给事中舒化对皇帝议论海瑞,说他拘泥固执,不通晓施政的要领,建议应当用南京清闲的职务安置他,皇帝还是用嘉许的语言下诏书鼓励海瑞。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迫害士大夫,沽名钓誉破坏政事,于是改调海瑞去任南京粮储之职。海瑞要到新任上去,正遇高拱掌管吏部,他一向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于是告病还乡。
皇帝屡次要召用海瑞,主持朝政的人暗中阻止,于是任命海瑞为南京都御史。各主管官员向来苟且怠惰,海瑞以身作则矫正弊端。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想恶人先告状,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两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书请求退休,皇帝下诏慰勉挽留,不同意他退休。万历十五年,海瑞死于任上。追认他为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78)
三.1、B(赠送、送给)
2、B 副词“于是、就”(A.两个其,前者为代词“它”;后者为副词,表反问语气。 C.两个“于”均为介词,前者为“给”;后者表被动“被”。 D.两个“为”,前者为介词“替”;后者为动词“担任”。
3、C 遂得以归(秦国)
4、D(①表现的是子楚的生活态度。 ⑥表现吕不韦对主持编写的《吕氏春秋》高度自信。)
5、C (秦昭王在位的时间并不短,在位时间极短的是安国君和庄襄王子楚。)
6、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
参考译文林回舍弃了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就跑。有人议论:“他是为了钱财吗?初生婴儿的价值太少太少了;他是为了怕拖累吗?初生婴儿的拖累太多太多了。舍弃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就跑,为了什么呢?”林回说:“价值千金的璧玉跟我是以利益相合,这个孩子跟我则是以天性相连。”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