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0年四川高考考了哪些科目啊?个多少分?

2.2006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在四川的录取线大概多少

3.政治试题:四川汶川大地震精神

2000年四川高考考了哪些科目啊?个多少分?

2020四川高考政治-2014高考四川政治

2006年起四川高考自主命题,2000年四川高考用的是全国卷1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在每年的7月7、8、9日三天举行。

文史类(含外语类)考试的科目是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

理工类考试的科目是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

外语分为英、俄、日、法、德、西班牙六个语种,由考生任选一种。

考试时间语文为150分钟,其它各科均为120分钟。

各科满分均为150分。文史、理工类总分均为750分。

2006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在四川的录取线大概多少

2001年,四川什邡市高考状元郭亮(家贫)和其它两名四川高分考生考上中青院后,又立刻退学,其中郭地赶末班车进了川大念书,其余的继续复读打算来年考清华等等院校。为何3个四川高材生都要退学?原来,他们到中青院报到后,发现学校狭小,而后跟四川的几个中青院学兄谈了话后,才明白:(1)学院虽然提前录取,但是不包分配,连毕业推荐往往都没有;至于公务员,那是全社会公开招考,哪个大学的学生都能考,且这几年公务员特别热,竞争异常残酷。(2)学院在国内很没有名气,是超重点本科的录取分数线,不如一般本科的院校名声(指社会知名度),有些令人惋惜的毕业生就业率,很多中青院平民百姓子女毕业后当北漂,还有失业的。(3)不凭关系找工作的话,企业不会要政治学院的,以为都是搞政工的;ZF机关什么的进去都要有后门……这几年中青院学生就业率一直低位徘徊,反正比起北京外国语大学啥的要差远了!

于是这三位四川的高分考生经过两天的思索和讨论,认为长痛不如短痛,与其将来四年后毕业了失业,还不如现在再苦一年到明年考个好点的大学,以他们的高考水平应当不成问题。

中青院的专业,没一个是容易就业的,大家看看:青少年思想教育(我承认是有大学问在里头,但是中国国情就是谁都能来干这工作的)、经济学(偏向理论,该专业硕士就业都很难,更何况中青此专业并无硕士点)、中文(大街上几个不会中文的?)。语言类你搞个日语专业也好啊,可是没有!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以前是1985年建校的,在当时就是为了给各地培养输送团干部的,在经济的高校毕业生分配形势下,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毕业生也着实工作去向十分好(配得上其提前录取的地位)。可现在不一样了,公务员都是要考试的,不管什么大学的毕业生只要符合条件都能考,后门才是硬道理,中青院继续提前录取,这就坑了很多寒门高分学子。代表有: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2000级毕业生小黄(化名)毕业已经一年,他大二时和工商银行翠微路支行签订了2年共计16900元,本应今年6月20日开始按季度还钱,但已失业半年的他目前根本没有能力偿还这笔。(可以去网上搜,下同)

://post.baidu/f?kz=112798315(讲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毕业生陈浩勤去广州找工作结果险些被传销组织扣留的事)

————————

听说四川省去年中青院的录取线大跳水,可能是四川那里明白人多起来的缘故。

政治试题:四川汶川大地震精神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斯为浩劫,诚为国殇:截至5月13日21时08分,四川汶川地震死亡人数已超过1.2万人,仅四川省已有12000余人遇难,受伤26206人,被埋9404人,入院伤员近7000人,而处于震中区域的约6万人仍杳无音信。血泪之地,生民之哀,家国之痛。当数以万计的生命失去了迂回与生还,也同时将我们所有人带向了悲伤与疼痛。

“5·12”,像一块突如其来的黑纱,系在我们每个人的左臂。如果说灾情即是最大的政治,那么我们以“第一时间”的反应表达政治的良知。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指示,共和国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解放军和中央多个部委第一时间发起响应与联动,国外政要第一时间表示慰问与哀悼。

与此同时,权威的信息第一时间穿透灾难的屏障,以跑在谣言前面的方式抵达公众。而且就在灾难发生的次日,北京奥组委负责人表示,要把奥运火炬传递和抗震救灾结合起来。奥运火炬将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缩减规模,简化程序,注重简朴,讲求实效。在火炬传递开始前,全体参与者将默哀一分钟,向在地震灾害中遇难的同胞表示哀悼。在火炬传递的起点、终点和沿途设立募捐箱,悬挂抗震救灾标语,把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奥运圣火传递的热情与抗震救灾的实际行动紧密结合起来。

摒弃那些政绩、形象与名声的负累之虑,为所有亡灵腾出一方静穆的祭堂,为现实的苦难留出一方净地,更为一切公共与政治找到它最人性的初衷与最本质的立场。悠悠万事,惟“灾”为大。那些永远静默于废墟下的生命,足以让我们低首致哀;那些仍在等待救援的同胞,足以让我们此心如焚。大灾岂敢漠视,人事岂能怠慢,惟有在危局之中保持果断,灾难面前传递坚定,始能焕发举国同心的能力与勇气。

灾情是最大的政治,而积极投入救灾就是最好的爱国表达。在那些被掩埋与被隔绝之地,依然隐藏着我们所有人的祈求与祝福。我们哀悼死者,更祈望生还者的名录上能够尽量多地增加一些鲜活的姓名。各级与部队在紧急行动,民间组织和国际社会在迅速响应。“早一秒钟就可能救活一个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不惜取任何手段,不惜任何代价”,总理所言即为灾难之下的国家表达,国民诉求,更是对所有爱国者的动员令。

奥运之年,圣火经行之处点燃蓬勃爱国热情。然而灾难来了,它以另外一种方式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那些排队捐赠的市民,那些挽起衣袖献出热血的大学生,那些赶赴灾区的志愿者,包括所有那些时刻关注灾情、为灾区祈福的人们,都在以力所能及的方式书写最有力的爱国大字。这是大灾难后的大救援,因此也必将是大悲痛后的大团结。

天佑中华,天佑灾区。从来大难兴邦,手足同胞之情将我们系于一脉。汶川“5·12”大地震,更是一条迎风飘扬的黄丝带,高悬中国。这条上书SOS的黄丝带,是亲人离散后的求助标志。那些身在震区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所要竭力寻找的离散于灾难、血浓于水的亲人。

当悲伤倾尽,有我们众志成城;当泪尽血续,有我们守望相助。若此,则天变仍不足畏,人言仍不足恤,我们仍将因此获得文明与前行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