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零分状元蒋多多(蒋多多现在过得怎么样)?

2.青年文摘一篇文章,一学生为上复旦奋斗的高三生活,最后成了状元。

3.推荐几篇高中奋斗的文章,高考状元回忆的文章,励志中学生的文章。

4.安徽文科状元王晓涛:所有这些都是因为感动

5.考进北大、奖励80万?老教师:讨论高考状元,离不开哪几点?

6.湖北状元因为清华北大疯狂抢人说了什么话?

7.宁夏女状元家庭贫苦,高考总分688进入北大,后来怎样?

高考状元的奋斗_高考状元的人生

“尘埃落定前,请用尽全力拼一次!”这是清华大学的宣传片头的一句话,旨在告诉人们不要对自己轻言放弃,坚持奋斗到最后一刻。

也正是有这种拼搏的精神,清华走出了许许多多的精英人才,有的人搞科研;有的人搞教育;有的人做企业;也有人做主播,也许这是闻所未闻的故事,但这真的发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14年前,内蒙古女孩石悦,高考以702分的优势摘得了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录取。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于2010年,她取得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在2014年7月2日,获得硕士学位。

然而,如此一个优秀的人才,石悦毕业之后,在2015年1月21日,转型成为主机游戏网络主播 ,让众人哗然不已!

按理说,石悦是建筑学专业毕业的,以她的聪明才智,完全可以做一份对社会贡献更大的工作。

一、内蒙女学霸,毕业做游戏主播

1988年10月3日,石悦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而且同在当地建筑部门从事设计工作。

石悦学习很优秀,2000年9月小学毕业,她就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天义第一中学。2006年,她在高考中,更是以原始分702.5分的成绩,摘得内蒙古自治区理科状元,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学习。全家人都以她为荣,各亲朋好友也纷纷来道贺。

然而,石悦的优秀远不止这此,2011年她以推免生资格进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深造,并于2014年获得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学位 。

不难想象,石悦将在毕业之后,与父母干着一样的活,为祖国添砖加瓦。

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在2015年1月21日,石悦成功转型成为主机游戏网络主播 。她的选择,确实是让父母和许多关心她的人蒙圈了。

二、对游戏的爱好,启蒙于父亲,被发现时已是高手

人们无法理解,一个曾经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女生,竟然最终摒弃学术,而去从事一个游戏主播。

当别的同学还在为找工作发愁时,当众人都知道有一个游戏主播是清华北大毕业生时,其实石悦早已把游戏主播做得风生水起。

早在2010年5月8日,大四学生石悦就以网名“女流”在优酷网首次发布游戏解说视频《小型单机游戏之迷画之塔》,开始成为一名视频播客。

石悦仅仅是做了5个月的主播,在优酷网的关注人数就已超过了500万,并长期占据了该网站小游戏区的榜首,她因此成为了一个知名的游戏主播,被圈内人所熟悉。这或许是她后来决定把游戏主播当成未来的工作的原因。

不过,石悦真正喜欢游戏的原因,是受到父亲的启蒙。其父亲在1994年购买的正版任天堂红白机,之后,又陆续购买了世嘉Mega Drive游戏机和个人电脑,由此她接触到了《魂斗罗》、《超级玛丽》和大量稀奇的游戏,也给她种下了一游戏的种子。

2015年1月21日,她正式由一名清华北大业的理工女,转型成为主机游戏网络主播 。

三、如今怎样?

2018年11月10日,石悦加盟《游戏星计划》,并与新浪游戏合作推出主题综艺节目《六食记》。

其实,石悦不是一个简单的游戏主播,而是一个有灵魂的主播。

2018年8月15日,她参加了2018“幸福列车 从心出发”留守儿童心灵夜读会活动,以个人名义捐款了。作为该公益项目的推广大使,她还为爱发声,呼吁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

如今,她依然从事着游戏主播的职业,也拥有了更多忠实的粉丝。但与其他主播不同之处,她不是只单纯地进行游戏解说,也会在直播时向粉丝传递正能量与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结语

石悦的故事让众人哗然不已,主要是有不少人认为高考状元成了游戏主播是浪费国家教育资源。

从理想层面来看,高考状元成了游戏主播,确实是有点浪费国家教育资源。

但从现实生活来看,高考状元石悦选择成为游戏主播,是她基于生活,基于个人喜好的一个选择,她觉得这样过有价值,也活得洒脱,旁人又怎么有权对她指责呢?

如果说高考状元成了游戏主播,是一个“自甘堕落”的故事,她唯一比较好的是比那些真正自甘堕落的高校毕业生要强许多,她不纠结于理想与现实,面对生活,能够泰然处之。

对于石悦的故事,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下面留言!

高考零分状元蒋多多(蒋多多现在过得怎么样)?

湖北孝感市高考状元,湖北孝感市文科理科和高考状元

6月23日。市一中杨洲同学以684分的优异成绩勇夺孝感市高考理科状元。这是该校继2013年高考汪奎同学夺得孝感市文科状元后又一可喜成绩。

 杨洲出生于应城市杨河镇,父母均是农民,普通的农家生活奠定了他坚韧的品格,激发了他强烈的求知欲,培养了他很强的目标意识和责任感。作为家里唯一正在读书的孩子,他对学习浓厚的兴趣一直让家人感到欣慰。

 2011年中考之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应城一中2011级北大课题实验班。为了能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他时常与同学探讨学习的方法,“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常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体会。由于善于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入学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我就脱颖而出,一举拿下年级第一名,更是数十所学校联考第一名。

 他对学习的热情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课本。课外为了弄清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他经常到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有不懂的,就找老师一起探讨。在学校图书阅览室,经常可以看到他在自习座位上“啃书”的画面。广泛的学习兴趣和执着的钻劲儿使他在年级历次大型考试始终位列一名。扎实的基本功也让他在各种竞赛活动中获奖不少,先后获得第2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中获得国家二等奖,201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全国三等奖,第三十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荣获全国三等奖,2013年第8届全国高中应用物理竞赛全国二等奖,2013年全国中学生生物联赛省二等奖(其中,还有三次分别荣获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省二等奖、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一等奖以及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省一等奖)。他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在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中他的作品《农产品干湿电子检测仪》获得高中组全国二等奖。

 作为一名北大课题实验班的学生,他志存高远。在获得“清翔奖学金”的发言中,他这样说到:“去年的今天,我在台下聆听着汪奎学长的发言,心里便激荡起一种渴望。我下一次也要获得‘清翔奖学金’,并也要站在这儿。自那时起,渴望的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它一直激励着我。”“今年的今日,我终于长在了这里。此时我已知道,我得到的不只是奖学金,更是一种信念,一种执着,一种庞大的精神力量。同时,它传递着无穷的正能量,告诉了我们清华人的伟大人格以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它不仅仅在于物质上的资助,更给予了我们一颗奋斗的心,一颗感恩的心。”就是这样执着坚韧的精神,他先后获得了两次“蒋作宾教育基金会”奖学金,两次“清翔奖学金”,三次国家助学金,两次课题实验班奖学金。

 他好学上进,纯朴善良,很受师生喜爱。他一向态度端正、锐意进取、积极要求上进。在市一中几年的学习生活中,他充分发挥着学生干部的模范作用,总是竭力做好各项工作、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他家境贫寒,却能把千元奖学金捐给病危的学生;他自己生活和学习负担重,却还主动帮助其他学生学习和解决心理问题;他以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艰苦的生活和学习使他显得比其他同学的思想更成熟,行动更稳重,更有责任感。他文明守纪,阳光自信,有主动性,能积极组织班会和社会实践活动,曾被评为应城市“优秀共青团员”和孝感市“优秀学生干部”。

 他热心社会公益活动。他常和同学们一道争当志愿者,到社区参加义务宣讲和社会服务活动:在敬老院,他关心孤寡老人的生活,为他们开展义务服务,为他们送去一份温暖;在幼儿园、社区,留下了他义务劳动的身影;在“学雷锋”活动、“五四”青年宣传活动、植树环保活动等活动中,他积极发挥着助人为乐的精神。他热爱社会实践活动,他担任着学校环保协会的副会长,在课余时间,他多次带领同学们去人民公园、养老院义务清扫垃圾;在汤池温泉,他在老师的带领下和其他同学们一道开展地质考察,研究应城地方史。

青年文摘一篇文章,一学生为上复旦奋斗的高三生活,最后成了状元。

2022年的高考,蒋多多的名字被众多人熟知,那是一个比同龄人早一步找到梦想的女孩。在思想还未成熟的时候,发现自己身上的潜力,好像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对于还未十八岁的蒋多多来说,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人的每一个阶段,就去做应该做的事情,有一个词语叫做“过慧早夭”,曾经的我不以为然,直到后来,我看到了很多人的故事,开始明白这个词语真正的含义。在高中的时候,蒋多多无意识之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她写的一篇小说,不仅被自己的大学生姐姐夸赞,还被寄到了报社,并出版到了书籍里。对于蒋多多来说,她渐渐地觉得自己也许就是那个文学天才。可尚且高中的她,并不知道每一个天才的背后,都需要完整的知识体系,才不会让天才夭折在摇篮里。靠着一腔孤勇,她在高考考场上不回答试题,写了8000字长文抨击高考制度的不公平。她自以为是的豪迈之举,没能引起想象中的轰动,除了成为人们的谈资之外,蒋多多只收获了一张0分的试卷,与大学失之交臂。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有梦想的人是值得敬佩的,可是如果只靠着一腔孤勇,那我们可以理解为莽撞。天赋确实存在,但后天的知识积累和坚持,才是天才养成的真正秘诀。出身农村蒋多多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也只是平凡的人,靠自己的辛苦和努力养家糊口,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孩子的身上,希望他们可以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蒋多多的父亲是一名保险公司业务员,为了供家里的三个孩子读书,他每天都需要起早贪黑的跑业务,丝毫没有精力干家里的农活。于是,蒋多多的母亲就成了家中的主力,不仅要负责孩子的生活起居,还需要在家里的15亩地上挥洒汗水。蒋多多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她经常趁放假或者放学的时候帮助母亲干农活,并不觉得辛苦。除此之外,她一直用优异的成绩来让父母骄傲,从学校拿回来的奖状贴满了屋里的墙壁。这样的家庭环境出身的蒋多多,从小就养成了过于敏感的性格,她心疼父母的不容易,所以刻苦用功读书,省吃俭用。对于那个时候的家庭而言,供三个孩子读书,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父母都在为了生活打拼,蒋多多并没有获得过来自父母的爱。从小伴随蒋多多的就是孤独,正是在这种孤独的环境里,她的文学天赋在慢慢地被发掘。穷苦的家庭环境,会让一个人对于周围人的感受更加的细腻和敏感,也更容易启发一个人的文学素养。在文学界享有盛誉的很多作家,从小的家庭环境都不是很好,只是当时的蒋多多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文学素养从何而来。父母无法给予孩子过多的助力,他们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高考上,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这也是唯一一条通往成功的路。作家,对于蒋多多的父母而言,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存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无法为蒋多多的文学梦提供太多的助力,可是命运给了她一个契机,让她无数次觉得自己踮起脚就可以触碰成功,只是蒋多多没有想到:就是这看似触手可及的一次踮脚,让她掉入了深渊。对成功的渴望从小见惯了父母的辛劳,蒋多多的内心对于成功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渴望和迫切。如果没有遇到高二的那个契机,即使蒋多多再心急,也会按部就班地考大学,在大学接受知识的洗礼,然后去坚持自己的文学梦想,最终走向成功。可是,命运和蒋多多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高二那年,蒋多多在忙碌的学习之余,偷偷地写了一篇小说,并拿给自己的姐姐看。从小跟在姐姐后面长大的蒋多多,受到了自己最敬佩的人的认可。姐姐不仅不加掩饰地夸赞了她,并建议她将作品寄到报社,如果能够重来,也许姐姐不会做这个决定,只是当时的姐姐太过于兴奋,完全没有想到之后发生的事情。报社的反馈让蒋多多和她的姐姐感到欣喜,报社录用了她的稿件,并将她的小说印成了文字。对于一个还没有十八岁的女孩来说,这样的喜悦足以让她完全飘飘然。在这件事情之前,蒋多多唯一可以让父母感到骄傲的就是自己的成绩,在她就读的高中里,她始终排名前二十,不出意外的话,她可以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只是比起成绩带给自己的骄傲,写作更让她兴奋。从小因为家庭环境而自卑的蒋多多,像是在黑暗中见到了光明,她死死地抓住这唯一的机会,她要向所有人证明自己,她要做同学中的唯一。她很清楚,在成绩上她很难拿到第一,所以她要坚持自己的写好,并成为一名作家。蒋多多对成功的渴望太迫切了,因为一次小小的成功,她以为成功可以很简单,成为一名作家更是只靠天赋。可是她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还是太少,所以她不知道兴趣爱好变成职业需要太大的勇气,她也不知道写作并不是只靠天分就可以的,理论的知识体系和人生阅历都必不可少。对于未来,蒋多多想的太简单了,她放大自己的优势,沉迷于创作的世界当中,并且理所当然地认为当时的教育制度禁锢了她的发展,就像她的笔名“碎心飞魔”一样,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像是魔怔了一样。黄土地里的梦想很多人的十八岁,都不知道梦想是什么,蒋多多很幸运,她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这件事情带给她的成就感,很强烈。她开始疯狂地写作,一天可以写一万字,几乎不用加以修改。这个为梦想奋斗的女孩确实有着过人的天赋,可是这样的一个天才少年太过于傲气,也缺少伯乐的指点。她不愿意看书,害怕别人的故事会影响自己的思路,不愿意学习,觉得人生不只是读大学一条出路。她写了很多小说,并拿给自己的老师看,却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夸赞,老师甚至认为她的作品前后逻辑不同。对于一个尚未成熟的女孩来说,也许并不明白什么是逻辑,曾经的小有成就,让她认为自己有着过人的天赋,老师也比不上自己。那时的她是狂傲的,谁也不愿意相信,而老师是一个成年人,他很明白没有人生下来就会写作,所有的作家都是在看了大量作品之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慢慢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老师的善意没有换来蒋多多的回头,她像是临死的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一定要在写作这条路上有所成绩。她不再那么执着于学习,整日地写自己的小说。在她的认知里,教育不适合她这样的天才,她应该走一条不同于别人的道路。对于高考,她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于是,她查阅了很多资料,在高考试卷上写下了8000字的长文。谈到这样做的目的,蒋多多表示只是想要引起社会群体的注意,让社会可以重视她的观点。那一年的高考,蒋多多的名字确实被很多人熟知,只是就像一块石头丢进了湖里,泛起了一阵涟漪之后,就回归于平静。最终,蒋多多的文综被判为0分,高考总分114分,读书这么多年,所有的心血都毁于一旦。这个出身黄土地的女孩,凭借着自以为强大的梦想,试图以一己之力改变规则,却以狼狈的姿势落败。梦想,不是一腔孤勇有梦想的人,很了不起,可是梦想,却不是一腔孤勇。蒋多多最终还是失败了,她拿着自己攒下的零花钱去找自己的姐姐,想要得到姐姐的理解和肯定。看到这样狼狈的妹妹,姐姐既生气又心疼,决定把她送回去再复读一年。少年的意气还未被现实打磨,凭借着自己对梦想的执着,蒋多多偷偷地去了远方打工,想要用实力证明自己。结果却再一次让她认清了自己,外出打工的生活并不好过,一个高中刚毕业的女孩,四处碰壁。蒋多多不愿意就这样认输,她开始联系媒体,想要利用媒体再最后尝试一次,可是事件热度已过,媒体似乎并不热衷于继续报道这件事情,无奈之下,她只能回到家中帮父母干活。如今的蒋多多已经淡出了大众的视野,可是她的故事却应该警醒更多的高中生,初出茅庐不可怕,可怕的是未经世事,却想挑战世界。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凭借天赋成功,兴趣爱好可以帮我们找到方向,但这只是刚刚开始,我们应该相信,知识的力量可以让我们实现人生的终极目标。在看《小欢喜》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季杨杨妈妈对待儿子兴趣爱好的态度。季杨杨特别喜欢开车,并不想读大学,她会告诉儿子,有兴趣是好的事情,可是关于车的动力学,车的一些理论知识,这些都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断学习的。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热爱,只是因为我们看到了理想的那一面,在看似简单的背后,可能是枯燥无聊的知识堆积和一天天的坚持。最后,我想说:我们之所以热爱,可能仅仅是因为它让我们感觉到舒服,当有一天,你可以接受它们带给我们的那些不舒服的时候,才是真的热爱。

推荐几篇高中奋斗的文章,高考状元回忆的文章,励志中学生的文章。

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

高三生活夹杂着很多的味道,让每一个认真走过的人无法在回首时说出其中的情感。一个个相似却不相同的日子在我现在的脑海里已经成为回忆:空气中恒久飘浮着的粉笔屑,擦了又写写了又擦不停更换的板书,班主任用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神棍”,数学课上讲了一道题目N遍我们还没弄懂时老师恨铁不成钢的郁闷表情……我和我的同学抱着或大或小但都很遥远的梦想,每天近乎麻木地努力

做一个称职的、没有一丁点歪思邪念的高三生。值得庆幸的是在那些一无所有的日子,我们永不放弃的梦想照亮了在路上的我们。

每个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

从初中开始,我的梦,就是复旦大学。高三了,我似乎感觉伸出双手就可以碰到我的梦想。每天无数次地被灌输高考这个概念,除了背水一战,我别无选择。我在床头的小柜子上刻了几个大字——杀进复旦!到现在我还记得那时的我“杀气腾腾、信誓旦旦”的样子。我老老实实、安安静静地过着同样的生活,心如止水。旅游、疯狂网上购物、八卦……都被我忍痛抛弃了,长达7年的Q龄也戛然而止。我真

的不是一个能一边一边学习的人,厌倦总是有的,偶尔也为自己的小成功沾沾自喜。我对梦想的疯狂在初入高三时达到了极限,所有的一切都在高考来临之际幻化成自己早已认定的那个大学梦,梦想的动力强大得让我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从老师公布高考复习计划进度表开始,我就拿出全新的本子开始记录我的高三。在第一页上,只有一句话:复旦,等着我!第二页,也只有一行字:我的高考目标——650分以上。第三页,是一段话:“我知道,一切都会有的。我会拥有大考小考的失败,但永远不会放弃努力与希望。环境只能影响我,不能决定我的未来。决定我未来的只有我自己。踏踏实实做好手边的事,努力让梦想变成现实。”这3页,一直默默地支撑着我整个的高三生活。就如我的高中老师说的:“飞不飞得出这漫漫大山,就看这次高考了。”我的中学是一所县城的中学,跟其他的重点高中比起来,实在是太不起眼了。有时候我在想,这真是个被遗忘了的世界。学校里没有很好的硬件,更没有令人羡慕的软件,自主招生、保送生这种“优惠待遇”,我们都没有。对于每一个有“山外梦想”的孩子来说,有的只是短短的、宝贵的那两天高考。也是从选择高考的那一刻起,许多同学和我一样在心中默念着“必须赢下这场战役”,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输不起。

高三上学期,10月份,第一次月考来临,也是从那一刻起,我开始感到高考的真实。国庆放假的几天,我一天也不敢迈出家门。从祖国生日那天起,一直到4天后假期结束,每天早上7点起床,一直做作业到凌晨1点,其中的吃饭和午休都在书桌上完成。我闷在家里拼命学习,睁开眼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做好头天晚上没完成的数学题,累了就幻想着拿到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情景。我真的那样癫狂地甘愿做一个最老实的学生。后来我才知道,每个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

做个会思考的书呆子又何妨

月考过后,学校的宣传栏热闹起来,上面写着许多与高三学生相关的榜单和通知,我突然觉得我的高二已经走远了,远得我看不到一点曾经的影子。我站在那里发愣,明白了自己贴在书桌上的那句话不再有故作姿态的意味。高三,不是要求你做到在生活中学习,也不是要让学习渗透到生活中去,而是要你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学习,尽量让自己在每一个时间段里都有所得,所得的一定要有利于高考。“

为了高考,做个会思考的书呆子又何妨?”我想着。每天的日子在不停地重复,简单而充实,略显乏味,但是没有关系,我愿意,一切都值得!

早晨,爬到学校5楼的教室时我气喘吁吁睡眼蒙眬,困了我就扯我同桌问问题:“把唐朝的文化史介绍一下……”或者面对成堆发下来的还飘着油墨味的复习资料,有点神经质地发牢骚:“最近纸张是不是又降价了,以至于学校毫不吝啬地发了这么多?”随后,在座位上跷着腿,忘乎所以地抱着书捏着笔拼命地背历史,分朝代和专题背,背到连书都想扔出窗外;中午吃饭,嘴里塞满了饭的同时翻看着下一

步的学习任务,把自己想得比国家总理还忙;放学后在操场上慢跑,还逼自己边跑边背古文;晚上做一大堆数学题,像许多文章里描述的那样,旁边放着一杯咖啡……这是我的一天,我不知道这样的一天会不会让别人很“鄙视”或觉得太夸张了,受不了,但我真的是这么过

来的。我是一个寻常的高三生,深陷在高三里,只知道机械地吃着饭、做着题、上着课,平静得如同家乡的小城,永远都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

苦,从来不会白吃

临近高考的那段时间,各种各样品种繁多的试卷如约而至,轮番轰炸。月考已经不算什么了,每周一大考,三天一小考,这还只是学校的硬性规定,各科老师还商量着什么时候时机对头了,再来和同学们用试卷“交流交流以保持战斗力”。从高三下学期开始我们年级的课程表全面改版,两节课连堂上绝对属于正常情况。我们每天都会交上N张写得密密麻麻的试卷,也会收获N张批了鲜红分数的试卷。分数,这个具有强烈刺激性又很值钱的家伙,在那年的秋天,它的威力足以让包括我在内的所有高三生恐惧不已,既爱又恨。虽然我早已是身经百战,可遇到考试我还是担心考不出好成绩。百炼没有成钢的郁闷笼罩着每一次将要到来的考试:感觉自己为数学付出了无数个白天和黑夜,却没有得到期望中的红苹果。文科综合也是刺痛我神经的一科,4分一道的选择题,十几分一道的简答题,稍微一疏忽就眼睁睁地看着分数没了,像错过一场华丽的邂逅,最终一无所获。可即使这样,我依旧每天嚷嚷着要考复旦,依旧每天拿着繁多的试卷仔细地做着,因为我的选择是没得选择,所以我一直学啊学……

我的学习计划非常周密,一般月考前两个星期,我都会抽出一天时间,把这两个星期每天的日程都排满,然后一步步循序渐进地复习。每天的任务都会很重。月考前的那两个星期是我最累的时候,因此每次月考后我都会犒劳自己一下,不管考得好坏,只要我尽了最大的努力。我一直奉行着“苦,从来不会白吃”的原则。我是个超级shopping迷,饰品店是我的最爱,越是考不好,我就越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让自己拥有美丽的心情,然后躲进小房间里用塔罗牌和自己游戏,玩到我满意为止,那是一件总是让我充满期待与惊奇的事情。这也许算是我高考前无趣生活中最好的点缀。生活总得有点希望,比如你在拼命学习的时候,潜意识里要告诉自己,过了这个坎儿,会有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等着你,这样效率就会很高,再难熬的分分秒秒你也会觉得是值得的。高考前15天的一个早晨,我很安静地端详着钻进

窗缝的那一缕阳光,那么柔和却又充满力量地照在我铺开的书上。我知道,剩下的那些天,我必须坚持一心一意地努力。我如往常一样地度过了高三生活中最后的那段时光,没有特别的释放和最后的狂欢,心好像沉在某个寂静之处,不知道哪来的镇静和风轻云淡。

未来的成功与每个人都是等距离的

高考的前一天,我提前去看考场。我去得很早,走进那个考场时,一个人也没有。我循着序号坐到了我的位置上,环顾着空荡荡的教室和一字排开的桌子,心里问自己:明天我就会在这个地方了,我能从这儿拿到去复旦的通行证吗?转头望见过道上挂着的“积极准备,坦然面对”的大红色横幅,我想,或许就是仅此而已吧。两天的高考过得很平常,除了考英语时小睡了15分钟。我35分钟完成了语文作文,

25分钟答完了数学的选择和填空。真正考完走出考场的那一刻,面对老师,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把试卷都填满了,除了数学的最后那道题,我很满足。”往家走的时候,我心中藏着对自己说的话:高考,无论好坏,我都坦然接受,我真的尽力了。考完的第二天我就对了答案,估了分数。按照往年的录取情况,以我的分数能上复旦了,我似乎已掂量出那份通知书的重量。我兴奋了很久,所有对未来的期待和

担忧都在我幻想着通知书大驾光临时成为我狂喜的碎片。后来知道自己成为状元,高兴了一阵子,但我真的没有狂喜,虽然我也曾想得到那个名号。随后我去南宁参加招生咨询会,面对着“状元”的身份,老师和爸妈的脑子里全是“北大北大”,一时间我也变得茫然失措了,终于放弃了我最初的梦想——复旦,选择了北大。北大的魅力对于每个高三学生来说都是不可抗拒的。咨询会那天,我特意去复旦大学的

展位看了很久,然后转身默默地离开……

高考后我整理了一年来用过的各种复习资料。学校印发的各科试卷拥挤着占了半个书架,还有自己去书店买的套题:语文83套,英语52套,数学65套,文科综合95套。除了文科综合的简答题没有全部做完,其他试卷和套题上我都用红蓝黑三种颜色的笔记了很多的笔记及注意事项。4本数学参考书,我从头到尾看了5遍,每一本上都写着我的心情和日期;英语的专项练习,阅读做了两个大本,完形填空3本,

语法及其他单项训练3本;历史课本5本,背了七八次;地理的地图,被我剪贴了满满一大本……翻弄着一套套试卷和有些凌乱破碎的纸,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白花花地晃着我的眼睛,我只想躺在书堆里睡觉,把一切都忘了……别人总觉得我一直都是那么优秀和一帆风顺,其实只有我知道自己的生活是怎样的。虽然我一点都不觉得痛苦,但辛酸还是包裹住我的身体,包

裹住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想哭的我。想起每个晚自习时,看着忽明忽暗的教室外面的那条小巷,等着妈妈接我回家;想起在数学遭遇瓶颈时,把自己关进房间里整整两天都没去学校,面对着墙壁发呆六神无主的崩溃样子。我一次次告诉自己这是上帝的巧妙安排,他让我在高考前吃尽了苦头,这样我才会在高考中顺利过关。我也一次次从彷徨和迷茫中走了过来,因为我一直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未来的成

功与每个人都是等距离的。从来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

一颗心,是绝对不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的。为学之路的失落与得意、清晰与迷茫,最重要的在于你拥有一个怎样的心境。努力中会有失败,会有失去勇气的时候,但我必须努力,我正在努力,我需要坚强,需要沉默,需要意志。一切都只是过程,成功与快乐才是终点。生活可以是无趣的,但自己一定要快乐。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我们只是有梦想的孩子。

安徽文科状元王晓涛:所有这些都是因为感动

花开不败——一个复旦女生的高三生活

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写,准确地说不知道用怎样的文字把这一年的心情完整地串起来,让他们如绚丽的水晶不失原味地挂在那儿,让你们分享,让你们明白。

写下这个热的要命的八月的第一个字的时候,我突然注意到窗外成片绽放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红的,黄的,粉白的,花花绿绿地漾在一起,满目漂亮的色彩。天啊,这些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这样如火如荼的势头应该不会只有几天的时间吧。

我不知道这一年里这些花儿是不是这样漂亮地开放着,如果是,我想我应该感谢它们。我嗅得出空气里有许多甜美的味道,有一个很美丽的词突然冒出来:花开不败!

花开不败。

花开不败啊!

我想我终于可以平静下来,告诉你们这一年里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事情,我想无论将来再发生什么事情,这一年里的点点滴滴,滴滴点点,我是再也不会忘记了。

高三开始的前一个学期,开了一次家长会。

那是一次很严肃的家长会,一次没有人缺席、甚至没有人迟到的家长会。老师在那次会议上调动起了家长们几乎所有的情感。高三的重要性自是不用多言的,所谓“成也高三,败也高三”,无论过去孩子们多么辉煌,也无论他们过去多么失败,班主任那么一个瘦小的小姑娘,竟然靠在讲台上一讲就是斗志昂扬的两个小时,无非是让我们相信,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奇迹或恶果,都会在这一年里戏剧般地粉墨登场。

学校为了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在班级、年级,甚至在区里、全市的排名位置,精心制作了一张高一高二的各科成绩排名表。现在想起来,我不得不承认,那张表真是做的太精致了。每一门成绩的总分、标分、名次,与年级里的均分对比情况,甚至还有精心设计由此得出的成绩走势图,最后还附带综合名次的具体分析,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一张纸,真可谓是煞费苦心。

父亲是阴着脸从学校回来的,情况如我所估计的一样不容乐观:年级排名190名。可怕的位置。

“还有希望的。老师说的,什么都是有可能的。”父亲说他是相信我的,然而我却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再相信自己一次。可是,已经没有退路了。我们是过了河的卒子,不能回头。

我唯有扬鞭策马,奋起直追,才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

11年漫漫的准备期,终于到了要拉开战幕,拼命一战的时刻了。我必须和我的散漫、不负责任的过去说再见。

我在已输得一败涂地的情况下仓促应战,然而战斗已经开始了,躲都躲不掉。

高三真的很不一样。

如果说高三题海战术的可怕还没有在这位恶魔登场伊始显露出来的话,那么高三所带来的改变首先是心理上的。你的脑子中始终会有一根弦紧紧地绷在那儿,它无时不在,无刻不在。上枯燥的英语课,你的思绪悠悠然地飘到窗外浮想联翩的时候;做计算量大的要命的纯属练耐心的“超级低级”数学题,你动了一丁点儿想参考一下别人答案的念头的时候;深夜12点强迫自己坐在桌前背长得绕舌的“人民民主专政”涵义,背得脑袋如小鸡啄米一般的时候,那根弦“嘣”的就来了个震耳欲聋:“高三了,怎么能这么堕落!”然后,整个人一激灵,紧跟着心脏的狂跳不止,马上强打精神,继续应战。

在高三刚开始的那段时间里,几乎每个人都踌躇满志地跃跃欲试,每个人都魄力异常地非复旦交大不进,我在床头贴一张“杀进复旦”的特大标语,在每天早起和入睡前都大喊几遍,以增加自己那点少的可怜的信心。所有的梦想都在高考的压力下抽象成了自己认定的那座神圣学府,当时一听关于复旦的任何消息,就立即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仿佛所有的东西在那所学堂的耀眼光环下黯然失色。

我从来都没有想过190名的分数和复旦的巨大差距,周围的同学们似乎也没有意识到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可怕阵势。我们固守着心中的梦想,祥林嫂般地嚷嚷着“我要XX”,那种心理和由此制造的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是不到高三的人所不能体会的。 来自高三的第一次真正较量很快来临了。

第一学期的期中测验,一次我们认为已经准备好却被杀的惨不忍睹的考试。我们的排名就如同老师先前所预言的那样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班里许多从前名不见经传的同学如同一匹匹的黑马,一下子让大家跌破眼镜。起起浮浮,蹿上滑下之间,许多人开始变的实际起来 。北大的校门的确艺术的够格,可并不是每个人都够在那儿感受高雅的,粥少僧多的尴尬让每个高三学生在现实与梦想的巨大落差前狼狈不已。

我是那极少数仍抱着幻想不放的人。请注意我用的是“幻想”一词,也就是那种在当时看来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事,按理说,我这种在高一高二不争气地徘徊在二三百名之间,而在高三已过去四分之一,却仍是保持小幅度长势的人对复旦这样一所全国顶尖的学府是不应该产生任何幻觉的。可是天晓得我当时怎么就会有如此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固执地抱着“每考一次,前进50”的念头,痴痴地盘算,傻傻地得意。

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正是由于当初自己那种吓人的乐观,才有了执著下去的动力,才使绝对不可能的事逐渐地一步步闪现出希望的曙光。

用残酷的事实去挫败年轻人原本就不堪一击的脆弱的自信,是高三向我们抛出的第一道杀手锏。

心理防线的牢固程度是能否在这场战争中战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执著得有些傻气的劲头竟有如此大的魔力,只是一味地坚持“复旦”那个守了11年的抽象名字,我甚至没有意识到要用什么样的代价去交换这个儿时就有的美丽的概念,只是紧紧地跟着它,一遍遍地默念它。

我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用自己的狂妄换来了一丁点儿的优势,其实我没有意识到,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我去找班主任谈了一下,那个长得娇小可爱的女人味十足的老师一见我就柔柔地说:“这次考的不错,下次保持,华政可以冲一冲 。”我到现在还想不通自己 当时怎么就那么斩钉截铁,胆大妄为:“我要考复旦。”一向淑女气十足的老师竟也掩饰不住地张开了“O”字型的嘴巴,好在她很快顾及到我的感受,继而柔柔地说“那你可要再努力一些啊。不过,有希望的,有希望的。”我傻傻地咧开嘴笑。桌上有一束玫瑰开得正艳,红的像要滴出水来,朝气蓬勃的向上舒展着。阳光斜斜地射进来,照得初秋的办公室里一阵暖意。

现在想起来,那个老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给了我多大的动力。且不说她的话里到底有多少肯定的成分,但那句“有希望的”却如同一盏明亮的花灯,在接下去的日子里始终不远不近地悬在我的脑子里,连带着那天桌上玫瑰香甜的味道,让我觉得整个人都暖和了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开始变的越来越平淡,越来越简单,单一的重复。

每天早晨,我气喘吁吁地冲进那间坐得扑扑满的教室,放书包,拿练习,开始演算。那一日一日相似却又不太相同的日子现在想起来已经抽象成了总是写的密密麻麻的草稿纸,黑板上一直擦不干净的公式、习题,老师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叮咛和永远漂浮在空气里的XXXX的粉笔屑。

男生们的头发总是乱蓬蓬地一根根杵在那儿,女孩子们所有的漂亮衣服也都被简化成了整齐划一的清一色的校服。我们偶尔也会从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的乱七八糟的纸堆里抬起目光涣散的眼睛,瞅一眼黑板上新近抄写出的交多少钱、买什么书之类的歪歪斜斜的通知。日子就这样在平平淡淡的点滴中流走。

班里同学的幽默细胞在这种单纯的环境中被训练的异常尖锐,细枝末节的小事一旦被抓住了,就立即被夸张地扩大再扩大,然后引来全体的轰动。某作家的一篇关于“放/放/放”的文章,竟引来了全班同学拍桌子笑、拆桌子腿敲打的疯狂举动。老师说,这是一种高三综合症的表现。因为我们的生活太单一了,因此,任何一点儿能激得起涟漪的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可估量的快乐。

高三的体育课是学院规定的唯一不能被侵占的课,男生们经常在体育课上打篮球打到毛衣都能拧出水来,女生们就在一边踢毽子、跳皮筋,逍遥快活。

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的短暂时光被我们定为“游戏日”。我们绞尽脑汁拼命地往学校带东西玩。有一种“弹硬币”的小儿科游戏特别受到我们的青睐。弄几个一角、一元的硬币放在桌上,用几块橡皮塔起来做球门,不管男生女生都趴在桌上大哭大笑,煞有介事地玩的不亦乐乎。我自己也搞不明白,已经举行过成人仪式的我们怎么会这样的容易满足,笑起来怎么就这么歇斯底里。

“玩的时候就拼命地玩,学习的时候就拼命地学习。”是我们高三生信奉的一条颠扑不灭的真理。

高考倒计时牌上的数字越来越小,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老师向我们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我们没有像别的书上写的同学之间那样勾心斗角,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快快乐乐的。无论多么苦,多么无聊,我知道,至少还有和我站在同一条战壕里的兄弟。没有那种在学校里装着玩,在家拼命用功的学生,因为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准备那些虚伪的东西,没有人愿意那样做,坦白地说,是不屑去做。

考进北大、奖励80万?老教师:讨论高考状元,离不开哪几点?

中安在线阜阳电 (通讯员:杨光) 全省高考(Q吧)文理状元揭榜,我省阜阳市太和一中高三(29)学生王晓涛荣膺文科状元。昨日下午五时许,记者来到太和一中采访了王晓涛。身材瘦俏的他面对多家媒体的采访始终面带着微笑,侃侃而谈,目光从容而坚定。

“兴趣和感动使我取得了好成绩”

653分!数学满分!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王晓涛总结为四个字“兴趣、感动”.王晓涛说,我不是一个书呆子。对知识的渴求,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使我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父母和老师的感激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使我产生了强大的动力。我知道这些对我意味着什么。

王晓涛的家在太和县二郎乡二郎新村小王庄,距离县城90多华里。家中四口人,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家境比较困难,以至于年少懂事的弟弟为了支持父母,帮助哥哥完成学业,毅然的向父亲一样出去打工补贴家用。母亲尽管农活繁重,仍坚持每隔十天半月来学校看望一下儿子,给平时在校省吃俭用的晓涛送来一些好吃的。用晓涛的话说,母亲每次来很少问及他的成绩,更从来没给过自己一点压力,只是让他多吃点,注意身体。

王晓涛说他近80%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在学习方法上,王晓涛说,我比较喜欢挑战极限,越难的题他越感兴趣。同时注意经常给自己减压。他说,调整好心态是关键。学习之外的他平时喜欢打打乒乓球,特别是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开设的书法班,更是他十分迷恋的地方。

成绩不能代表一切,我要不断完善自己

对于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的优异成绩,王晓涛说那不能代表一切,大学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我比较喜欢经济和国际贸易这类的专业,对于一个下午连续接到的好几所的邀请,王晓涛说他还没有最终决定报考志愿,想听听老师的意见。采访块结束时,王晓涛说,有几句话他此时非常说出来,他想对同学说:让我们一起为理想继续奋斗:他想对老师说:我今天的成绩是你们辛勤培育的结果;他相对学校说: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母校,我永远不会忘记您;他相对父母说:爸妈,儿子永远感激您们!一番话让在座的各位也随着感动万分。

班主任,自己很坦然,妻子抱住他痛哭了一场

“分数下来的第一时间,我故意跑出去喝酒了”班主任贾廷坤向记者说,对于今年的高考,他充满了自信,用他的话说,我有一只6个人的精兵强将,对于保证市状元冲击省状元他胸有成竹。所以上午时分,高考成绩下来的当头,他却和朋友喝酒去了。查分的任务交给了爱人。当电话那头爱人激动地告诉他,王晓涛后面是1时,他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让爱人看清楚,妻子说没错,就是第一。回到家里,妻子一下子抱住他痛痛快快的大哭了一场。这泪水是她对贾老师一心只为教学的埋怨和憋屈了一年的发泄,是作为妻子对整整瘦了一圈的丈夫的怜爱。

“当好老师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种艺术”

在谈到这么好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时,贾老师说,当老师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他谈的很多,很精彩。归纳起来他的“杀手锏“就是,1,对学生学习上高要求,做人上要低调。这也是考场上自己的学生之所以发挥那么好的原因之一。2,处理好试卷与课本的关系。3,是冲刺阶段技术指导要到位。他始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和朋友,贾老师说,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教育好他们就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高三一年,他几乎给每位同学都写过信。他说,书信的作用很好,既能互倾心扉,缩短距离,又能让同学铭刻在心。自从儿子去年考上中山大学后,他更是把每位同学视为己出,精心呵护。用他的话说,一年来我把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用在了这个班上,所以对待看似偶然却是必然的成绩“我很坦然“。

同学:我从王晓涛身上学到了很多

同样在今年的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同班同学张远笛说,三年来,我就坐在他的前面,我刚上高中时本身有一些缺点,成绩也不怎么好。或许是近朱者赤吧,王晓涛的帮助和影响使我受益匪浅。张远笛说,王晓涛为人直率坦诚,德才兼备,和他交朋友我最放心。交朋友就要交这样的朋友

母亲:他是个懂事的孩子

任何偶然的发生总有一个必然的过程,当得知儿子王晓涛摘取安徽省文科高考状远的桂冠的消息,今年43岁的农家妇女韩丽兴奋异常。如今是她最为开心的日子,她儿子成功跃龙门犹如打一针强心剂!说起儿子王晓涛的事情,她依然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深情,在她眼里,儿子是一个懂事的孩子。王晓涛的成功,在他所在太和县二郎乡小王庄犹如投放一枚重磅炸弹,喜讯霎时弥漫在皖西北的村庄之上。在家乡父老的眼里,王晓涛属于第一人跳跃龙门,要知道这在当地可谓“大事”。直到目前,王晓涛的在外打工的爸爸尚不知情,同样他的在外打工弟弟也不知这一喜讯,还有家中的一个老奶奶也“蒙在鼓里”。

“穷苦的孩子懂事早”,小时侯的王晓涛就比别的孩子懂事、听话。据了解,6月26日下午2时许,正在自家地里种玉米的韩丽听到儿子王晓涛成为全省文科状元之后,非常激动,她急于把这一喜讯告诉远在异地他乡(拾破烂)的丈夫王林,但一直没有联系上。她和儿子被一中领导用专车接到学校时,正巧碰上太和县副县长杨静,杨副县长向王晓涛表示祝贺,并与他合影留念,王晓涛坦诚地说,走入大学校园后,我一定继续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多做贡献。

“我们在挑战极限”

“我们这里出了个全省文科状元”,阜阳、太和人奔走相告。

太和一中再次沸腾!今年全省高考文科状元花落该校是偶然中的必然。这是继2006、2007连续两年培养出8名中科大少年班学生后,太和一中再书传奇。6月26日下午,记者再次走访了该校。位于太和县城人民路的太和一中,再次成为阜阳人骄傲的地方。学校的大门口聚集了闻讯赶来的人们,每个人的脸上写满钦佩、愉悦的神情。校门口上方彩旗漫卷西风,礼炮不时悦耳地鸣起,横悬于校门口上方的电子显示屏清晰地滚动游动字幕“全省文科状元,太和一中王晓涛653分”。

对于这一成绩,该校60岁的老校长王显廷眉宇间舒展很多,他告诉记者,“我感到有些意外,但又在意料之中,付出自有收获么,我们一直在挑战极限!”谈起成功秘诀,王校长如数家珍,他把办学经验归结于“抓教学、重过程、重细节、轻结果”。

“要说秘诀,是我们敢于挑战两个极限,挑战时间极限,挑战体能极限”王校长如是说。该校一刘姓学生告诉记者:“我每天从早到晚都能看到一个老头在全校在全校上上下下来回巡视,后来才知道他就是校长啊!”

校办公室王勇主任感受最深:“王校长每天坚持查岗,早上不到6点,晚上在11:30后才看见他休息。每位老师也像他一样,每天平均的睡眠也只有6个小时。”王校长认为,他两个 “挑战”既为他们争取了时间,有开发了自身的潜能。

湖北状元因为清华北大疯狂抢人说了什么话?

考进北大、奖励80万?老教师:讨论高考状元,离不开哪几点?

高考是每一年最主要的教育事件,不但触动千万名学生、一个家庭的心,也让这些经历了、或是马上就要经历过的大家,对这一件具备普遍意义的大事情,拥有更多的共识与观点。关于高考的话题讨论有许多,大部分还是紧紧围绕学生而言,特别是在在那些各地,获得每科或者总成绩遥遥领先的学生,报考大学、学习的方法、往日成绩,都成为了能够热议的话题。

状元郎一词起源从元朝开始科举制,然而有状元郎一词则正式启动于唐制,自此以后,把那些在科举考试后高考时,技压群雄考试的考生称之为状元郎。从古到今,一千多年来,崇敬读书的社会风气下,让这些贫困大学生,拥有能够努力奋斗的方式及其概率,也是促进阶级提升的方法之一。在近期,高州市理科状元郎的江丰楗不但拿到北大的入学通知书,并且还得到了来源于本地房地产开发商的奖励,80万元一套的商住楼。针对现实版的“唯有读书高博古通今”,退休老师曾柯岩坦言,往往发生全国高考状元“大福大贵”背后,离不了这3点。

1、想象与现实的隔断

曾柯岩觉得,在广泛认知里,还有着读书读的好,会有更大的回报那样的认识,但也仅限少量学业奖学金或者别的升职的途径通告,而此次奖励背后,无疑是让许多都意识到了,读书读的好,得到的不仅仅是回报,乃至是许多人无法达到的回报。

“唯有读书高博古通今”针对学生们来讲,很有可能看到的就是成绩、是专业知识,但这样的资本是自然而然的最后,当想象是1,而事实是10时,这样就会产生一定的割裂感。

2、顶尖尖子生冲击

对大多数人而言,身旁人都是或多或少经历过成绩很不错的学生,甚至还有考入顶尖学校的学生,但他们的成绩产生其价值,往往在步入社会以后,不要在学生时期,刚结束高考时,就可以获得这种回报,那样顶尖尖子生成绩产生冲击,让读书其价值,更为直接化、数据可视化,变得越来越实际。

3、奖励的“宣传策划效用”

其实对这些往年在高考中获得出色成绩的学生来讲,不但他的学习心得、教育经历非常值得人来科学研究讨论,甚至一些连他的亲子教育、日常生活场地、学校资源都能被人纷纷效仿,因此在那样奖励背后,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宣传策划效用。

全国高考状元的发展因素就是繁杂的,但在奖励最终的缘故,是由于成绩的获得,因此学好正视差距、踏实努力,才算是唯一的出路。

宁夏女状元家庭贫苦,高考总分688进入北大,后来怎样?

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湖北状元因为北大清华疯狂抢人说了什么话?

今年高考可谓是人才辈出,不少人都考了600分以上,而作为名校的顶端学府,清华和北大面对这么多优秀的学子,自然也会下放各种政策,邀请各大优秀的学子来自己的大学。而湖北状元唐楚玥以725分的成绩成为佼佼者。下面我们来具体的说一下。

第一 ?今年高考的湖北理科状元唐楚玥,她总分竟然高达725分,其中语文146分,数学149分,是学霸中的学霸。学习好就算了,而且运动、钢琴、写得字都很棒,校运动会上的女子200米亚军,歌咏比赛上的钢琴伴奏,课本剧大赛中《赵氏孤儿》庄姬的扮演者……

第二 主要是说她之前写过的一篇关于青年人志向的文章。而其中有一段话,教人不得不佩服她的胸襟。原文是这样说的:“你面对的中国,已不再是那个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中国,但这并不意味着便可坐享其成。莫忘来路之艰辛,方能明晰今人之使命。百年前的青年,救亡图存,振兴中华;今日的青年理应心怀感恩,心忧天下。愿你拥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为理想坚持。愿你能脚踏实地,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勤勉与奋斗……这几句话让我不由得佩服他,仿佛通过这几句话,看到了她的大格局,家国情怀,胸襟和志向。

第三 从他这几句文字中,能够品出当下浮躁世界中她内心的一抹沉静。在当下这个世界高考状元,政府会给予补贴有的甚至补贴一套房,然后记者会去采访,省内的企业公司都会发送福利等,搞得学生都无法静心学习。而唐楚玥的这一番话,不由地让人敬佩。希望他能够把所说的这句话真正的落到实处,以后有更好的人生!

第四 网上流传着各种“清华北大抢人”的故事。一个男生说,当年出完分,北大的招生老师就直接把他拉到酒店,全天候“监视”着,以防他被清华截胡。他可以在酒店和同学打牌玩狼人杀,奶茶啤酒烤鸭都备好,就是不让你出酒店,因为楼下就有清华的老师,等着“策反”……

总结

十几年艰苦寒窗,此刻终于天光大亮。骄傲、荣耀、掌声、奖赏,纷至沓来。在这样的追捧之下,我更希望这些万众瞩目的孩子们不要得意忘形,更不要追名逐利。而是记住自己的使命,用唐楚玥的话说:拥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脚踏实地地去奋斗。你们坐拥那么好的天赋,吃了那么多苦,闯过那么难的关,走进清华北大这样的圣殿,享受最好的教育,不是去玩游戏混文凭的,不是去做一个无为屌丝的,甚至不仅是为了个人的美好前程的。你们应该胸怀理想,背负使命,努力去学本事,成栋梁,做大事,以期有朝一日,为国为民,发光发热。

每一个成功人士能够做出非凡成就,自然有一定道理,他们往往保持高度的自律状态,工作效率高。哪怕外界世界再怎么繁华,也很少能够影响到他们。 2019年宁夏文化状元铁星,就给大家上了一堂课。她在上大学之前,都没有用过手机。宁夏女状元家庭贫苦,大学前从没用过手机,高考总分688进入北大。

2001年,铁星出生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县的马莲乡巴都沟村,一家有四口人。虽然家中经济条件并不好,但铁星有一个开明好父亲,铁建宗对于的女儿教育问题一向非常重视。铁星是幸运的,那时候大部分人们对于女儿的教育都不上心。更有一种谬论,若是女孩上学太好,可能将来不好嫁人。

但铁建宗不这么认为,他觉得知识能改变一个人命运,不分男女。就算将来女儿考不上大学,也要做一个有知识的农民,不能像自己一样。铁星上小学三年级时,被送到了县城上学,只为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父亲的态度影响了铁星,所以她一直认真努力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就算在课外时间,也会汲取一些古代文化知识,像《红楼梦》,《三国演义》等。铁星并没有成为书呆子,她就算找父母要钱,也是买各种古典书籍,并没有乱花钱。这么多年认真学习,如此丰富精神生活,没有被喧嚣外界环境所打扰,但老天爷还是给了铁星一些磨难。

2017年,铁星高二时,父亲在内蒙古出车祸,花完了一家人的积蓄,还欠下了外债。家里靠着母亲操持,哪怕家里条件如么糟糕,也没有考虑让女儿辍学。就算是借钱,也要让女儿学习,参加高考。铁星明白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所以哪怕家中经济条件不好,依然认真刻苦努力学习。宁夏女状元家庭贫苦,大学前从没用过手机,高考总分688进入北大

父亲也给铁星提供了一些建议,让她不能熬夜,事情必须在白天完成。这对于铁星来讲,就必须提高工作效率,跟时间赛跑。但这保证了她有充沛睡眠时间,使得她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在高二暑假时,她偶然来到北京,并且还参观了北京大学。她爱上了这个地方,当时就下定决心想考上北京大学,来这里上学。

对于她来讲,想考上北京大学并非容易之事。为不受外界打扰,她连手机都没配备。哪怕父母主动提出要买部给她,她也直接一口拒绝。有时感觉这个小姑娘有些像“世外高人”,这个年代连微信都没有,对于00后小孩来讲是不是有些落伍。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高考,铁星考下688高分,获得宁夏文科状元称号。宁夏女状元家庭贫苦,大学前从没用过手机,高考总分688进入北大

北京大学向她邮出通知书,各种荣誉纷纷向她涌来。不过铁星依然保持初心,等到查询好成绩,确定自己被录取后才陪着父母出去旅游。父母想要给她买一个手机,铁星考虑再三,买了一部1000左右手机。现在铁星来到北京大学,每天走在校园小路上,在中国最高知识殿堂游玩。

很佩服铁星的父母,哪怕经济条件不好,也没有放弃对于女儿的教育。对于孩子管理得当,使得她保持好的学习习惯,让她受益无穷。这种教育方法对于很多父母想必都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