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有机化学占多少分_高考的有机化学
1.我KAO 高二化学考试怎么全都是有机化学
2.请大家帮忙归纳一下高中有机化学的一些知识
3.有机化学在高考什么地位
4.全国卷高考理综化学选择题里的有机题是考哪的,选修5还是必修二的内容?为什么?
5.高考化学所有官能团能发生什么反应 有机化学
6.高考有机化学知识点?详细的 谢谢拉
7.2023年高考化学有机物占比多少
楼上答的答非所问,毫无逻辑。下面我简单谈谈高考有机推断题的解题思路:
高考有机推断题要求根据题给信息(一般框图形式)结合有机化学知识进行相应的计算、推理,确定有机物分子组成,判断有机物官能团和反应类型,书写有机物及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和有关化学反应学方程式。此类试题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适当的开放性,考查学生对有机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和综合分析能力,试题难度较大,是高考的必备题型。
有机推断是无机推断题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先找突破口。对于有机推断来说常见的突破口有:
一、从有机物的物理性质突破:如有机各类代表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沸点等学习时应注重总结,以便推断时迅速找到突破口。
二、从有机反应的特定条件上突破:(这一条如你所问)如:有机反应条件为NaOH则可能为酯类水解、卤代烃取代,显酸性的羧酸、酚类的反应;H+一般为酯化、或酯类水解后的酸化;溴水一般为不饱和烃的加成,液溴为苯环上的取代,浓溴水为苯酚取代;NaHCO3一般与带羧基官能团的反应;KMnO4一般为氧化反应,如氧化不饱和烃基、苯的同系物、酚羟基等;硫酸一般为酯化、消去等
三、从有机的转化关系上突破:有机反应有着很强的规律性,所以从有机物之间的转化也易于找到推断的突破口。如卤代烃消去得到烯烃,取代得到醇,醇氧化得到醛(或酮),醛氧化得到羧酸,醛还原得到醇,醇(酚)与羧酸酯化得到酯类,酯类水解得到醇和羧酸等等
四、从有机反应的结构上突破:有机反应中注意有机物的结构变化,一般碳链骨架不会改变。由某种已知物质的结构去逐一推测,如告诉某物质的分子式,则运用不饱和度去推测其可能结构。不饱和度为一,为碳碳双键;不饱和度为二,为碳碳三键或两个双键或碳氧双键;不饱和度为四,为一个苯环。
五、从有机物特征现象突破:如醛基与银氨溶液反应,新制氢氧化铜反应,苯酚与FeCl3显色反应,与浓溴水的白色沉淀等
六、从有机物反应中量的角度突破:如相对分子量的差值,差16可能相差一个O原子,或相差一个CH4;相差14,可能相差一个CH2
总之做好有机推断首先得熟悉常见有机物,每个官能团的性质、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和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我KAO 高二化学考试怎么全都是有机化学
首先是烃的:
取代:CH4+CI2=CH3CI+HCI
CH3CI+CI2=CH2CI2+HCI
CH2CI2+CI2=CHCI3+HCI
CHCI3+CI2=CCI4+HCI
C6H6+Br2=C6H5Br+HBr
加成反应:CH2=CH2+H20==CH3CH2OH
CH=-(叁键)CH+2H2=CH3CH3
C6H6+3H2=C6H12
含双键叁键及有侧链的苯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双颊和叁键使溴的四氯化碳或水溶液褪色。
下面比较麻烦了:烃的衍生物
卤代烃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液体或固体,由于极性强,所以比较活剥。
消去反应: CH3CH2CI+NaOH(醇溶液)加热==CH2=CH2+NaCL+H20 水解反应(即取代反应):CH3CH2CI+NaOH=CH3CH20H+NaCI
醇:羟基(—OH)与烃基或苯环上的烃基相连。由于氢键(质子溶剂)使它能与水一扔依比例互溶。
乙醇,有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
消去反应:CH3CH2OH(在170度浓硫酸催化)==CH2=CH2+H20
取代反应;CH3CH2OH+HBr=CH3CH2BR+H20
氧化反应:2CH3CH2OH+O2=2CH3CHO+H20
酚:羟基直接与本环相连。苯酚,有特殊气味的无色晶体
中和反应:C6H5OH+NAOH=C6H5ONA+H20
取代反应:C6H5OH+3BR2=C6H2Br3OH+3HBr
醇与酚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酚能使溴水褪色。
醛:官能团为-CH=0
乙醛:易挥发,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能与水与乙醇以任意比例互溶。
加成反应:CH3CHO+H2=CH3CH2OH
氧化反应;2CH3CHO+O2=2CH3C00H+H20
银镜反应(氧化反应)CH3CH0+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0
醛与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溴水褪色。
羧酸:官能团为HO-C=0的物质。
乙酸,即醋酸,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
置换反应:2CH3COOH+2Na=2CH3COONa+H2!
中和反应:CH3COOH+NaOH=CH3COONa+H20
酯化反应(取代反应):酸与醇生成酯何水的反应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
主要就是这些啦,燃烧就不写了,其实主要是3种:
取代反应(又分为酯化,水解,加氢还原)
加成反应(不饱和到饱和,有催化氧化反应),消去反应(饱和到不饱和,脱水,脱氢卤酸)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有烯烃(C=C),炔烃(C=-C),醇(-OH),酚(苯环—OH,醛(R-CH=O),酮(R1-CR2=O)(R为烃基)
能使溴水褪色的是有烯烃,炔烃,酚,醛,酮,苯(萃取)
苯酚俗称石碳酸,酸性弱于碳酸,无法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乙酸俗称醋酸,酸性强于碳酸。
请大家帮忙归纳一下高中有机化学的一些知识
1、抓纲扣本、夯实基础
(1)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是有机化学的核心 在复习时可以从两方面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复习归纳:
一方面是以官能团之间的转化为线索,对每一种官能团的“来龙去脉”要清晰,以醇羟基为例,“来龙”意思是哪些反应可以引进醇羟基,“去脉”是指醇羟基能够发生哪些变化,生成什么物质,最后建立起有机物之间的互相转化图。在复习时务必掌握各有机反应机理,形成一种如何断键如何成键的思维习惯,进而上升成一种分析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就是对每一种官能团的代表物质,要从物理性质(尤其密度、状态)、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化学实验(特征反应、鉴别)等进行归纳。
(2)熟悉各种有机反应类型
①取代反应:主要有:卤代反应、硝化反应、酯化反应、水解反应等。
②加成反应:主要有: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与卤素发生加成反应、与卤化氢发生加成反应、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等。
③消去反应:主要有:含有什么样的原子团的醇才能在浓硫酸和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含有什么样的原子团卤代烃才能在NaOH醇溶液里发生消去反应等。
④氧化反应(有机物加氧或去氢的反应):
a、有机物燃烧:除少数有机物外(如CCl4),绝大多数有机物都能燃烧。
b、催化氧化:被其它氧化剂氧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银氨溶液、新制的氢氧化铜等。
⑤还原反应(有机物加氢或去氧的反应):碳碳双键、碳碳叁键、苯环、醛基、羰基等与氢气的加成反应。
⑥加聚反应: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⑦缩聚反应:主要有:羧基与羟基之间的缩聚、氨基与酸基之间的缩聚、甲醛与苯酚发生缩聚反应等。
⑧显色反应:
a、苯酚与FeCl3溶液反应相遇溶液显紫色;
b、淀粉溶液遇碘水溶液变成蓝色;
c、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苯环)与浓HNO3反应呈**。
2、多关注一些和生活和生产紧密联系的知识。
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了解糖类、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的组成、性质和重要作用,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一些基本知识,关注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这些在各地高考题中都有体现,题目就是考查知识面的广度和熟悉程度。
3、有机推断题的突破方法
(1)应用反应中的特殊条件进行推断
①NaOH水溶液——发生卤代烃、酯类的水解反应。
②NaOH醇溶液,加热——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③浓H2SO4,加热——发生醇消去、酯化、成醚、苯环的磺化反应等。
④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发生烯、炔的加成反应,酚的取代反应。
⑤O2/Cu或(Ag)——醇的氧化反应。
⑥新制Cu(OH)2悬浊液或银氨溶液——醛氧化成羧酸。
⑦稀H2SO4——发生酯的水解,淀粉的水解。
⑧H2、催化剂——发生烯烃(或炔烃)的加成,芳香烃的加成,醛还原成醇的反应。
(2)应用特征现象进行推断
①使溴水褪色,则表示物质中可能含有“>C=C< ”或“ -C≡C- ”。
②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则该物质中可能含有“ >C=C< ”、“ -C≡C- ”、“—CHO”或苯的同系物。
③遇FeCl3溶液显紫色或加入溴水产生白色沉淀,表示物质中含有酚羟基。
④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或加入银氨溶液有银镜出现,说明该物质中含有—CHO。
⑤加入金属钠,有H2产生,表示物质中可能含有—OH或—COOH。
⑥加入NaHCO3溶液有气体放出或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表示物质中含有—COOH。
(3)应用特征产物推断碳架结构和官能团的位置
①若醇能被氧化成醛或羧酸,则醇分子中含“—CH2OH”。若醇能被氧化成酮,则醇分子中含“—CHOH”。若醇不能被氧化,则醇分子中含“—COH ”。
②由消去反应的产物可确定“-OH”或“—X”的位置。
③由加氢后的碳架结构可确定“>C=C< ”或“-C≡C- ”的位置。
④由单一有机物发生酯化反应能生成环酯或高聚酯,可确定该有机物是含羟基的羧酸,并根据酯的结构,确定—OH与—COOH的相对位置。
4、有机化学试题答题书写一定要规范美观,避免失分
有机化学书写的常见不规范之处有:
①有机分子结构式中有几个苯环要看清楚,千万不要认为六边形一定是苯环;
②有机方程式书写时,不能用化学式必须用结构简式,用→不用==,
③注意检查C的四个价键,N的三个价键,S和O的两个价键,不要多氢和少氢,
④ H2O、HX等小分子切不可丢失;缩聚、加聚反应时条件和n不要丢;
⑤书写有机物的官能团取代基时,短线不能省,如乙基CH3CH2—,卤原子—X,;书写苯酚钠,乙酸钠的结构简式时,钠和氧之间不能写短线。
⑥硝基左写时不能写成N O2—,醛基左写时不能写成HOC—。C-H键缩写后一般将H原子及其数目靠C原子右侧写(靠左边写常见的只有H3C-R)。
⑦有机反应中除了关注重要官能团部位的变化,还要小心其它官能团也可能反应。
⑧一些容易出错的关键结构应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如醛基、羰基、羧基、酯基等的C=O双键应清楚表示出来,而不提倡缩写;又如C=C、C≡C一定不能缩写。
⑨在考试中,有机物结构简式即使比较复杂也必须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以上,否则可能会被视作超越答题区域。
有机化学在高考什么地位
推断题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各类考试中都占很大比例。今借此篇幅把与短周期中有关的常见突破口做一下总结。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不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 CH4、C2H4、C2H2
不能用排气法收集的气体 C2H4
1 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 无水CuSO4,变蓝
2 能使溴水褪色的 烯、炔(苯、烷不能)
3 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 烯、炔(苯、烷不能)
4 能发生加聚反应的 含C=C双键的(如烯)
5 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乙醇(浓硫酸,170℃)
6 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 醇和酸
7 燃烧产生大量黑烟的是 C2H2、C6H6
8 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 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油脂、麦芽糖、蔗糖不是)
9 属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10 常用来造纸的原料 纤维素
11 常用来制葡萄糖的是 淀粉
12 能发生皂化反应的是 油脂
13 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 蛋白质
14 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的是 淀粉、纤维素、麦芽糖
15 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的是 乙酸
16 有毒的物质是 甲醇(含在工业酒精中);NaNO2(亚硝酸钠,工业用盐)
17 能与Na反应产生H2的是 含羟基的物质(如乙醇、苯酚)
18 能发生水解的是 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
19 能还原成醇的是 醛
20 能作植物生长调节剂、水果催熟剂的是 乙烯
21 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的是 乙烯的产量
22 通入过量的CO2溶液变浑浊的 C6H5ONa溶液
23 不能水解的糖 单糖(如葡萄糖)
24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或与新制的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 醛、葡萄糖、麦芽糖
25 不溶于水的有机物 液态烃(苯、汽油等)、乙酸乙酯
26 易溶于水的有机物 甘油、乙醇、乙醛、乙酸
27 可用于环境消毒的 苯酚
28 皮肤上沾上苯酚用什么清洗 酒精
29 写出下列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结构简式:乙醇;(2)乙醛;(3)乙酸; (4)硝基苯 (1)羟基—OH (2)醛基—CHO(3) 羧基—COOH (4)硝基—NO2
30 写出下列有机反应类型:(1) 甲烷与氯气光照反应(2) 从乙烯制聚乙烯(3) 乙烯使溴水褪色(4) 从乙醇制乙烯(5) 从乙醛制乙醇(6) 从乙酸制乙酸乙酯(7) 乙酸乙酯与NaOH溶液共热(8) 油脂的硬化(9) 从乙烯制乙醇(10) 从乙醛制乙酸 (1) 取代(2) 加聚(3) 加成(4) 消去(5) 还原(6) 酯化(7) 水解(8) 加成(或还原)(9) 加成(10) 氧化
31 加入浓溴水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苯酚
32 加入FeCl3溶液显紫色的 苯酚
33 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的两种盐 Na2SO4、(NH4)2SO4
34 写出下列通式:(1)烷;(2)烯;(3)炔 (1)CnH2n+2;(2)CnH2n;(3)CnH2n-2
三、化学实验:
1 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
2 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 烧杯、烧瓶、锥形瓶
3 用固—固加热装置制取的气体用固—液加热装置制取的气体用固—固不加热装置制取的气体 O2、NH3Cl2、C2H4H2、CO2、C2H2
4 制取以下气体需要加热的:制取以下气体不需要加热的: (1) 用MnO2与浓HCl制Cl2(2) 用乙醇和浓H2SO4制C2H4(3) 用KClO3和MnO2制O2(4) 用Cu和稀HNO3制NO(5) 用NH4Cl和Ca(OH)2制NH3(1) 用Zn和稀H2SO4制H2(2) 用CaCO3和稀HCl制CO2(3) 用CaC2和H2O制C2H2(4) 用Cu和浓HNO3制NO2
5 需要保存在棕色瓶中的物质 氯水、浓硝酸、AgNO3
6 一元强酸与一元一元强碱恰好中和的计算公式(求未知碱浓度) C(酸)V(酸)==C(碱)V(碱)
四、物质结构:
序号 问题 答案
1 原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 氢( H)
2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碳
3 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 O、Si、Al
4 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N
5 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2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2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3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3的元素) CO
6 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2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4的元素 Li、Si、Mg
7 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 NF
8 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 PAl
9 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2的元素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的元素 CO
10 X、Y两元素可形成X2Y和X2Y2两种化合物(或形成原子个数比2:1与1:1的化合物 Na2O、Na2O2H2O、H2O2
五、俗名总结:
序号 物质 俗名 序号 物质 俗名
1 甲烷 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11 Na2CO3 纯碱、苏打
2 乙炔 电石气 12 NaHCO3 小苏打
3 乙醇 酒精 13 CuSO4?5H2O 胆矾、蓝矾
4 丙三醇 甘油 14 SiO2 石英、硅石
5 苯酚 石炭酸 15 CaO 生石灰
6 甲醛 蚁醛 16 Ca(OH)2 熟石灰、消石灰
7 乙酸 醋酸 17 CaCO3 石灰石、大理石
8 三氯甲烷 氯仿 18 Na2SiO3水溶液 水玻璃
9 NaCl 食盐 19 KAl(SO4)2?12H2O 明矾
10 NaOH 烧碱、火碱、苛性钠 20 CO2固体 干冰
全国卷高考理综化学选择题里的有机题是考哪的,选修5还是必修二的内容?为什么?
有机化学在高中阶段也仅仅是初步认识,接触阶段。所以考试的难度应该不大。
按照教材的编排,高中有机化学占高中化学知识的30~35%,选择题会有1~2个(4~12分),后面的大题至少有一个(16~24分)。
差不多这样吧,高中有机化学要求还是比较低,掌握好系统命名法,知道不同官能团的特点,理解记住各个官能团的性质,某些有机物与盐的显色反应(如苯酚和FeCl3显紫色),计算有机物的C原子个数,推导有机物的化学式和结构(简)式等等,有机方面就差不多了。
祝你成功。
高考化学所有官能团能发生什么反应 有机化学
新课标卷理综化学选择题一般主要考必修2有机化合物部分,但是从这几年高考出题情况看,对选修5知识掌握较好的必答部分有机题更易答一些。考试大纲规定高考理综化学部分分必答题和选答题两部分,必答题考查知识为必修一、二和选修四,选答题出两个题,各省情况不同,但都是在选修一、二、三、五中选两个模块出题,考生选一个题作答即可。
高考有机化学知识点?详细的 谢谢拉
1、能发生取代反应的有:烷烃和卤素单质气体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苯和硝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的反应;苯和浓硫酸发生的反应;苯和溴单质在溴化铁作用下发生的反应;还有酯化反应卤代烃的水解也算取代反应的种类。
2、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有:烯烃和卤素单质(无条件)、卤化氢气体(加热)、水(催化剂、加温加压)、氢气(镍、加温);苯和氢气(镍、加温);炔烃和氢气、卤素单质、卤化氢等的反应。
3、氧化反应:氧化反应分为三种:第一种就是燃烧,所有的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第二种是不饱和烃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如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二氧化碳);第三种是在有机物中上氧和去氢叫氧化反应,相对应的是去氧和上氢叫还原反应。
2023年高考化学有机物占比多少
有机化学知识很简单啊,只要上课仔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就不难了啊!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
《化学科考试说明》中有机化学部分要求
1、 了解有机化合物数目众多和异构现象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碳原子彼此连接的可能形式。
2、 理解基团、官能团、同分异构、同系列等概念。能够识别结构式(结构简式)中各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基团和官能团。能够辨认同系物和列举异构体。掌握烷烃的命名原则。
3、 以一些典型的烃类化合物为例,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碳架结构。掌握各烃类(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并能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
4、 以一些典型的烃类衍生物(乙醇、溴乙烷、乙醛、乙酸、乙酸乙酯、脂肪酸、甘油酯、多羟基醛酮、氨基酸等)为例,了解官能团在化合物中的作用。掌握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并能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
5、 了解有机物的主要来源。了解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化工、资源综合利用及污染和环保的概念。
6、 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7、 以葡萄糖为例,了解糖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8、 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9、 初步了解重要合成材料的主要品种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理解由单体进行加聚和缩聚合成树脂的简单原理。
10、通过上述各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
11、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离、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结构简式。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的产物。
试卷内容比例:有机化学基础 约15%。
2、有机化学试题的特点
从分析中发现五年来,(1)保留了传统的考试热点和重点:
仍然关注传统的考试热点和重点,如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和书写、有机物的燃烧问题、有机反应类型的选择和判断、重点反应类型的套用、有机合成等。
(2)突出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医药、新科技等的联系;
(3)有机试题的题型及区分度保持相对稳定:选择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区分度保持在0.45左右;填空题要填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化学反应方程式,试题注重能力的考察,具有一定的难度,区分率较高,区分度一般保持在0.70左右。
3、学生答卷中主要原因出现的错误
学生答题的主要错误体现在六个不够
(1) 审题不够仔细。如24题把“只能生成3种一溴化合物”理解成苯环上的一溴化合物只有3种。20题第(2)小问,按此装置不能得到干燥纯净的C2H4气体的理由:没有温度计,无法控温;或乙醇与浓硫酸位置的颠倒等,考生只需回答出其中的一项即可。但不少考生回答:需要温度计;或问答烧瓶上的橡皮塞为单孔,无法插温度计……如此等等,由于没有正面回答不能制取C2H4的原因而失分,这是很可惜的。
(2) 书写不够规范。如书写有机物结构简式时多H少H、 多O少O、 多C少C。
(3) 实验不够重视。如19题属于基本实验,但错误率较高。
(4) 基础不够扎实。第23题中给出有机化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44.1%,氢的质量分数为8.82%,求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一般考生都能求出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3.675:8.82:2.95,怎么把它转化为最简整数比呢?有20%的考生束手无策。由于最简式(或实验式,对于该化合物而言就是分子式,因为氢处于饱和状态)没有写出来,导致失分,
(5) 思维不够灵活。以第24题为例,已知A是芳香族化合物,只能生成3种一溴代物,有的考生运用中学阶段鉴别二甲苯三种同分异构体的方法:在苯环上一溴代物仅有一种的是对二甲苯,有两种的是邻二甲苯,有三种的是间二甲苯,在这种思维定势的诱导下,认为A是间二甲苯。殊不知这里是命题者设下的“大陷阱”。据统计,掉入“陷阱”的考生约占1/5。这部分考生掉入“陷阱”后,不能自拔,由A下推B为间苯二甲酸,C为间苯二甲酸二丁酯,D为间苯二甲酸酐,一“陷”到底。如果考生从酚酞的结构反推D应该是邻苯二甲酸酐,再推知A,应是邻二甲苯,再考虑邻二甲苯的三种一溴代物是什么呢?原来还有一个溴取代了甲基上的氢原子。如果考生在应试时,运用正向思维的同时,再用用逆向思维,“正逆结合”不就避免了不应有的失误了吗?
(6) 表述不够科学。如第19题(1)从试剂瓶中取出无水醋酸,某生回答“向其中加入少量冰块,然后进行过滤,再对所得固体微热,即可得无水醋酸。”第20题(2)回答不能制乙烯的理由,答曰“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易堵住导管口”,如此等等错误的答案,不胜枚举。
三、有机化学复习的策略
(一)遵循考纲,结合实际,制定复习计划
1. 遵循“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
2. 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制定复习计划和实施方案
(1)确定复习目标:复习知识、训练思维、提高能力。
(2)策划复习安排:三周左右时间,大体分“讲”、“练”、“评”三个环节。
(3)选择复习方法:基础过关、讲练结合、专题讨论。
(二)复习知识,使有机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
1. 以结构为主线,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
划分知识板块。根据有机化学知识重点和考试热点可以分成如下六个复习板块。
(1)同系物及同分异构体
(2)官能团的性质及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3)重要有机物的实验室制法
(4)有机化合物燃烧问题
(5)有机合成
(6)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和蛋白质
2. 联成知识网
有机化学知识点较多,在复习中通过分析对比、前后联系、综合归纳,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3. 归纳零星知识,将分散的知识条理化
一些有机物的物理性质
一些有机实验知识
在讲评练习时组织讨论,总结出易理解易记忆的一些经验规律
(三)训练思维,指导解题思路与技巧
1. 培训思维方法和科学的思维品质
2. 指导解题思路和如何抓住关键突破
3. 指导解题技巧和训练发散思维
(四)备考复习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在复习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
2. 关注社会、生活、环境、医药、新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3. 表达能力的训练
4.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有机化学总复习知识要点
(一)碳原子的成键原则
1、饱和碳原子;
2、不饱和碳原子;
3、苯环上的碳原子。
[应用]利用“氢1,氧2,氮3,碳4”原则分析有机物的键线式或球棍模型;
(二)官能团的重要性质
1、C=C:①加成(H2、X2或HX、H2O);②加聚;③氧化
2、C≡C:①加成(H2、X2或HX、H2O);②加聚;③氧化
3、 :①取代(卤代,硝化,磺化);②加成(H2)
[延生]①引入氨基:先引入
②引入羟基:先引入
③引入烃基:
④引入羧基:先引入烃基
4、R—X:
5、醇羟基:
6、酚羟基:
①与Na,NaOH,Na2CO3反应
2 —OH+2Na→2 —ONa +H2↑
—OH +NaOH→ —ONa +H2O
—OH +Na2CO3→ —ONa +NaHCO3
[注意]酚与NaHCO3不反应。
—ONa —OH +NaHCO3(NaHSO3,Na+)
②苯酚在苯环上发生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的位置:邻位或对位。
[检验]遇浓溴水产生白色浑浊或遇FeCl3溶液显紫色;
7、醛基:
氧化与还原
[检验]①银镜反应;②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
8、羧基:
① 与Na,NaOH,Na2CO3,NaHCO3溶液反应
② 酯化反应:
③ 酰胺化反应 R—COOH+H2N—R/→R—CO—NH—R/+H2O
9、酯基:水解
R—CO—O— + 2NaOH→RCOONa+ —ONa
10、肽键:水解
(三)官能团重要性质的应用
1、定性分析:官能团 性质;
常见的实验现象与相应的结构:
(1) 遇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褪色:C═C或C≡C;
(2) 遇FeCl3溶液显紫色:酚;
(3) 遇石蕊试液显红色:羧酸;
(4) 与Na反应产生H2:含羟基化合物(醇、酚或羧酸);
(5) 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羧酸;
(6) 与Na2CO3溶液反应但无CO2气体放出:酚;
(7) 与NaOH溶液反应:酚、羧酸、酯或卤代烃;
(8) 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红色沉淀:醛(甲酸及甲酸酯);
(9) 常温下能溶解Cu(OH)2:羧酸;
(10) 能氧化成羧酸的醇:含“—CH2OH”的结构(能氧化的醇,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
含有氢原子;能发生消去反应的醇,羟基相“邻”的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
(11) 能水解:酯、卤代烃、二糖和多糖、酰胺和蛋白质;
(12) 既能氧化成羧酸又能还原成醇:醛;
2、定量分析:由反应中量的关系确定官能团的个数;
常见反应的定量关系:
(1)与X2、HX、H2的反应:取代(H~X2);加成(C═C~X2或HX或H2;C≡C~2X2或2HX或2H2; ~3H2)
(2)银镜反应:—CHO~2Ag;(注意:HCHO~4Ag)
(3)与新制的Cu(OH)2反应:—CHO~2Cu(OH)2;—COOH~ Cu(OH)2
(4)与钠反应:—COOH~ H2;—OH~ H2
(5)与NaOH反应:一个酚羟基~NaOH;一个羧基~NaOH;一个醇酯~NaOH;
一个酚酯~2NaOH; R—X~NaOH; ~2NaOH。
3、官能团的引入:
(1) 引入C—C:C═C或C≡C与H2加成;
(2) 引入C═C或C≡C:卤代烃或醇的消去;
(3) 苯环上引入
(4) 引入—X:①在饱和碳原子上与X2(光照)取代;②不饱和碳原子上与X2或HX加成;③醇羟基与HX取代。
(5) 引入—OH:①卤代烃水解;②醛或酮加氢还原;③C═C与H2O加成。
(6) 引入—CHO或酮:①醇的催化氧化;②C≡C与H2O加成。
(7) 引入—COOH:①醛基氧化;②羧酸酯水解。
(8) 引入—COOR:醇酯由醇与羧酸酯化。
(9) 引入高分子:①含C═C的单体加聚;②二元羧酸与二元醇(或羟基酸)酯化缩聚、二元羧酸与二元胺(或氨基酸)酰胺化缩聚。
(四)同分异构体
1、概念辨别(五“同”: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同结构);
2、判断取代产物种类(“一”取代产物:对称轴法;“多”取代产物:一定一动法;数学组合法);
3、基团组装法;
4、残基分析法;
5、缺氢指数法。
(五)单体的聚合与高分子的解聚
a) 单体的聚合:
i. 加聚:①乙烯类或1,3—丁二烯类的 (单聚与混聚);②开环聚合;
ii. 缩聚:①酚与醛缩聚→酚醛树脂;②二元羧酸与二元醇或羟基酸酯化缩聚→聚酯;③二元羧酸与二元胺或氨基酸酰胺化缩聚→聚酰胺或蛋白质;
b) 高分子的解聚:
i. 加聚产物→“翻转法” (2) 缩聚产物→“水解法”
(六)有机合成
c) 合成路线:
d) 合成技巧:
(七)有机反应基本类型
1、取代;2、加成;3、消去;4、氧化或还原;5、加聚或缩聚。
(八)燃烧规律
1、 气态烃在温度高于100℃时完全燃烧,若燃烧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则该烃的氢原子数为
4;若为混合烃,则氢原子的平均数为4,可分两种情况:①按一定比例,则一种烃的氢原子数小于4,另一种烃的氢原子数大于4;②任意比例,则两种烃的氢原子数都等于4。
2、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
CxHy或CxHyOz 耗氧量相等 生成CO2量相等 生成H2O量相等
等质量 最简式相同 含碳量相同 含氢量相同
等物质的量 等效分子式 碳原子数相同 氢原子数相同
注释:“等效分子式”是指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有机物耗氧量相同,如:
CxHy与CxHy(CO2)m(H2O)n或CxHy(CO2)a(H2O)b
推论:① 最简式相同的两种有机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耗氧量一定,生成的CO2量一定,生成的水的量也一定;
② 含碳量相同的两种有机物,总质量一定,则生成的CO2的量也一定;
③ 含氢量相同的两种有机物,总质量一定,则生成的水的量也一定;
④ 两种分子式等效的有机物,总物质的量一定,完全燃烧,耗氧量一定;
⑤ 两种有机物碳原子数相同,则总物质的量一定,生成的CO2的量也一定;
⑥ 两种有机物氢原子数相同,则总物质的量一定,生成的水的量也一定。
(九)有机化学信息题的突破
在有机化学复习中,特别要重视对高考有机化学信息题进行专题研究,使学生学会对题给信息进行吸收处理的能力。通过典型例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加工的要点,能自如地进行吸收处理,去伪求真、去繁求简、去辅求主,使问题得到解决,达到训练和发展思维的目的。
在有机化学总复习阶段,不能搞大运动量训练,关键找准典型试题,讲练结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以下七种处理信息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提高信息加工水平。
1.将陌生信息处理成熟悉→ 通过联想熟悉化
例1:新近发现了烯烃的一个新反应,当一个H取代烯烃(I)在苯中,用一特殊的催化剂处理时,歧化成(Ⅱ)和(Ⅲ):
对上述反应,提出两种机理(a和b)。
机理a,转烷基化反应。
机理b,转亚烷基化反应:
试问,通过什么方法能确定这个反应机理?
分析:题给信息非常陌生,学生初次见到的确难以入手,给学生提示:酯化反应机理是通过什么方法测的?想必定有同学自然会联想到比较首席的信息18O同位素跟踪测酯化反应机理。通过类似的方法就将一个陌生的信息转化成熟悉信息,从而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
用标记同位素化合物进行下列反应。
若按a:
若按b: CH3CH=CHCH3+CD3CD=CDCD3→2CH3CH=CDCD3
分析产物组成即可区分两种机理。
2.将抽象信息处理具体信息 → 抽象信息具体化
对于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现实生活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解题时首先运用类比转换法,将实际事物转化为某一理想模型,将题给信息通过联想、类比、模仿、改造,转换成自己理解和记忆的信息,并与自己原有知识体系发生联系,从而使陌生的信息熟悉化,抽象的信息具体化。
例2:A,B是式量不相等的两种有机物,无论A,B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不变,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也不变。符合上述情况的两组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A,B满足的条件是 ___________。
解析:A,B两种有机物式量不相等,无论A,B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不变,完全燃烧后产生的CO2的质量也不变。可推知A,B中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凡能满足这个条件的每一组化合物都是本题的答案。
(1)烃类:据(CH)n,写出C2H2和C6H6;据(CH2)n写出C2H4和C3H6等。
(2)烃的含氧衍生物类:据(CH2O)n写出CH2O和C2H4O2,CH2O和C3H6O3等。
(3)糖类:当(CH2O)n中的n=6时,写出CH2O和C6H12O6(葡萄糖)也是一组。
以上多组化学式均属同一类型—最简式相同。还应有一类,虽最简式不同,但符合含碳元素质量分数相等的组合,如:CH4中含C75%,将其式量扩大10倍,则含C原子数为10,含C仍为75%,其余(160-120)=40应由H,O补充,故可以得到C10H8O2,由此得出CH4和C10H8O2为一组。若要写出CH4与C9的组合,据C占75%,可知其余部分占25%,25%为75%的1/3,C9为12×9=108,108/3=36,这36应由H、O补齐,推知H为20,O 为16,即得到C9H20O(饱和一元醇)。
3.将潜隐信息处理成明显信息 → 隐含信息显明化
例3:CS2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SO2,现有0.228克CS2在448毫升O2(标
况)中点燃,完全燃烧后,混和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 )。
(A)112ml (B)224ml (C)336ml (D)448ml
分析:这道题数据充分,有的同学看到题就开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首先判断哪个反应
物过量,然后一步一步求解。如果仔细审题,就会发现此题有一隐含信息,即CS2燃烧前后,气体体积没变,若找到这一信息,就可确定燃烧后混和气体体积与CS2无关,马上得到答案为D。
4.将复杂信息处理成简单信息 → 复杂信息简单化
例4:把m摩尔C2H4 和n摩尔H2混合于密闭容器中,在适当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
生成p摩尔C2H6,若将所得平衡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需要氧气 A. (3m+n)mol B.(3m+ )mol C. (3m+3p+ )mol D. ( -3p)mol
分析:(m摩尔C2H4和n摩尔H2混合于密闭容器中)→ C原子2m摩尔,H原子(4m + 2n)
摩尔→平衡混合气体中C原子2m摩尔转化为CO2需要氧气2 m,H原子(4 m+2 n)转化为H2O需要氧气m+ ,所以选B。
5.将文字信息处理成符号信息 → 文字信息符号化
例5:A、B都是芳香族化合物,1 mol A水解得到1 mol B和1 mol 醋酸。A、B的分子量都不超过200,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且B分子中碳和氢元素总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5.2%(即质量分数为0.652)。A溶液具有酸性,不能使FeCl3溶液显色。由此可推断:A的分子式和B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
A.C8H8O2; B.C8H8O4;
C.C9H8O4; D.C9H8O3;
解析:题给信息:结构方面,A是具有酸性的芳香化合物,因其可水解为B和醋酸可推断其应为酯类,由于A不使FeCl3显色,则A的酸性只能是来源于-COOH,即A中除了含酯基外,还应有羧基结构。而其水解产物B中也必然有羧基结构,注意到B与CH3COOH形成酯A,则B中还有-OH结构。
分子量的限制条件,考虑到B中既有-OH又有-COOH,则分子中至少应有3个氧原子,由题给信息可知B中氧的质量分数为: 1-0.652=0.348
令其分子中含3个氧原子,则其分子量应为M(B) = 138g。
考虑B与CH3COOH酯化为A,则A的分子量为138+42=180,符合A、B分子量不超过200的条件,且B中氧原子只能是3个,否则不符合A的分子量不超过200的条件。
至此,可确定B分子式为C7H6O3,与CH3COOH酯化生成的A的组成应为C9H8O4;对照各选项,(C)为正确。
从中看出:关于有机物转化关系的信息题中,量关系限制也是题给信息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注意结构与量关系的结合,综合考虑多元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6.将文字信息处理成图示信息 →文字信息图示化
例6.有机合成上通常通过下述两步反应在有机物分子碳链上增加一个碳原子。
应用上述反应原理,试以乙炔,甲醇、HCN等物质为主要原料,通过六步反应合成
解析:合成有机物要以反应物,生成物的官能团为核心,在知识网中找到官能团与其它有机物的转化关系,从而尽快找到合成目标与反应物之间的中间产物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点,主要思维方法:
A.顺向思维法:思维程序为反应物→中间产物→最终产物
B.逆向思维法:思维程序为最终产物→中间产物→反应物
实际解题过程中往往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都需要应用。
解题思路:
①学习试题中信息得知醛经过两步反应(HCN、H2O)使醛基(-CHO)变为[-CH(OH)COOH] 得到羟基羧酸。
②用逆向思维方法,对最终产物逐步深入分解
③用正向思维方式和知识网解决乙炔制取丙烯酸的方法。从知识网中得知乙炔水化得乙醛,运用信息乙醛经2步反应得羟基丙酸,最后把分析结果正向表达,写出化学方程式。
7.信息由大化小→实施分别实破
有机推断题不仅注意思维上既有整体性又有灵活性,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技巧由大化小。
例7:化合物A(C8H8O3)为无色液体,难溶于水,有特殊香味。A可发生如图示的一系列反应,图中的化合物A硝化时可生成四种一硝基取代物。化合物H的分子式C6H6O;G能进行银镜反应。
回答(1)有机物可能的结构式
A: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
K: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类型:(I)_________ (II)________ (III)__________
分析:把整个信息分解成三块:
第1块:可知K为三溴苯酚,D为苯酚钠(C6H5ONa)。
第2块:G必为甲酸甲酯从而确定C为甲醇CH3OH。
第3块:苯环上两个取代基只能互为邻位或互为间位。
高考化学总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制好复习的进度,力求让所讲的每个知识点让学生真正掌握。第一轮复习不能赶进度,以学生的掌握为前提,打好知识点复习的“歼灭战”。注重培养学生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不要把大量的精力、时间花费在题海战和难题战方面,要精选例题,透彻分析,引导探究,注重方法。尤其注重训练学生答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对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用语要争取准确无误,会做的题争取不失分,文字表达要规范简要,能切中要点。注重训练学生的学科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
占比20分左右。
每年不太一样的,按照现在全国卷理综300满分,中化学占比100分统计,一般有机化学占比20分左右,也就是1/4左右的,一般是选择题有一道,大题一道的。
有机物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所有的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有机物还可能含有其他几种元素。如H、N、S等。现在人类却已经发现了超过2000万种有机物。而它们的特性更是千变万化。多数有机物都难溶于水,但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多数有机物受热易分解,且容易燃烧。燃烧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表明有机物一般都含有碳和氢元素。此外,还可能含有氧、氮、氯、硫等元素。另外,绝大多数有机物是非导电体,熔点和沸点较低。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