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北京高考语文答案_2001年北京高考语文
1.修改病句……
2.语文改病句
3.历届高考试题与模拟题!
4.求新课标卷历年高考作文题目(语文)
5.语文的现代文阅读问题
6.病句题详细做法
第一点:搞清写作要素
▲审题; ▲抓点;▲立意;▲动笔
第二点:审题
审题的方法有很多,而且审题也是对阅读能力的考验,看你是否能抓住中心。常见的审题方法有:
①.抓关键句-键句往往暗示着材料的中心,抓住关键句,往往事半功倍
②.明褒贬法-可以从出题人比较侧重的点的来出发立意
③.提炼中心-提取要点以作为文章主旨,这样比较容易切题
④.由果溯因-多问个为什么,对比结果找起因,原因往往就是要写的点
⑤.关系分析-分析材料中对象之间的关系,找突破口
一般而言,比较常用的和起效较快的就是①和③两种方法,可以应对大多数的作文材料的立意问题,所以大家可以多加强一下这两种审题方法的训练。
第三点:抓点
在这里提到的抓点就是抓话题的意思。一般情况下,材料作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围绕一个比较常见的话题来展开叙述,所以在审题的过程中,大家就可以比较明确地抓住一个话题来展开文章。而且出题人会尽力做到让大多数的同学都能理解材料,肯定不会达到让同学们无法理解的层面,所以我的建议就是不要钻得太深,不要想的太深刻,否则就会有跑题的危险。
以下我对比较常见的话题进行了举例,大家可以多超与这些话题相关的方向来收集素材:
成功、胜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友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创新、创造、努力、刻苦、克服困难、忍受痛苦、价值、意义、人生、情感、珍贵、惜时、友谊、宝贵、财富、信仰、信念、放弃、坚持、思考、选择等等……
这些话题不少,所以大家可以选择一些同时适用于多个话题的素材来记忆,这样可以减轻些负担,比如马云?位居中国富豪榜榜首,全世界继谷歌之后市值第二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就可以同时适用于创造、坚持、选择、成功、胜利、克服困难、眼界、视角等等话题。此外,大家可能发现了我写的话题中有好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所以关注时事与政治似乎也成为必要。
第四点:立意
常说审题立意,审题立意,所以说在审题的时候,就一并立意的,之所以又拿出来单说,是因为这里有一些比较重要的点还需提一下,所以别嫌啰嗦。
立意即是摆明观点,观点就是指你接下来要围绕描述的论点。这样一说,大家似乎都觉得立意很重要了。审题的成果将直接决定立意的出发点,立意将决定整篇文章的基调和中心。好的立意,既切题又具体,而且是文章要展开所围绕的中心点。所以立意的提出极为重要。
这里也说几种提出立意的方法:
①.横向立意-就材料本身出发比较直接的观点陈述
②.反向立意-选取与材料比较偏重的观点相反的一面来陈述
③.类比立意-由事及人,由此及彼,选取与材料描述相近的点来写
④.延伸立意-即是由现有的材料所体现的内容延伸出与之先关的立意来
我个人是不推荐反向立意的,我高一高三的语文老师也是这么说的。如果没有把握写的很棒很吸引人的话,还是建议大家不要这样立意。
此外,对于立意的提出也还有一点要说,就是立意的提出不单单是根据材料而来的,还与自身所具备和掌握的材料有关。立意的提出应该是审题结果,话题判断及素材掌握情况的综合考虑结果。也许你会提出一个十分切题的立意出来,可是却没有可用的素材,那样不就也很悲哀吗?如果只是全篇在围绕一个很切题的立意来空洞的强调的话,相信大家都知道,那是丝毫没有说服力的。所以,立意的提出要考虑自己所能想到的与之最相关的素材,进而稍稍做个过渡,将主旨与素材在立意中接合起来。这又在另一方面体现出素材积累的重要性。
第五点:动笔(重点)
首先,我们来提一下高考对作文的两大要求吧,这样也好有的放矢:
①.基础等级-语句通顺、切题、围绕中心
②.发展等级-语言有文采
而语言有文采又体现在四个方面:
[1].语句生动-比如撷取新词新义,或使用流行语,有些老师可能反对使用流行语,所以不要太过分
[2].句式灵活-就是说,句子要长短有致,长短错落,带有节奏变化可能会好一些
[3].善用修辞-也就是能够恰到好处的使用修辞手法来提升文章的韵味,排比、比喻比拟、对偶、设问、对比、对仗押韵等等,只要恰如其分就是好的修辞运用
[4].文句有蕴-这体现在文句的幽默性、哲理性等方面还可以是具有古典美的语段,最好能体现出深意来,而不只是浅略的悠扬动感。
接下来,我们来说一下老生常谈的方面:标题、开头以及结尾。对这三点我归结为两个词:直切主题,谨防人猜。直切主题,就是指这三个最为显眼的地方一定要能够点题;谨防人猜,一定不要让阅卷老师猜你想要表达什么意思,直接说明。
然后,我们再一一细说这三点:
①.标题-简洁、新颖、生动、切题,我比较强调的是注意简洁和切题,其余两者可酌情把握。有些同学喜欢在写完整篇文章之后再定题目,这样比较危险,因为你可能在文章中就没有很深刻地围绕某一点来写,而是写到哪里算哪里,不合脉络清晰的要求。而在生动、新颖上,不做必要的要求,写出来可能加分,也可能会让阅卷老师不知所云,相反,简洁清晰的标题没有老师是讨厌的。
②.开头-入题要快。不论你是想怎样装饰凤头,都一定要注意不要太长篇幅以后才开始点题,这样你的凤头会很臃肿,与身体不协调,反而失了凤凰头小脖长的美感。一般开头要在200字以内点题,至于入题则会更早,从你写第一句话开始就要想着怎么往主题上引了。
③.结尾-要求结实,有力,卒章显志,首尾呼应,再次点题。当然也不要太长,如果实在字数不够,那就采用排比例证吧,多写几个沾边的例子排比串烧,再次强化主旨,点明提议会好些。
④.正文-正文是摆出论据论证阶段。即使标题和开头已经很好的切题了,正文也不可松懈。而且,要学会分段,不要一段写得太过冗长,亦不可太短,凡事讲究适量而行。每段一个论据说清楚,说明白了就好,不用贪多,而且最好要有总领句或是小标题,论证结尾要有总结,论证过程中则要注意时时点题,处处点题,证明论点。我那时常用的比较俗套的句型:如果不……就不会……,虽然常见,但却有用。每段论证可以选取围绕同一个中心论点,亦可设立分论点,但3则论证材料最好是格式一致抑或各不相同,要么工整对仗,要么添加新意。
⑤.总体-总体我总结为5个四字词语:脉路清晰,叙事具体,脱俗求异,字正意明,多留空隙。至于5个词语的解释,将在下面展开:
脉路清晰-意即审完题,抓到点,立完意之后,你就对接下来整篇文章的写作过程了然于胸,而不是写到哪里算哪里
叙事具体-这个则体现在正文的论证方面,对于论据的陈述一定要具体
脱俗求异-写出自己的文章出来,模仿别人很困难,做自己很容易,即写作要有独立性,借鉴别人,用自己的话说
字正意明-字迹不论是否好看,但一定要雅观,一定要写得工整;词句则要求意思明确,忌含混不清
多留空隙-要学会适当分段,抛些空隙出来,这样阅卷老师整体来看不会很累,Ta轻松了,你就愉悦了
第六点:素材准备
对于材料作文,写议论文体的时候,众所周知,包括3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包括主要论点和分论点;论据,则是论证时使用的事例、典故等;论证,将论据与似乎没有相干性的论点联系起来,是一项编制过程。在这里,论证就是你动笔的初衷,论点则是最终目的,论据则是内容的填充。所以,三者皆不可少,相互依靠。
接下来说一下论据的准备。论据来源于素材的积累与碰撞。就积累而言,最基本的要求是记住人、事、结论,当然不反对“4 W 1 H”原则,那样则更好。全篇文章,主要论据3则即可,可以穿插一些辅助论证的简练论据。每个分论据可使用相同的论点,即中心论点,也可以使用多个分论点,记得最后总结归纳就行。
第七点:功在平时
我总结为以下5点:
①.坚持独立写作。写出自己的特色出来,不要模仿别人,借鉴是可以的,但那是用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的
②.多留意生活。生活是艺术的载体,每次写作都是一次人类科学上的艺术创作,也许灵感就来自于某次生活纪实。对新闻,政治的关注也在此之
③. 阅读,摘录,朗读。阅读水平的提高将有助于作文的审题,还能丰富素材的积累;摘录则可以培养优美语句的语感与加强意境的体会,师人之长,克己之短;朗读,也有助于语感培养与素材记忆,考前朗读效果更好
④.勤于练笔。世间之事,就怕重复。所谓好事多磨,就是要多加练习。刚开始要多动手写,让老师帮你纠正提升,后来就可以只列提纲,在心中跑一遍写作的流程就好
⑤.拿到试卷,先看作文。这样可以大致想一下先朝哪个方向写,而不要因为最后时间不够而慌了神,导致审题不清,立意不明。而且先看作文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做前面题的过程中,说不定哪个时刻写作的灵感就会到来,可以先加以记录,作为提醒,最后动笔
第八点:卷面寄语
作文的卷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的文章到底是哪个等次的。我们都知道阅卷老师阅卷时,每篇文章停留的时间很短,如果第一印象就不好,就不能够很好的体现你的内容与内涵了。好的卷面会让老师看着比较轻松,这样Ta才有可能会想深入的读你的文章,才更有体现你文章靓点的机会。所以,对于卷面我也有以下6点建议:
①.适当分段。一段不可太长,800字的文章,分个7、8段就好。也不宜分段太多,也不要不分段
②.注意字体大小。最好是看起来既能把格子填满又不漫出来的感觉。大概8分饱的样子最好
③.字迹一定要工整。不管你的字形好不好看,都一定尽最大努力写端正。不要躺,不要斜,端端正正写。再就是选支自己用着舒服的笔,还要注意笔芯的粗细,0.5mm即可,细了太暴露手写的水平,粗了容易粘到一块儿
④.尽量少涂抹。不是不让涂抹,即使要涂的时候,只需轻轻一划,粗看没有涂抹痕迹,细看那字确实划掉了。一定禁止整段的涂抹划除,所以说,下笔需谨慎啊
⑤.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要不在意,不要让阅卷老师觉得你是个太随意的人。你随意,Ta也随意了
⑥.字数要求。这是基本的基本,一定记得过800线,最好不要超1000线。
修改病句……
郭庭平(乙平),1948年10月出生,福建连江县人。19年上山插队的老知青,1978年参加高考的幸运儿,1980年登上教坛的耕耘者。1988年评为中学一级语文教师,1994年晋升为高级教师。曾在连江三中、连江一中任教,后为连江县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现已退休。
一
郭老师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教学成绩突出,深得学校、家长、社会的认可。他担任连江—中语文教研组长,任教班级的高考语文成绩居同类学校前列。1999年他的学生陈希考入清华大学,高考语文成绩878分(标准分)。他以提高语文素质、培养思维能力为教学核心,同时抓好强化训练。课堂教学自创记叙文结构图解法、小说以写促读法、议论文句群剖析法、文言文质疑讲解法等教学方法,板书提纲挈领,教读思路灵活,语言节奏疾徐有节,追求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和形象性,打破呆板的教学程式,教学效果显著。
郭老师在作文教学方面,既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又致力于写作灵感的引发,努力开拓学生思路,积极传授写作思维操作方法,把写作尖子的培养和群体写作水平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公开发表习作200多篇,其中最突出的是孙晓岚同学,她在高中三年发表习作24篇,1993年被上海《语文学习》列为“中学生作文典型个例”,当年在高考中写出优秀作文《仲夏夜,知了为谁而歌》(见《语文报》),1995年她的习作《我的特殊兴趣》被收入高中语文实验课本《写作与说话》 (第四册)。他的开门弟子周鸣枝创作长篇纪实小说《人潮蛇的背影》(30万字),已在2005年5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郭老师注重开展语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1996年9月组织全校学生参加第四届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获组织奖;获奖作文为—等奖2名,三等奖18名,优秀奖41名;编印《中华第四届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优秀作文选》《中华第四届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作文选》。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他先后主办了“春萌”、“春原”、“春榕”等三个文学社及其文学刊物,并自费编印学生习作《稗草集》和《陈希作文选》。任教期间,他指导学生参加县级以上各类语文比赛活动,获奖达23人次。
他的语文教学观:教能活教,学使乐学,教学有成。
二
郭老师到进修校后,担任语文教研员,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先进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实践,把语文课改工作搞得有声有色。2003年秋,连江县初中开始启动新课程改革,他全力以赴传播新的教学理念,为教学改革鸣锣开道。他经常为师生开讲座,解读新教材,宣传新课标,指导先进的语文教法学法,力求从根本上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与此同时,他把课改的重心放在课堂教学上,为广大语文教师解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疑惑。他认为课改的主阵地在课堂,于是不断深入课堂听课,中肯地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鼓励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整理点评了十几篇优秀课堂教学实录,在“课改动态”、“连江教育网”发表(后收入《语文教研鸿爪集》),为语文教学提供范例。其中薛炳钦老师的《课堂实录: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训练》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李航凤老师的《〈凡尔赛宫〉课堂教学实录》发表在《福州课改》。郭老师倾心培养青年语文教师,他们已经形成比较过硬的教学骨干力量,在教学教研中发挥重大的作用。郑云如、刘绍华老师参加福州市首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分别获一等奖和二等奖;郑云如老师还代表我省参加全国语文教学大赛并获二等奖,两次接受福建电视台“新闻启示录”专访。 郑云如老师现为连江一中语文教师,福州市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获得“十大感动连江教师”、“全国优秀中学语文教师”等荣誉称号,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等。滕忠高老师参加福州市初三语文教师说课比赛获二等奖,论文《中考语文命题新走势》获“教研杯”全国论文大赛一等奖,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教师,现为琯头中学副校长。叶功鹏老师获福建省教学论文比赛二等奖,主编《高中语文读本》丛书和《文言文译注与鉴赏》,参编《一方水土》《中考语文阅读专题训练》等书,参加2006年福州市中考语文命题受到好评,现为连江县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周志腾老师曾任树德学校高中语文组长,现任连江县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参编《高考作文名师预测与精批》等6本书,被聘为搜狐网教育频道高考作文辅导专家,参加“乙平高考作文在线”的作文点评工作,深受好评。陈济贤老师曾任连江五中语文组长,现任连江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参编《高考满分作文大揭秘》等书,获福建省教育系统新闻宣传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指导黄峰老师进行初中生自改作文实验和语文评价改革试验,撰写论文《新课程语文评价改革尝试》,发表在《福州课改》和福州市教育学院网,还获得中国教育学会统计与测量分会考试专业委员会论文评选二等奖、苏教版国标本初中语文教材研讨会论文评比三等奖。指导青年教师编写教学设计,谢惠燕老师的《皇帝新装》和张国钦老师的《诵读欣赏·古诗四首》,收入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案·七年级上册》。组织青年教师编撰《初中现代文阅读大操练》《中考语文阅读专题训练》《高考满分作文大揭秘》等书,努力提高他们的教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郭老师经常应邀到学校指导语文教学和中考高考作文备考,先后举行近30场讲座,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2002年5月,创建语文网站“陈第公园”(后改版为“乙平语文在线”);2004年2月,又创建第二个网站“高考作文天网”,为语文教与学做出无私奉献。
三
郭老师在教学教研之余笔耕不辍,成果丰硕。从1985年起先后在《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报》等刊物发表文章200余篇,共20多篇次论文获奖。1986年获全国初中语文教材教法研讨大奖赛二等奖,1990年《导之以路 授之以法》获全国中学语文教师作文指导论文大赛二等奖,1993年《实用体作文试题设计》获全国语文教师论文大赛二等奖,1994年《浅谈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获第二届全国中学作文教学研究论文评选二等奖,1995年《真正管用的还是辩证法》获全国“红烛辉煌丛书”征文一等奖,2001年《立论创新贵有方》获首届全国“作文新导法”征文比赛二等奖,2002年《要科学运用“说课”形式》获首届全国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一等奖,2003年《“新概念作文大赛”展示了“旧概念作文教学”的成果》获“首届全国教育创新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郭老师出版个人专著12本,包括《供料议论文写作》《作文指向成功》《议论文创优导写》《作文“三精屋”》《点击高考话题作文》《作文指导荟萃》《高考作文乙平在线指导》《名师乙平作文在线点评》《乙平与作文》《名乙平博客点评作文》以及论文集《中学语文散论》《语文教研鸿爪集》等。其中《供料议论文写作》于1994年获第三届全国中学教育写作学术研讨会专著一等奖,《作文指向成功》于1998年获读写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等奖,《乙平与作文》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举办的2009影响教师成长百部科研论著荐评活动中获三等奖。与人合著《语文选择题解题指要》《作文巧妙构思80例》两书。主编《中考作文成功探源》《历届高考优秀作文成功探源》《中考作文指导与变题点拨》《二十年高考作文精讲》《高考满分作文大揭秘》《记叙文创优导写》《考场作文创优导写》《语文知识解题技法》《高考古诗赏析题型百题解说》《初中现代文阅读大操练》《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高考作文名师预测与精批》等12本书,还参加《中国学生作文年鉴》《初中作文教程》等本书的编写工作。还值得一提是,郭老师在2006年参加连江县乡土教材的编写工作,担任《一方水土》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礼仪常规》的执行副主编,为本县的乡土教材建设作出贡献。
四
郭老师长期从事作文教学研究,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在省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中根据小小说《鞋》设计的作文题被收入国家统编语文教材(高四册),他还在第544期《语文报》推出这道作文题的习作专版,总标题为《赤橙黄绿青蓝紫》。小记者活动设计《嫩笔谱写校园新诗》被收入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发展项目JGl23改革课题研究成果《语文教学能力训练》,该书供高等师范学院中文专业与教法学科教材配套使用。1999年主编的《二十年高考作文精讲》被湖南儿童图书馆列为推荐书目。参加山西教育出版社《初中作文教程》的编写工作,撰写第25—31节近5万字的书稿。连续7年参加福建省《高考“3+x”科目设置改革用书·语文》(后为《福建省高考自主命题复习纲要·语文》)的编写工作,负责撰写“第五章·写作”8万字左右,该书曾经福建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通过试用,作为2001—2002学年度福建省高考复习教材。2005年评改广东考生梁文的高考作文《纪念父亲》,后被收录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编写的《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1989年他受聘为《作文成功之路》杂志特约编辑,先后为该刊编辑了“巧妙构思方法示例”等5个专栏的稿件,受到读者的好评。2000年被《学习方法报》特聘为高—语文版面主持教师,第22期发表一个专版。2001年受聘为北京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中国名师教育网”语文高考网上辅导教师。2005年3月与搜狐网联袂推出高考作文专栏,并创办“乙平作文在线”,在网上为全国各地参加高考的学生评改作文,许多网站纷纷转载,在互联网引起很大反响。2005年 12月受聘为搜狐网教育频道首席高考作文辅导专家,率名师团在“乙平高考作文在线”为2006年考生点评作文。连续两年侥幸命中全国各地多道高考作文试题,如2005年全国卷III“铭记与忘却”、2006年四川卷“问”。他的《2008年社会热点备考作文点评》在网络成为热点,被搜狐教育频道和高考专栏的首页同时转载,并且命中当年的全国卷Ⅰ高考作文试题。
郭老师年评为福州市先进班主任,2002年评为福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2005年评为福州市基础课程改革实验先进个人。2007年评为连江县首届十大明星教师。1988年、1989年连续评为黑龙江教育杂志社优秀通讯员,1989年评为“全国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会”优秀研究员,1994年评为《语文周报》优秀作者。已被收录《中国教育专家名典》、《中国百科学者传略》等十几部书典。
语文改病句
一、语序不当
1、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2、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3、定语与中心词语序不当 4、定语、状语位置错乱 5、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6、主语与关联词语语序不当 [例题1] 1、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龄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改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优秀的教授。 2、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多项状语语序不当)改为: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许多同学近几天在阅览室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3、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分句间次序不当) 4、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词语可能反映承接先后、轻重主次等语意。词语的顺序则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此例中“研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应改为“听取研究”) 5、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应改为“领导、老师、学生”) 6、试看山花烂漫开遍了原野。(应将“山花烂漫”改为“烂漫山花”才能与后面“开”配搭) 7、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这“文物”究竟什么时候“出土的”?按原句表述,则为“两千多年前”,实际上不是,这就因语序不当前导致了表意的错误,应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后。) 8、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9、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1](语序不当) 1、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94年) 2、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95年上海)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职业间谍埃姆,揭开了美国情报史上特大的在职情报人员为外国提供绝密情报的丑闻。 2.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的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97年上海) 3.不但他爱下围棋,而且精于围棋发展史的研究。 4.由于纺织工人努力提高生产质量,我国棉布的出口深受各国顾客的欢迎。 5、先生侃侃而谈,他的音容笑貌虽然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似乎暗示着这些年的艰辛和不快。(93年) 6、微软拼音、双拼、全拼、智能ABC及郑码等输入法,是电脑用户中很受欢迎的中文输入法。
二、搭配不当
1、关联词搭配不当 2、定语与中心词(主宾)搭配不当 3、动宾搭配不当 4、主谓搭配不当 5、主宾搭配不当 6、动补搭配不当 7、状语与中心词(谓语)搭配不当 8、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题2] 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主谓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2、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3、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画面。(“浪声”和“海面”均为主语,其中“浪声”不能与谓语“构成”形成主谓关系,应去掉“沙沙的浪声”或另构成主谓关系) 4、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生产”与“长势良好”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应将“生产”删掉,使“水稻”作为主语) 5、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绣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教导”和“出现”构成主谓关系不当,可去掉“循循善诱的教导。”最好可再加“又在我耳边响起”与之构成主谓关系) 6、《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塑造”与“事迹”不能构谓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 7、战士们冒着滂沱的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速前进。(“冒着”与“小路”不能构成谓宾关系,可在“泥泞小路”其前后分别加上“在”和“上”) 8、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联合谓语中“注视”不能和宾语“报告”相搭配,可予删去) 9、农民耕种的符合政策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主宾搭配不当) 10、规规矩短的两条平行线始终是两条可望而不可及的端点。(判断句中主宾意义不属同一范畴造成了主宾意义上配搞不当。此例中“两条平行线是端点”明显地配搭不当,可将“端点”改为“直线”等) 11、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此句宾语是由一个主谓短语充当的,但这个主谓短活的主干是“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主宾意义明显不当、可将“国家”改为“行业”等) 12、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这是因为语序不当而造成主宾意义不当的,应将“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13、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14、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关键在于要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前面用“能否”是两个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要”改为“能否”) 15、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前面是“多寡”“高低”关涉两面,而后面只兼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能”改为“能否”,“有”改为“有没有”) 16、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生的重要条件。(前面是“好坏”关涉两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在“三好生”前加上“能否成为”) 17、汽车奔驰在辽阔的公路上。(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介绍完英雄的事迹,同学们激烈地鼓掌。 18、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人群”是在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再用“数万名”予以限制,可将“人群”改为“人”) 19、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限制“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 20、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可以补充说明扫的程度。而“整整齐齐”则不能与“打扫”配搭,可在其前加上“把桌凳安放得”,也可删去)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2----A](搭配不当) 1、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92年) 2、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地攀登到顶峰。(93年) 3、应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以及早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92年上海) 4、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97年)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2----B] 4.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95年) 5.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93年)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2----C] 7.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95年) 8.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93年) 9.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2001年) 10.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96年)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2----D] 11.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99年) 12.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2000年) 13.可惜,这部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即将成熟的巨著未及完稿,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2001年春招)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清明前后, ××部队派了800人次, 参加郊区植树劳动。(88年) 2、最让人高兴的是,在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下,全年的生产指标终于超额完成了。(2000年春季) 3、公园里展出的有象征中华民族腾飞的“中华巨龙”等冰雕艺术品,也有取材于《西游记》、《海的女儿》等神话和童话故事(2001年春季) 4、本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初见端倪,21世纪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并逐步占据世界经济主导地位的年代。 5、长期的睡眠不足,会使人体生物钟功能失调,正常的生活节奏发生紊乱,从而促使人早衰和引发某些不必要的疾病。 6、省委省政府认真总结了造成这种落后状况的经验教训,确立了科教兴市的工作思路。 7、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8、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9、桂林确实山清水秀,壮族的民俗风情,使我置身于画卷之中,心旷神怡。 10、我们要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我们的学习质量。 11、一些长期有争议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分析、研讨,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12、我们要研究经济犯罪分子的特点,以便稳、准、狠地识别和打击他们。 13、尽管你的赠礼多么微薄,但在他心上却象千斤重的法码。 14、培养新世纪的一代新人,不只是学校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事。 15、自动化仪表厂知错就改,主动退回了去年年底滥发的二十多万奖金。 16、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我们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
三、不合逻辑
1、概念范围不清 2、自相矛盾 3、多次否定引起混乱 4、主客颠倒 5、关联词语用错 [例题3] 1、夜晚,远远望去,整个楼漆黑一团,只有一个房间还灯火辉煌。(自相矛盾) 2、既然来了,但他还是不安心。(关联词语用错) 3、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此句中主体是“我”,客体是“数学”,应改为“我对于数学”) 4、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可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描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5、八百多人,几干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八百多人”怎么有儿千条胳膊呢?应将“几千条”改为“千多条”) 6、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所有课程。(“大学所有课程”浩翰之极,“仅用三年时间”学完是不客观的,可去掉“所有”) 7、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既然“放眼大海” ,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可将“大海”改为“辽阔的大地”等) 8、今年,我校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参加了“志愿者突击队”。(“都”表所有,而前面限定为“有百分之九十”,前后矛盾,应去掉“都”) 9、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可将“否认”改为“承认”,也可去掉第二个“不”) 10、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反问句的答案在句意的反面,此句如不用反问句,否定是恰当的,但用了反问句,语意恰好相反。可将“不”去掉) 11、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12、出席这次铁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分类列举不当。“青年工人”和“老工人”,是同一标准划分,而“妇女”是不同标准,不能与前二者构成并列关系,可去掉“妇女”) 13、全体共青团员特别是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特别”一词加以强调的对象应是前面所提概念的部分,与前面形成范围的大小关系,而“中学生”与“共青团员”只能是交叉关系,应将“中学生”改为“中学生团员”。) 14、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牙膏”、“牙刷”、“日用品”间不是并列关系,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将“和”改为“等”)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3](不合逻辑) 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94年) 2、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98年) 3、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95年) 4、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2001年) 5、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2000年) 6、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99年)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2、近几年来,王芳同志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 3、我们青年人缺乏的就是理论水平不高和时间经验不足。 4、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 5、下了晚自修,教室里没有一个人,只有小王还在教室里打着手电在偷偷摸摸地搜索着什么。 6、在这个边远的小城里,一家为顾客提供各类用品、服装、文具、家电的大型超市即将开业。 7、据初步统计,目前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8、10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
四、结构混乱
1、两种不同句式杂糅 2、反客为主 3、中途易辙 [例题4] 1、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班,大家都有光荣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杂糅) 2、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途易辙) 3、就学生的课业负担而言,老师们一年四季埋在作业堆里,太辛苦了。(反客为主。前一句没有说完,就被第二句打断了,换成了另一个话题) 4、作为一个***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后半截是“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句式的杂糅,可去掉“从”) 5、古往今来,谁也不否认有伟大成就的天才,都是具有刻苦勤奋的精神。(谓语部分是判断句和陈述句杂糅,可在句末加“的”,形成“是……的”强调型结构,也可去掉“是”) 6、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可去掉句末的“作者”) 7、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是反问句和陈述句杂糅,应去掉“可想而知”并在“成绩”后加“呢”)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4](结构混乱) 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93年) 2、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96年) 3、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2001年春季) 4、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2001年) 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表现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99年)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善不善于发现和使用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往往有着重要的作用。 2、20世纪末,人类能否和平迈入新的世纪,取决于西方资本主义对世界走势的清醒判断和理智使用自由力量的能力。 3、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是一个关系到能不能真正地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的重大问题。 4、他之所以取得这样大的成绩,是他刻苦努力、顽强拼搏取得的。 5、当上级宣布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大家有一种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的。 6、当前,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跨国经营十分引人注目,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它的巨大作用。 7、鸟类的迁徙,往往受到外界各种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
五、表意不明
1、费解 2、歧义 3、指代不明 [例题5] 1、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的进步很大。因为老师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的。(“自己”究竟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明,根据语境可将“自己”改为“我”) 2、在老校友聚会的那天,张青和王捷一见面,他就说:“你还认识他吗?”(“他”究指张青呢还是王捷呢?可将其改为“张青”)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5](表意不明) 1、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94年) 2、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91年) 3、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96年) 4、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和宣传画都被挂在走廊两边的墙壁上。(2000年春季) 5、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 6、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理化呢?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7、他在班上的表现到底怎么样,据他的科任老师反映,真正的情况并非如此。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不准在车站、码头、机场、公园和商业区以外的地方设立广告牌。 2、如何迅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个中学语文教师特别关心的问题。 3、部门领导对他的批评是有充分的准备的。 4、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5、记者否认外星人光临W国N城是有根据的 6、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道德还要不要?在义与利面前如何选择?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 7、李秀成被清兵抓住砍头时是不是表现得很英勇呢?从一些历史记载来看,并不是这样的。 8、一个产业的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刚开始发展的时候,这个产业就会处在快速上升的阶段,成为一个朝阳产业;反之,则成为一个夕阳产业。 9、搜集史料比容易,鉴定和应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文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六、成分多余
1、主语同谓语的一部分相重复 2、谓语同宾语重复 3、谓语和它前后的修饰成分相重复 4、定语同中心语相重复 5、状语同中心语相重复 [例题6-1] 1、应聘的外国专家正式工资一般应高于或维持试用期工资而不能低于试用期工资。(已有“高于或维持”来限定,明白地排除了“低于”的情况,再用“低于试用期工资”,是重复,应删掉) 2、五星啤酒厂决定给陈新瑶等二人留厂察看两年处分,受处分期间每月发生活费,并免发奖金。(第二个句子前面己说明“只发生活费”,己排除了发放奖金,再说“免发奖金”,重复罗嗦,应删掉) 3、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堪”本是“可以”之意,前面再用“可以”,重复罗嗦,应去掉“可以”) 4、从他微弱的呼吸着,他没有死,还有一息尚存。(前面已说"微弱"、“没有死”己含有) 5、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主语多余“原因”与后“因为”重复,因去掉“的原因”或“因为”) 6、老舍的写作风格总是和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应去掉“风格”) 7、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谓语多余“进行”多余,应去掉) 8、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打”多余,应删去) 9、 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小说总集《人间悲剧》的编写。(宾语多余“的编写”多余,应去掉) 10、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钓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11、那里有肥沃的土地,有丰富的各种矿藏,有布满无数珍宝的山村。(附加成份多余“的各种”多余,应删掉) 12、开学前,我们搞了一次军训,负责军训的教练是连队的大胡子和小眼睛。(“负责军训”多余,应删掉) 13、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一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形式。(“是否”多余,应删掉) 14、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梨呀、苹果、柿子……(“漫山遍野”与“到处”重复,最好删掉“到处”,因“漫山遍野”更有强调意味) 15、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其删掉)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6--A] (成分多余) 1、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97年) 2、凡事要依靠群众, 否则单靠自己, 什么事也做不成。(88年) 3、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98年) 4、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2000年春季) 5、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在学习中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是当前全国各类体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2、听了父老乡亲们的介绍,看了家乡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心里感到由衷的钦佩和欣慰。 3、对于那些知法犯法的党政干部,我们必须依法给以严厉的法律制裁。 4、这句话的后面,包含了多少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 5、中央对棉花生产是十分重视的,指出“棉花生产要有个大发展,速度要加快”的指示。 6、会议期间,我们还参观了红旗镇采用“内引外联”的办法发展起来的几个乡镇企业的经验。 7、自然科学发展加速的第三个原因是,科学领域集中了社会上最优秀、最富有创造才能、最勇于探索精神的人才。 8、习惯势力使他们对公安局无端抓人拘禁感到熟视无睹。
七、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 2、谓语残缺 3、宾语残缺 4、修饰语残缺 5、中心语残缺 [例题7] 1、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我很快有了进步。(因多用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全句缺主语情况是主语残缺的主要表现。此句应去掉“在”和“下”,或去掉“使”) 2、《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由于句子较长,暗中更换主语也是造成缺主语的重要方面,此句前半部分的主语是一“周文宾”,而后半部分转换为“王老虎”,应在末句加上“王老虎”这一主语) 3、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省市教委的表影。(因误把偏正短语中偏的部分理解为中心语而后面句子缺主语的情况也值得高度重视。此句的前一分句主语是“成绩”,而后分句误解为第-个分句主语的是“学校”,故错误地承前省略,应在第二个分句前加主语“学校”) 4、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四米高、七百米伏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瑛边。(因句子较长而说或写到后面忘记前边结构而致使缺谓语,是谓语残缺的主要原因。此例中前面主语是“南堡人民”,后面没有与之相呼应的谓语,应在“一道”前加上“使”等) 5、商业部门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大张旗鼓地向群众宣传教育,出售产品的重要意义。(应在“出售”前加“讲清”) 6、我们学校的学生在深入开展人生意义在于奉献的讨论后,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应在第二个“学校”前加“使”等) 7、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
历届高考试题与模拟题!
辨析并修改病句
一、考纲要求:
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二、考点释要
本考点的考生主要立足于辨析与修改。从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可以看出本考点命题的主要方式有四种:(1)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2)让考生在原句上修改病句;(3)判断题目对病句的分析是否正确;(4)判断对病句的修改是否恰当。多以判断式的题型出现在第一卷中,如1999年、2000年、2001年全国高考题的第5题,有时也让考生动手修改,出现在二卷中,如1998年全国高考题的第32题。
病句种类繁多,"考试说明"对病句的类型明确界定为6种,为此我们应把握考查要点并切实领会实质,有针对性地进行考点复习。
三、知识点分解
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主客颠倒:
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分句位置不当:
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应将"国家"改为"行为)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
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2、赘余
(1)主语多余
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2)谓语多余:
例: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3)宾语多余:
例: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4)附加成份多余:
例: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四)结合混乱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语句杂糅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句子歧义:
例: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4、否定失当:
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小结:以上对病句的分类并不严格,对于病句,不必死记其类型,只要多练习,能够发现语病并能够改正就可以了。
四、高考题型示例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1999年全国高考考试题)
A、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C、她把积攒引导来的400元零花钱,资助给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赵长波,确保他能够支付读完小学的学费。
D、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简析:正确选项是C项。A项搭配不当,"官兵"可以放弃休假,坚守岗位,"消防车"则不能。B项属句式杂糅,应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D项介词搭配不当,应将"关于"改为"对于"。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000年全国高考考试题)
A、这项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年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B、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C、在新的千年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全世界惊异的奇迹变来。
D、这家工厂虽然规范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评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简析:本题重点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正确答案是C项。A项属句式杂糅,可以说"学员除……外,还有清华大学……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可以说"学员除……外,来自……也参加了学习。"将两种句式掺杂柔合在一起使用)必然造成结构上的混乱。B项不合逻辑,"一切出版物"包括"报刊、杂志",因而不能将他们并列。D项搭配不当,这句话的主语是"工厂","规模不大""曾两次获省科学大会奖"可以指"这家工厂",但"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则不能是"这家工厂"了。
3、下列各句中,没能语病的一句是(2001年全国高考题)
A、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B、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C、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D、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简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项。B项犯了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的毛病。上文说"如何让大家都富起来呢",下文就应接着说"要让知识起决定作用",仍用未然语气,现在变成已然语气,显然前后失去照应。C项犯自相矛盾、不合逻辑的毛病。"日前"意思是"几天前",而"正在……之中"则表示行为还在进行中,因而这两个词在时态上相矛盾,应将"日前"改为"目前"。D项犯了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说"加快速度"可以,但不能说"加快规模",而只能说"扩大规模"。
五、方法总结
高考对病句的考查不要求考生死记病句类型,只要会找出毛病并修改即可,因此应做练习,掌握辨析与修改病句的方法,下面简单介绍辨析语病、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辨析病句方法
1、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如以修改。例如:
不管气侯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不管……都……"显得不合习惯,正确说法应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2、紧缩法
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
例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主干为"品质浮现",明显为主谓搭配不当。)
3、造句类比法
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有无问题便清楚了
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他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因此原句应将"老师的重视"中的"的"去掉)
4、逻辑意义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各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即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法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例如:(1)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2)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炬成才的。
(1)句中"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2)句中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应改为"凡是"为"大都",后边去掉"都"字。
(二)修改病句方法
可以归纳为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的)移(语序不当的)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例: 1、探究成功者的足迹,大多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良好的社会教育。
2、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3、早晨6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已经站满了数万名迎送的人群。
4、为了防止树病造成的危害,园林工人逐一对公共场所、公园、广场、街道的树木进行排查。
5、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6、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房屋、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感情。
7、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8、是否努力学习,使我们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
9、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树立不畏艰难的勇气。
10、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改:1、探究成功者的足迹,他们的成功大多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缺少主语)
2、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桃花。 (常识性问题,梨花是白的)
3、早晨6点钟,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已经站满了数万名迎送的人群。 (同1)
4、为了防止树病造成的危害,园林工人逐一对公园、广场、街道的树木进行排查。 (公园,街道等就是公共场所,重复)
5、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介宾短语不做主语)
6、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即使不能拥有舒适的房屋、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感情。 (虚词使用不当)
7、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广泛地交换了意见。(没有广泛的意见之说)
8、是否努力学习,是我们能否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条件复句 ,前后应保持一致)
9、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树立不畏艰难的信心。 (动宾搭配不当)
10、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文学名著要读了才有用)
这样可以么?
求新课标卷历年高考作文题目(语文)
语文:
历年高考语文题详解
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免费
最新模拟试题
167
辽宁省实验中学、东北师大附中、哈师大附中2008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联考语文试题
166 四川省遂宁二中高2008级文科语文试题人教版
165 2008高考模拟试题(二)(宁夏海南卷)
1 2007年广东省揭东蓝田中学毕业班第四次阶段测试语文
163 2008年语文高考复习综合训练卷(二)
162 2008年语文高考复习综合训练卷(一)
161 2008届南通市四县市高三联考试卷语文
160 云南省昆明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159 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
158 重庆市高2008级学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试卷
157 2008年青岛市高考一模语文试题
156 湖北楚星教研所2008届高三第六次联考语文试题
155 江苏盐城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
154 湖南省长沙一中2008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试题
153 2008山东省实验中学高考最新模拟试题
152 2008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考最新模拟试题
151 江苏省赣榆县2008届高三三校联考语文试题
150 2008年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149 常州市2007—2008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
148 普宁二中07-0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147 扬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
146 辽宁省沈阳二中2008年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145 扬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
144 洛阳市07—08学年高三统一考试试卷
143 芜湖一中200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142 苍山县2007年高三教学重量检测题
141 四川成都七中2008级高三适应性考试
140 江苏黄桥中学高三08年元月测试卷
139 长沙市一中高三语文月考试题五
138 绍兴高级中学07-08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
137 厦门双十中学08高考语文热身考试卷
136 成都市2008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135 2008年郑州市语文第一次质量预测分析
134 长沙一中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
133 湖南省师大附中07—08学年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132 四川省广元中学高2008级第一次月考试题
131 广东省重点中学2008年高三六校第三次联考
130 惠州市200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题
129 江苏省兴化市2008届高三语文调研试卷
128 江苏南阳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月考试题
127 潮州市07-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卷
126 河南省郑州市2008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
125 广州市08届高三语文专题调研测试模拟练习
124 2008年高考模拟试卷
123 江苏海安07-08学年度高三年级摸底考试题
122 长宁区07-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终抽测试卷
121 徐汇区07-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学科能力诊断卷
120 武汉市2008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119 武汉市2008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118 2008年3月泰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初联考
117
2008年南通市四县高三联考试卷语文试题
116
2008年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高三模拟试卷
115
湖南省2008届高三 十二校联考 第一次考试
114
渭南市2008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113
西工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题
112
泰州市07~08学年第二学期期初联考高三语文试题
111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2008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
110
安徽省六安市河口中学2008届高三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109
阳江市07--08学年高三第一学期调研试卷
108
福建三明市07—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题
107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08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106
广东六校08年高三模拟考试题
105
湖南长沙三中2008年1月高三月考试题
104
广东珠海斗门区07-08学年度下学期开学考试卷
103
黑龙江西北地区普通高中2008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102
广州市高三语文专题调研测试模拟练习
101
2008广州调研模拟(广州四中)
100
2008广州调研模拟(白云中学)
99
宝山区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终试卷
98
四川成都一中07-08学年高三语文综合测试卷
97
广东珠海市2008届高三质量检测第二次联考
96
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人教版
95
安徽省庐江乐桥中学07-08学年高三1月月考
94
河南许昌07-08学年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卷(语文)
93
青岛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92
潮州侨中2008届上学期期末检测卷
91
湖北省武昌区07-08学年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卷
90
广东2008届高三月考试卷
89
嘉定区2008届高三语文测试卷
88
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0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2月考试卷
87
2008年黑龙江省高三质量检查
86
东北师大附中07~08学年高三第四次摸底考试题
85
北京市朝阳区07—08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84
北京市宣武区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83
北京市崇文区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统一练习
82
北京市石景山区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统一练习语文试题
81
安徽合肥一中07—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阶段考试
80
陕西省宝鸡中学2008届高三年级月考(四)
79
上海嘉定一中08届高三模拟测试题
78
衡阳市八中2008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试题
77
鄂州市07—08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76
广州市2008届高三语文调研模拟题
75
辽宁省沈阳二中07-0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月考
74
上海嘉定一中08届高三模拟测试题
73
江苏省赣榆县2008届高三三校联考语文试题
72
江西南昌07—08学年上学期高三四校联考试题
71
海淀区0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
70
江苏省南京市2008年1月高三质量调研
69
北京市西城区2008年抽样测试题答案
68
山东省泰安市07-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
67
济宁市07—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66
河南平顶山市普通高级中学毕业班2008年第一次教学质量调研考
65
上海市松江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语文试卷
泰安市07—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
63
广东省潮州市07-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62
07-08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苏教版)
61
江苏省如皋江安中学2008届高三年级阶段测试
60
2008年平顶山市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调研考试
59
广东省中山市07-08学年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试卷
58
北京市东城区07—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
57
山东省滨州市2008年高三第一次复习质量检测
56
北京市西城区2008年抽样测试高三语文试题
55
北京丰台区07-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54
江苏黄桥中学高三08年元月测试卷
53
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08界高三阶段测试题
52
哈尔滨三中07—08学年高三年级月考试题
51
东北三校08届实验班与复习班第一次摸底考试题
50
山东寿光现代中学07-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模拟
49
辽宁省实验中学200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
48
2008湖南高三语文第二次八校联考试题
47
07—08学年度河南省五市统考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
46
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2008届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45
安徽省合肥八中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
44
山东省泰安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43
2008年无锡市期中调研语文试题
42
07—08学年湖北省补习学校联考试题
41
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07-08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三次摸底考试语文试
40
2007年9月徐州市第一次摸底试题
39
2008届四川石室中学零诊模拟检测题
38
长郡中学200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37
2008高考语文模试卷
36
湖北省黄冈市、荆州市高三联考语文试题人教版
35
广东省惠州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考试卷
34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0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测试
33
重庆南开中学2007—2008学年度高2008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32
全国大联考(湖北专用)200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31
山东省潍坊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30
湖北黄冈高三年级质量检测试题
29
华南师大附中07-08学年度高三综合测试(二)
28
四川绵阳08届高中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27
河南许昌08届高三第一学期四校联考试题
26
新洲三中高三新起点语文综合测试
25
河南开封市2008届高三学生统一检测题
24
2007—2008学年广东三校高三联考试题
23
青岛黄岛经济技术开发区07-08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卷
22
2008届高三联考试题
21
2008年开原高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20
安徽省皖南八校200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
19
2008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18
广州市2008届高三语文调研模拟题
17
湖北省八校200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16
北京市海淀区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15
(金太阳)2008年高考语文第四次大联考试卷及解析
14
东北师大附中2007—2008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13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试题
12
北京四中2007—2008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测验
11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10
辽宁东北育才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卷
9
辽宁省实验中学2008届高三年级上学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8
2007湖北省黄冈、荆州、宜昌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
7
吉林省实验中学2008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6
湖南长沙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5
2008湖南高三语文第二次八校联考
4
山西省实验中学2008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
3
全国大联考2008届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
2
河南省郑州市2007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
1
北京市海淀区2008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历年高考语文题
1 2007年高考语文(辽宁卷)详解 满分作文
2 2007年高考语文(重庆卷)逐题详解
3 2007年高考语文(广东卷)
4 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
5 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二)
6 2007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详解
7 2007年高考语文(上海卷)详解
8 2007年高考语文(四川卷)详解
9 2007年高考语文(湖南)语文卷评分细则及答案详解
10 2007年高考语文(安徽卷)
11 2007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详解
12 2007年高考语文(湖北卷)逐题详解
13 2007年高考语文(浙江卷)
14 2007年高考语文(山东卷)
15 2007年高考语文(江西卷)
16 2007年高考语文(海南、宁夏卷)
17 2007年高考语文(天津卷)
18 2007年高考语文(福建卷)
19 2006年高考语文(辽宁卷)附详细答案
20 2006年高考语文(安徽卷)
21 2006年高考语文(北京卷)
22 2006年高考语文(福建卷)
23 2006年高考语文(广东卷)
24 2006年高考语文(湖北卷)
25 2006年高考语文(湖南卷)
26 2006年高考语文(江苏卷)
27 2006年高考语文(江西卷)
28 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Ⅰ)
29 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II)
30 2006年高考语文(山东卷)
31 2006年高考语文(上海卷)
32 2006年高考语文(四川卷)
33 2006年高考语文(天津卷)
34 2006年高考语文(浙江卷)
35 2006年高考语文(重庆卷)
36 2005年高考语文(辽宁卷)详细答案
37 2005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详解
38 2005年高考语文(广东卷)详解
39 2005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详解
40 2005年高考语文(山东卷)详解
41 2005年高考语文(湖南卷)详解
42 2005年高考语文(上海卷)详解
43 2005年高考语文(天津卷)详解
44 2005年高考语文(重庆卷)详解
45 2005年高考语文(福建卷)
46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
47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
48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
49 2005年高考语文(湖北卷)
50 2005年高考语文(江西卷)
51 2005年高考语文(浙江卷)
52 2004年高考语文(辽宁卷)附详细答案
53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山西、江西卷)
54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吉林、四川、黑龙江、云南、贵州卷)
55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古卷)
56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4,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卷)
57 200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
58 2004年高考语文(福建卷)
59 2004年高考语文(广东卷)
60 2004年高考语文(湖北卷)
61 2004年高考语文(湖南卷)
62 2004年高考语文(江苏卷)
63 2004年高考语文(上海卷)
2004年高考语文(天津卷)
65 2004年高考语文(浙江卷)
66 2004年高考语文(重庆卷)
67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全国卷)详解
68 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
69 2001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
70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语文试卷逐题详解
语文的现代文阅读问题
1951: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论增产节约的好处
1952:记一件新人新事;我投身到祖国的怀抱里
1953: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记我最熟悉的一个人
1954: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1956: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1957:我的母亲
1958:中激动人心的一幕
1959: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1960: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
1961: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
1962:说不怕鬼;雨后(两选一)
1963:“五一”劳动节日记
19: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
1965: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66—1976:高考中断了11年)
1977:“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湖南试题:心中有话向党说)
1978: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
1979:改写:“陈依玲的故事”
1980:读后感:《画蛋》(达?芬奇的故事)
1981: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
1982:命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看图作文: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漫画《挖井》)
:一段报道,关于怎样写作文
1985:“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
1986:“树木?森林?气候”(一段报道,副标题自拟)
1987:自拟题(关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的简讯)
1988:习惯
1989:“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
1990:①动作表情;②肖像描写;③议论500字(素材为:玫瑰园里的花与刺)
1991:①以圆形物体为本,写一段想象②命题——选择(“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
1992:①记叙;②议论(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街头雨中一景)
1993:广播稿:关于补课报酬问题
1994:尝试
1995:①一段对话;②一篇评论(素材为诗歌《鸟的对话》)
1996: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关于给六指做整形手术的两幅漫画比较,议论题为“我更喜欢”)
1997:自拟题(社会调查分析,素材两份,主线为“助人为乐”)
1998: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二选一)小作文: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1999: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000:通过对四个图形符号的不同认识,谈你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
2001:诚信
2002:心灵的选择
2 0 0 3: 感情的亲疏远近对认知的正误深浅的影响
2004年高考作文题: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除全国统一命制的以外,上海、北京、天津、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和重庆等11个省、市单独命制。
一、全国卷作文题有四套:
全国高考语文作文1:
材料:一位老妈妈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染布店老板,一个嫁给雨衣店老板,老妈妈整天担心,下雨天染布店那边的生意会不好,晴天的时候雨具店那边的生意又不好,每天都这样担心,后来有个人跟他说,你真幸福啊,无论是下雨天还是晴天都会有生意,那个老妈妈乐得不得了。
以“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全国高考语文作文2:(河北省,山东省等)
阅读下面四句话: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谚语)
要仔细听取别人提出的缺点,不要随便指责向你提出意见的人。(达.芬奇)
相信任何人与不相信任何人,一样是错误的。
四句各有各的说法,有人说,还是相信自己吧。请你以“相信自己与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文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全国高考语文作文3:(上海等地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全国高考语文作文4:
有位农妇不小心打破了一个鸡蛋,这本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但这位农妇却沿这种思路想下去了:一个鸡蛋经孵化后就可变成一只小鸡,小鸡长大后成了母鸡,母鸡又可下很多蛋,蛋又可孵化很多母鸡。最后农妇大叫一声:“天哪!我失去了一个养鸡场。”可以想象农妇将会怎样痛苦下去。
失去一个鸡蛋的痛苦竟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在常人看来的确有点荒诞,但生活中这种人大有人在。孩子生病了,焦急的母亲一边守着病儿,一边又焦急地想着孩子的学习肯定耽误了,误了学习肯定影响升学,影响了升学肯定影响就业。如此这般这位母亲会被痛苦煎熬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放大了痛苦有可能将这个家击倒。上班路上,因车子晚点,有可能要迟到,这也是一件平常的事。但有人却不这样认为:迟到了肯定要招致领导的批评,同时还会影响奖金,从而影响年终考核,还会影响晋升,还会……总之还可引申出无数的“还会”。如此,再坚强的心也会被击垮。
我们总觉得活得很累,我们总有排泄不完的痛苦,这是为什么?原因很多,但其原因之一肯定是常犯一种错误———放大痛苦。我们难免失误,但如果我们只着眼眼前的错误,就事论事,不泛化,不扩大,不追究以前,也不浮想未来,这样痛苦就被包裹了,就局限了,痛苦就小多了,人生也就轻松多了。
请以“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二、上海卷高考作文题:(70分)
以“忙”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1000字左右,不要写成诗歌。
三、北京高考作文题:命题作文:包容,800字左右,文体不限。
北京高职单独招生作文
“时尚”是社会在一定时间段流行的习俗和风气,有人也称之为“时髦”或“新潮”。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五花八门、形形的“时尚”竞相展示着它们的身姿,赢得了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他们追求“时尚”、创造“时尚”并享受“时尚”,但是人们对“时尚”的认识却不尽相同,可谓见仁见智,赞赏艳羡者有之;指责排斥者有之。请以《时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四、广东卷:
古时东瓯人(今浙江南部沿海一带)住的是茅屋,经常发生火灾,为此痛苦不已.有个东瓯商人到晋国去,听说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搏虎,凡是他出现之处就无虎.东瓯商人回去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国君.由于东瓯话"火"和"虎"的读音毫无区别,国君误以为冯妇善于扑火,便以隆重的礼节从晋国请来了冯妇.第二天市场上失了火了,大家跑去告诉冯妇,冯妇捋起袖子跟着人跑出去,却找不到虎.大火烧到了王宫,大家推着冯妇往火里冲,冯妇被活活烧死.那个商人也因此而获罪.
上述寓言中的人物由于语言沟通的问题,彼此一再产生误解,以致冯妇葬身火海.由此可见,语言上的沟通成功与否,有时影响巨大.请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结合个人见闻、感受或学习语言的体会.
五、辽宁高考作文题:
“平凡与自豪”,文体不限。
六、湖南:
目前,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已达3.69亿,在每个孩子背后是一双双深情关注的眼睛,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中国的家庭教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现代教育观念向家庭的渗透,家长与孩子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家长们春风化雨般的言传身教......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你对家庭教育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以“家庭教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角度自拟,不少于800字。
七、福建:
以名人曹操、苏轼、薛宝钗,霍金,宋江,鲁迅,孔子,曾国藩,冬妮娅 ,桑地亚哥为内容。题材不限
八、重庆高考作文题:
一位登山运动员在登珠峰时,登到8000米时我体力不支放弃了继续攀登,别人很为他惋惜,说如果还坚持一会,胜利就属于他了,他却说:我知道8000是我的生命极限。
请以“认识自己与他人的期望”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九、湖北高考语文作文:古人有面好镜,人的雀斑都照的出,另有大量昏镜,照人模糊的多,但买此镜的人很多,请以“买镜”为话题写篇作文
十、天津:“才与非才”
一个木匠在森林里看到一段树根,他认为没有什么用处,但是一个艺术家却认为它是一个在艺术方面的好材料。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话题作文,文体不限。
十一、辽宁作文题:
有一记者问名人的妈妈,她是否对儿子感到自豪,妈妈答道:“我感到自豪,但我还有一个孩子正在地里挖土豆,我更为他感到自豪”,这样的话令人深思,功成名就确实让人骄傲;但平凡充实也足以令人自豪,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以“自豪与平凡”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作文,体裁不限。
十二、浙江卷作文话题:人文精神与发展
中国人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比较低,要发展物质文明,同时也要发展精神文明,(一份调查表,略)。请根据以上调查材料,以人文素养的提高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话题作文,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
十三、江苏话题:水的灵动 山的沉稳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格——沉稳.
水的灵秀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
然而,灵动的海水常年保持一种蔚蓝,沉稳的大山却一年四季变幻出不同的景色.
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作文。这个话题包含两个方面,你可以写其中一个方面,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
2005年
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有一次,人们问20世纪著名的丹麦原子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尼尔斯?玻尔教授:“您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尼尔斯?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
尼尔斯?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体裁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话题作文。所写内容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高考全国卷II作文题:位置与价值
以《位置与价值》为题,写一篇作文。
高考全国卷III作文题:“忘记与铭记”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以“忘记与铭记”为话题作文,体裁不限 。
北京2005作文题目:说安
北京高考作文题目:以说安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安可以解释为安全、安逸等。
上海卷作文题:文化生活三个镜头的影响。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
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感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茫,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天津2005作文题目为“留给明天”,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八百字…
重庆卷作文题:筷子与自嘲(共两篇)
要求写两篇:1、以“筷子”为题,写一篇说明文;2、以“自嘲”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四川2005作文题目:忘记与铭记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以“忘记与铭记”为话题作文,体裁不限 。
山东卷作文题:双赢的智慧
皇帝要建宫殿,召集百将 ,木匠和石匠暗中竞争,木匠责备小徒弟,小徒弟 中不平,将木匠的尺子弄短了一截,而尺子等工具都是进贡的木材,这样木柱就短了一块,木匠和徒弟都面临杀头的局面。在焦急中,石匠想了办法,在石柱上加了一块东西,石柱凸起一块,将局面挽救。木匠和徒弟不但得以保存性命,并且石匠的这种方法形成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沿袭下来。以“双赢的智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广东2005作文题目:以纪念为题作文
江苏2005作文题目:凤头猪肚豹尾
话题作文:古人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小到学习生活,大到事业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以此为话题,写篇800字以内的文章,题目自拟,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文体不限。
浙江卷作文题:一叶、一枝、一世界
话题作文:唐诗曰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宋诗说春色出墙来"一叶飘落而知秋 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作文,自拟题材诗歌除外。
辽宁卷作文题:今年花盛去年红
以今年花盛去年红作文。
湖南卷作文题:跑的体验
先走好,还是先跑好,根据跑的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叙述文。
福建卷作文题:一个圆圈(看图作文)
两幅图:一幅是标准的圆形,周长小,面积大,比较稳定。一幅是带有棱角的圆形,周长大,面积小,比较多变。根据这两幅图自拟题目的话题作文。900字以上。
湖北地区高考作文题:根据王国维的一段话写作文
湖北地区高考作文题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根据以上文字作文,题目自拟,800字以内。体裁不限。
海南:话题作文
根据下面材料写一篇话题作文,题目自拟,自由发挥,体裁不限。
有一次,人们问20世纪著名的丹麦原子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尼尔斯?玻尔教授:“您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尼尔斯?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
尼尔斯?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体裁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话题作文。所写内容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江西:写一篇关于以“脸”为话题的文章
江西卷卷作文题为:“脸”。要求:写一篇关于以“脸”为话题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1、全国卷Ⅰ高考作文(河北、河南、山西、海南)
目前中国的人读书的人越来越少。1999年为60%,2001年只有52%。
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
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1999年是之3.7%,2003年已经有18.3%。
全面了解材料原则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字数800字。
2、全国卷Ⅱ高考作文(黑龙江、吉林、广西)
一只鹰抓了一只羊,被一只乌鸦看到了,乌鸦想学鹰抓羊,由于能力不够,结果被牧羊人抓到了。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
3、全国卷Ⅲ高考作文(贵州等省)
给材料作文:阅读材料,以“书”为主题,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4、北京卷高考作文
许多城市都与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为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的小贩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
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5、上海卷高考作文
“我想握住你的手” (要求: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不要在文章中透露个人信息)
6、天津卷高考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收录一个新词---愿景,词义是:所向往的前景。请以“愿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7、广东卷高考作文
一个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渐渐地,脑袋、肩膀都露出来了,雕出了一个美丽的天使。一个小女孩看到了,问: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雕刻家说:石头里本没有天使,但我是用心在雕刻。请以“雕刻心中的天使”的为题,写800字。
8、福建卷高考作文
创新思维课堂上,同学们各抒己见,先挑出3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
①诸葛亮借箭未满十万支
②戈多来了
③留下一点空白
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个作为话题,题目自拟,体裁自选,不少于800字。
9、重庆卷高考作文
小作文:车站一瞥,请写一篇描述性的文章,200字
大作文: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会引发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思考和联想,请以“走与停”为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10、山东卷高考作文
材料:一个寓言,星星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珠宝、钻石和一切美好的东西,人们总想登上月球和星星,然而当人们踏上月球的时候才发现,月球和我们的地球一样有山有土是凹凸不平的。从这则寓言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除散文以外文体的作文。
11、湖北卷高考作文
在汉语中“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产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以上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它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想起来思考。
要求:自订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12、浙江卷高考作文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13、安徽卷高考作文
社会是一本书,人是一本书,自然是一本书,父母同学都是一本书。“读”是了解,是探索,是超越,从读书中能够思索、感悟和品味,以“读”字为题写篇作文,文体不限,800字以上。
14、湖南卷高考作文
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15、江苏卷高考作文
有人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16、江西卷高考作文
雨燕孵化之后很胖,飞不高,雨燕的妈妈要求它加强锻炼减肥,这样才能展翅高飞。请以“雨燕减肥”为话题,题目自拟,题材不限,800字。
17、四川卷高考作文
作文题目:生活中,有许多疑问,有人好问,有人不好问,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8、辽宁卷高考作文
以《肩膀》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病句题详细做法
现代文阅读在高考语文中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它始终紧扣对学生筛选、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而这些能力的训练,除了利用平时课文的学习积累外,还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在此略为补充几点:
1、提要点,重圈画
在高考现代文主观阅读试题中,其中对学生筛选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阅读过程中能否找到符合题意的关键句。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圈画的过程。不过,现在较多的做法都是在进行带问题的第二次阅读时来圈画,但这对于一些筛选能力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是不足够的。在多次试验后,我们发现在阅读时可以针对文体特点,进行二次圈画。例如,2001年的高考题《门》,我们抓住题目给出的是“门”这种意象,在第一遍阅读时开始圈画,主要圈画两方面内容:一是意象“门”本身的特征及“开门”“关门”的象征,如“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心理描写),如“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把这些内容画出后,再通过第二次阅读的圈画来增删,做题就比较有效率和有准确性了。
当然,遇到不同的文体会有不同的圈画方法。如景色抒情类的,主要圈画情景交融,夹叙夹议的句子;议论类的,主要圈画作者的观点;人物传记或小说类,则主要圈画对人物的正面与侧面描写,诸如此类,在此不逐一详述了。
2、审题干,定坐标
高考现代文主观阅读试题的题干设置,限定了考生答题的内容,指示着思维的方向。我们在解答现代文阅读试题时就要仔细地审析题干,弄清题目要求,然后以要求为坐标来定位,根据上下文的意脉,寻找答题的信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解答试题。例如,解答2002年高考第19题,“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地兴奋和感激?’”要准确地解答这道题就必须仔细地审析题干要求,并以其为坐标定位。俞伯牙与钟子期成为知音的内容叙述在文章的第二段,文中就有“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钟子期对俞伯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不让伯牙分地兴奋和感激?”等句子。通过以上的分析,这道题的答案就水到渠成地凸现在我们的眼前。因此,审题干,定坐标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有的防矢。
3、读整体,集信息
高考现代文主观阅读试题,不单单考查对段落和某些主旨句、关键句、关键词的理解阐释,还要考查对整个全文内容的总体把握。包举万象,驾驭全局,这是一种更高的思维要求,也是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高境界,也是高考命题的必然选择之一。例如,2002年高考第20题,“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文意,分两点对此概括说明”。要正确解答这道题,就必须整体阅读全文,根据命题要求,在全文中去搜索提取信息。放眼全文,文中的第一段就有“两千多年前的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神往和渴求充满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等句子。文章的第三段也有“我偶或在黝黑的深夜里浏览着《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思忖着知音这两个字的分量……”“我曾在《乐府解题》里看到过这样的记载”等句子。这些语句就从两个方面说明“知音”已经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整体把握,收集信息,有效地避免了断章取义,更好地理解阅读文。
4、理文脉,举纲目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试题,在强调整体阅读的同时,必须紧紧把握文章的主旨,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脉络。只有把握了文章主旨,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才能举纲张目。例如,2002年高考北京试题第22题“通观《一片树叶》)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是按怎样的季节顺序描述树叶的?
(2)从一片树叶中作者获得了哪些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要准确地回答这道题,我们就必须把握住文章的主旨,本文以小见大,以充满感情的描写诗化了人与自然的联系,自然界中蕴含了丰富的启示,即使一叶坠地,也隐含着深刻的哲理;同时也要抓住文章的线索。本文在观察自然时是以时间为线索。原文第三段中就有“我注视着院子里的树木,更准确地说,是在凝望枝头的一片树叶。“那是去年冬,就在这片新叶尚未吐露的地方,吊着一片干枯的黄叶”,第五段中有“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第六段中有“你迅速长成一片嫩叶,在初夏的太阳下浮绿泛金”,第七段中有“我预测着你的未来。等一场台风袭过,天气也随之凉爽起来……你的绿意,不知不觉黯然失色了,终于变成了一片黄叶在冷雨里垂挂着。夜来,秋风敲窗,第二天早晨起来,树枝上已消失你的踪影”等句子就较好地体现了作者描写树叶的季节顺序,回答问题的第一小题也就水到渠成了。回答第二小题,就要把握文章的主旨。原文第八段中有“一叶坠地,决不是毫无意义的。正是这片片黄叶,换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这一片树叶的诞生和消亡,正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变化”;第九段中有“同样,一个人的死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死,固然是人人所不欢迎的,但是,只要你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视他人的生命,那么,当你生命渐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该感到安宁。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到的启示”等句子,这些句子,很好地回答了第二小题。理清文脉,列举纲目,掌握文章的主旨,便可以水到渠成地回答问题了。
5、重整合,答准确
高考现代文主观阅读试题的答题,必须扣紧文本,优化整合,方能更准确高效。为达此目的,特提出如下几种方法以飨莘莘学子。
(1)中心主旨句移用法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试题的答题,难度大,要求高,往往事倍功半,或者费力不讨好,是高考语文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如果我们运用中心主旨句移用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解答2002年高考第21题就可以移用原文中的中心句来回答: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应在失去钟子期之后去寻找更多的新知音;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不应轻易放弃,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再如,2002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第11题,“对于‘作者既有自己的独特的感悟,又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了渊源,试分别用一句话加以说明”。
作者的独特感悟____传统文化的渊源:____
要准确回答这道题,用原文中的语句可谓天衣无缝。说明作者的独特感悟就直接移用原文第二段中“湿了的大自然的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来回答;说明传统文化的渊源仍可直接移用原文第二段中“中国画家爱画风雨归舟,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来回答。
(2)关键语句、中心词组合法
高考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既要求能够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还要求能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归纳、概括能力是一种较高的能力。要答好这类高考题,如果运用关键语句、中心词组合法,就可以恢恢乎游刃有余地也,而再也不会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了。例如,回答2002年全国高考第20题,我们就可以运用第一段和第三段、第四段中的关键语句和关键词来组合答案:①知音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神往和渴求知音成为了华夏子孙的一种纯洁而神圣的情操;②知音的传说在《吕氏春秋》、《乐府解题》等古代典籍中多有记载、传诵。再如,回答2002年北京高考试题第22题第2小题,也同样可以运用原文第九、十段中的关键句、关键词组合,答案可为:(1)当你生命将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该感到安宁。(2)一片树叶的诞生和消亡,正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转化。
(3)综合分析,条分缕述法
高考考试说明要求,高考现代文阅读不但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更要考查其综合能力。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考查表述能力。因此,我们在回答高考主观试题的时候,就要在综合分析之后,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例如,2002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第22题就可以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本题答案可为:①从今年仲夏开始去年初冬____今年春天____初夏暑天____秋季____明年春天。(1)应对个体生命的自然消亡持安宁的态度。(2)生命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再如,2002年北京高考语文第21题:本文结尾,在“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的启示”之后,作者又加上一句“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这样结尾含有什么用意?请试着分析。要准确地答好这道题,就必须仔细地阅读题干,准确地理解题目要求。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根据全文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原文第二段中就有“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体会自然给我们的启示”这个主旨句。因此,本文结尾,在“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的启示”之后,再用“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来照应,同时,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述了人与自然亲切和谐生命相依相通的关系。此后我们便可以把这些内容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1)把树叶拟人化,使树叶获得了主体位置。(2)照应了“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的观点。或“表达了人与树叶具有平等地位的思想”。综上所述,优化整合方能更准确地回答问题。
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扎实的基础和阅读技巧,而阅读的技巧很多,关键在于平时多读多练,善于总结,才能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不只停留在考试的层面,而是真正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复习时中学生应熟练掌握六种病句类型,明了单一性考查的基本要求;还要掌握判断病句常用的三种方法(语法结构分析法、逻辑事理分析法和表达效果分析法)。除此之外,中学生要快速准确地完成病句试题,还要抓住敏感点,即病句测试题目中应该引起考生特别注意的那些容易造成句子出现毛病的关键词语。只要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就能够快速地做出这些病句题。
(一)肯定和否定同时出现(句中有“好坏”“高低”“是否”“能否”“多少”“能不能”“好不好”“可不可”等),可能有一面对两面的错误。例如:
1、2004年福建高考题B项: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的是地方。(在两个“用了”前加“是否”)
2、1996年全国高考题目B项: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能不能”包括两个方面,“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可以,“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就说不通了)。
3、对科技人员这么强调专是不是可以忽视他们的红呢?还要不要他们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观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对“是不是可以忽视他们的红呢?”的肯定回答是“可以忽视他们的红”,这显然是不对的。)
4、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应在句首加“能否”才能与后面的“是否”相搭配。)
(二)多个否定词语同时出现,可能会有多次否定不当的错误。例如:
1、1998年全国高考题B项: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不需要学习雷锋精神了呢?(句中“否认、不需要”是双重否定,为否定的意思,但由于句子用的是反问句,又增加了一重否定,使句子意思正好与要表达的相反。)
2、其实,只要部分观众适应字幕的放映方式,根本就没必要不因为配音这环节而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消耗。(去掉“不因为”中的“不”字即可)
(三)句中有联合短语,联合短语内部可能会有概念(种属关系或交叉关系)并列不当的逻辑错误或语序不当的毛病。
1、并列不当,例如:
(1)、2002年全国高考题B项:“我们的报刊、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这里“报纸和杂志”亦属于出版物,种属关系的概念并列是不恰当的,不符合逻辑。)
(2)、2000年春季高考题: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和“宣传画”并列在一起造成表意不明。)
(3)、我从小喜欢文学,读过大量文学作品、小说和诗歌。(这里,“文学作品”与“小说和诗歌”中的两个成分是种属关系,并列在一起是不恰当的,不符合逻辑。)
(4)、出席团代会的代表有干部和青年,还有不**女同志。(这句话中的“干部”、“青年”和“女同志”三个概念都有交叉,交叉关系的概念不可并列使用。)
(5)、计算机辅助设计已在建筑业,装潢业和各行各业的设计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建筑业”“装潢业”和“各行各业”三个概念并列在一起是不恰当的)
2、语序不当,例如:文章的中心思想确定之后,还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认真地组织、选择材料。(这里并列短语“组织、选择”语序不当,应改为“选择、组织”。)
(四)联合或并列短语做成分,可能会有与之搭配的词语不能完全与之相搭配的毛病。例如:
1、2004年浙江高考A项: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该信用社大力支持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重点向特色化、优质化、技术化农户优先发放贷款。(并列短语中的“优质化”与后面的“农户”
搭配不恰当)
2、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重庆卷)病句题B项: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句中“看到”与并列短语“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中的“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不搭配)
3、2001年全国高考题D项: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句中与联合短语“速度和规模”搭配的词是“加快”,“加快速度”可以,但“加快规模”搭配不恰当)。
4、1999年全国高考题A项: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句中与联合短语“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搭配的词是“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可以,但“消防车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搭配不恰当。)
5、1996年全国高考题D项: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句中与联合短语“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搭配的词是“事件”,对事件“严肃处理”可以,但对事件“批评教育”搭配不恰当。)
6、对两院院士历年来为祖国现代化现代化作出的重大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慰问。(句中与联合短语“衷心的感谢和亲切慰问”搭配的词是“对……做出的重大贡献”,“对……做出的重大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可以,但“对……做出的重大贡献表示亲切慰问”就不恰当了。)
(五)句中有介词“对、对于、关于”可能会有介词误用的毛病。例如:
1、2004年浙江高考病句题B项:随着通迅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必须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应将“关于”改为“对于”)
2、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应把句中的“关于”改为“对于”。)
3、《死亡日记》的作者陆幼青这个名字对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对陆幼青这个名字不陌生,而不是陆幼青这个名字对我们不陌生,句子违犯了主客颠倒的毛病。)
(六)句首含有介词,可能会造成主语残缺。例如:
1、2000年春季高考题: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有价值的选本.(介词“由于”位于句首造成主语残缺。)
2、对于这个现象,值得广大文艺工作者重视。(“对于”位于句首造成主语残缺,应去掉“对于”。)
(七)以“成了”“成为”“是”为谓语的句子,有可能有主语和宾语不搭配的毛病。例如:
1、历来被人们所称道的“老黄牛精神”,现在在一些“聪明人”眼中成了“傻冒”。(句子的主干成分是“老黄牛精神成了……傻冒”。精神不能成为傻冒,只能是具有老黄牛精神的人在一些“聪明人”眼中成了“傻冒”。)
2、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语文试卷病句题B项:晋文公当上了晋国国君后,治理政治,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成为北方一大强国。(“晋文公”不能“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八)句中含有否定意义的动词,可能会有滥用否定词而造成表意与本意相反的毛病。例如:
1、1993年全国高考题: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防止”即不希望出现,是个含有否定意义的动词,应去掉“不再发生”中的“不”字。)
2、1994年全国高考题: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忌”是否定意义的动词,应去掉后三个分句中的“不”字。)
3、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进来。(“阻止”是否定意义的动词,应去掉“不再进来”中的“不”字。)
(九)句中含有关联词语,可能会有关联词语运用不当的毛病。
1、关联词语位置不对。偏正复句中前后两个分句主语相同,第一个分句中关联词语位置要放在主语之后;反之,应放在主语之前。例如,下面几个句子中的关联词语位置运用有毛病。
(1)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病句题C项: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这个复句中,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第一个分句的关联词“不是”应放在主语“产品质量”前面。)
(2)虽然小王同学只说不得了这么一句,但却深刻地概括了当代中学生的风面貌。(这个转折关系复句中,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第一个分句的关联词“虽然”应放在主语“小王同学”后面。)
(3)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是个假设关系的复句,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前一个分句的关联词“即使”应放在主语“文字”前
(4)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这个假设关系复句的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关联词语“如果”应放在句首。)
2、滥用关联词语。例如:因为天下雨了,所以我要带雨伞。
3、错用关联词语。例如:即使条件很差,我们到底把这个难题解决了。(把“即使”应改成“虽然”)
4、若有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可能前后分句内容有颠倒的毛病。例如: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是拔尖的,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