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年广西高考语文卷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理解答案(点评)

2.历年高考语文附加题及答案

3.跪求2010重庆语文高考试题答案,老师叫做的,帮帮小弟吧.......

4.江苏2015高考语文选择题难吗

5.2015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怎么拿高分

6.2012安徽高考语文作文我写一切从根本出发算不算跑题

2015高考答案语文答案_2015语文高考题

历年高考古诗鉴赏试题解析1(1990年-2005年)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注]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平风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2)、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刘诗选择了月夜摇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答案:(1)B (2)D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9.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答:8、C 9、C

2001 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国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幕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仁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马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着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微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9.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下面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首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满前劝憧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英上白铜鞮。

答:8.C9.B

200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国卷)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理由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2003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森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孤静幽寂的景象(意境)。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

“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2(全国卷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3(广西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古人认为杜鹃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4(湖南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6分)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答: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

5(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6—18题。(8分)

赤壁 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 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 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 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③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6.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1分)

17.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说—事。(2分)

18.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5分)

答:16.对仗(或:对偶)

17.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18.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

6(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7(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①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8(浙江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

(2)体现的思想情趣:

(3)如何体现的:

答:(1)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

(3)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9(福建)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 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10(辽宁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 苏拭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3分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分

答:(1)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2)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11(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落日心犹壮”中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已届暮年,仍然壮心不已,因为“落日”比喻“暮年”。也可以回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因为“不必取长途”句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之情。

05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1(全国卷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1)对偶。"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2(全国卷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想向1分,画面描绘2分)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3(全国卷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8分)(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4(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①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②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③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

相同点:

不同点:

答:①D ②C

③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 a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5(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湖州歌(其六) 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答:(1)“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6(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

7(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 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2) 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3 )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船夫睡舟尾,横—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1)荒村与古寺 断蔼与流萤 生与语

(2)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3)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的内容。

8(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1)傍晚 西风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9(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4分)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

答:(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彩,月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10(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绪,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派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2018年广西高考语文卷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理解答案(点评)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摩擦力 供认不悔 对称(chèn) 穷源溯(shuò)流

B.一拉罐 转弯抹角 隽(jùn)永 令人发( fà)指

C.纪传体 多难兴邦 叨(tāo)扰 一气呵(hē)成

D.化装品 整齐划一 倾轧(zhà) 囤(tún)积居奇

1.答案:C

解析:第一题字音字形,难度相当小,每个错误选项中都有两个错误,且非常明显。字音的错误(溯、隽、轧)也是相当明显。分别读穷源溯(sù)流,隽(juàn)永 倾轧(yà) ;字形错误像"供认不讳"的"讳(选项作“悔”)易拉罐"的"易"(选项作"一")化妆品(选项作“装“),试题的简单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

B.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C.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决议,“创意”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驰骋,不能信马由缰,这是设计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

D.双方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不同,只有根本目标不相悖,就总有殊途同归的日子,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是正常的。

2. 答案:B.

解析:第二题考成语,"防患于未然"、"信马由缰"、"殊途同归"本来就属于考生应该熟悉掌握的成语,即便这三个成语不了解,"无地自容"也绝对不是语境中的那个用法,不能"望文生义",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此处应为“无处藏身”。考题在延续往年成语题以"望文生义"为主的错误选项设置方法的同时,又降低了一个难度。

3.下列句子中,没有并举的一句是

A.记者近日发现,公园晨练的老年人中流行一种由松树精华做成的“神仙茶”,对这种带点儿树皮味的绿色茶剂赞不绝口。

B.挪威国宝级乐队“神秘园”将再度来京演出,实现了外国演出团在京演出超过7次的记录,在其演出的艺术历程中也是唯一的一次。

C.连年亏损的美国《新闻周刊》正待价而沽,境内外华人都鼓动中国人出手收购,将这份引以为豪的美国期刊经营权收入囊中。

D.报告指出,中国及印度的一些跨国公司眼下正不遗余力的开拓国际市场,新加坡、俄罗斯等则紧随其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发生变化。

3. 答案: D

解析:是最容易产生纠结感的语病题,在2010年也显得那样平易近人。A缺主语,“他们”。B“实现了纪录”搭配不当,将“实现”改为“创下”。C项表意不明,在“引以为豪”前加上“美国人”。我们甚至不需要弄清其它三个错误选项都是什么语病,单从"无懈可击"这个标准出发,也能顺理成章地选到正确选项。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楚辞》是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的总集,这些作品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屈原的长诗《离骚》是其中的代表作。

B.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他的《新乐府》则反映了较强的批判现实的精神。

C.《堂吉诃德》是意大利作家塞万提斯创造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即是滑稽的有是发人深省的。

D. 举世公认的文学经典《哈姆莱特》,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该剧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

4.答案:C

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查较往年相比略有难度,因为也许相当一部分考生不清楚塞万提斯的西班牙国籍,而对白居易《新乐府》的正确表述产生怀疑。

5.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白莲水库的群山中的一座大型水库。最大的一条渠道通向山脚下是我白莲胡___① ___着那里的苍生万物。白莲水库的水是绿蓝绿蓝的,_② _____________,触须沿途四散,____③____着白莲浦方圆几十里的农田。

A. ①滋养 ②流到渠里就一路变成白色游龙 ③ 浸润

B. ①养育 ②变成白色游龙就一路流到渠里 ③浸渍

C. ①养育 ②流到渠里就一路变成白色游龙 ③浸润

D.①滋养 ②变成白色游龙就一路流到渠里 ③浸渍

5.答案:A.

解析:第五题则提供了往年高考试卷中不曾有过的新鲜感,它作为将近义词辨析与语意衔接题相结合的一种尝试,当为今后语文基础题的命题提示一种新颖的角度。“滋养”与水有关,而“浸渍”是贬义词,答案不言自明。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预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1 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2,咸誊清。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3。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注: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 ②雠:这里指售出、成交 ③直:价值、价钱。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善药 居:聚集,搜集

B.积券如山 券:借据,欠条

C.未尝诣取直 诣:前往

D.终不复言 复:回答

6.答案:D

解析: A选项考"居",属于常用词的偏僻义项;B选项考"券",属于偏僻词;C选项考"诣",是初中课文《桃花源记》中学过的偏僻词。而D选项考"复",则是实实在在应该掌握的常用词。复在这里是“再”的意思。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清优主之 不害清之为富也 B.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清不以怠遇其人

C.清其有道者欤 执其道不废 D.求者益众,其应益广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7.答案:D

解析:A选项考的是虚词词性,两个"之",一个是代词,一个是助词;B选项考的是虚词的实词意义,第一个"以"是动词;第二个"以"是介词。C选项仍是在考虚词词性,两个"其",一个是副词,一个是代词。只有D项的两个“益”都是“更加”的意思。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译文: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拍成了队

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译文: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

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乎

译文: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向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

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王者众矣天下

译文:那些穷困料到的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

8答案:A

解析:错误选项是A,译文中"等待"这个意思是原文中没有的。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生意场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津津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

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C.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上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

9.答案:B

解析:此题考理解。错误选项是B,这是对文中人物的过度拔高,可以通过正文中宋清的自白找到这一选项的问题。

第二部分(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第二大题文言文《宋清传》中说“清之取利远,远故大”,意思是“宋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到长远索引获得的利益较大”。这概括了宋清经商的特点,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概括的领悟。(不少于200字)(10分)

10.(10分)(略)

解析:阅读延伸题是今年语文高考的新题型,它是在在阅读的基础上做延伸,既要考阅读能力,是阅读题的一部分,又要考写作能力,要结合自己的积累。文言文延伸题是关于取利长远的,先让考生从文言文篇目中举一个例子,再去联系生活进行阐发。要求考生先解决文中的问题,再书写自己的体验。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孟子曰:“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日存乎鸽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户十发十中矣。

11.答案: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日存乎鸽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

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户/十发十中矣。

解析:主观题仍然是断句,而非标点或翻译,这是北京卷自2004年坚持至今的特色。抓住句末语气词,再根据文言文骈句较多,句子对称的特点很容易搞定.

12.在横线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做其中4道题)(8题)

①户庭无尘杂 , ,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③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刘禹锡《陋室铭》)

⑤雕栏玉砌应犹在,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⑥山映斜阳天接水, , 范仲淹《苏幕遮》)

12答案:①.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

②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③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④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⑤只是朱眼颜改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⑥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解析:一要看清题目,是限做,只须选4小题即可,不要全写,二是不要写错字。

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激发的基调。

B. 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百日将近、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鵷鸾 竟巢于恶树之中 ,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13.(7分)

答案:①(3分)A

解析:客观题的B、C、D三个选项中实际上已经把主观题的大部分答案"泄露"出来了,除了没说"怀才不遇"这个给分点之外,其他的在选项中都说到了。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②(4分)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遇的激愤

解析:主观题的题干提示非常明确,要求考生"结合全诗"作答,也就是说尾句的意蕴都可以在前面几句中找到对应的答案,结合第五句中的"荣华"、第八句中的"无定"以及第九、十句注解中标明的典故,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四.本大题共两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题。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包含着某种普遍性

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如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而三百多年后,苏轼作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咏诵这些诗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读者,尽管李白、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今天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这些几百年乃至一千年的诗歌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感情共鸣。

同样,我们现在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或者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是原文或译文,也有着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这种抽象通常被称为自然定律,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却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在科学中,人们研究物质的结构,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原子又都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中子组成,质子、中子又由夸克组成等。人们认识了物质的基本结构,进而去认识世界和宇宙。

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现,他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市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得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实际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涉嫌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民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取材于李政道的文章《楔》)

14.下列说法符合题意的一项是

A.人类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是人类创造力的基础

B.举李白、苏轼作品为例,表明题材不同的作品也能引起热闹的共鸣

C.科学的深刻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与其定律阐述的简单性形成反比。

D.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推动了核能等20世纪新科技的发展

14. 答案:(3分)D

解析:A项原文是说“人类的创造力是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艺术是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对象弄错。B项原文是“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感情共鸣。” 不是热闹的共鸣。C项原文是“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明显是正比,不是反比关系。 D项原文是“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才得以存在。”表述正确。

15.根据文意,简要说明艺术和科学所追求的普遍性分别是什么。(5分)

15.答案(5分)①艺术追求的是人类情感的普遍性,优秀作品能跨越时空引起人们深层的情感共鸣。

②科学追求的是原理的普遍性,应用的广泛也反映了科学院里的普遍性。

解析:社科文阅读将"艺术"与"科学"融合在了一起,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在2010年的社科文阅读中戏剧性地会师,这当真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人文科学不再玄虚,自然科学不再枯燥,社科文阅读至少从阅读感受来说更具有亲和力;而对于社科文阅读而言,阅读感受的改善本身就意味着难度的下降。从如此简明清晰的文章中筛选信息,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件愉悦的事情。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海棠花

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②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个黄昏,在家南边的一个高屋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木兰。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已经是夏天了。

④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外面下雨了。

⑤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们天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了德国,更是如此。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

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⑥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惊。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是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只是眼花缭乱而已。

⑦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⑧在这垂尽的五月天,当自己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儿乡思,欣赏这一点儿乡思。它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他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他们的时间愈远,他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他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

⑨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旧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儿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同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

1941年5月29日德国哥廷根 (取材于季羡林的同名散文)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一些片段,运用了首尾照应寓情于物的手法。

B.第 ②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透现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绚烂。

C.作者虽然十分渴望“从现在要仔仔细细得过日子”,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未能如愿”。

D.上世纪30年代赴德国留学的作者始终用苦行者的精神钻研学问,以致无暇顾及海棠花。

E.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年代德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省察。

16. 答案:(4分)A C

解析:B项第 ②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是表现自己似乎与海棠花无缘。D项是写作者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他这样做。而且也做不到不看海棠花。E项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的战争年代作者十分浓烈的思乡之情。

17.通过全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

① 文章第段开头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与海棠花真的是“无缘”吗?为什么?(3分)

17.答案:①并非无缘。文中的一些片段看似与海棠花无缘,但海棠花最终唤醒了作者浓烈的相思,使“有缘”构成了文章的归终点。

解析:解释作用题",这一题型的特点就是问考生某一段落、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或某一人物的作用或原因。其答题套路是先答结构,再答内容,内容部分则是先答表面,再答本质。题干中问为什么,显然就是问原因。而且出题人还提示考生"真的是无缘吗",显然答案分成两部分,一个是表面上是无缘的,一个是本质上却又是有缘的。所谓无缘,指的是作者在国内外总是与海棠花失之交臂;所谓有缘,指的是深层次的情感,海棠花能唤醒作者的思乡之情。

② 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答案:②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海棠花寄托了作者的乡思,升华了作者的爱国情感。

解析:这属于标志非常明显的"解释作用题",直接问你某一事物的作用。按我们刚才说的套路,先答结构作用,显然是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再答内容作用,则是寄托乡思,抒发爱国之情。

18.第⑤段划线部分描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4分)

18.(4分)

答案:状写了作者挣扎在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之间,无法获得安宁的心境。

对心情的描写为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唤醒思乡之情做了心理与情感的铺垫。[来源:Zxxk.Com

解析:按照语句理解题的套路,我们首先要"从形象到抽象",找出句子中的抽象词,即"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以及"心情不能平静",然后把这两点连成一句话就是答案了。此外,题目还问,"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这就已经对答题方向有明确指示了,显然是让你指出这句话铺垫了下文什么内容,只要根据刚才得出的抽象词和下文的大意,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19.第⑧段“ 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越远,它们却离我越近”该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距离”的怎样的体验?试结合你的成长记忆或读过的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距离体验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

19.(10分)(略)

解析:现代文阅读延伸题,以 "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为答案之间的区分度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距离"与文学作品的关联,构成了区分度,而"怎样的体验",则以题干明确要求的形式再一次保证考生不会偏题。可以说,阅读延伸题的实质已经非常清楚:"阅读"是题干应有之义,它保证了考生具有大致相同的起跑线,分数差距不至于过大;而"延伸"则为试题区分度开疆拓土,这里只能凭真才实学,或者积淀,或者视野,很难来得半点虚假,"干货"才是王道。

六、本大题共一小题,共60分。

20.作文(60分)

请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问题不限

解析:从题型上看,北京卷也延续了去年的风格,仍是采取命题作文的形式,这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套作。"仰望星空"不过就是"理想"话题,"脚踏实地"也不过就是"实践"话题,这两个话题都是考生在考前就准备过的,其中任何一个都极易造成大量的"套作"现象。但命题作文不得自拟标题的规定则可以限制套作。因为标题既已如此,则考生必须要写出二者的关系。即便事前已经对这两者做了充分准备,但却很难针对二者的关系做足准备。关系型的命题作文就在很大限度上限制了考生的思维,也限制了套作行为。

历年高考语文附加题及答案

2018年广西高考语文卷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理解答案(点评)

2015年广西高考语文

黄文捷说,与之前的大纲卷相比,2015年语文新课标高考卷变化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考题板块分区,第二是阅读中首次出现选考题。

变化如此之大,考生会不会不适应?黄文捷老师说,不会不适应,因为2年多前,这届考生上高一的第一周就见识了新课标卷,而且之后也是以新课标卷的模式来训练,变化对考生来说并不突然。

首先,旧大纲卷一直采用“客观题+主观题”的模式,一开始先答语言基础,再考阅读、文言文、诗歌、作文,是很多过来人熟悉的答题顺序。而2015年的新课标卷完全打破这一模式,试卷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模块,“一上来直接就考阅读题”,而将语言基础的考查放在阅读后面。

其次,对于广西考生而言,阅读题中,新课标卷将第一次出现“选考题”。选考题为阅读题,分为两个文本,一篇是文学类,另一篇为实用类,考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专长选题,任选一篇作答。这种变化,能给学生选择的权利和更大的自由度。

黄文捷说,新课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以小说散文为主,学生刚刚开始训练时,倾向于选这类文本,因为有情节,读起来比较有意思。但训练了一段时间,学生们发现,这类文本主题隐藏比较深,很难读懂。相对而言,实用类文本侧重于信息的筛选与整合,相对而言得分比较容易。因此,在模拟考试中,更多的学生会选择实用类文本。例如全市约4万考生,二模考试中只有不到7000人选择文学类文本,其他考生都选了实用类文本。

李薇说,综合近年的高考新课标卷,“古代诗歌阅读”这一部分考题,分值稳定在11分,比大纲卷的8分多了3分。“名句名篇默写”是一组,分值为6分;大纲卷的默写是两组任选一组,分值为5分。

李薇介绍,在语言文字应用的.考查中,新课标考试大纲相对旧大纲而言,由强调知识、重视识记转向了注重运用,要求增加了,也更明确了;同时,涵盖面更宽广。比如,在识记层级方面,将原来的“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改为“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要求考生不仅会认,还要会规范地写。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考点上,新课标考试大纲在旧大纲规定的八种手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反复”这一修辞手法,达到九种。

跪求2010重庆语文高考试题答案,老师叫做的,帮帮小弟吧.......

09年的:语文Ⅱ(加试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l9-21题。(10分)

⒚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观 足 下 所 为 文 百 余 篇 实 先 意 气 而 后 辞 句 慕 古 而 尚 仁 义 者 苟 为 之 不 已 资 以 学 问 则 古 作 者 不 为 难 到 古 者 其 身 不 遇 于 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 (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

⒛从画线部分找出三个词,说明杜牧认为好文章所必须具备的要素。(3分)

21.文中所举的汉代作家中,哪一位是《说苑》《新序》的作者?(1分)

参考答案19.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⒛意气,辞句,学问。

21.刘向

考点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并回答有关问题。

解析这里考的是是文言断句,一般的同学只要能读懂的话,应该没有问题。因为断句的技巧是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后面的问题主要考查的一个是理解的问题,一个是同学课外的阅读面问题,如果阅读面宽的话,这些也都可以做好的。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鲁迅《呐喊?6?1风波》中的九斤老太固守旧制度、旧习惯,她的口头禅是“一代不如一代”,

这表明她与赵七爷一样,是维护封建统治势力的代表人物。

B.沈从文《边城》叙写了一个情节曲折的爱情故事,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物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歌颂了淳朴善良的人性,洋溢着浓厚的湘西乡土气息。

C.曹禺《雷雨》中有多组戏剧冲突,如周朴园与繁漪之间、周朴园与侍萍之间、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其中以周朴园与繁漪的冲突为中心。

D.《三国演义》中,吕布追赶曹操时,曹操以手遮脸,轻松逃脱;马超紧迫曹操时,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两处描写显示了吕布与马超的不同个性。

E.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历尽艰辛,捕获了一条特大的马林鱼,归航途中与一群鲨鱼殊死搏斗,终于保住了马林鱼。这是刻画硬汉形象的重要情节。

参考答案A E

23.简答题(10分)

⑴《欧也妮?6?1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是个什么样的人?(4分)

参考答案吝啬鬼,投机商,暴发户。

⑵概括说说《红楼梦》“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主要内容。(6分)

参考答案①介绍贾府的历史与人物,②点出贾府存在的危机,③介绍主要人物贾宝玉的特点。

考点要求了解有关名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名著名篇见《附录Ⅱ》。

Ⅱ.名著目录(加考)

⒈《三国演义》 罗贯中

⒉《红楼梦》 曹雪芹

⒊《呐喊》 鲁迅

⒋《女神》 郭沫若

⒌《家》 巴金

⒍《边城》 沈从文

⒎《雷雨》 曹禺

⒏《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

⒐《欧也妮?6?1葛朗台》 巴尔扎克

⒑《老人与海》 海明威

解析这十部名著的确花了高三选修历史的同学很多时间,因为今年加试题40分计入总分,平时在教学中除了同学认真阅读者十部名著外,老师还会安排大家看这跟名著相关的影视资料,这样加大了同学对名著的映像。

从实际情况来看,在紧张的高三学习生活当中,老师还会有一强调一些自认为是重点的东西,从而会忽略了部分。从题目来看,第二道简答题就被很多老师忽略了。

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怀 鲁 迅

郁达夫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22日上午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936年10月24日在上海

24.文中第三节所写的“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反映了青年男女什么样的心情?(3分)

参考答案(3分)“破裂似的心肺”:对鲁迅去世的悲痛。“紧捏的拳头”:决心继承鲁迅的遗志;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愤恨。(对鲁迅的价值没有得到普遍认同的悲愤;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恨。)

25.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参考答案(6分)鲁迅逝世后,千万青年对他的爱戴和崇仰使人们更加认识到他的伟大,这表明了民族振兴的希望。但鲁迅之死与黑暗势力的迫害有关,鲁迅逝世后,还有相当一部分国民无动于衷、麻木不仁,这表明当时中国还处在黑暗、蒙昧之中。

26.结尾一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这句话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6分)①象征手法。

②鲁迅虽然逝世了,但是他的精神不死。

或作:鲁迅虽然逝世了,但新的力量必然产生。

或作:表达了对民族和文化振兴的期盼。

考点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

要求对提供的文本材料要点作归纳,对所论问题作分析,并就艺术性作鉴赏。

江苏2015高考语文选择题难吗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答案:C(A鞠—掬;B“纤”读xiān;D肩—奸)

2.答案:D(A.韵致:风度韵味,情致;B.当面锣,对面鼓:比喻面对面地商量、对证或争论C.躬逢其盛:亲身经历那种盛况;D.举手投足:一抬手,一动脚。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D项的错误在于语意不合语境)

3.答案:A(后面几句是四个连续的问句,所以“都有什么样的鸟”和“有多少鸟会住进去”之后都应加问号)

4.答案:A(此题要结合前后文的语意应该相衔接,并注意横线中的几个句号分清几层意思是解题的关键。可以用排除法。第一处选填④与②句都不能与前面的语意很好地衔接,因为第③句是对“成熟的向日葵”的赞美,故排除BC两项。比较AD两项,第②句交代对象“我家的这几株初出茅庐的向日葵”,⑥⑤①④句是对其具体评述,而D项把第②句放入①⑤与⑥④之间显得语意混乱,所以选A更好)

5.答案:B(枝蔓状城市指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四周蔓延而成的城市体系;据倒数第三段,应是“市区”即主城区)

6.答案:D(据末段,应指美国的大落杉矶都市区和波士顿城市区进一步发展可能形成“全球化城市”,是今后的演变趋势,不属于“后现代演变”)

7.答案:C(A有些方面差别缩小,有些方面差别不可能消失;B文中毫无依据;D劳动力低廉化文中无据)

8.答案:D质:典当、抵押或译为:把……抵押给,是名词活用动词。

9.答案:B(A对亲之孝\使两川者所为;C都是对亲友仗义疏财\乐于相助;D亲族对查道的资助\不偷取他人佳枣)

10.答案:C(“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有错,应是“有人冒犯自己也不会计较”,古代“”一般用“囚”字,“犯”并非是“”,而是“冒犯”,有成语“有犯不较”作证,加上前边有“道性淳厚”,说明其非常厚道。此处属望文生义,话说回来,如果C项正确,那么查道就是没有原则的昏官了,这与整个文段内容有矛盾,聪明的学生应该会想到这个问题,这正说明了此题有极高的区分度)

1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的部分断句。(3分)

子厚前时少年,用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行予时也。(取材于韩愈《柳予厚墓志铭》)

谓为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2)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3分)

参考译文:(查道的)母亲曾经患病,想喝鳜鱼汤,正是冬于严寒的冬季,集市上不能买到(鳜鱼)。

②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4分)

参考译文:(查道)于是不穿官服独自骑马带几名仆人,连短刀也不拿,辗转山林沟壑百来里,径直奔向贼寇的住地。

著有《灵芬馆诗初集》四卷,《二集》十卷,《三集》四卷,《四集》十二卷,《续集》八卷,《杂著》二卷,《杂著续编》四卷,《江行日记》一卷,《樗圃消夏录》三卷,《灵芬馆诗话》十二卷,《续诗话》六卷,及《蘅梦词》、《浮眉楼词》、《忏余绮语》各二卷等,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12.(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2分)

参考答案:“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2)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不矛盾: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忧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菩萨蛮·北固题壁》赏析:

赏析:这首《菩萨蛮·北固题壁》是自号望三散人,清末学者兼书法家郭麟所作。这首词在形式上采用了拟人手法描写江流绕着群山盘旋流逝远去以及江中的帆船依流或行或停的景象。作者形象的写出了江河流逝、群山却似乎要百般阻拦,但却终究奔流而去。

释义:上天(大自然)要让江河流下去,但旁边的青山却想要江流停下来。谁不替江流发愁呢,那一座座连绵的山川一眼也望不到头啊!远处的船帆如飞鸟一样的落停了下来,船停泊不动的时候似乎江流也停住了流逝。可笑群山依然显得无力和自作多情,又怎么能把她留住呢?(译文为草根博览所作,仅供参考,敬请指正。)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郭麟:(1823~1893),字子嘉,自号望三散人。清末学者、书法家,潍县(今潍城区)人。出身于没落的书香门第。他幼承家学,酷爱金石文字,栖居乡间,悉心考古,精研六书。数十年搜罗金石不辍,鉴赏能力为陈介祺所推服。性情傲僻,不随俗流,洁身自好,严于律己,份外之财毫厘不取。虽贫困,而不移其志。

他曾被郭熊飞聘为家馆教师,随其宦居南北10余年。返籍后,于城西杨家庄置田10余亩,筑舍居住,名为“杨峡别墅”。因住处濒临大于河,居室名“听渏山房”。他隐居乡间,埋头著述,并于荒冢破寺中、断碣残碑间,剥剔苔藓,搜集古迹金石文献,10余年得90余种。自乡居后,六七年不入城市,更不与缙绅交往。独于考证篆籀,辨别碑版真伪时,与陈介祺共相研讨。补订得232种,辑为8卷,名《潍县金石志》。晚年寄居妹家。1883年(光绪九年),侍郎汪鸣銮视学山左,慕名来访。他为之缕述详析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汪明銮为之倾服。汪见他著述甚丰,却因家贫无资刊行,欲赠金相助,他辞谢。汪又欲为之请、授之以官,他亦辞谢。最后,汪鸣銮执意留金作为写书费,并允为校刊诸书,郭麟才起谢。为使近30卷著述,能尽快问世,他历时3月,力疾校雠完成后,因汪被罢官归里,致使该书未能出版。他耗费多年心血,其著述因无力出版而被埋没,深为痛心,忧郁成疾,于1893年(光绪十九年)含恨去世。临终前,将遗稿悉付友人王承吉。

13.答案:(1)磐石无转移 (2)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3)不霁何虹? (4)自胡马窥江去后,

(5)“四六”。 (6)《墙上的斑点》。

14.参考答案:表面写仰望鸟不住旧巢,不辞辛劳另筑新巢;实则表达了对鸟这一行为的敬仰。

15.参考答案:文章以我观察两只鸟为线索,先写两只鸟寻找和放弃与我的观察和推测。

再写两只鸟在旧巢不远不近处筑新巢与我的观察和思考。最后写两只鸟把巢建在树梢引发的我对人类自身的反省。

16参考答案:既可守望父母的遗址(祖宗的牌位),又与“文化传统”保持适当的距离。体现出年青一代对属于自己的独立、信心、锐气和生活的追求。可以远离来自人类的威胁。

17.参考答案:(1)用存疑的方式表达作者明确的观点:不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而是人类的巨大痛苦。

(2)巨大痛苦源于人类不善待鸟类而招致鸟类的拒绝、痛斥和对峙,作者因此既饱受良心的责备,又担心遭受自然的报复。

(3)主张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启示人类应亲近自然,善待生灵。

18参考答案:有语病的一项:是(2)。在“泄漏”后加“的”。

(说明:(2)句后面两个句子缺主语,“步步逼近”和“产生”的主语本来应该是“石油”,但从前边的句子看“石油”作了“泄漏”的宾语,造成了后面两句的主语不明,所以要加“的”,让“石油”作主语,句子的语意才会明确。但是,第(1)句也有问题:“一直到中国东部的平原”有歧义,是延伸到中国东部还是中国东部的平原,相应后句的主语是“这之间的区域”还是“这之间的平原”。)

19参考答案:①你应感激别人的帮助;②你应理解别人的拒绝;③你应珍视别人的付出。或者:①别人做事时,你应该感激;②别人不做时,你视为正常;③别人付出时,你视为恩赐。或:①别人为你做事,应该感激;②别人不肯帮你,视为正常;③别人为你付出,视为恩赐。(应该说此题出得巧,既涉及到压缩,也涉及到句式的变换与调整,但学生很可能只从压缩方面思考)

20.参考答案:千里为重,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名扬海外

广大为庆,人杰地灵生活幸福喜上眉梢

千里为重,爬坡上坎登高略。广大为庆,兼蓄放怀涉远谋。

千里为重,爬坡上坎精神抖擞登高略。广大为庆,兼蓄放怀斗志昂扬涉远谋。

千里为重,坚韧红岩精神存。广大为庆,献身歌乐品质在。

千里为重,两江碧水热情慷慨。广大为庆,四围青山执着稳健。

21.参考答案:老师婉拒说:你的肩膀还很稚嫩,还是让我来担当自己的重任吧。

学生坚持说:你不磨练我稚嫩的肩膀,我以后怎么担当重任呢?

2015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怎么拿高分

1、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选择题与往年相比,难度有所降低,考生应该可以考出一个理想的高考成绩。高考分数线预计会有所提高。高考试卷的批阅工作在6月15 日左右就要开始了。

2、2015年高考各科答案已经陆续公布,考生可以到各大门户网站或当地的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目前网上有各种版本的高考试题和答案,有些不是官方公布的准确答案,有可能与标准答案有误差。考生要注意鉴别。

3、2015年高考已经结束了,考生应该对照答案预估一下自己的高考分数,然后按照往年的高校录取分数选择欲填报的学校和专业,查询一下这些学校的录取原则。

4、2015年高考成绩及各批次控制分数线预计在6月23日前后公布,考生要到当地官网公布的查询网站查询高考成绩和分数线。填报志愿工作在高考成绩公布后马上开始进行。具体填报志愿的时间教育考试院官网会通知。

2012安徽高考语文作文我写一切从根本出发算不算跑题

1、阅读分析题是最让学生头痛的一种题型。有的学生答得很多,但不得要领,一分不得;有的学生答得很简洁,但句句在“点”,得分很高。如何正确回答阅读分析题,尽量少失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分析题干,揣摩出题人意图。题干是出题人给考生的一种暗示。分析题干,找出出题人暗指的方向,能帮助考生缩小题目涉及文章的范围。

2、二是条分缕析地去答题。考生一段写下来,不出现一个分号或其他层次类标志的答题方法不可取。考生可根据考题的分值和文章内容确定需要分几个点去作答。因改卷有速度要求,只有“点”、“条”清晰,阅卷人才不至于错过“给分点”。三是善于积累答题术语。如修辞手法中的“比喻”、“排比”等,结构特点中的“前后照应”、“点明主题”等术语,往往就是试题的标准答案。有的同学在作答时知道意思,但没有用术语作答,就有可能失分。特别注意:在高考语文阅卷中不存在扣除0.5分的情况,若扣分最低就是1分。四是注意阅读重点。现代文阅读中容易出题的地方一般是第一段、过渡段或最后一段,另外还要注意细节描写段,议论、抒情段以及转折词语。五是作答时尽量从原文中找答案。这样可以使答案尽可能地接近标准答案。一些同学喜欢用自己的语言作答,虽然有时意思对,但因与标准答案相差较远,仍有可能失分。

2012安徽高考语文作文我写一切从根本出发算不算跑题

你这样写也算有点道理,至少没离题什么的,写得怎么样我就不知道,没法给你评价,看看我的吧。

其实这道还算简单的啦,我也是才高一的学生,我不多废话,以风险为中心,梯子竖直靠在那里,再稳也是有危险,风一吹什么的,横放可以象征脚踏实地,竖放也可以象征目光长远,叫我们要树立目标,在迎接挑战之前也要脚踏实地,等真正面对挑战时再把“梯子竖起来”。培养这种流性智力的多角度转换思维才是审题的关键,有多个不同点达到终点,发散性思维有很多缺陷,往往少了起点,全盘皆输,要有相当的经验才能运用得有把握。

答案是复制自己其他地方的回答,绝对原创。

2015安徽高考语文作文题 *** 相在细微之处算不算跑题?

安徽卷的高考作文,根据专家分析,共有以下几种立意方式,①表象不一定是实质,②科技的力量或者魅力,③科学与艺术。真相在细微之处,也可以理解为,眼见并不一定是真的,也许通过某个细微的小细节,从而发现了不一样的变化。我觉得你还是和第一个解释是靠谱的。你可以看看专家分析的。:125edu./gaokao/zixun/201506/422c81885.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写环保算不算跑题?

不算跑题的,因为是开放性的作文,只要以这两个字命题就可以,只要跟这两个字有关就可以了,所以说,这个是多面化的,呵呵,为明天加油哦,孩子

2012安徽高考语文作文立意:从根源上解决隐患、算不算离题?

我觉得出题者应该要表达的就是安全、并且为他人着想的意思,你写的是对的,不过这个题目也确实太那个了

安徽高考语文作文我这样写跑题吗

今年安徽作文不容易走题,如果是我改卷子,你的我也不会认为你走题的(只本人观点),不过我想一般人都会和你想的差不多吧,会想到抓住机遇超越前方的人,但如果你除了这个又能写到超越的不但是别人,更主要的是超越自我的话,就更好了

这就是高考作文立意在“准”的基础下加个“新”

2010安徽高考语文作文写环境算跑题吗

是那首深处浅出的诗?

环境啊。。那你就只理解了字面意思了。呵呵,是要写

“人应找准自己的位置,只要在自己的位置上做自己应做的事,就是有价值的”这个中心。不过你写环境不能算跑题,只是立意高低的问题。嗯。。我是合肥的

祝你好运~~

科技的魅力是2015安徽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算不算跑题

其实,这篇作文立意范围很广,写科技的重要性、人生价值观、社会观、等等都不算偏题。因为这个材料给的角度是从哲学

角度出发的,而哲学这个东西,可以说真的就是假的,假的就是真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菩提本无树,一身只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到哪

里去!等等,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的,深奥哲理的。所以,2015年安徽题材作文,也是从这个角度出题的,所以出现很多这样、那样的立意。这就是这个题材的魔

力!这也是哲学的深奥!综述,这篇考试作文,你怎么立意都不要紧,只要思想健康,并且要自圆其说!和题材有点关联!都不算偏题、跑题!支援的点赞啊!

2017山东高考语文作文写传播文化算不算跑题

今年的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是有关于“24小时书店不驱赶任何人”的新材料作文。这个材料跟2017年1月8日微博上报道的“杭州图书馆的大门一直在向乞丐敞开”如出一辙,也可能就是根据那个引起轰动而走红的事件有关。

今年的山东高考作文,可以说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的是,作文题的题干及要求都没有任何变化,不会给考生造成干扰,考生心里踏实;今年的命题意图也没有变化,就是让考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今年的作文降低了审题立意的门槛,给学生松了紧绷的“跑题”那根弦;今年的作文命题,仍然是开放性命题,没有固定的立意,能够给考生非常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让考生自主立意,想自己所想,说出自己所说;还有就是考生有话可说,能够针对材料的内涵和意义展开说理。

意料之外的是,今年的高考作文一反近三年的常态,直接反映时代大主题,学生可能面对无话可说或者空洞说教的情况;所给的材料是叙述类的,既像一般性的材料作文又像现象类的作文,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造成了困惑,当然绝大部分学生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其实,这个作文反映的是时代的文明、人性的光芒,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所在,总的来说是对书店的赞美和歌颂,以及他们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等等,当然他们的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人文情怀更是需要重点阐发的。只要这个基本格调把握住了,对书店赞美这个主旋律把握住了,怎么说都不过分。

2010安徽高考语文作文我写天生我才必有用,算跑题吗

你写得这篇作文关键看你是如何去议论的,如果仅仅是议论“我”一定会成才,一定会为社会做出贡献,而没有展开论述,就有些跑题了。如果你不仅仅是议论自己,同时还能从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生活环境等不同,说明每个人在三百六十行里都可以成为状元,都可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如此,就抓住了主题。祝你成功!

2016安徽高考语文作文写骄傲跑题吗

1、2016年广东、安徽、湖北、湖南等省高考使用全国一卷,今年全国一卷是漫画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回归颇有些出人意料,很可能让一些考生心慌意乱,手足无措。不过只要静下心来,仔细审视,会发现所提供的漫画内容明晰,审题立意的难度并不高

2、 立意求准:今年新课标一卷的作文题紧密联络社会生活,承载了新课标的理念“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今年的作文题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学校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思考如何对待学生的分数,进步与退步。

3、漫画呈现的无疑是教育方面的功利行为,退步了就责打,进步了就表扬。这样的做法脱离了学生自身的实际,是盲目而不不明智的。正确的做法无疑是教育孩子要从孩子的自身实际出发,严格要求而不加以苛责,赏识鼓励而不过分纵容。

4、自由表达:新课标鼓励高中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今年作文题审题不难,文体不限。考生可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与生活积累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可写成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书信、演讲稿、辩论稿等。但是不论什么文体,一旦选定,就要遵循此种文体写作规律,凸显文体特点,切莫因文体不限而写的文体“四不像”。再者,无论选择哪种文体,都要注意结构的完整,感情的真挚,材料的准确,语言的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