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淮丘陵地区一般地层厚度是多少

2.望洋岗地形地质图答案

3.平和乡的地质、地貌、地形

4.层状地形

5.(四)西南地区第四纪地层

6.下图为“某大洋海岸大陆等高线地形图”,左图为丙区域的放大图,其中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地

江淮丘陵地区一般地层厚度是多少

高考地理地质构造题目-地层地形高考

三四千米。

江淮丘陵的江淮分水岭南侧,地形为岗冲起伏的垄畈相间的波状平原,地面标高一般在30~40m,属于平原微丘地貌。

区内地形起伏平缓,由于地表水的冲刷形成不规则平缓的低丘,发育了一些规模不同的浅沟。工程区水系不发育,仅有少量灌溉沟塘。

工程区为第四系地层覆盖,其中上更新统?Q3al?分布最广,未见全新统出露。下伏基岩为白垩系邱庄组的泥质粉砂岩和细砂岩,无出露,仅在终点附近一般埋深2~4m左右。

望洋岗地形地质图答案

望洋岗地形地质图,比例尺1:50000;

一、地形分析

该区最高点为南西方向图区边缘,高程1200米左右。次高点望洋岗顶部及其山岗东北方向至图区边缘,高程900米左右。最低点位于正西边缘高程400米左右。区内相对高差800米左右。

区内发育北东—南西向山脉一条,自南西向北东方向高程递降。山脉自峰顶分别向北西和南东方向下降形成山坡,北西坡陡,南东坡缓。望洋岗的南西侧与北东侧个各发育一个鞍部,沿鞍部顺坡均发育有冲沟。区内无人烟,无道路,交通不便。

二、地层出露及岩性情况

该区出露的地层为5个时代6个小层。分别为,石炭系(C)页岩、泥灰岩和灰岩;二叠系(P)砂岩和灰岩;三叠系(T)石灰岩;白垩系(K)砂砾岩和页岩;下第三系(E)砾岩和砂岩;上第三系(N)粉砂岩和页岩;

三、地层接触关系

根据地形等高线与白垩系(K)——第三系(E N)地层的交切关系判定,此为一套倾斜岩层。而三叠系(T)——石炭系(C)地层,与上覆白垩系(K)——第三系(E N)地层相交截,明显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且在三叠系(T)于白垩系(K)地层之间缺失侏罗系(J)地层,因此,形成了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四、构造形态与形成时代

据分析可知,上覆盖层(N---K)为倾斜地层,产状N70°∠15°。下伏地层(T---C)为一向斜构造。向斜位于望洋岗北西侧,自南西边缘——北东方向延伸于北边缘中部掩没于上覆盖层之下,延伸长度6500米左右,枢纽水平,据二叠系(P)地层在两翼露头宽度可知,北西翼缓,南东翼陡,核部地层为三叠系(T),翼部由二叠系(P)—石炭系(C)地层组成。褶皱形成于三叠系(T)之后——白垩系(K)之前。

区内自北西——南东方向发育断层一条,延伸长度9750米左右,产状N40°∠35°,错断了区内除上第三系之外的全部地层,其性质为横向逆断层,其北东盘为上升盘。从其下伏地层测算,铅直地层断距200米左右,水平地层断距400米左右,地层断距257.12米左右(400*sin40°)。断层形成于下第三系(E)之后——上第三系(N)之前。

五、地质演化史分析

海西运动中期石炭系,此区为滨海平原逐渐海进形成浅海古地理环境,沉积形成了一套自页岩——泥灰岩——灰岩的海进序列岩石;海西运动后期石炭系,此区发生小幅地壳震荡,地壳先升后降,自浅海灰岩——滨海砂页岩海退序列岩石沉积。

印支运动使该区地壳下沉,海水大面积侵入,形成了一套广泛的浅海石灰岩沉积岩层。

印支运动后期,地壳上升,海水退出,该区遭受长期风化剥蚀,从而缺失了侏罗系全套地层,并且受来自南东—

平和乡的地质、地貌、地形

平和乡地处群山之中,地势东南高,向西北倾斜。境内除平和谷地略平外,其余皆属山坡地。600米以上的高山有3座。较大的山有麻风鸡、三十六培、郭山等。平均海拔约为6500米。

境域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南褶皱带与浙东南褶皱带中。出露地层属中生界侏罗系上统和白垩系下统。由于晚侏罗系白垩系的火山活动较为强烈,故火山岩分布广泛。主要岩石为凝灰岩、流纹岩组成。

层状地形

根据第四系堆积物所处地貌部位可确定其相对时代,尤其是层状地形发育的地区,可借此确定第四系的先后顺序。小兴安岭与那丹哈达岭山前至三江平原中部,第四纪层状地形按其形成新老顺序分为台地(Ⅲ级阶地)、Ⅱ级湖成阶地、Ⅰ级阶地、高低漫滩。

层状地形所包含的第四纪地层见图2-1。

图2-1 层状地形及第四系剖面图

(四)西南地区第四纪地层

我国西南部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等省是高原及山岳地区。在其中的一些部分,分布着山间断陷盆地。这些盆地在第四纪历史时期有些曾经是湖泊,有些现代仍为湖泊。我国许多大河流,如长江、雅鲁藏布江、怒河等都发源于高原,它们流动于山间并穿越盆地,形成河流冲积层。在高原和高山的上部,发育着冰川,因而该区有广泛的冰川、冰水堆积物。此外还有分布在山麓地带的重力堆积物和分布在盆地和湖泊中的湖沼堆积物。在我国西南部广泛分布有古生代和中生代石灰岩、第四纪间冰期和冰期后期的湿热气候环境,剧烈的新构造运动和相对高出于邻接地区的地形,特别有利于洞穴的发展,所以,洞穴堆积物也是该区第四纪地层的一个重要内容。

下更新统

元谋组 标准剖面在云南省元谋盆地。元谋盆地海拔1050m左右,长约30km,宽约10km,作近南北方向延伸,金沙江支流龙川江流过盆地西缘。晚新生代地层厚度约1000m,已出露的厚度达700m,是我国南方F更新统标准地层。元谋组地层共分四段。自上而下为:

第一段 湖积物以杂色粘土为主,灰褐灰泥层及炭质粘土层。主要化石有剑齿象、鱼及软体动物。

第二段 冲积物、湖积物,以湖积物为主。杂色粘土、粉砂和砂互层,夹有腐植层。含剑齿象化石、热带林孢粉。厚314m。

第三段 冲积物、湖积物互层,以冲积物为主,由棕色粉砂质粘土、细砂及粗砂互层,具有交错层理,产哺乳动物、软体动物化石,孢粉为温带针阔混交林特征。厚149m

第四段 冲积物,由砂、砾、粉砂和粘土互层。砾石磨圆和分选不良。产人类牙齿、旧石器、炭层、哺乳动物及软体动物化石和草本植物孢粉。

古地磁测定元谋组底部年龄为3.12Ma;顶部年龄为1.53Ma(元谋人的年龄为1.70±10Ma)。根据哺乳动物化石,曾将元谋组下部的一部分地层划为晚上新世沙沟组,界线在杨村附近,由沙层分开,为假整合接触。在东山山麓北沟那畔元谋组顶部棕**粘土与灰**砂砾层互层的剖面中,发现竹鼠、剑齿虎、鬣狗、云南马、中国犀、剑齿象、野猪、羚羊等化石,其中50%为灭绝种。在庄房梁子剖面的担当层位中,发现东方剑齿象化石。其特点是齿冠高、齿板和乳突数比较多,具有进步性,因此,认为可能属中更新世地层,称“上那畔组”。所以,元谋组可能包括三部分,即:晚上新统沙沟组;下更新统元谋组(狭义);中更新统上那畔组。但这种划分尚需进一步研究。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元谋组之下尚有龙川冰期堆积物,早于3.1Ma,约为3.5Ma,为第四纪的开始。如果是这样,则元谋组中的沙沟组,仍属下更新统。

由于新构造运动上升,湖盆被抬高,湖泊消失,流过盆地的河流已经切割了元谋组地层,使其形成了高湖泊阶地和丘陵地形。在新生的河谷两岸又发育有两级阶地。在高阶地、丘陵和第二级河流阶地的表面,发育有厚1m以上的残积红土;在第一阶地上,残积物呈棕红色。细石器分布在丘陵、斜坡和阶地面上。属全新世产物。洱海、滇池都是断陷湖泊,湖泊堆积物厚度达1000—2000m,其上部300m左右为第四纪堆积物。在断块上升的湖滨,第四纪湖积物被抬升于湖面之上,露出厚度可达数十米。其中包括下更新世堆积物。

与元谋组时代相当的地层有川西的昔格达组、贵州施秉的下翁哨组等。

曲果组 分布在西藏高原唐古拉山南坡香朵曲(河)及曲果曲(河)右岸的第四纪湖积物,钻孔揭示厚度为330.5m,是一种粘土和亚粘土层,不整合地覆盖在古砾石层上。古地磁测定曲果组湖相堆积的年龄大致为4.32—2.20Ma,属于上新统至更新统。钻孔厚度为330.5m

羌塘组 在青藏高原北缘昆仑山垭口的北坡剖面上,为冲积物和湖积物。主要为砂砾层和粘土层的互层,并夹有生物化学沉积,为硅藻土、岩盐、硼砂等。其中含有螺壳、水生植物、冷杉、云杉等化石和孢粉。古地磁测定年龄为2.6—27Ma,属下更新统。

中更新统

雅安砾石层 该砾石层广泛分布于四川盆地和周围的山区内。标准剖面在四川西部雅安县。雅安县砾石层一般都出现于高出现代河面30—100m的河谷阶地和剥蚀面上,但在岷江上游及四川西部可高出现代河面200m。雅安砾石层由胶结的砾石层(砾岩)和未胶结的**粉砂质粘土组成。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石英岩、石灰岩和花岗岩,在有些地方含有砂金。砾石的粒径由10—100cm。在四川西部,砾石粗大,砾石基本上为稍磨去棱角的角砾,越向东部去,磨圆度越高,但粒径较小。砾石层的厚度也是西部大,东部小,在成都为30—50m;在雅安及岷江中游厚达200m。事实证明东部的砾石是从西部搬运来的。

雅安砾石层的成因,最初,根据砾石层中巨大角砾与粘土夹层,认为是冰川堆积物,近来根据哺乳动物化石和孢粉资料,又认为是温湿气候下的冲积物。雅安砾石层的年代,最初是根据地形、分布和区域对比进行推定的,先定为早更新世,后改为中更新世。但这两个问题,尚都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万县洞穴裂隙堆积 这些洞穴裂隙堆积分布于万县盐井沟平坝的高600—700m的溶蚀面上。洞穴发育于石灰岩中,有许多洞穴呈竖井状。洞穴堆积物厚度在10m左右,是一种红色及深**的亚粘土,其中混有洞顶和洞壁溶蚀崩落残留的石灰岩角砾,底部有残余铁锰结核。亚粘土中含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属中更新世。

四川琪县、古蔺的蛇洞沟、巴县的歌乐山以及云南富民河上洞的洞穴堆积中,也都发现该动物群化石,其时代与盐井沟洞穴堆积相当。

上更新统

成都粘土 该粘土主要分布于成都盆地河谷的第二阶地上,与雅安砾石层等较老沉积物呈不整合接触关系。山东的巫山黄土与成都粘土的年代相当。在成都粘土与巫山黄土中都曾发现东方剑齿象化石,年代为晚更新世。一般认为,成都粘土与长江下游的下蜀土可以对比。成都粘土和巫山黄土的成因也不是单一的,有风积、冲积、冰水堆积等几种意见。

全新统 全新统分布在现代河谷及河漫滩上主要为河床冲积物,在许多地区还有湖泊堆积物及冰川、冰水堆积物。

西南地区第四纪地层虽然有了上述一些典型地区的划分,提供了全区对比研究的可能性,但是作为第四纪地层划分的一些基本问题,其中包括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类型的确定等等,都还需要深入研究,需要全面地综合地运用第四纪地层划分的各种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下图为“某大洋海岸大陆等高线地形图”,左图为丙区域的放大图,其中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地

小题1:D

小题2:D

试题分析:

小题1:若丙地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则判断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应分布于40°--60°的大陆西岸,故判断图示位于南半球,故地转偏向力向左偏,故甲河流的西南岸受冲刷严重,A错误;乙河流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量终年均匀,故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小,而甲位于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B错误。河流的水能资源从考虑河流落差还与河流的流量等相关,故图示甲河流的流量不一定较乙河大,故C错误;与甲河流相比,乙河流的落差较小,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小,故航运条件较甲河好,D正确。

小题2:从图中可以看出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由此可以判断该地区地质构造为背斜,而从等高线的分布判断,该地区“凸高为低”,故为谷地。因此D图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学生需要能注意以下几点:①根据该地的大气环流形势判断当地的气候类型,结合纬度位置判断南北半球。②掌握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不同方向;③结合不同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④能从图示的岩层新老关系和等高线的分布判断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