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年高考是哪年-第一次高考是几月
1.中国恢复高考的第一年,究竟都考了些什么?
2.17年高考恢复,李学红凭作文,成为首位高考女状元,后来呢?
3.2003年高考两件大事是什么?
4.恢复高考时,第一年考生数量有多少
5.高考是哪年恢复的
中国恢复高考的第一年,究竟都考了些什么?
恢复高考的那一年,高考试题非常简单,搞得基本上都是小学生的知识,与现在的高考题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闭着眼也能够考满分。但是当时的实际由于才刚刚结束,大部分人连字都不认识,更别说能够做题了,所以国家所出的高考题简单也是非常正常的。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高考题目如今在逐步完善。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甚至是未来,高考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他可能会改变一个少年一生的命运。今年的高考学生,加油!
高考历史在十年中,我国的任何方面都没有得到发展,反而进行倒退的地步,大部分人都是文盲,即使有少部分的知识人也会被拿来批斗,所以这时候基本上没有人会去学习知识。结束之后,在17年的时候,我国恢复了高考政策,当时有500多万人参加,但是录取的人数只有30万人,虽然当时的题目简单,但是我国并没有盲目收取学生,这些都是由我国的基本情况决定的。
高考过程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我国的高考制度越来越完善,学生们能够得到最公平、最公正的待遇。在高考的前后几个月里,出题、印刷、考试、改卷,这三个环节都把控的非常严格,出题人在高考的前几个月里都会被封锁在一起出题,不能与外边任何人接触;高考试卷的印刷是在监狱里印刷的,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到监狱去偷一张试卷;考场也非常的严格公正,每个教室基本上会安排三个老师,同学们之间课桌的距离相距非常远,基本上都没有抄的机会;当然,修改试卷也是如此,如今现在实行是网上阅卷,所有人都不会知道他改的是谁的卷子。高考对于全国所有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公平、公正的比拼。
高考的重要性高考与古代的科举相关,也许一个寒门弟子能够通过科举这条道路,能够一飞冲天,但是现在的高考制度并非能够像古代科举制度那样。但是高考制度也能够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今年的高考有些特殊,由于疫情的原因,高考不得不推迟一个月,希望高考学子们能够在考场中取得好成绩,考进自己心仪的大学。
17年高考恢复,李学红凭作文,成为首位高考女状元,后来呢?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这句话听上去似乎有点狭隘,但却真真实实地反映出了社会风气整体向学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
古有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时期,终于清朝末年,盛行了1300余年。
1905年,这种绵延了千年之久的人才选拔制度被彻底废除,从那以后,中国现代教育的帷幕徐徐开启,促进了新思想、新文化、新教育在中华大地的根植与传播。在特殊时期过后,17年,国家宣布恢复高考制度。
下乡知青刘学红紧紧抓住了这个宝贵的契机,怀抱着对知识的热爱、对未来的期许,成功地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北京的一户普通市民家庭迎来了一个女婴的诞生,按照当时社会流行的思想风潮,父母给孩子取名为刘学红。
中学毕业那一年,刘学红响应国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到北京密云县高岭公社第四大队的林业队插队。她被安排进了插秧队,跟着当地老乡干着插秧和挖树苗等农活儿。
临下乡时,刘学红的包袱里除了一些换洗衣物之外,还有几本青年自学丛书,热爱学习知识的她无论何时都不愿放弃学习。
那时候的她想:只要身边有书相伴,思想便会有所寄托,下乡的日子也就不会那么空虚无聊。
其实在中学读书期间,好学的刘学红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满腹才学的她因为无力改变的社会大环境,只得在心中深埋了那个“高考梦”。
那时候的刘学红,每天干着无惊无喜的农活儿,心中满是茫然。她曾认为自己将来能获得的最好的职业身份也就是售货员,要不然就是终日与锄头为伴在农村待上一辈子。
然而在与其他知青闲聊的时候,她得知如果个人表现好、工分积累得高,就能评上先进,就有机会读大学!
听闻这条消息的刘学红就暗暗铆劲儿,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尽管她积累的工分远超旁人,却还是无缘那唯一的上大学的机会。
在消沉了一段时间后,刘学红却意外迎来了一个新转机。
17年夏天,正在田里挥汗如雨的刘学红听见广播中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我们国家决定自当年起恢复高考制度!
经人打听,刘学红得知这第一年高考定在当年的12月份,她赶忙联系了队里其他几名有志高考的知青,交上了报名费。之后,刘学红便斗志昂扬地重拾书本,为即将到来的高考而备战复习。
白天,刘学红努力干好自己分内的活儿计,夜晚,在如豆的灯光下,刘学红翻开旧书本一头扎进去汲取知识,如饥似渴。
等距离考试还有两周之时,刘学红和其他准备参加高考的知青一起请回家备考。回到北京的家中后,父母全力支持女儿的决定,不仅极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还辗转为女儿借来了一份十年前的高考原题试卷。
刘学红惜时如金,没日没夜地学习,她全力以赴就是为了如愿考上大学,想要通过知识来彻底改变命运。
虽然知青们都在全力备考,可这一届考生的心底却最为忐忑。没有老师提供考前辅导和指引,各门学科缺乏系统的复习资料,绝大多数人已经很久都没有摸过书本纸笔了。
而百废待兴的国家正是渴求人才之时,知青们也对这重新恢复的第一年高考充满了期待。
一时间,祖国南北千千万万个像刘学红这样的有志青年都抓紧时间泛舟于知识的海洋之中,你追我赶,打算在这决定人生的考场上成功扭转命运的舵盘。
高考如期而至,刘学红带着笔和准考证就奔向了高考考场。
当年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题目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也许这个标题对于别人来说比较难,可对于在乡下插队、干了近2年农活儿的刘学红来说可是深感得心应手。
她回想起知青生活的点点滴滴,挥笔洋洋洒洒写下了一篇2000多字的作文,倾注了自己往日的真情实感,刘学红那灵动的思维和满腹的才学也在作文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考试结束后,剩下的就只有等待了,回到家里的刘学红一边操持家务,一边等待考试成绩。那段时间里,她也曾想过最坏的结果,可报纸上刊载的一篇文章却打破了看似平静的等待。
原来,爱读报纸的父亲有一天给刘学红读了一篇人民日报上的文章,这让刘学红又惊又喜——那不正是自己在高考试卷上写下的作文吗!
因为是重新恢复的第一年高考,全国人民也都非常关注,于是人民日报就从高考作文中甄选了3篇最优秀的作文刊登出来。
其中的一篇正是刘学红所写。3周之后,刘学红顺利地被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系所录取,她在万分惊喜之中曾多次表示“感谢高考!”
虽然当时的高考分数并不对外公布,而后来在查阅档案时人们才发现,刘学红是以作文99分(当年北京高考语文卷面满分为100分),总成绩位列北京市文科第一名而被北大录取的。
也就是说刘学红是17年北京市高考第一女状元。她的姓名也随着人民日报刊登的那篇文章而蜚声全国!
在大学期间,刘学红一直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凭借自己的努力把每一门功课都学的扎扎实实,成绩也非常突出。
那时候国家非常需要人才,大学毕业生都是由国家来负责分配工作的,刘学红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中国青年报,从事新闻行业的工作。
从一开始做一名普通的新闻记者,到后来担任主编,刘学红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默默耕耘在新闻战线上。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到中年的刘学红敏锐地意识到势头发展迅猛的互联网空间将大有可为。2000年,她参与创办了中国青年报网站——中青在线。
为了办好这个网站,她多方参与社会调研以确定市场需求和群体关注焦点,还主动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网站建设理念。
她主张以帮助青年人获得更好的教育、求职创业信息为己任,倾力打造一个既紧跟时代脉搏,又符合时下青年人多元化需求的综合性网络媒体。
在刘学红的奔走和努力下,中青在线很快就成长为中国最大、最权威的集新闻发布和青年求职创业服务于一身的多元化网站。
几年后,工作业绩突出的刘学红就身兼二职,既担任中青在线网站的总经理又担任创业研究中心的主任。
成功的背后总是少不了诸多的汗水和付出,刘学红能凭借理想和热爱,通过不懈的努力一步步走上人生的巅峰,那次改变命运的高考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时至今日,人们对于高考尚存争议,说它让中国的学生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也好,说它制约了教育的多样化也罢,我们只能说目前中国还没能找到比高考更为公平公正的教育选拔方式。
刘学红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机会是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当你心中有梦,就应当通过不断努力而积蓄力量,当机会来临之时方可奋力一搏,顺势登上人生的巅峰,成功实现个人之理想!
2003年高考两件大事是什么?
2003年高考两件大事:
1、高考试卷被盗
2003年高考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在这一年爆发了非典,而且这一年还是高考时间正式由7月份提前到6月份的第一年。
6月5日中午1点半,在四川南充南部县教育局例行检查时,突然发现存放高考试卷的保密屋的窗户一根钢筋栅栏明显变形。
在随后的检查中发现,保密屋中存放高考试卷的7个铁皮柜子被撬开,2003年高考语文卷、英语卷、文科数学卷、理科数学卷、文科综合卷、理科综合卷共六份高考试卷丢失。
2、高考状元被取消了录取资格
2000年,一名16岁少年因为自幼聪慧、并且成绩优异,被保送到中国科技大学电子科学技术系就读本科课程。这名少年,就是周帅。不过在读大二的时候,这名算得上是天才的少年,却是做了一件糊涂事,在图书馆行窃。
最终,在2002年7月份周帅决定离开中国科技大学,而中科大则是在2003年的3月份对周帅做出了勒令退学的决定。
被中科大退学之前,实际上周帅已经返回了自己的家乡,放弃了此前所学的理科,转而进入高中校园学习文科的课程了。
而且在2003年参加了高考之后,周帅更是制造了一个令全国教育界都为之侧目的新闻,以638分高分考取湖北省文科状元的好成绩,不过却是被提前淘汰,没有被任何一所大学录取。
这位天才从理科转而攻读文科,在参加高考而且还是难度令人发指的2003年高考中,就获得了一省的状元,这绝对称得上是学习上的天才了。不过因为当时的湖北省教育系统有规定,被高校开除或者勒令退学不满一年的不准报名参加高考。
这样的结果,便导致周帅(当时报名使用的是周迅这个名字)的档案被该省招办拒绝投档,最终也就没有任何一所高校录取周帅。
恢复高考时,第一年考生数量有多少
你好:全国有570万考生。17年12月,全国570万名考生在同一时刻走进了高考殿堂——“文化大革命”中断了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终于得到恢复。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但对于570万青年来说,那个冬日阳光灿烂。
报考人员: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城知青、复员军人、应届毕业生
入学时间:18年2月底前
考试科目:政治、语文、数学、理化(理科)
政治、语文、数学、史地(文科)
考生人数:570万
试题:分省自主命题
高考是哪年恢复的
高考是中国在17年决定恢复。详细内容如下:
1、高考,全称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是中国大陆地区选拔高中毕业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的主要途径。关于高考恢复的具体年份,需要从17年开始说起。
2、在此之前的文化大革命期间,高考曾经被废止,导致大量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失去了深造的机会,国家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7年,中国决定恢复高考制度。这一年的高考被视为“恢复性高考”,标志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一个新起点。
3、恢复高考的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广大青年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表示热烈欢迎和支持。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共有570万名考生报名参加了考试,这在当时的中国是一个空前的数字。
4、经过严格的选拔,最终有27.3万名考生被录取,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恢复高考对于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为广大青年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得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智实现人生的跨越。
5、其次,高考制度的恢复有助于选拔和培养各类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最后,高考制度的恢复也对中国的教育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高考的重要性
1、人生转折点:高考被视为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它直接关系到每个考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生活质量。通过高考,考生可以进入心仪的大学,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公平竞争:高考为所有考生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个考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实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的跨越。
3、选拔人才:高考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通过高考,国家可以选拔出各类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4、教育改革:高考制度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完善。为了适应高考的要求,各级学校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5、社会认同:在中国社会中,高考成绩往往被视为衡量一个人能力和价值的重要标准。通过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考生,往往会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